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企业创始人在资本市场上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和逻辑,关键是以价值投资的理念推进产融结合!市值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产业和金融产生良好的互动,*大化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稳健而快速的增长!
市值管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以解决产融结合问题为导向,以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大化为目的的一整套逻辑和方法。高效的市值管理是在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套期保值等资本运作手段,使得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统一协调,并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大化。
做实业的企业关注的是在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利润追求实现企业发展;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将面临一个全新概念——“市值管理”:如何提高资本市场估值?如何将估值转化实现为市场价值?如何实现股价对于企业内在价值的即时互动并实现企业价值的*大化?
任何一个企业背后都有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企业家对于产品市场是非常熟悉的,从创业开始,企业家每天都要在这个市场上面对竞争对手,努力提升技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以强势营销去抢占市场份额、追求利润*大化。而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家来讲,是一个陌生的战场。资本市场的获胜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本,反过来在产品市场上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从“累加式增长”到“倍增式增长”的转变。但是在这个战场上,交易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企业。交易的逻辑和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追求的是尽量做大企业:资产尽可能多,规模尽可能大,以追求利润*大化实现企业发展;但是在资本市场上,重资产企业和规模过大的企业是不受欢迎的,资本青睐的是行业前景好、资产轻、利润增长率高、公司治理完善的企业,资本和人才将流向这样的公司,推动其股价上涨,从而获得竞争的胜利。这就意味着,所有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或准备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创始人必须学会一个新的能力:市值管理。
第1章 市值管理是什么
1.1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003
1.2 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 007
1.3 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 011
1.4 市值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012
1.5 市值最大化的意义 018
1.6 市值管理认识的误区 020
1.7 市值管理的双刃性 024
1.8 市值管理只有上市公司需要吗 031
第2章 价值如何创造
2.1 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 037
2.2 设计商业模式的正确视角 040
2.3 寻找和创造利润区 044
2.4 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的设计逻辑 048
2.5 客户选择和放弃 056
2.6 价值创造和获取 059
2.7 保护利润流 066
2.8 定位业务范围 068
2.9 实施要素选择 069
2.10 投资者喜欢的商业模式 071
第3章 价值如何得到认可
3.1 价值实现的基本逻辑 077
3.2 IRM管理与价值实现 079
3.3 从IRM到4R管理 082
3.4 从信息披露到整合营销 095
3.5 从单向沟通到双向互动沟通 104
3.6 构建高效和独立的董事会 108
3.7 从激励到市值管理的股权激励 121
3.8 从福利到市值管理的员工持股计划 128
第4章 价值如何经营
4.1 价值经营的基本逻辑 137
4.2 产融结合的多股权投资 140
4.3 股份回购与增减持 147
4.4 再融资 154
4.5 股权质押融资 166
4.6 并购重组 172
4.7 资产证券化 191
4.8 套期保值 202
第5章 乐视的生态圈故事
5.1 故事缘起 217
5.2 生态困局 221
5.3 故事会与“市值管理” 225
5.4 乐视网盈利的秘籍 238
5.5 减持承诺难以兑现 245
5.6 资金链危机 250
5.7 尴尬境况 252
5.8 路在何方 259
5.9 真的要崩盘 267
第6章 美的的产业突围
6.1 市值管理的成效 278
6.2 聚焦客户的内生式增长 280
6.3 远交近攻的外延式增长 283
6.4 海外并购以谋求转型 289
6.5 与众不同的公司治理 294
6.6 从无先例的整体上市 308
6.7 丰富的价值经营手段 310
6.8 多层次组合股权激励 315
6.9 整体上市后市值表现 322
第7章 长园集团的全面市值管理
7.1 发展历程 327
7.2 产业布局和多点盈利 329
7.3 稳定的内生增长 332
7.4 踏实的并购增长 334
7.5 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 343
7.6 良好的4R关系管理 347
7.7 反并购成功 350
7.8 顺势而为的增减持 355
7.9 未来市值的变化 357
第8章 海航的并购成长
8.1 航空主业的发展历程 362
8.2 “航空+旅游”的价值链延伸 367
8.3 “航空+现代物流”的模式进化 371
8.4 “航空+产业金融”的协同发展 377
8.5 “航空+”的产融结合模式 380
8.6 融资安排及风险管控 390
8.7 危机管理和监管者关系管理 403
8.8 金字塔股权结构的运用 408
8.9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前车之鉴 411
第9章 复星产融结合的进化之路
9.1 发展历程 419
9.2 产融模式的进化 430
9.3 业务布局的演变 438
9.4 投资逻辑与策略 444
9.5 具有产业深度的投资能力 459
9.6 CIPC闭环生态系统 468
9.7 “平台+独角兽+产品力”的产业模型 474
9.8 C2M智造全球家庭幸福生态系统 478
9.9 全球合伙人制度与股权激励 486
第10章 腾讯的市值管理之道
10.1 亚洲第一,全球前十 495
10.2 QQ:第一桶金 499
10.3 广告:老树新枝 509
10.4 游戏:利润的支柱 511
10.5 泛娱乐模式 516
10.6 开放的平台 519
10.7 金融布局逻辑 526
10.8 产融结合模式 529
10.9 从投资到并购 537
参考文献 550
后记 552
第1章
市值管理是什么
自序
这是一本写给企业创始人的书,尤其是那些想要接触资本进行产融结合,准备向“实业+资本”转型的企业家。
做企业有很多种做法,不一定非得要IPO上市。夫妻俩做一个家庭作坊一年赚个几百万,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好,但这种做法一定是做不成伟大公司的。只有通过引入VC、PE、战略投资者,利用IPO、并购重组等资本手段,才有可能将企业打造成为伟大公司。
只会“挣钱”的实业家顶多只是一个令人同情的苦干实干者,并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只有在具备“挣钱”的勤奋与刻苦之余,深谙资本市场的“生钱”与“赚钱”之道,达到“钱生钱”的至高境界,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实业家+资本家,“实业+资本”是中国企业产融结合、转型升级的一条高效路径。
