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牛静,杜俊伟 著
图书标签:
  • 媒体伦理
  • 伦理学
  • 新闻传播学
  • 全球化
  • 比较研究
  • 译著
  • 规范
  • 媒体责任
  • 学术著作
  • 传播伦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41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0708
包装:精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532
字数:5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是我国头一本对全球不同语言、主要国家的媒体伦理规范收集、梳理、整理、翻译,并汇编成册的一本书。
之前,在“媒体伦理”这一研究领域,只是有个别、零星的翻译,如对美国《报人守则》、英国“新闻从业者职业准则”等进行翻译,涉及的国家及地区不足10个,而本书中涉及的国家达到50多个。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对全球五大洲各个国家的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伦理规范进行整理,并从不同的语言,如从法语、阿尔及利亚语、西班牙语等翻译成为中文,从而形成中文版的全球各国媒体伦理规范的汇编。
该本书在我国填补了“媒体伦理”研究方面的一大空白。

作者简介

牛静:女,副教授、新闻学博士,现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伦理、传播法。2010至2016年,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参与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主化进程中传媒与政治信任之关系的实证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项目《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等共8项,其内容涉及到传播伦理、媒体法制、政治传播等领域;并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同时期出版了《网络传播法制与伦理》、《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媒体权利的保障与约束研究》、《视频网站著作权纠纷及其防范管理机制研究》、《传播法》等6本学术著作。主要讲授《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制》、《媒介与社会》、《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出版法规》等课程。
杜俊伟:男,副教授、新闻学博士,曾任中南民族大学外语系教师,2009年至今,在文华学院担任专职教师,任文华学院人文学部副主任、文华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舆论学、新闻改革与新闻法制。近年来,发表《系统舆论观对舆论的多维度检视》、《舆论形成中的意见转向机理》、《舆论引导本质论》等科研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论舆论的自组自稳》(2013),出版教材《新闻英语实用教程》(2013),主译外文学术专著一部(2011)。2014年,主持国家教育部规划基金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对抗式”解读问题研究》。主要讲授《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心理学》、《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传播学研究方法》以及《新闻英语》等课程。

目录

前言/1
拓展媒体伦理研究的新空间(代序一)/1
媒体伦理是媒体建立公信力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石(代序二)/8

欧洲
奥地利(Austria)媒体伦理规范/3
白俄罗斯(Belarus)新闻工作者伦理守则/7
比利时(Belgium)新闻业准则/13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报业规范/15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法律记者推荐规范/19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媒介对待性别问题的推荐规范/21
保加利亚(Bulgaria)媒体伦理规范/23
克罗地亚(Croatia)新闻工作者荣誉准则/27
捷克(Czech Republic)记者伦理准则/31
丹麦(Denmark)媒体行为规范/34
爱沙尼亚(Estonia)报业伦理规范/37
芬兰(Finland)新闻工作者指南/40
法国(France)记者职业伦理宪章/44
德国(Germany)新闻工作伦理准则/46
希腊(Greece)媒体伦理法典/58
希腊(Greece)新闻工作者和视听节目的道德规范/59
匈牙利(Hungary)新闻工作者协会道德准则/62
冰岛(Iceland)新闻委员会伦理条例/72
爱尔兰(Ireland)新闻伦理规范/74
爱尔兰(Ireland)报纸期刊实践准则/75
意大利(Italy)全国新闻联合会及新闻记者委员会准则/78
拉脱维亚(Latvia)媒体伦理准则/83
立陶宛(Lithuania)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商的伦理规范/85
卢森堡(Luxembourg)新闻伦理准则/94
马耳他(Malta)新闻工作者伦理准则/99
摩尔多瓦(Moldova)记者职业道德准则/102
挪威(Norway)媒体伦理规范/107
波兰(Poland)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范/112
波兰(Poland)新闻工作者协会媒体伦理宪章/114
葡萄牙(Portugal)新闻工作者伦理准则/116
俄罗斯(Russia)新闻工作者专业伦理规范/118
斯洛伐克(Slovakia)记者联合会伦理规范/121
斯洛文尼亚(Slovenia)记者准则/124
西班牙(Spain)新闻职业道德准则/129
瑞典(Sweden)舆论家联谊会出版规范/134
乌克兰(Ukraine)记者伦理准则/137
英国(United Kingdom)编辑业务准则/139
欧洲各国媒体伦理规范评析/145

