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宫词》一书检明代诸家诗文别集中宫词共15种,一部出于明代帝王,宫女之口吻的词集。其所记咏之事,多为史籍所不载。由于这些宫词涉及到宫闱秘事,因此在禁毁书中往往列入其中。
作者简介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并加以迫害,朱权只好将心思寄托于道教、戏剧、文学,郁郁而终。朱权曾奉命编辑《通鉴博论》二卷,又写成《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记载、编纂数十种。商传(1945.11-2017.12),曾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明史、社会史研究。是《中国通史·明代卷》《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的主要撰稿人。出版专著《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志》等。
目录
目録
宫词七十首…………………………………………… 明朱权 一
洪武宫词十二首……………………………………… 明黄省曾 六
宫词十首……………………………………………… 明沈琼莲 七
拟古宫词三十首……………………………………… 明朱让栩 八
弘治、正德、西城宫词共四十四首………………明王世贞 一一
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明张元凯 一五
天启宫词一百首……………………………………明秦徵兰 一八
天启宫词一百三十六首…………………………明蒋之翘 四三
天启、崇祯宫词共三十三首……………………明刘城 六五
拟故宫词四十首…………………………………清唐宇昭 六八
崇祯宫词一百八十六首…………………………清王誉昌 七二
胜国宫闱诗四十五首……………………………清顾宗泰 一一三
明宫词一百首……………………………………清程嗣章 一二九
全史宫词(明及明补遗)一百九十二首………清史梦兰 一五九
明宫杂咏四百七十三首…………………………清饶智元 二一七
前言/序言
点校说明
现存的明宫词从数量到内容都是异常丰富的。有明一代近三百年间,宫廷中大量传闻轶事,给诗人们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他们或出于耳闻目睹,或出于采摭蒐寻,吟哦以记之,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作品。其所以称得上珍贵,一是由于在这些作品中,看不到官书的那种呆板面孔,宫词叙事是生动而且真实的。正如朱权宫词序中所谓:‘出于帝王、宫女之口吻,务在亲睹其事,则叙事得其真矣。’二是由于其所记多诸史所不记。如秦徵兰天启宫词序中所谓:‘顾左右史漫云:细碎不堪置喙;稗官家复曰:忌讳不敢濡毫。’既不因细琐而弃置,又不因忌讳而掩饰,这也正是宫词叙事的妙处。由此看来,明宫词确实称得上是‘可补诸史小说之阙’(蒋之翘天启宫词序)的
史诗。
明宫词大多散见于明清诸家诗文别集之中,实难尽録于一册。何况其中有些过于零散,间或可得一二首;有些又叙事重复,诸家之作,大同小异,故仅随检其十五种,并简介于下。
宫词七十首,明朱权撰。朱权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自幼生长深宫,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封为宁王。二年后就藩大宁,‘以善谋称’。明成祖起兵夺位之初,袭大宁,迫其相从,并许以事成中分天下。但成祖卽位后悔言,改封朱权于南昌。朱权遂‘自是日韬晦’,方得以无祸。
此后便多与文学之士往来,自号臞仙,以撰着为乐。所撰采芝吟中宫词,实际卽洪武宫词。序中记称作于永乐戊子五月,戊子卽永乐六年(公元一四〇八年)。诗中记其幼时宫中见闻,如记朱元璋‘退朝镇日凭绨几,御笔常书丹扆箴。’再如记宫中选妃嫔:‘新选昭仪进御来,女官争簇上平台。宫中未识他名姓,都把花名作字猜。’但由于处境所致,朱权的宫词比较追求文词,内容显得较为涵蓄。
洪武宫词十二首,明黄省曾撰。黄省曾,字勉之,明正德时人。素与王守仁、湛若水等大家交游,又学诗于李梦阳,是入明史文苑传的人物。他的宫词记事明确,重记典故。如‘清萱到处碧鬖鬖’一首,记写宫中求生男儿之状。又有记宫人清明时节的凄苦,无法归祭祖茔。‘焚却纸钱啼泣罢,又随龙辇向两园。’这些在一般史籍中都是难以见到的。
宫词十首,明沈琼莲撰。沈琼莲,钱谦益列朝诗集有传:‘沈氏,名琼莲,字莹中,乌程人。世传富民沈万三之后,有廷礼父子皆仕于朝。沈以父兄之素得通籍掖庭。尝试守宫论,其发端云:“甚矣,秦之无道也!宫岂必守哉?”孝庙(朱佑樘)悦,擢居第一,给事禁中,为女学士。……今吴兴人呼为女阁老,传其宫体诸诗。时人以为婕妤、花蕊不足多让。’这真是个非同寻常的女子。我们选择了列朝诗集中收録的宫词十首,数量虽少,但记述其给事禁中的见闻及教习小王书经等事,是很有特点的。
拟古宫词三十首,明朱让栩撰。蜀成王朱让栩系明蜀献王朱椿之后,正德五年(公元一五一〇年)袭封王爵。由于长年生活于帝王之家,所作长春竞辰集宫词,与宁献王朱权的作品相彷,叙事虽不详明,以宫女口吻记述宫中寂寞,亦有可取之处。
