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夫妇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然而关于生殖医学的相关技术,大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却较低。因此,对不孕不育患者及广大群众进行相关健康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刻不容缓。本书由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分会专业专家组编,专业、系统地讲解了生育基础、不孕不育诊疗及辅助生殖技术三大方面的知识,对于生殖医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大众认知和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
不孕不育夫妇的人数逐年增加,生殖健康知识的传播和科普教育越来越重要。生殖医学以辅助生殖技术(ART)为主体,涉及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学、男科学、胚胎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已从单纯治疗不孕症发展到克服遗传病,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大众对于生殖医学及其相关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在几十年间也有了极大进步,但仍需医学工作者给予专业、系统的指导。
本书由致力于辅助生殖医学事业的数十位专家精心编写而成,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读经典”,由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分会的资深专家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关于生殖、孕育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问名医”则从生育基础、不孕不育诊疗及辅助生殖技术三大方面为读者答疑解惑,内容包括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专业技术问题;第三部分“微辞典”则是讲解了一些生殖医学相关的专业名词,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科普知识。
上海市医学会成立于1917年4月2日,迄今已有100年的悠久历史。成立之初以“中华医学会上海支会”命名,1932年改称“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1991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医学会”并沿用至今。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从成立之初仅13人的医学社团组织,发展至今已拥有288家单位会员、22000余名个人会员,设有92个专科分会和4个工作委员会,成为社会信誉高、发展能力强、服务水平好、内部管理规范的现代科技社团,荣获上海市社团局“5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科协“五星级学会”。
CHAPTER ONE
读经典
1
一、 不孕不育就医指南
二、 经调管顺,土沃种好,“好孕”自来
三、 浅谈卵巢保养的秘籍: 如何改善卵子质量
四、 胚胎的三生三世——从卵子到宝宝的“历劫”
五、 胚胎的“颜值”与选择
六、 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七、 输卵管手术要慎重
八、 痛经影响生育该如何治疗
九、 宫腔粘连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及其诊疗方法
十、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
十一、 B超没发现“多囊”,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十二、 别让输卵管积水成为怀孕路上的“绊脚石”
十三、 高龄不孕女性的助孕方法选择
十四、 不育夫妇获得“定制宝宝”的最佳方式——选择性单囊胚移植
十五、 取卵手术到底痛不痛
十六、 人工授精——历史悠久的助孕技术
十七、 人工授精VS试管婴儿: 怎么选
十八、 试管婴儿——一项伟大的医学成就
十九、 一根试管,孕育一个生命
二十、 “医生,我要生双胞胎”
二十一、 怎么吃才能食来“孕”转
二十二、 压力大乃孕育“试管宝宝”的大忌
二十三、 反复种植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二十四、 解密试管婴儿各种超促排卵方案及药物
二十五、 紧急避孕7项注意和10个误区
二十六、 “造人”实验室里每天都在做什么
二十七、 正确看待精子畸形率
二十八、 如何提高精子质量
二十九、 男性不育应警惕遗传缺陷
三十、 有难题时,记得来找我“喝咖啡”
三十一、 什么是染色体病
三十二、 如何精准控制出生缺陷
三十三、 从PGD技术应用的临床实例谈出生缺陷的防控
CHAPTER TWO
问名医
2
生育基础篇
1. 正常排卵性月经是如何发生的
2. 评估女性卵巢功能的指标有哪些
3. 月经不规律是什么原因
4. 女性激素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5. 吸烟对生育有影响吗
6. 饮酒与不育有关吗
7. 喝咖啡对生育有影响吗
8. 环境雌激素与不孕有关吗
9. 环境中的塑化剂究竟对生育有多大影响
10. 肥胖会影响生育能力吗
11. 肥胖对妊娠有什么危害
12. 糖尿病会导致男性不育吗
13. 精神紧张对怀孕有影响吗
14. 男性在备育期间要服用维生素E吗
15. 精索静脉曲张对男性精子质量有什么损伤
16. 染色体平衡易位对生育有影响吗
17. 洗桑拿会影响生育吗
18. 甲状腺功能和怀孕有关系吗
19. 为什么建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做糖耐量检查
20. 孕期拍了X线片,孩子还能要吗
21. 男性年龄对生育有影响吗
22. 吃什么可能改善精子质量
23. 孕早期自然流产,是染色体出了问题吗
24. 二胎的孕前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25. 剖宫产后怀了双胎,要减胎吗
26. 剖宫产后生二胎应注意什么
27. 剖宫产妈妈生二胎有哪些危险
不孕不育诊疗篇
28. 不孕不育诊疗应注意哪些方面
29. 哪些是不孕不育的高危人群
30. 不孕不育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31. 不孕是“病”吗
32. 正常夫妻在排卵期同房为何没有怀孕
33. 怎样监测排卵
34. 高催乳素血症是如何导致不育的
35. 什么是免疫性不育
36. 有宫外孕病史,可以防止再次宫外孕吗
37. 输卵管积水会影响怀孕吗
38. 有子宫纵隔能正常怀孕吗
39.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容易怀孕吗
40. 宫腔镜分离宫腔粘连后为什么要应用雌激素
41. 如何解读性激素化验单
42. 如何解读生殖中心卵泡监测报告
43. 男性不育的病因有哪些
44. 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怎么办
