本套字帖的特点是:
1)传世经典古帖,硬笔学书必修教材
2)原帖原字等比例缩小,保持纯正的原帖原汁原味
3)“大道至简”抓住学书法核心的要点,那就是“练”
4)单字精临精练、原帖通篇临习、原帖放大版欣赏
系统深入的描摹临写训,辅以传统经典的米字格,精准定位点画,同步提高结构
对于有一定的硬笔书法书写基础的爱好者和书法培训机构的学员来说,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事实上,当代硬笔书法高手也都是学习经典毛笔字帖而成。我们在掌握一些硬笔书写技巧和能力后,完全可以直接取法古代的毛笔字帖。然而,我们所见到的毛笔字帖,大多不适合用硬笔来临习。缘于此,我们特意编写了这套以经典毛笔字帖为范本、在九宫格中用硬笔临写的练习册,帮助大家系统深入的进行临古训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提升作品格调,强化笔法训练,加强笔锋表达,丰富作品的内涵。
卢中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馆员,军博美术书法创作中心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第十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思想理论工程部秘书长,解放军美术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
金日发
曾任《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部主任,现为《书法报》书法艺术网执行主编、书法报视频执行主编。
李波
中国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编委会成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暨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
使用建议:
如何有序地使用本套字帖,我们给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临习王羲之这是王羲之传世经典小楷,也是硬笔书法爱好者提高硬笔楷书的必修课。
《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遒劲之中不失婉媚,端庄之中不失姿态;精淳粹美,清雄雅正,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是学习小楷的上乘法帖,从其学起,定能获益匪浅。
《曹娥碑》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第二步,通过系统的临写学习《乐毅论》和《孝女曹娥碑》,能初步具备晋人楷书的平正、清雅的风格,此时可以继续向上追溯,学习钟繇的《宣示表》,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
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魏晋钟王书风仍然是在为当今硬笔书坛的主流。
第三步,有了扎实的魏晋楷书的功底,就可以广设博览,兼而临习其他的经典法帖,其首推赵孟頫的《胆巴碑》和《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是“二王”书法风格忠实的传承者,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可见其楷书技法之高超娴熟。
学习了上述几种经典碑帖之后,楷书的功底就能写的很扎实了,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一步的临习其他不同风格的经典碑帖,喜欢法度森严险峻峭拔的,可以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喜欢挺拔俊秀灵动的,可以选择明代文征明的经典小楷《草堂十志》,喜欢丰腴肥美而又飘动隽逸的,可以选择智永《真书千字文》,各具特色,各得其妙。
我们系统地临写了以上的经典碑帖以后,硬笔楷书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又能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学习硬笔行书《兰亭序》《王羲之行书集字圣教序》,就能很快上手,临写时更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作为一名长期与硬笔和毛笔打交道的爱好者,我对不同材质的书写感受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的纸张选择简直是为硬笔量身定做的。它既有一定的韧性,能够很好地承载中性笔或者钢笔的墨水,又不会因为过于光滑而产生“打滑”的现象,使得笔尖的控制感非常精准。我尝试用我常用的几款笔进行试写,无论是走锋还是收笔,墨迹的洇化控制得极佳,完全没有出现渗墨或者晕开的现象,这对于保持字形的清晰度至关重要。而且,它的复印清晰度也值得称赞,即便是原帖中的细微之处,如牵丝和钩挑的力度,都能通过打印精确地呈现出来,这对于临摹的准确性提供了极大的保障。相比于一些市面上常见的低克重纸张,这本书的厚度和质地,让人感觉是在一张品质上乘的宣纸上练习,虽然介质不同,但那种对待书法的敬畏感却是一致的。
评分我向来推崇“法帖为师”的理念,对于书法学习而言,选择一个好的范本比埋头苦练更为关键。这本书在选材的权威性和系统性上做得非常出色,看得出编辑团队在甄选赵孟頫的代表性作品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似乎避开了那些过于炫技、笔画繁复、初学者难以捕捉神韵的篇章,而是精选了一批结构清晰、笔势流畅、最能体现赵体“秀雅”精髓的作品。这种精选的智慧,使得我们这些渴望入门或者想要提升的朋友,能够迅速抓住帖中的“筋骨”,不至于被一些旁枝末节分散注意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某些关键转折处的放大和解析,虽然没有冗长的文字说明,但通过精确的墨点和细微的描摹线,已经将力度的变化和提按的节奏无声地传达了出来,这种“心领神会”的教学方式,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有效。它引导我去观察,去体会,去用自己的手去重新建构那个结构,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表面的形状。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设计简直是为“手残党”和“强迫症患者”准备的福音。他们采用了非常科学的“描摹分离”布局。大部分页面的左侧是清晰的、原汁原味的宋拓或影印的法帖范本,右侧则是大面积的空白练习区,并且特意设计了非常浅的米字格或田字格作为辅助定位。这种左右对照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减少了练习时频繁翻页的干扰,眼睛可以轻松地在范本和自己的作品之间进行切换和对比。更赞的是,这些辅助格线的透明度把握得非常好,它们在提供基础框架的同时,又不会喧宾夺主,干扰到我们对赵体整体气韵的捕捉。我发现自己练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了,因为每写完一笔,我能立刻将自己的成果与原帖进行视觉上的校对,及时修正那些因为用力不均造成的小瑕疵。这种沉浸式的、不受打扰的练习环境,是提升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带着微微纹理的米白色纸张,手感温润而厚实,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尤其是那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而典雅的光芒,一下子就捕捉住了我的目光。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深厚情感的人,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能透过纸张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笔墨气息。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极为考究,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书写时的舒适度,又没有丝毫的拥挤感。每一页的边距都拿捏得恰如其分,使得整体视觉感受非常平衡、和谐。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和练习,也能保持书脊的平整,这点对于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甚至仔细研究了一下印刷的油墨,那种墨色的深沉和均匀度,显示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这种对物料和工艺的重视,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练习册,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在拿起它进行临摹时,心情都能跟着这份精致而沉静下来。这种由外至内的品质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体验。
评分从整体的编排逻辑来看,这套练习册似乎遵循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尽管它并未明确划分出“初级”、“中级”等标签,但从选择的字样和篇章的难易程度上,就能感受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它不是简单地把赵孟頫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经过了某种内在的逻辑梳理。起初的几篇多为结构方正、笔画起承转合较为平稳的对联或短文,这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建立对赵体整体风格的初步认知和肌肉记忆。随着篇幅的推进,逐渐引入了一些需要更精细控制力度的长篇文字,比如记叙文或诗歌,这迫使练习者必须在保持风格统一性的同时,应对不同字形间的复杂组合。这种潜移默化的难度递增,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瓶颈,感觉自己的控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当我完成最后几页的练习时,对比起初的几张,字形的气度、线条的圆润度,都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这套书在“带你入门”到“助你精进”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扎实和可靠的桥梁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