非洲
阿尔及利亚(Algeria)新闻职业伦理宪章/167
博兹瓦纳(Botswana)新闻伦理规范/169
刚果(Congo)新闻工作者伦理规范/174
埃及(Egypt)新闻报业伦理规范/177
埃塞俄比亚(Ethiopia)新闻工作者专业伦理规范/179
加纳(Ghana)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范/181
几内亚(Guinea)记者协会道德准则/184
科特迪瓦(Ivory Coast)新闻工作者权利与义务规范/187
肯尼亚(Kenya)新闻行为准则/190
利比里亚(Liberia)报业联合会伦理规范/195
马里(Mali)新闻工作者伦理规范/198
纳米比亚(Namibia)媒体伦理规范/201
尼日尔(Niger)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206
尼日尔(Niger)记者道德宪章/208
尼日利亚(Nigeria)记者伦理规范/211
卢旺达(Rwanda)新闻从业者道德规范/214
塞内加尔(Senegal)媒体伦理宪章/222
索马里兰(Somaliland)选举期间媒体行为规范/224
南非(South Africa)广播投诉委员会章程/227
南非(South Africa)广播公司编辑规范/230
南苏丹(South Sudan)印刷媒体的道德规范/232
斯威士兰(Swaziland)全国记者协会道德规范/238
坦桑尼亚(Tanzania)公共信息工作者和媒体广告商行业伦理规范/246
坦桑尼亚(Tanzania)新闻通讯社伦理规范/249
坦桑尼亚(Tanzania)新闻摄影及摄像活动伦理规范/251
坦桑尼亚(Tanzania)媒体与新闻编辑伦理规范/253
坦桑尼亚(Tanzania)广播员伦理规范/256
坦桑尼亚(Tanzania)媒体及出版商伦理规范/264
多哥(Togo)新闻记者伦理准则/266
突尼斯(Tunisia)记者协会道德规范/270
乌干达(Uganda)新闻记者伦理规范/272
赞比亚(Zambia)媒介委员会伦理规范/273
非洲各国媒体伦理规范评析/275

美洲
美国(America)报人守则/293
美国(America)专业记者守则/295
美国(America)杂志编辑协会伦理指导方针/298
美国(America)《华盛顿邮报》的标准和伦理规范/301
阿根廷(Argentina)新闻论坛伦理规范/306
巴西(Brazil)记者道德规范/311
加拿大(Canada)广播标准委员会道德准则/316
加拿大(Canada)亚伯达省媒体委员会业务守则/323
加拿大(Canada)记者协会新闻伦理信条/327
智利(Chile)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伦理准则/329
哥伦比亚(Columbia)波哥大记者协会道德规范/332
秘鲁(Peru)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范/336
美洲各国媒体伦理规范评析/339

亚洲
阿塞拜疆(Azerbaijan)新闻工作者行为的工会准则/355
不丹(Bhutan)新闻工作者伦理规范/356
中国(China)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362
中国(China)羊城晚报杜绝新闻敲诈、防止虚假新闻工作守则/366
中国(China)香港新闻从业员专业操守守则/369
中国(China)香港记者协会专业守则/372
中国(China)香港报业评议会处理自杀新闻守则/373
中国(China)台湾报业道德规范/375
中国(China)台湾无线电广播道德规范/379
中国(China)台湾新闻记者信条/382
中国(China)台湾电视道德规范/384
日本(Japan)报纸贩卖纲领/387
日本(Japan)新闻伦理纲领/389
日本(Japan)广播电视协会的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标准/391
印度(India)新闻评议会伦理准则/403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新闻伦理准则/426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新闻记者行业保护准则/430
韩国(Korea)记者协会伦理准则及实务守则/432
马来西亚(Malaysia)新闻评议会职业伦理规范/436
尼泊尔(Nepal)记者职业道德规范/441
巴基斯坦(Pakistan)报纸编辑委员会伦理规范/447
新加坡(Singapore)国家记者联盟的职业行为规范/449
泰国(Thailand)新闻评议会的职业道德规范/450
越南(Vietnam)记者协会伦理准则/453
亚洲各国媒体伦理规范评析/454