生活在今天中国的企业创始人无疑是幸福的,中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无论用风起云涌,还是用波澜壮阔,或是用惊涛骇浪来形容其发展,都不为过。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资本市场成为中国企业融资、再融资的主要战场;2014年开始的新三板挂牌热,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开辟融资渠道;即将实施的注册制将使得企业IPO上市变得和挂牌新三板一样方便和简单。
这意味着进入“资本+”时代的中国企业,正在加速接受着资本市场前所未有的洗礼。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正在或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主板、创业板等上市,利用资本的力量助力实业,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目的。
每个企业创始人都有各自独特而精彩的故事,但经历大致都是:在创业初期艰难选择和坚持忍耐;当企业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小成后,又要面临“创业难,守业更难”的生存挑战。“实业+资本”的结合,无疑将是企业成长故事的一大高潮。利用资本的力量,实现企业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是企业创始人的梦想。而经历资本的考验后,企业和企业创始人都将会在浴火中“涅槃重生”。
然而,借力资本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企业背后都有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企业家对于产品市场是非常熟悉的,从创业开始,企业家每天都要在这个市场上面对竞争对手,努力提升技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以强势营销去抢占市场份额,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家来讲,是一个陌生的战场。资本市场的获胜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本,反过来在产品市场上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从“累加式增长”到“倍增式增长”的转变。但是在这个战场上,交易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企业。交易的逻辑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追求的是尽量做大企业:资产尽可能多,规模尽可能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发展;但是在资本市场上,重资产企业和规模过大的企业是不受欢迎的,资本青睐的是行业前景好、资产轻、利润增长率高、公司治理完善的企业,资本和人才将流向这样的企业,推动其股价上涨,从而获得竞争的胜利。这就意味着,所有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或准备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创始人必须学会一个新的能力: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以解决产融结合问题为导向,以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一整套逻辑和方法。高效的市值管理是在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套期保值等资本运作手段,使得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统一协调,并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本书将从企业创始人的角度出发,从企业接触风险资本时引入市值管理的逻辑,按照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成长路径来描述市值管理的方法;按照市值管理的三个阶段,即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来介绍市值管理的各种应用,并提出公司市值分别在高估和低估时的应对策略。基于这种思路,本书总共10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对市值管理概念进行了厘清,对市值管理的要素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第2~4章根据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阶段构建了一套市值管理的方法和分析框架。第2章提出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为公司创造价值;第3章提出通过信息披露、4R管理、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等手段使得公司的内在价值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第4章提出通过并购、再融资、资产证券化、套期保值和多股权投资等资本运作手段,来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
第5~10章选取了在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做得比较有特点的6家中国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1个案例1章。其中第5章是以乐视的生态圈故事作为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的反面案例,本书认为资本市场是需要讲故事的,但是绝对不能编故事,缺乏核心利润支撑的生态商业模式最终就是南柯一梦!
第6章和第7章选取的美的集团和长园集团是在产融结合第一阶段做得不错的企业,共同点都是利用金融资本促进产业的发展,实现“内生式增长+
外延式增长”。稍有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处于不同行业,美的集团是利用产融结合和市值管理从竞争激烈的家电制造业脱颖而出,实现了产业突围;长园集团依靠产融结合和市值管理在新材料和新能源若干个细分行业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8章和第9章选取的海航集团和复星集团是在产融结合第二阶段做得不错的企业,共同点都是通过实业上市,然后建立金控平台,实现产融互动,促进企业价值快速增长。海航集团市值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并购,围绕航空业进行了“航空+旅游”、“航空+现代物流”、“航空+产业金融”的并购布局,使得海航成为以航空业为基础的产业金融集团。复星集团的案例体现了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是如何促进一家企业进化的:复星最早通过医药和房地产起家,通过上市、并购、布局保险等产融结合手段,成为“保险+投资”双轮驱动的投资集团,再到聚焦产业智造全球家庭幸福生态系统,完美地诠释了产融结合和市值管理的真谛。
第10章选取的是亚洲市值第一的腾讯公司。低调的腾讯从互联网产品公司到互联网广告公司,再到互联网游戏公司、互联网平台公司、互联网投资公司的一路进化,始终抓住“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设计核心,通过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成了“互联网公司中最棒的投资公司,投资公司中最好的互联网公司”。
马永斌
