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商学院. 个人篇

5分钟商学院. 个人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润 著
图书标签:
  • 个人成长
  • 职场技能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自我提升
  • 商业思维
  • 精简知识
  • 快速学习
  • 实用指南
  • 思维模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53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3313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12
字数:184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商业社会中生存,仅仅了解、掌握商业逻辑和商学概念是不够的。

找工作,选择钟形行业,还是尖刀形行业?如何避免与自己的懒惰握手言和?如何把经验教训变成组织能力?怎样才能共赢?

这些问题,不论是经营企业,还是个人生活,都经常遇到。面对选择与困惑,我们需要的不是凭感觉、拍脑袋,而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工具。搭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工具箱,用工具思维装备大脑,使认知升级迭代。书中还凝聚着作者对商业的观察和思考,对未来大势的把握。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作者简介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拥有23万+用户的私人商学院——“得到”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海尔、百度、恒基、中远等众多大企业的战略顾问。

工作、公益之外,爱好旅行,徒步戈壁,环骑青海湖,到达珠峰大本营,登上南极大陆,抵达北极点,探访进化岛,登顶非洲乞力马扎罗。

著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互联网+战略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趋势红利》。

"


精彩书评

"我有一个愿望,科技不再是*品,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市场上就有了高*的小米手机。现在,我的朋友刘润也有一个同样的梦想,他希望办一个商学院,每个人都能上得起,每天只要花5毛钱,就可以学到实用的商学院知识。于是,他做了高*的《5分钟商学院》。刘润本人曾经写过分析小米的书,非常深刻到位,同样,他对商业的理解也非常透彻。让我们一起,从《5分钟商学院》开始,共同成长。

——雷军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我在中国的很多商学院讲过课,中国的商学教育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占用大家大量的时间,学费还特别贵。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产品,能用一盒月饼的钱,把商学院的知识浓缩在每天的服务中提供给你,我觉得这是可以造福很多人的一件事情。最近,这个想法被我的朋友刘润实现了。刘润之前是百度、海尔这样大企业的战略顾问,他的商学功底和实战经验,做这件事非常合适。希望你立刻加入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让我们一起成长!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刘润的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上线3个月,就突破了5万订阅用户。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把经典的商业概念和管理方法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讲出来,而且很多方法都是听完就直接用得上的招式。坚持听下来,每天5分钟,就等于足不出户上了一所商学院。很多人都在称赞他的商业功底,我从他身上学到的倒是——什么方法也比不过建设性的行动力。

——罗振宇 罗辑思维和“得到”APP创始人

"


目录

第一篇
第一章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
1你可能连杯子都要换掉——思维转换 \ 004
2 独立是不成熟的表现——成熟模式图 \ 009
3别让消极把你拉入海底——积极主动 \ 014
4别把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以始为终 \ 019
5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要事第一 \ 023
6你我都要赢,否则就别干——双赢思维 \028
7先理解别人,再被别人理解——知彼解己 \032
8太棒了,居然还可以这样——统合综效 \036
9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不断更新 \ 040
10从狭窄的5%跨到广阔的95%——习惯 \044

第二章 高效能人士的素养
1再问“你好,在吗”,我就拉黑你——微信礼仪 \ 050
2这辈子,你们只会在邮件里“见字如面”——邮件礼仪 \ 055
3时间颗粒度反映职业化程度——时间颗粒度 \ 060
4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事实与观点 \ 064
5职业化是商业世界的教养——职业化 \ 068

第二篇
第三章 时间管理
1花时间做,还是花钱买——时间成本 \ 076
2让大脑用来思考,而不是记事——GTD \ 080
3别让猴子跳回背上——猴子理论 \ 085
4人生的不同由第三个8小时创造——三八理论 \ 090
5人真的可以三头六臂吗——番茄工作法 \ 094

第四章 学习能力
1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幸存者偏见 \ 100
2知识是经验的升华——库博学习圈 \ 104
3为什么人类不擅长谈恋爱——知识、技能和态度 \ 109
4做自己的CEO,你有“私人董事会”吗——私人董事会 \ 113
5如何用20小时快速学习——快速学习 \ 118