45. 男性不育症除了用药治疗外,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46. 精液分析检查前要注意些什么
47. 睾丸体积大小对生育有影响吗
48. 精液检查一次不达标,是不育症吗
49. 精液分析准确吗
50. 有过生育史的男性也会患无精子症吗
51. 无精子症患者还可以有孩子吗
52. 同房时一直无法射精是什么病
53. 经常手淫会影响健康吗
54. 经历一次自然流产,之后会容易流产吗
辅助生殖技术篇
55. 试管婴儿治疗会增加女性患肿瘤的风险吗
56. 准备化疗的淋巴瘤女性患者,还能生孩子吗
57. 人工授精妊娠率这么低,为什么不改做“试管婴儿”
58. 生二胎有年龄限制吗
59. 可以将卵子冷冻起来吗
60. 为什么试管婴儿治疗时取卵很多却都不受精
61. 做试管婴儿时,促排卵和取卵都是越多越好吗
62. 移植的胚胎数多,怀孕机会大吗
63. 第三代试管婴儿比第一代试管婴儿好吗
64. 多次自然流产可以做试管婴儿吗
65. 为什么做试管婴儿要吃避孕药
66. 促排卵会导致卵巢早衰吗
67. “试管宝宝”和普通宝宝有什么不同
68. 双胞胎也能“私人定制”吗
69. 第三代试管婴儿安全吗
70. 为什么取了几个卵却要放弃这周期的治疗
71. 做试管婴儿可以避免宫外孕吗
72. 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龙凤胎”吗
73. 第一胎患有血友病,第二胎会是健康宝宝吗
74. 结婚半年没有怀孕可以做试管婴儿吗
75. 试管婴儿技术与人工授精有什么不同
76. 睾丸穿刺会影响性功能吗
77. 胚胎移植前,如何提高子宫内膜的质量
78. 做试管婴儿怀孕后出血怎么办
79. 胚胎冷冻复苏后会有变化吗
80. 囊胚培养有什么好处
81. 囊胚培养适合哪些人
82. 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83. 试管婴儿技术最多可以尝试几次
84. 从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的卵泡刺激素安全吗
85. 对精子、卵子和胚胎的显微操作会导致后代畸形吗
86. 试管婴儿术后应注意什么
87. 不同年龄段女性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成功率不同吗
88. 如何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89. 试管婴儿“宝妈”一定要做有创产前诊断吗
90. 哪些人可以接受卵子赠送
CHAPTER THREE
微辞典
3
1. 促性腺激素
2. 促性腺素释放素
3. 生长激素
4. 甲状腺激素
5. 促甲状腺素
6. 胰岛素
7. 胰岛素抵抗
8. 糖耐量减低
9. 桥本甲状腺炎
10. 甲状腺功能减退
11. 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
13. 库欣综合征
14. 基础体温
15. 抗精子抗体
16. 宫颈功能不全
17. 闭经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
19. 窦卵泡
20. 黄体
2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22. 人工授精
23. 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注射
24.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25.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26.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1978年7月25日,伴随着英国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第一声啼哭,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她的诞生被认为是继心脏移植成功后医学上的又一大奇迹。
生殖医学是建立在妇产科学、男科学、胚胎学、遗传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兴医学前沿学科,发展至今仅约四十年,在起步较晚的中国,这更是一项“年轻”的医学技术。因此,大众对于该技术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并不高,甚至还存在着很多困惑和误解。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忙碌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之余,我们还应运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对患者和大众进行健康传播与科普教育,传递正能量。
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分会于2012年成立,始终致力于辅助生殖医学事业,帮助实现百姓的生育梦想。值此上海市医学会成立百年之际,我们邀请了上海生殖医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们编写了这本《名医解读·生殖与健康的秘诀》。全书由“读经典”“问名医”和“微辞典”三大部分组成,内容分为生育基础篇、不孕不育诊疗篇与辅助生殖技术篇,聚焦试管婴儿、人工授精、高龄备孕、染色体疾病等一系列大众普遍关心、热议的话题,把艰涩深奥的医学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为大家答疑解惑。
由于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不孕不育的患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人口学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患者人数已超过5000万。作为生殖领域的专业人员,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承载着社会的期盼。希望通过本书,提高大家对于生殖医学的认知与接受程度。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攀登高峰, 为大众带来更多精彩的科普文章。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
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孙晓溪