2016年7月12日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我发现,它不仅仅关注宏观层面的策略,还深入到微观操作的细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卓越的运营,实现价值的不断增长。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读者,我应该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来指导我自己的投资决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选择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企业的方法。我还在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风险管理”的经验。在资本市场中,风险与收益并存,而如何有效地管理风险,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评估和规避市场风险的策略,帮助我更加稳健地进行投资。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鲜明,它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商业实践的灵活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复杂案例的剖析,它能够将那些错综复杂的交易过程梳理得条理清晰,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市值优化”的过程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议题。我一直认为,信息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而信息不对称往往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我好奇书中会如何去阐述信息不对称对市值管理的影响,以及企业应该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值。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比如,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心理偏差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值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和应对市场情绪的建议,帮助我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精心打磨过的指南,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实践智慧的结晶。我翻到其中关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部分,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所折服。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价值”的理解是否足够全面?除了财务指标,企业还有哪些非财务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对市值的影响?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萦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论述感兴趣。我深知,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是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信任,吸引长期投资者,并最终提升市值。我好奇书中会如何去界定“良好”的投资者关系,以及有哪些具体的沟通策略和技巧可以运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帮助企业在信息披露、投资者沟通、危机处理等方面做得更好,从而赢得市场的尊重和信任。
评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很素雅,但又透露着一股专业的气息。我一直对金融领域,尤其是公司如何通过各种资本运作来提升自身价值很感兴趣,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心里就涌起一股强烈的学习冲动。我之前也涉猎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很多概念虽然听过,但总是在脑海中零散的,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我迫切地想知道,它到底能带给我怎样的启示。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会如何去解读“市值管理”这个概念,它仅仅是那些包装上市、虚增利润的故事,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内涵?而“资本实践”又会涉及到哪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可能性,比如,是不是会有关于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会不会讲解如何评估一家公司的真实价值,以及如何在复杂的资本市场中规避风险?我期待着书中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拨开资本市场的迷雾,看到事物本质。我明白,金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种新概念、新工具层出不穷,所以,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不仅仅是陈述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展现出其前瞻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读者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认知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个得力助手,引导我在资本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且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所吸引。我一直对金融领域的知识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的名字,更是直击了我内心深处的需求。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企业融资策略”的方方面面。我深知,合理的融资策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如何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及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赋能,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都面临的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融资工具的优劣分析,以及在不同情境下,企业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融资策略。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我深知,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如何成功地进行并购重组,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并购重组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复杂的资本运作过程。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一开始,我被书中的一些案例吸引住了,仿佛置身于一场场波澜壮阔的企业财富增长史诗之中。