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式展示,利于观察
本套图书采用台历式装订,打开后立于桌面,形同帖架,使例字处于视线角度的舒适范围之内,避免了因俯视产生的视觉误差,置于案头,可时时揣摩,欣赏经典。
(二)原字放大,例字精选
选取较清晰的碑帖原字加以放大,置于米字格中,便于读者体察细节,准确定位。例字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归类编排,使读者可以循序渐进。部分碑帖则全文选入,直接按原文顺序排列。
(三)要点精解,简明易懂
我们为读者列出每个例字的临写要点,帮助读者提纲挈领,举一反三。部分碑帖仅附释文,不作单字讲解。部分碑帖后面还附有集字作品供读者临习参考。
本书为王羲之《兰亭序》全文。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贵族名门,曾任右军将军,后世又称“王右军”。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曾师从卫夫人,后广学前贤,精研诸体,形成了清丽含蓄、流美峻爽的新书风,被后世誉为“书圣”。行书《兰亭序》,由王羲之撰书,史载已入昭陵陪葬,有多种临摹本传世。传为唐冯承素所作的摹本,被认为几乎接近真迹。此摹本墨色朗润,点画纤毫毕现,给人以精妙多姿,清新自然之感。本书即选用此摹本,书后附有正文完整全图,供读者鉴赏。
我这个人对手感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练习书法这种需要精细控制的技艺时。这本字帖的纸张厚度适中,吸墨性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墨水洇开破坏细节,也不会因为太光滑导致墨色浮于纸面。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临摹区域的处理方式,似乎是做了某种轻微的压纹处理,虽然不是那种凹凸分明的雕版,但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摩擦力,让我的笔尖在移动时有“咬住”纸面的感觉。这对于练习那些需要慢速、沉稳运笔的起笔和收笔至关重要。我一直认为,好的工具能够放大练习的效果,坏的工具则会成为进步的阻碍。有了这种能提供良好触感的纸面,我练习时心态会更加放松,能更专注于气息的连贯和力道的均匀,而不是担心笔尖打滑或者墨水失控。
评分这本字帖刚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看着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我最近迷上了楷书,但总觉得自己的笔力不够,写出来的字总像是飘在纸面上,没有那种老前辈们特有的“筋骨”。翻开这本字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精美的装帧,纸张的质感也特别好,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不是那种廉价的雪白,而是带着点米黄的柔和,写起来应该很舒服,墨色过渡也显得自然,不像有些字帖印得死板僵硬。我试着对着其中一页,用自己常用的笔蘸了点墨,小心翼翼地描摹了几笔,发现即便是临摹,也能感受到那种运笔时的提按顿挫,字体的结构虽然是固定的,但通过反复比对,我开始琢磨为什么这个点要稍微偏左,那个横画收笔为何要有个小小的回锋,这些细节在平时自己看碑帖时很容易忽略,但在这本立式的设计下,每一个字都像是被放大、被突出出来,强迫你不得不去关注它的每一个微小之处。我希望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练习,把这种“骨力”给练出来,让自己的字看起来更沉稳、更有力量感。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写出来”的技艺。这本书在排版上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把碑帖拓片放大或者缩小,而是精心挑选了一些关键的、易于观察的段落进行展示,并且在结构上做了有效的引导。我观察到,不同的章节似乎侧重于不同的笔法训练,比如有些地方强调的是“蚕头燕尾”的精妙,而另一些地方则着重于连贯的行笔节奏。这种由浅入深、针对性强的编排,避免了初学者一下子被海量信息淹没的窘境。我不再是盲目地从头抄到尾,而是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状态和需要加强的环节,有选择性地进行攻克。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让我的练习效率成倍提高,感觉不再是原地踏步,而是有章可循地在进步。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字帖之前犹豫了很久,主要是因为市面上的兰亭序版本实在太多了,各种字体、各种风格的都有,挑得人眼花缭乱。最终选择这款,纯粹是因为它的“立式”设计,这个特点对我这种书桌空间有限,又经常需要同时对照原帖和练习纸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传统那种平铺的字帖,写一会儿就得挪动位置,或者干脆得用重物压着,非常不方便。而这款可以像放画架一样立起来,既不占地方,又能保持最佳的观看角度。我发现,当我站着或者稍微侧着身子看的时候,对字体的整体气韵捕捉得更到位了,不会局限于眼前的一笔一画。而且,立起来后,它的版面显得特别大气,即便只是一个章节,也很有范儿,让我有种在欣赏一幅艺术品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练习工具。这种设计上的体贴入微,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练习积极性,让我更愿意每天花时间去“对话”这些经典的笔画。
评分对于临帖,很多人只注重“像不像”,但真正的功力在于对古人“意境”的理解和继承。这本字帖的墨色还原度非常高,它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清晰”而将笔锋的细节处理得过于锐利或刻板。相反,它保留了拓本中特有的那种古朴的韵味,甚至能隐约看到纸张与墨在岁月流逝中产生的微妙变化。这种真实感,能引导我思考,为什么王羲之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心境下会选择这样的笔法。通过仔细观察那些看似模糊实则饱含张力的线条,我开始体会到书法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文化的承载。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让我不再机械地模仿笔画的形状,而是试图去捕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份超然与洒脱,这对于提升我自身的书法境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很喜欢
评分整体看着挺好的,而且看着方便,讲解有点少,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看。
评分好书,只要自己需要就值得购买。使用方便
评分很好
评分整体看着挺好的,而且看着方便,讲解有点少,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看。
评分清楚
评分质量很好,可以摆在台子上
评分好,满意。下次再来。
评分整体看着挺好的,而且看着方便,讲解有点少,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