2017年12月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质量很不错,纸张手感很好,印刷也清晰。翻开扉页,看到作者的简介,确实是业内有声望的专家,这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对生殖健康话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生育压力和一些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生殖健康方面的特殊需求和注意事项。比如,对于年轻女性如何保护自己的生育能力,对于备孕家庭如何科学备孕,以及对于中老年人群如何维持生殖系统健康等等。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影响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比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压力等,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常见误区的澄清,避免读者受到不实信息的误导。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觉得它能够触及一些大家普遍关心但又可能不太了解的方面,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真正有益于大众的科普读物,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守护自己的生殖健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简洁而又不失专业感,主标题“名医解读”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内容会非常权威和实用。“生殖与健康的秘诀”则点明了主题,虽然题目听起来有些神秘,但结合“名医解读”,我期待的是一种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的科普。我目前对于生殖健康方面的信息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方面更加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常见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的知识,比如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定期进行体检。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改善生殖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建议,例如运动、睡眠、心理调适等方面,这些都与整体健康息息相关。我对书中的“秘诀”二字抱有一定的好奇,但更希望这些“秘诀”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而不是一些听起来很玄乎的偏方。总之,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生殖健康,以及如何预防相关问题的实用指导,让我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安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名医解读”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不像是一本普通的科普书,而更像是一次与顶尖医学专家的深度对话。我对生殖健康领域的很多问题都感到好奇,比如,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月经期、排卵期、更年期)有哪些特别的健康需求?男性如何保持生殖系统的活力?对于一些生殖健康相关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去了解和应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这些比较深层次的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我对“生殖与健康的秘诀”这个副标题充满了期待,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保健常识,而是能够提供一些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提升生活质量的“秘诀”。比如,有没有一些关于改善生育能力、预防生殖系统感染,或者提高性生活质量的科学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生殖健康观念的比较,或者对一些生殖健康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解读,那也会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生殖健康领域的一扇窗口,让我能够获得更全面、更深入、也更具指导意义的知识。
评分我对“名医解读”这个词组印象很深刻,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来自那些在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我对生殖健康的问题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因为这涉及到生命繁衍和个体的重要健康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的基本科普,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男女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是怎样的,有哪些关键的时期和环节需要特别注意。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强调早期发现和预防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维持性健康和性福的建议,这不仅关系到生理健康,也影响着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对于那些希望了解如何科学备孕、孕期保健,以及产后恢复的读者,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我对“秘诀”的理解,更多的是指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切实提升生殖健康水平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日常保健、生活习惯调整,甚至是一些心理调适的“秘诀”,让我们能够以更积极、更健康的状态面对生殖健康。
评分说实话,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包含一些比较前沿的医学研究成果,或者是一些在医学界非常权威的观点。我对生殖健康的研究一直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关于生育技术、基因健康、以及生殖衰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领域的深度解读,比如最新的辅助生殖技术有哪些突破,基因检测在生殖健康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延缓生殖衰老。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关注一些更普遍但同样重要的问题,比如如何应对不孕不育的挑战,如何理解和管理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周期,以及如何处理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心理压力。我对“秘诀”这个词有些期待,希望它不是指那些虚无缥缈的说法,而是能够真正基于科学原理,能够指导我们实际行动的建议。如果书中能引用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或者提供一些名医的临床经验分享,那就更好了。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生殖健康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