第五章 思考能力
1从对抗性思考到平行思考——六顶思考帽 \ 124
2大胆质疑,谨慎断言——批判性思维 \ 128
3冻死在那个不存在的冬天——全局之眼 \ 133
4电吹风的反面,是吸尘器——逆向思维 \ 138
5做一个“因果逻辑收集者”——正向思维 \ 142

第六章 逻辑思维
1白马到底是不是马——同一律 \ 148
2谁给理发师理发——矛盾律 \ 152
3生存还是毁灭,没有中间状态——排中律 \ 155
4一眼识别诡辩的五个方法——三段论 \ 159
5几乎所有知识,都始于归纳法——归纳法 \ 163

第三篇
第七章 谈判能力
1自己先开价,还是让对方先开价——定位调整偏见 \ 170
2这个要求,我要请示一下——权力有限策略 \ 174
3女生为什么会逼婚——谈判期限策略 \ 178
4吃惊、撤退和转身就走——出其不意策略 \ 182
5我多拿一元,你就必须少拿一元吗——双赢谈判 \ 186

第八章 演讲能力
1你不是在讲,而是在帮助他听——认知台阶 \ 192
2用画面感增加语言的带宽——画面感 \ 196
3精彩绝伦的开场和余音绕梁的结尾——开场与结尾 \ 200
4现场组织语言能力就像厨艺——脱稿演讲 \ 205
5从对着镜子到对着活人——演讲俱乐部 \ 209

第九章 沟通能力
1好消息和坏消息,先听哪一个——快乐和痛苦四原则 \ 214
2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专栏文章——“5商派”写作心法 \ 218
3大WHY、小WHAT和一带而过的HOW——电梯测验 \ 222
4开会,是用时间换结论的商业模式——如何开会 \ 226
5提问,是沟通界的C2B——精准地提问 \ 230

第四篇
第十章 情感能力
1同理心,千般能力的共同心法——同理心 \ 238
2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 \ 242
3自律,才是最大的自由——自我控制 \ 247
4真正优秀的人都自我激励——自我激励 \ 251
5你的情感账户余额不足,请充值——人际关系处理 \ 255

第十一章 创新能力
1灵感就在盒子里——减法策略 \ 260
2冰箱和空调可以合二为一吗——除法策略 \ 264
3空气清新剂×2 =提神清新剂——乘法策略 \ 268
4向《火星救援》学创新套路——任务统筹策略 \ 272
5给属性装上一根进度条——属性依存策略 \ 276

第十二章 领导能力
1藏在“威胁、此刻、重要”后的大猩猩——领导力:专 \ 282
2你是小公司的胖子,还是大公司的瘦子——领导力:小 \ 286
3透过时间轴、概率轴和博弈轴看世界——领导力:变 \ 290
4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领导力:快 \ 294
5远见,是尽可能接近未来的推理能力——领导力:远 \ 299