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市值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商业世界的无限可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价值驱动”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强调了企业经营的根本在于创造和提升内在价值,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这种价值转化为市场认可的市值。我以前总觉得市值管理有些虚无缥缈,似乎更多的是一种“面子工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市值管理,是建立在扎实的经营基础之上的,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打磨和对外沟通的精准表达。它需要企业在战略规划、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并且能够有效地将这些努力传达给投资者。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成功的企业,它们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创新,最终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我们揭示了这些成功背后的逻辑和方法。我还在思考,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关于信息披露的技巧,如何做到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充分展示企业的优势?又或者,在面对市场波动和负面舆情时,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维护自身形象和投资者信心?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那将对我意义重大。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认知,进行一番梳理和对照。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之前未曾留意过的角度和层面。我发现,书中对“价值评估”的探讨非常细致,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模型,还引入了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指标和方法。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一家企业的真实价值,避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误导?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识别和规避那些“泡沫”企业,以及如何发掘那些被低估的“价值洼地”?我对书中关于“战略性市值管理”的论述尤为感兴趣。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与企业长期的战略规划紧密相连。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市值管理融入企业整体战略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我也在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资本市场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翻阅此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资本和智慧交织而成的宏大图景之中。书中对“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让我对“投资”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价值投资,不仅仅是寻找低估值的股票,更是要深入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增长潜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的方法。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之间关系的研究?我深知,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对股东负责任的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议。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似乎就具备这样的潜质。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所打动,它们帮助我快速地理解了一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金融术语。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资本实践”的部分,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不同融资工具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我之前对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夹层融资等概念有些模糊的认识,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对它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开始思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应该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最合适?不同的融资方式又会对企业的股权结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书中似乎也触及了公司治理在市值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一点让我非常欣喜。我始终认为,一个健康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石,它能够有效地约束管理层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并最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我期待书中能更深入地探讨,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合规的资本运作来优化公司治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陌生的领域里,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它不仅为我指明了方向,还为我讲解了沿途的风景和潜在的危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企业估值”的讲解感到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一次深入挖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运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来评估一家企业的真实价值的技巧。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行业研究”的案例?我深知,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行业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评分上了马老师的课,才知道这本书。对企业目前的工作很有帮助。好好拜读!
评分书不错,京东的速度没得说,努力学习
评分好书,我师傅让我慢点读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值得认真去读
评分书不错,京东的速度没得说,努力学习
评分好评,稍后阅读。
评分好书,我师傅让我慢点读
评分还不错的 价格实惠 质量也好 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