大洋洲
澳大利亚(Australia)新闻一般准则的声明/467
澳大利亚(Australia)新闻隐私信条的声明/469
澳大利亚(Australia)采访病人的具体规范/472
澳大利亚(Australia)自杀报道的具体规范/475
新西兰(New Zealand)新闻委员会的原则声明/478
大洋洲各国媒体伦理规范评析/482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共通准则和区域性准则
  ——基于134篇媒体伦理规范文本的分析/487

前言/序言

前  言

作为我国di一本全面、详细地呈现全世界五大洲近80个国家和地区、100余篇媒体伦理规范的译作《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自初步构思到终出版,共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其间遇到诸多困难并逐一解决,现将编译过程以及本书特点向各位读者汇报,以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汲取经验、规避误区。
其一,编译缘由与研究价值。
我自2005年始讲授新闻传播伦理方面的课程,至今(2017年)已有10余年,其中一个章节是新闻传播伦理规范。国内的教材或研究,多是介绍美国、英国、瑞典等几个国家的媒体伦理规范内容,进而归纳出世界各国媒体伦理规范的相通之处。然而,世界各国的传媒文化、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等均有不同,其他国家的媒体伦理规范具体是怎样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带着这个问题,我于三年前开始动手,在各方的帮助下,搜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地区的伦理规范,进行翻译与整理,希望可以帮助本学科的研究者、学生、业界人士等全面地了解全球各国的媒体伦理规范。这也是本书的编译缘由。
对世界各国媒体伦理规范进行全面的翻译和梳理,对于全球媒体伦理的研究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目前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信息全球化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报道通过互联网迅速纳入全球政治文化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来,这对传统的区域性媒体伦理提出了挑战。媒体伦理需要从之前基于印刷和广播技术的区域性媒体伦理转变为基于网络新技术的全球媒体伦理。全球媒体伦理是一个新的、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全球媒体伦理的关注与探讨,前提是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伦理规范,本书也正是以此为初衷而进行编译的。本书为本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重要的材料,也使新闻从业者借鉴其他国家媒体伦理规范有了可能。
其二,资料来源与编译说明。
本书共收录了7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10篇媒体伦理规范,在整个编译过程中找寻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全世界范围内的媒体伦理规范这一工作是极为烦......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 一、 引言:理解媒体伦理的时代脉搏 在信息爆炸、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体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塑造公众认知、影响社会舆论、甚至引领价值导向的关键力量。然而,伴随这种强大影响力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伦理困境与挑战。从虚假信息的泛滥,到隐私侵犯的屡禁不止;从算法偏见的固化,到内容生产的过度商业化,媒体伦理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进行深入的梳理、翻译与评析,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一书,正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应。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伦理条文,而是力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下,审视这些规范的生成背景、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以及潜在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多国媒体伦理规范的精选、翻译与严谨评析,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全球媒体伦理格局的深度视角,并引发对自身媒体实践的反思与探索。 二、 全球视野下的媒体伦理图谱:多元与共性 媒体伦理并非铁板一块,它在不同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语境下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本书首先勾勒出了一幅全球媒体伦理的图谱,考察了不同地区在媒体伦理建设方面的独特路径和侧重点。 西方语境下的自由主义传统: 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媒体伦理深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强调新闻自由、独立自主和对权力的监督。因此,其伦理规范往往侧重于事实准确性、公共利益、避免偏见、保护新闻来源等。然而,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西方媒体也面临着商业利益与公共责任的张力,对“追逐眼球”和“信息碎片化”的批评也日益增多。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规范在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欧洲大陆的共识与社会责任: 欧洲国家在媒体伦理方面,在追求新闻自由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共识的构建。许多国家的媒体伦理规范中,会包含对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多元声音的尊重,以及对社会和谐的维护。例如,德国在报道敏感话题时,会更加注重避免煽动性言论;北欧国家则在媒体所有权集中化、公共服务广播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设计。本书将剖析这些规范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它们如何试图在多元化社会中寻求平衡。 亚洲模式的文化考量与治理视角: 亚洲国家在媒体伦理的构建上,往往会受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影响。一些国家在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国家发展的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媒体的导向作用和道德教化功能。本书将对部分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的媒体伦理规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坚持普遍性伦理原则的同时,如何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及这些规范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争议。 新兴市场的探索与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兴市场国家的媒体也在快速发展,并面临着独特的伦理挑战。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媒体的专业化水平、独立性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而假新闻、煽动性言论等问题则更加突出。本书将关注这些新兴市场的媒体伦理探索,分析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如何根据自身国情进行调整和创新。 尽管存在差异,但全球媒体伦理规范也展现出显著的共性。无论哪个国家,对于事实的真实性、公众知情权的保障、避免伤害、尊重隐私、公平报道等基本原则,都有着普遍的认同。本书将通过对不同规范的对比分析,提炼出这些普适性的媒体伦理基石,并探讨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性。 三、 核心议题的深入剖析:热点与难点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并非停留在表面的规范罗列,而是选取了当前媒体伦理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议题,进行深入的翻译、解读与评析。 