宫词四十四首,明王世贞撰。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州,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一五四七年)进士。好为诗文。明史称其‘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但‘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则未免有些偏执。这里选收了弇州山人四部稿中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宫词,其中以嘉靖宫词内容最佳。‘两角鵶青双筯红,灵犀一点未曾通。自缘身作延年药,憔悴春风两露中。’记的是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修炼长生丹药之事。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记:‘嘉靖中叶,上(嘉靖皇帝)饵丹药有验。至壬子(三十一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八岁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乙卯(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道士)言,供炼药用也。’则王世贞宫词所记又可与野史互证。
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明张元凯撰。张元凯字左虞,吴县人,世袭苏州卫指挥使。但其虽身为军伍,却终日寄情诗酒,与王世贞等相交。所作西苑宫词,静志居诗话谓其高出世贞之上。(四库全书总目)其宫词序中自称:‘虽未尝与闻閟宫之玄妙,庶几不诬闾阎之颂说而已。’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其于嘉靖中‘入长安(北京)观宫阙苑囿,亲见斋宫醮坛之盛,作西苑诗,窃比讽谏之义。’因此所作宫词中对嘉靖崇尚道教记述颇详。如‘内宫新制玉清符,独赐亲臣道允孚。何事官家频顾问,宰公冠上戴曾无?’便是其生动写照。
天启宫词一百首,明秦徵兰撰。秦徵兰,字楚芳,常熟人,为明末诸生。其宫词成于崇祯十六年(癸未)(公元一六四三年)之冬,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其宫词说道:‘德陵(天启)实録,为黑头爰立者(冯铨)所攫。天启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七年(公元一六二七年),遂尔遗佚。秦秀才宫词,捃摭禁庭琐语,颇称详核。’明熹宗实録成书于崇祯末,与秦徵兰宫词同时,而清军入关后,于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诏修明史,冯铨任总裁官。冯于天启时为
阉党,其事魏忠贤之丑行备载实録,遂窃毁天启四年之卷,天启七年亦缺失。顺治八年曾下诏搜访,终无所得。天启宫词的史料价值因此而更大了。每首宫词之后,均加有注,构成一部内容丰富的天启朝宫廷史。有记述帝后妃嫔们荒怠奢糜的,如‘红罽无尘白昼长’一首,专写宫中养猫。熹宗朱由校好猫,‘猫儿房所饲,十五成羣,牡者人称某小厮,牝者称某丫头。或加职衔,则称某老爷,比中官例关赏。’又记宫中夜宴时,于筵前悬银铃,宫女蒙头而行,触铃卽以铃赐之,‘再系再触,终夜不倦。’早已将国难民忧丢在九宵云外。天启宫词中更多的记述了魏忠贤及客氏专权之状。今择二例如下:‘封本呈来会极门,烧灯分勘坐黄昏。关心字句无多少,一一行间印指痕。’魏党为控制章奏,每日所进题本、奏本,‘诸奸各据私意恩怨,搯指爪痕于其上下空纸以识之。翌日御览时,记侍立者口奏施行。’又‘春晓龙?梦正长,盥盂谁叩响硠硠。宫娃不敢分明问,撺角西南指直房。’后注:‘魏忠贤晨起盥栉,手击铜盂,铿然有声,宸居咫尺,了不畏忌。’可见其跋扈之状。这些生动记述,实在是研究明末宫廷史的絶好材料。
天启宫词一百三十六首,明蒋之翘撰。蒋之翘,字楚稚,秀水布衣。所撰宫词与秦徵兰多有重复,但据其自序可知,系成于崇祯十六年三月,与秦氏宫词同年,而稍早数月。就其内容看,诗文及注释均略逊于秦氏,并与之多有重复,但仍有其特点。如‘光开阊阖护云螭’一首,记明末三案中‘移宫’主角李选侍。直至泰昌元年(公元一六二〇年),光宗朱常洛已登极,李犹称之‘我哥儿’,足见其宠幸程度。因此蒋氏天启宫词,可与秦氏互补,故并録于此。
启祯宫词三十三首,明刘城撰。刘城,字伯宗,贵池人,明末诸生。弘光时他曾致书史可法,论及江北四镇及左良玉之形势,颇有预见。清初自署一私印,曰‘谢发郑心’,是典型的遗民。他于自序古乐府中写道:‘余于崇祯丙子(九年)、戊寅(十一年)间,颇有杂感,而分不得言,则取古题,傅以时事,窃比于微而显,怨而不怒,亦诗人之意云尔。’(明诗纪事)他在崇祯宫词中,用‘宸极深严兼听全,刺奸密奏戒传宣。打来事件朝朝进,短纸牢封到御前。’短短四句,勾画出当时摇摇欲坠的统治者顽固坚持的特务统治。另一首‘吾皇从不语禨祥,忽诏因缘事阐扬。因感掌珠天籁语,依稀得见老娘娘。’则写出了朱由检亡国前惶惑无主的心情。