前言/序言


探寻自我潜能的深度指南:超越时间的个人成长实录 本书并非聚焦于商业管理领域的速成技巧或碎片化知识的简单拼凑。它深入剖析了现代人如何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构建起稳固的内在秩序与持续的成长动力。这不是一本关于“五分钟法则”的速读手册,而是一份沉下心来,与自我进行深度对话的实践蓝图。 第一部分:心智的基石——重塑认知框架 我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误以为效率等同于产出,忙碌等同于进步。本书将首先引导读者审视并拆解那些潜意识中限制我们发展的认知偏差。 1. 深度聚焦与抗干扰力的构建: 现代人的注意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切割。我们探讨的并非如何“管理时间”,而是如何“管理精力”和“守护心流”。内容涵盖了如何识别并系统性地消除那些看似无害,实则吞噬注意力的“认知税”。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对大脑工作机制的解析,教授如何训练心智的“肌肉”,使其能够在需要时,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而非仅仅依赖外部工具的辅助。这包括对“分段工作法”的深入应用,以及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创造一个“心流保护区”。 2. 目标设定的哲学转向: 许多个人成长指南止步于 SMART 原则。本书更进一步,探讨了“意义驱动”的重要性。你的目标是否真正与你的人生价值体系相契合?我们分析了“愿景锚定”的技术,即如何从宏大的、难以量化的长期愿景出发,反向推导出当下每一个行动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着重于区分“追求成功”与“追求卓越”之间的内在差异,并指导读者建立一套能够自我激励、不依赖外部奖励的内在驱动系统。 3. 情绪的解码与驾驭: 情绪绝非成长的绊脚石,而是最有价值的信号灯。本书详细阐述了情商的底层逻辑,超越了简单的“识别和命名情绪”。我们关注如何有效应对“高压下的决策失误”,以及如何将焦虑和挫败感转化为建设性的能量。内容涉及正念(Mindfulness)在处理复杂情绪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构建一套个性化的“情绪复原机制”,确保在遭遇逆境时能够迅速回归稳定状态。 第二部分:行动的效率与杠杆——构建个人操作系统 个体能力的提升,最终需要高效的系统支撑。这部分内容关注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持续产出、自我优化的个人工作流和生活系统。 4. 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机制: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知识的价值在于能否被内化并转化为生产力。本书深入探讨了“费曼学习法”的进阶应用,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库(PKM)。重点不在于收藏多少资料,而在于如何设计一套高效的“捕获-连接-重组-输出”的流程。内容将展示如何通过结构化的笔记系统,将零散的信息转化为可以指导实际行动的洞察力,并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成为信息的搬运工。 5. 习惯的科学构建与路径依赖: 习惯的力量是复利式的,但坏习惯的瓦解也同样具有传染性。我们超越了“21天养成法”的简单论断,深入研究了习惯回路(Cue-Craving-Response-Reward)中的每一个环节,并教授如何利用“环境设计”的力量来自动化良好行为。核心在于如何设计一个“低摩擦”的启动机制,让优秀的习惯变得比平庸的选择更容易执行。同时,也详细解析了如何识别并拆解那些根深蒂固的负面行为模式。 6. 时间的非线性管理: 真正的效率并非匀速前进,而是关键节点的爆发。本书引入了“能量波峰-波谷理论”在日程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学会识别自己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间段”,并系统地将最重要的、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安排在这些时段内。同时,如何利用“低谷时间”进行恢复性活动或处理机械性任务,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工作节奏,而非僵硬的日程表。 第三部分:关系的深度与边界——构建高质量的社会链接 个人成长并非孤立的修行,而是与外部世界有效互动的结果。本书着重于如何建立有质量、有界限的人际网络。 7. 有效沟通的艺术:深度倾听与清晰表达: 沟通的本质是对信息的准确传递与理解。我们将探究沟通中的“噪音源”,特别是那些由于自我预设和防御机制导致的误解。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NVC)的结构,在维护自身立场的同时,真正理解他人的立场。这包括如何提出有建设性的反馈,以及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建设性。 8. 边界的设定与维护: 优秀的人往往因为过度善良或害怕冲突而耗尽精力。本书提供了清晰的框架,指导读者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清晰、坚定而又不失尊严地设定个人边界。这不仅是对“拒绝”的练习,更是对“自我价值”的确认。我们将探讨如何处理来自同事、上级或亲友的过度要求,确保个人精力不被不必要的“人情债”所消耗。 9. 持续迭代的反馈循环: 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反馈过程。本书强调了建立“外部视角校准机制”的重要性。这包括如何有策略地选择和维护导师关系,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提供诚实、建设性批评的“智囊团”。核心在于,我们如何将外界的评价系统性地转化为内部的优化指令,形成一个超越“个人经验”的加速成长回路。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坚韧、高效且富有意义的个人系统,使每一次投入都能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回报,实现超越日常琐碎的、有质量的个人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这本书,仅仅是名字就充满了魔力,让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画面:在繁忙的间隙,一杯咖啡,翻开这本书,五分钟后,一个关于“我”的全新认知便悄然萌生。我猜测,这本书绝非泛泛而谈的励志鸡汤,而是将精妙的商业逻辑,巧妙地嫁接到个人成长的土壤中。 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读“个人价值”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和社会环境中,如何清晰地衡量并提升自己的价值,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如同评估一项投资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身的技能、经验、人脉等“资产”,并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再投资”,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以“价值”为核心的衡量标准,会让个人成长不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有目的、有回报的经营。 “商学院”的视角,在我看来,是本书最大的亮点。我非常好奇,它会将“战略规划”这样的概念,如何细化到个人生涯的每个阶段?例如,如何像制定企业战略一样,去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并找到实现蓝图的“执行路径”?如何运用“竞争分析”的思维,来了解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和优势?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框架,让我们能用商业的语言,来梳理和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 此外,“5分钟”这个数字,预示着本书内容的精炼和高效。我猜想,它不会有冗长的理论解释,而是会以案例驱动,直击要点,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抓住核心精髓。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微知识点”,就像一个个小型的“商业决策演练”,让我们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从而积少成多,实现质的飞跃。 最终,我希望《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能够在我心中种下一颗“主动经营者”的种子。我期望读完之后,我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并有效地管理和提升自己,成为自己人生事业的掌舵者。