新闻准确性与事实核查: 在后真相时代,新闻准确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本书将聚焦不同规范如何界定“真实”,如何要求记者核查信息,以及在快速传播的环境下,如何平衡时效性与准确性。我们将分析不同国家在处理“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方面的法律和伦理框架,并探讨技术手段在事实核查中的作用与局限。 隐私权与知情权: 媒体的监督职能与公民的隐私权之间,始终存在着微妙的平衡。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规范如何界定“公共人物”与“普通公民”的隐私界限,如何规范对个人隐私的获取与使用,以及在数字时代,个人数据隐私面临的新挑战。同时,我们也将分析在公共利益需求下,隐私权如何受到限制。 偏见与公平报道: 媒体报道中的偏见,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可能对公众认知造成深刻影响。本书将考察不同规范如何要求媒体避免种族、性别、宗教、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歧视,如何确保多元声音的呈现,以及在政治极化加剧的背景下,媒体如何保持中立与客观。 算法偏见与内容推荐: 随着算法在媒体内容分发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算法偏见成为新的伦理焦点。本书将探讨不同规范对算法透明度、可解释性以及避免歧视性推荐的考量。我们将分析算法如何可能固化社会偏见,以及如何通过伦理审查和技术干预来减轻其负面影响。 商业化与媒体独立性: 媒体的生存离不开商业支持,但过度商业化可能损害媒体的独立性和公共服务功能。本书将分析不同规范如何处理广告与新闻内容的界限,如何规范利益冲突,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所有权模式(如公共广播、非营利媒体)来保障媒体的独立性。 网络空间的新伦理挑战: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带来了新的伦理困境,如网络暴力、仇恨言论、网络谣言、用户生成内容的管理等。本书将关注不同国家在应对这些新兴挑战时所制定的规范和采取的措施,并探讨如何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构建有效的伦理治理。 四、 评析的深度与广度:批判与启示 本书的“译评”二字,寓意着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更包含着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每一项规范的翻译之后,都附有严谨的评析,旨在揭示其背后的逻辑、实践中的困境以及可能引发的争议。 规范的生成逻辑与历史语境: 每一项规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的产物。评析将追溯规范的起源,分析其在特定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下为何会如此制定。 实践中的张力与困境: 理想的规范与复杂的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评析将深入探讨各项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例如执行难度、利益冲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现这些困境的真实面貌。 不同规范的比较与借鉴: 通过对不同国家规范的比较,本书旨在找出其优势与不足,为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制定自身媒体伦理规范时提供有益的借鉴。评析将客观评价各项规范的优点,同时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思考: 媒体技术和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媒体伦理也需要不断发展。本书的评析将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规范的解读,更将着眼于未来,探讨新的技术发展(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将如何影响媒体伦理,以及未来的媒体伦理规范应该朝着何种方向发展。 构建具有普遍价值的媒体伦理框架: 通过对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译介与评析,本书希望能为构建一个更加普适、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媒体伦理框架提供思想资源。这并非是要求所有国家采取同一套规范,而是希望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找到更多共通的价值点,推动媒体伦理的共同进步。 五、 结语:反思与行动的起点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是一本致力于提升媒体行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以及广大公众对媒体伦理认知深度的著作。它希望通过对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系统梳理与深入评析,引发深刻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媒体发展带来的新伦理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推动媒体朝着更加负责任、更加公正、更加有益于社会的方向发展?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批判性与实践性。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们对媒体伦理的持续关注与积极行动。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洪流中,唯有不断审视和完善我们的媒体伦理,才能确保媒体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公器”,而非制造混乱和分裂的“利器”。本书的阅读,将是一场关于媒体责任与社会未来的深度对话,是开启媒体伦理反思与行动的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传统学术著作的晦涩难懂,反而像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入对话。作者在梳理那些纷繁复杂的全球性伦理框架时,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让人在理解抽象原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媒体伦理困境的真实张力。特别是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客观性”定义的探讨,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总觉得伦理规范是铁板一块的,读完后才意识到,即便是最基础的准则,在不同社会土壤里也会开出不同的花朵。书中引用的那些跨国新闻机构的内部文件和争议判例,细节丰富到让人几乎能闻到当时谈判桌上的火药味。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规范梳理,变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思维探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议题时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深刻的洞察力,它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审视那些潜藏在文本背后的权力结构和价值取向。这本书对于任何试图在全球化视野下理解媒体责任的从业者或学生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案头良药。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绝,它不是简单的章节堆砌,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迷宫,每深入一层,都会揭示出更深层次的伦理悖论。开篇对“信息主权”与“普世人权”之间拉锯战的梳理,就奠定了全书的辩证基调。我尤其喜欢它对“算法伦理”这一新兴领域的着墨,作者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将其置于传播学和政治哲学的交汇点进行剖析,分析了数据驱动决策如何悄无声息地重塑了我们对“真实”的感知。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需要时间来消化那些观点带来的冲击力。它迫使你跳出自己熟悉的语境,去思考那些被边缘化群体的声音在跨文化传播中是如何被“过滤”或“扭曲”的。这种全景式的扫描,让原本以为自己对媒体伦理已有充分认识的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缺口,并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评分