拟故宫词四十首,清唐宇昭撰。唐宇昭,字半园,江苏武进县人,明崇祯举人。自称于清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到北京,游经长春禅寺,邂逅一老僧,交谈之中,得知其为明末宫中御用监内侍,所述宫中轶事数十条,归寓追忆,遂写成拟故宫词四十首。从诗文中看,如太子称‘主儿’,又记思陵(朱由检)正旦朝见天启张皇后,上下寥隔,而‘夜色朦胧,各不觌面’,均确似出内侍之口,因此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崇祯宫词一百八十六首,清王誉昌撰。王誉昌,字露湑,清初诸生。据其序文所述,宫词成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〇年)至三十年(公元一六九一年)之间。亦得之于‘白发宫监’、‘青林耆旧’。所记多官书不载。如‘赫濯声灵果骇闻,引愆心许六宫分。清香一柱殷勤祝,半是君王忏悔文。’系崇祯宫中改奉天主教事。崇祯初年,因测日食失准,乃以徐光启荐,用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西洋人推算历法。当时徐光启已奉天主教,遂有宫中改教之事。宫词后注云:‘时内殿诸像
并毁斥。盖起于礼部尚书徐光启之疏。光启奉泰西氏教,以辟佛老,而帝听之也。’并且记下了当时宫中对此事的传闻。
除去前述十一种明代宫词外,我们还收选了四种通记明朝历史的宫词。
胜国宫闱诗四十五首,清顾宗泰撰。顾宗泰,字景岳,号星桥,元和人,乾隆进士,曾官高州知府。工诗文,家有月满楼,‘文酒之会无虚日。’所撰宫闱诗本无独特之处,但其将有明一代主要后妃事迹撰为诗文,颇便检閲,故亦收録于此。
明宫词一百首,清程嗣章撰。程嗣章,字元朴,号南耕,上元人。其宫词成于清初,每前后必有注,所据多野史笔记,可补明朝历代宫词之缺遗。
全史宫词(明及明补遗)一百九十二首,清史梦兰撰。史梦兰,字香崖,直隶乐亭人。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〇年)举人。曾国藩曾留其主保定莲池书院,李鸿章也曾延请他参修畿辅通志。据说他‘于书无所不窥,尤长于史。’(清史稿)
明宫杂咏四百七十三首,清饶智元撰。饶智元,字珊叔,长沙人。好读史书,所作明宫杂咏约成于光绪间。
这几种宫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充实,参据书目甚丰。以饶智元明宫杂咏为例,多达四百五十种,其间多有抄本及稀见刊本。因此虽成书晚而仍有一定价值。如程嗣章明宫词中记万历时福王之国,诗后注称:福王之国,行有日矣。郑贵妃难之。复以祝太后千秋(生日)为辞,且多设礼币,冀以悦后。后挥却之,且曰:不知吾潞王可宣来上寿否?贵妃乃不敢留。再如记郑贵妃入选之传闻:‘万历六年(公元一五七八年)上以大婚下选择令。民俗称大婚曰官婚。争嫁娶,虽城司禁之不止。’郑氏本已许邻家子为妇,因缺聘物,与邻相争,惊动中官,得选入宫。这种带有攻讦性的传闻,既反映了时人对郑氏专权不满,又反映了皇帝选婚时的民情。史梦兰全史宫词中也记下了不少典故。‘葵花衫子瘦宜身’一首,引思陵典礼记:宫人衣,用紫色圆领窄袖,徧刺折枝小葵花,以金圈之。又有记万历中选驸马事者:‘的的琼姬掌上珍,天心早为缔良姻。焚香默向金瓶祝,一领绯袍覆体新。’注记:当时初择三人,入见神宗。以三人名呈太后,太后将三人名姓写纸置金瓶中,焚香祝拜,卜选其一,以红袍加身。未选中的二人,赐予金绮,送顺天府庠。’饶智元明宫杂咏记有永乐时成祖御朝仪式,注引弘艺録:‘奉天门御朝,上坐定,内使捧香炉,上刻山河之形,置榻前,奏云:“平定了。”’这种仪式,正史上是不记载的。该书还有记述南明弘光、隆武、永历诸帝及周、辽、蜀诸王轶事之作,堪称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明宫词。
明宫词虽然是记述明代历史的史诗,但所记一般多宫廷琐闻。卽使如秦徵兰天启宫词,朱彝尊亦曾‘嫌其述客、魏居多,而事关德陵(朱由校)者寡,不无微憾耳。’因此,这些宫词实际上只是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个小小的侧面罢了。而且因为多出于传闻,甚至专门寻求些异闻鄙事,舛误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
由于我们见识鄙陋,水平有限,点校中肯定会有许多疏误之处。另外由于选自多家,有些内容有重复。希望得到读者批评指正。
雷梦水同志为本书编选搜集了大量资料,谨志感谢。
商传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于北京