评分

《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是一扇通往自我洞察和能力提升的便捷之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短暂的几分钟内,就能获得如同商学院精英课程般的深刻见解,而且是专门针对“个人”这个独特的“市场”。我猜测,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将复杂的商业智慧,巧妙地转化为赋能个体发展的实用工具。 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触及“个人效能”的科学管理。在信息碎片化和节奏加快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完成工作,保持专注,并持续产生高质量的产出,这似乎是困扰许多人的难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高级算法”,超越简单的技巧分享,而是从根本上剖析人类的行为模式和认知规律,帮助我们建立一套可持续的、高效率的个人工作体系。这就像是为我们的大脑进行一次“系统升级”,让我们能以更优化的方式运行。 “商学院”的视角,意味着它会以一种更加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个人成长。我好奇书中是否会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来分析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或者,是否会借鉴“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来经营自己的人脉网络?甚至,是否会将“数据分析”的方法,应用到自我评估和改进的过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这样“跨界”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规划自己的个人发展。 “5分钟”这个极具吸引力的时间承诺,让我对它的内容呈现方式充满了好奇。我猜测,它会以短小精悍的篇章,搭配清晰简洁的图表和实例,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核心的知识和启发。这就像是为你量身定制的“知识点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微学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 总而言之,我期望《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能够成为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枚“效率加速器”。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拥有更强的自我驱动力,更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更有效的执行能力。我期望它能帮助我成为那个能够灵活应对变化,并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在个人发展这条“赛道”上,持续领先的“高效能人士”。

评分

《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这个书名,就像一个巧妙的密码,瞬间解锁了我内心深处对自我提升的渴望。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刻板的课堂,而是一场与智慧的灵动对话,在短暂的五分钟内,就能触及个人发展的核心脉络。我猜测,这本书是将企业管理的精髓,转化为赋能个体的强大武器。 特别想深入了解的是,书中对于“个人资源管理”的阐述。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有限的时间、精力、金钱和人脉,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分配到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资深的“资源配置专家”,为我们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资源优化模型”。这可能包括如何高效地学习新技能,如何建立有价值的人脉网络,甚至是如何像管理现金流一样,去规划和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每一份投入都能获得最大的“回报率”。 “商学院”这个标签,暗示着本书将用一种更为理性和系统化的方式来探讨个人发展。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风险管理”的概念,应用于个人层面?比如,在做出职业选择或投资决策时,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又或者,如何运用“危机管理”的思维,来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将挑战转化为机遇?这种将商业风险管理思维移植到个人层面的思考,无疑会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 “5分钟”的时效性,则是我对这本书形式的期待。我预想,它会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搭配生动形象的案例,将复杂的理论浓缩成易于理解的“知识胶囊”。这就像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一次“迷你MBA课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 actionable 的建议,让我们在读完之后,能够立即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实践,并感受到切实的改变。 最终,我期待《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能够在我心中点燃一簇“自我迭代”的火焰。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拥有更强的自我驱动力,更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更灵活的适应能力。我期望它能成为我个人成长旅程中,一个可靠的“战略顾问”,帮助我不断调整方向,优化策略,最终成为那个在个人发展道路上,始终保持领先和不断进化的“战略家”。

