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倾情讲述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管理哲学!
◆针对企业高层、中层、基层的不同痛点,给出颇具启发的解决方案。
◆没有传统国学书籍的艰涩,不似一般管理学著作的高深,三大板块,结构清晰,内容通俗。
◆中西对比,看懂东方与西方管理哲学的差异和因由。
◆ 装帧精美,阅读体验轻松而愉悦。
管理学繁复而玄妙,博大而精深。说其繁复,是因内容广杂,流派、观点众多;说其玄妙,是因变幻难测,方式、操作灵活;说其博大,是因与时俱进,理论、模式频出;说其精深,是因奥义莫名,谙熟、通达不易。
管理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虽无国界之分,却有文化之别。管理哲学因受文化变数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理念。
中国式管理之父、《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学大师曾仕强,基于国学智慧,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颇具独创性的中国式管理哲学——M理论,以安人之道、经权之道、絜矩之道为核心观点,把人性、道德和管理结合在一起,阐释了管理者该如何做好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新奇,发人深省。
曾仕强
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培训界泰斗级人物,《百家讲坛》主讲人。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著有《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的奥秘》《中国式管理》等。
第一章 中国式管理智慧
管理科学不是照搬经验
管理的不同层次
跳出二分法的陷阱
约法三章的精神
无原则不管理
饱含中国智慧的管理哲学
第二章 大道至简的M 理论
为什么是人性管理
先哲智慧与现代管理
M 理论的三个向度
第三章 安人之道,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经营的安人之道
首要使顾客心安
如何让员工以公司为家
股东心安才能持续发展
造富勿忘分享财富
安人之道五大要领
第四章 经权之道,持经达权
经权为安人良方
以不变应万变
经权的配合
经权配合的串联
经权配合的三原则
经权之道五大要领
第五章 絜矩之道,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我们有一种错觉
自由最大化
自动与自主
絜矩之道五大要领
第六章 贤能兼具,知行合一
知常知变,易知易行
M理论符合人性需求
M 理论大同小异
大道至简,融创未来
中国人的思想更全面
西方的文化是神本位的,认为君主的权力都是神授的,叫作君权神授。中国的文化是人本位的,中国的神也都是人封的,我封你为神,你就是神。因此西方社会是神比人大,中国社会却是人比神大。在清楚了这些以后,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人的思想实际上和西方是不太一样的。西方是各有一偏,而我们是整全的。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思想是整全的呢?就是说我们把科学、哲学、宗教、文学等这些学科汇总起来, 有了一门课, 就一个字:道。西方人没有道,也不懂什么是道。
我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他要取得数学博士学位的时候,必须要通过一个口试。那天有一位口试委员就说要问他一个问题。这位年轻的博士候选人就很注意地听,因为对他来讲,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那个口试委员问他:“一加一到底等不等于二?”这个问题对一个研究数学的人来讲,那简直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情,所以他就纳闷:怎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呢?其中一定有诈吧! 于是他就站起来, 花了20 分钟的时间, 写了满黑板的公式,来证明一加一不等于二。结果那个口试委员站起来说:“一加一就等于二,啰嗦什么?”他就被pass 掉了。努力了五年的学业,就如此泡汤了,这就是西方人的问题。
中国人去国外读书两三年,就拿到博士学位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整体的概念。我本人不是数学博士,但如果有人问我上述问题, 我保证能拿到博士学位, 因为我会用纯中国式的回答。我说一加一通常是等于二的,但有时候它会不等于二。如果口试委员要我证明一加一等于二,我可以证明给他看;如果他要我证明一加一不等于二,我同样可以写满黑板的公式告诉他,一加一不等于二。一加一到底等不等于二?看情况。这样就可以拿到学位了。
但是现在年轻人很不习惯这样,其实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注意,凡是对你讲得很清楚的事情,你都要特别小心。我们今天很信任信息,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每天股市收盘的时候,显示屏告诉你哪几只股票是涨的信息,是完全没有用的。当股票的涨跌趋势十分清楚的时候,这种信息对你一点用处都没有。凡是不清楚的信息才是最管用的。
所以这就显出一个层次性来。越基层的人员,要越具体,越明白,越明确。但是到了高层,不一定要掌握很具体的东西。我常常讲,基层员工要计算一个数字,最好算到小数点后两三位才精确,但对于一个企业老总来讲,小数点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对一个基层员工来讲,125 600 就是125 600,不能变成12 万,但是对一个企业老总来讲,十二三万就够了。因此全世界最适合当老板的,就是中国人,因为我们不讲那么精确。
我们常用四个字来形容高层次的人—得道高人。一个人要达到那么高的层次并不容易, 因为很少有人能得“ 道”。有知识的人,或是有技术、有专业的人,在我们中国人心目当中,那算不了什么, 因为你没有得道嘛! 所以我们经常问别人:“ 你知道吗?”你知什么呢?知“道”啊!既然道是整全的,道是不可分割的,哪有什么专业,哪有什么学科呢?