《明宫词》:一部穿越盛世的女性视角史诗 引言 翻开《明宫词》,你将走进一个被历史尘埃半遮半掩的辉煌时代,一个女人如何在金碧辉煌的宫墙内外,谱写属于自己的命运篇章。本书并非简单的宫廷秘闻录,也不是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它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切入,细腻描摹明代宫廷女性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与内心成长的史诗。从初入宫闱的青涩懵懂,到权谋斗争的步步惊心,再到人生跌宕的悲欢离合,《明宫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满的人物塑造,带领读者深入体验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生活,感受她们在森严礼教与命运洪流中的挣扎、智慧与坚韧。 第一部分:初入紫禁城的华丽与迷茫 故事的序幕,从一个名叫“月华”的年轻女子,怀揣着对未知宫廷生活的美好憧憬,踏入庄严宏伟的紫禁城开始。她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慧伶俐,却也带着少女特有的天真烂漫。然而,宫廷,这座 gilded cage,很快就让她明白,这里的光鲜亮丽之下,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规则与挑战。 初入宫廷,月华所面对的是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琳琅满目的服饰、繁复精美的陈设、等级森严的规矩,一切都让她目不暇接,也让她小心翼翼。她需要学会如何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与形形色色的宫女、太监、甚至妃嫔们周旋。那些表面上的和睦,常常暗流涌动,每一个微笑背后,都可能隐藏着算计。 作者将大量的笔墨用于描绘月华初入宫廷时的种种体验。从她第一次穿上那繁重华丽的宫装,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束缚;到她学习宫廷礼仪,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符合规矩,否则便可能招来祸端;再到她与其他宫女的相处,有人真心相待,有人阴奉阳违,她在其中逐渐学会了辨别真伪,也开始理解人性的复杂。 月华的迷茫,不仅仅是对环境的不适应,更是对自身命运的困惑。她是被选入宫中,成为帝王后宫的一员,但她更渴望的,是拥有自己的思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颗棋子。这种内心深处的渴望,驱使着她不断学习,不断观察,试图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找到一丝突破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权谋斗争的暗流与生存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华渐渐适应了宫廷的生活,也开始接触到更深层的宫廷政治。她并非直接参与帝王争斗,但作为宫中的一员,她却无法置身事外。她目睹了后宫的争宠,听闻了朝堂的党争,也感受到了权力的冷酷与无情。 书中详尽地描写了后宫中女性之间的生存法则。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获得帝王的恩宠,为了保全自身,许多女性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包括那些看似温柔贤淑的表面之下,隐藏着精明算计。月华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如何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甚至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她的生存智慧,并非来自于狠辣的手段,而是源于她的聪慧、观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她学会了“藏拙”,懂得在不显眼的地方积蓄力量;她学会了“审时度势”,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她更学会了“以柔克刚”,用温和的态度去化解潜在的危机。 在这一阶段,《明宫词》通过月华的视角,揭示了明代宫廷女性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她们的生活被牢牢地束缚在宫墙之内,她们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帝王的垂青。一旦失宠,轻则被打入冷宫,重则性命不保。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命运,使得她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时刻为自己的未来筹谋。 第三部分:情感的纠葛与人性的光辉 在冰冷而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明宫词》并没有忽视女性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月华与同伴之间的友情,有时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她与一些宫廷中的长辈,也可能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然而,宫廷的特性也使得这些情感变得尤为脆弱,常常被利益所侵蚀。 