评分

收到《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精心包装的“个人成长锦囊”。封面设计简约而富有质感,光是看着就让人产生一种想要立刻翻阅的冲动。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更像是一系列精选的、直击要害的“个人发展心法”。 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触及“个人品牌”的打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众多个体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印记,这似乎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本“个人品牌战略手册”,教我们如何识别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有效地向外界传递自己的价值,如何建立并维护一个令人信服的个人形象。这不仅仅是关于外在的包装,更是关于内在的修炼和外在的有效呈现。 对于“商学院”的商业思维在个人层面的应用,我充满期待。我会去寻找那些将复杂的商业模型,转化为个人决策的实用工具的章节。比如,如何运用“SWOT分析”来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何理解“用户画像”的概念,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职场中的“客户”和“竞争对手”?如何像分析一家公司一样,去分析和优化自己的“个人价值链”?这些跨界的思考,无疑会让个人成长的过程更具战略性和系统性。 此外,这本书的名字中“5分钟”这个概念,让我对它的内容呈现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猜想,它不会是那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啃读的书籍,而是更倾向于“微学习”的模式,将复杂的概念拆解成易于理解、易于吸收的小模块。这对于我这种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能够即刻上手,并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的“即时行动指南”,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最终,我希望《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能够像一位经验老到的“人生教练”,不仅能提供方法和工具,更能激发我内在的潜能。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建立更健康的心态,更积极的行动力,以及更清晰的人生目标。读完之后,我希望自己能更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成为那个在个人发展道路上,既有远见又有执行力的“CEO”。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就足够吸引人,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象着,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仅仅需要五分钟,就能学到关于“个人”方面的商学院知识,这简直是为我这种时间碎片化严重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直接的案例,帮我梳理清楚个人发展中那些看似复杂却又至关重要的逻辑。 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常常在职业选择、人生规划上感到迷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身优势、劣势、兴趣以及真正想要的东西缺乏清晰的认知。《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是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助读者像剖析一家公司一样,深入剖析自己?我设想着,也许它会引导我们去审视过往的经历,提炼出那些宝贵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定位未来的方向。 另外,关于“商学院”这个标签,我好奇它在“个人篇”会如何体现。商学院通常教授的是战略、营销、财务、管理等概念,我猜想书中会巧妙地将这些宏观的商业思维,转化成个人成长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将“品牌战略”运用到个人形象的塑造上?如何运用“市场营销”的思维去推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如何通过“财务管理”的视角来规划个人财富和职业生涯的“投资回报率”?这些跨界的思考,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角会非常独特且实用。 我还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效率”和“时间管理”的洞见,但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技巧分享,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毕竟,“5分钟”本身就强调了效率,我期待书中能够提炼出真正能够提升个人效能的核心原则。也许,它会教我们如何识别那些真正重要的“关键任务”,如何有效避免“时间黑洞”,从而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成长和进步。 最让我感到期待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来一种“思维升级”的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一种看问题的角度的拓展。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拥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我期待它能成为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并在个人发展这条“商业战场”上,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评分

京东快递速度快,商品质量好!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纸张很厚,书的内容更是棒棒的!

评分

好书,比起听音频,我更喜欢看书,所以得到的专栏书我看到就买了。

评分

新书不错,听过刘润老师的课,确实有收获,推荐看看,买了三本。

评分

分,并且添加照片/视频进行晒单。京东商品配送派件

评分

2018年书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618购物还得选京东!物流迅速!小哥服务好!品质有保证!售后服务到位!

评分

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超级棒的。。。。

评分

冲着刘润去买的,现在商业的书太多了,很多都太过理论化很难运用到实践当中,刘润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的,希望书里面也是一些干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