道是没有端的,是没有中间,也没有旁边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基层只有科学,所以管理就是一套技术,一套模式, 一套规定, 一套办法。但这不是“ 道”, 充其量就是“术”。因此很多人到现在,还是停留在操作的层面,这些人是没有“得道”的,甚至于说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管理,只会按照别人的规定去做。虽然做得很好,但他们只有“术”,没有“道”。
再看高层管理人员,假如所有公司的总裁都站在车床前去操作,这个公司不会有什么前途。我没有轻视技术的意思,但是总要有人不搞技术。我认为人生的努力,就是从搞技术,然后慢慢远离技术,这样你才更有价值。吃饭当然很重要,但如果一天到晚都是为了吃饭,这个人还有什么出息?一个人二三十岁时,为了吃饭, 工作有压力, 不能想其他事情, 这还情有可原。到了四五十岁, 若整天还在忙着解决吃饭的问题, 这个人注定没有出息。
东西方都讲做人做事的道理,事实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西方人分开来看, 做人叫“ 人际关系”, 做事叫“ 绩效管理”。中国人合起来:做人做事。没有一家公司,完全靠人际关系可以搞得很好的,可是我也不相信一家公司,可以完全靠绩效搞好。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是整全的,不像西方人是零散的。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特别爱看哲学类书籍的人,总觉得那些东西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但《大道至简》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表达方式非常接地气,他没有像一些学者那样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朴素、直观的方式,阐述那些深刻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和个人主义的时代,这样的思想显得尤为可贵。它让我重新思考了“集体”的意义,以及个体在更大范畴内的价值。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某种纯粹和理想,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在追求一些不必要的虚名和浮华。它鼓励我去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去践行那些朴素却充满力量的原则。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更加开阔,对世界的看法也更加平和。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有些“用力过猛”,总想着把一切都做到最好,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反而让自己身心俱疲。无意中翻开了《大道至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作者在书中描绘的“无为而治”的境界,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智慧。我从中领悟到,很多时候,过度的干预和强求,反而会阻碍事情的发展。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去“放手”,如何去相信事物的内在规律。它不是让你变得懒惰,而是让你变得更加聪明,懂得如何运用最小的力气,去达到最大的效果。我开始尝试将这种理念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再刻意去讨好或改变对方,而是保持真诚,尊重差异,结果发现关系反而更加融洽。这真的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简”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古朴沉静的美感,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仅是翻阅和初步阅读,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快餐式的读物,上来就给你灌输大道理,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你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递上一盏灯,引你看向更深远的风景。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那些看似“大道”的哲学思想时,所用的那些生动贴切的比喻,它们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可感,仿佛就在眼前上演。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它提供了一个停下来思考的契机,让我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略或习以为常的价值观。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启迪心灵的书,一本能让我平静下来,去感受生活本质的书,而这本《大道至简》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觅的。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对生命深刻的洞察,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看似复杂棘手的事情。当我拿起《大道至简》时,我并没有期待它能直接给出“万能钥匙”,但它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分析了许多成功案例,但重点不在于案例本身,而在于分析这些案例背后所共同遵循的“简”的原则。他强调,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困境,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么复杂,而是我们自己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模式,它引导我去剥离那些表面的干扰,直击事物的本质,找到最核心的那个解决方案。阅读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思维训练,不断地练习着如何去识别关键,如何去忽略无关紧要的细节。我发现,一旦我开始用这种“大道至简”的思维去审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很多事情似乎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大道至简》,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和哲思,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标题所能概括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探讨那些关于“简”的艺术时,他没有使用过于艰深的词汇,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断舍离”的章节,我一直觉得这个概念很流行,但总觉得有些流于表面,而这本书深入地挖掘了它背后的哲学意义,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放下不必要的执念,让生命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山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卸下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重新找回内心的平和。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少的负担,去活出更精彩的人生,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智慧啊!
评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