书中也刻画了月华与其他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她可能对某个同样身处困境的宫女产生怜惜,也可能与某个同样渴望自由的太监建立起一种超越阶级的友谊。这些情感的火花,为冰冷的宫廷注入了一丝人性的温暖。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月华在情感上的成长。她可能经历了青春期的懵懂爱恋,也可能在长久的宫廷生活中,逐渐学会了何为真正的爱与责任。书中并未将重点放在帝王与后妃之间那种程式化的感情,而是着重于月华在情感上的独立与成熟。她可能对某个位高权重的人产生过微妙的情愫,但最终,她明白,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感情的寄托,不如内心的坚定。 第四部分:历史的洪流与个体的抉择 《明宫词》并非一部纯粹虚构的小说,它以明代为背景,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然而,本书并没有将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重点,而是将其作为月华个人命运的背景。历史的洪流,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而月华,则在这洪流中,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抉择。 无论是朝政的动荡,还是后宫的变迁,月华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认知。她明白自己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但她依然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微光。她的抉择,或许微小,但却关乎她自身的尊严和内心的选择。她可能在关键时刻,选择坚持原则,也可能在必要时,学会妥协。这些选择,共同塑造了她独特的命运轨迹。 作者通过月华的经历,折射出明代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困境与生存智慧。她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但她们并非完全没有自主权。她们的抗争,或许是隐忍,或许是智慧,或许是默默的坚持。 第五部分:人生的顿悟与内心的丰盈 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深,月华逐渐从最初的迷茫走向了人生的顿悟。她或许经历了失去,或许承受了痛苦,但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她成长的养分。她开始理解,宫廷生活并非人生的全部,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独立。 她可能在晚年,回首往事,没有太多的遗憾,更多的是一种释然。她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权力和恩宠,而是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关注内心的成长。她学会了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从细微之处体味幸福。 《明宫词》的结尾,并非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也不是一个悲剧式的落幕。它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种精神的传承。月华可能依然生活在宫中,但她的心,早已超越了宫墙的束缚。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在那个时代,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活出了女性独特的光辉。 结语 《明宫词》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明代宫廷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女性成长、关于人性探索、关于命运抉择的深刻寓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那个时代,让人们得以窥见宫墙深处的女人心事,感受她们在历史洪流中的真实挣扎与不屈。读罢此书,你或许会对历史有新的理解,对女性有新的认识,更会对生命本身,多一份敬畏与思考。它是一部让人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女性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