这本书的“翻译与评论”部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跨文化沟通功底。它并非简单地将外文规范逐字翻译,而是对那些在不同语言体系中含义产生细微偏移的关键术语进行了精妙的“语境重塑”。这种工作极其精细,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涉及文化敏感性的词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审慎态度,这使得整本书的翻译质量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此外,书中的评论部分,不仅是对规范条文的注解,更是对这些规范在特定区域实践中遇到的文化阻力与适应性调整的深度剖析。它就像一个高倍显微镜,让我们得以观察到全球伦理原则在地方层面的“生长”与“变异”。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浑厚而充实的,它让你明白,伦理规范的构建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文化谈判。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充满了批判性的张力,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光鲜亮丽的“全球标准”背后所掩盖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作者的笔触犀利而精准,尤其是在评析一些国际传播组织制定的规则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内在的矛盾性。例如,书中对于“平台责任”的界定,没有满足于目前流行的那种模糊表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去中心化”与“监管责任”之间的哲学鸿沟。我读到关于社交媒体在特定社会运动中扮演角色的章节时,感到极度震撼,作者不仅描述了表象,更挖掘了底层逻辑:技术如何被伦理话语驯化,以及这种驯化对信息生态的长期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向你灌输正确的做法,而是不断地提出更尖锐的问题,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辩驳和校准自身的价值尺。这种交互式的阅读体验,远胜于任何一本只是罗列规则的指南。

评分

从编辑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大量的脚注和尾注,清晰地标明了每一个论点的出处,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佳的索引。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成功地避开了纯粹的“文献综述”陷阱。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热点事件编织在一起,比如在讨论虚假信息治理时,追溯到了冷战时期的宣传战术,这种时间维度的拉伸,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厚度和说服力。书中对不同国家/地区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视角独特且充满洞察力,例如对非西方国家在信息管制上采取的“路径依赖”的剖析,提供了超越西方中心论的审视角度。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是教科书式的材料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全球传播秩序如何演变的“编年史”,充满了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警示,读完后让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深感肩负的责任之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