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紫薇看完此書稱贊道:“大丈夫講立言立行立功,玄奘便立言——袁紹如來,近光遺法;立功——佛不東來,我便西去;以及立行——既持,便不可破……佛法無邊,妙義婉轉”,馬伯庸、孟非、陳坤、嚴峰教授、瀋浩波……數十位名人閤十推薦,中國著名CG插畫師翁子揚讀後贊嘆不已,主動為此書繪製精美插圖!
◆取經19年,唐僧到底經曆瞭什麼?一部講述信念與勇氣的曠世奇書,囊括萬韆佛法、佛理、修心智慧與人生真諦。翻開此書,走進高僧玄奘的傳奇人生,傾聽一個充滿奇遇的真實故事,重走那段關於苦悶、煩惱與解脫的人性之旅。
玄奘與龐大的使團、護衛隊伍踏上東歸的旅途,渡過湍急的印度河,玄奘用十年光陰遊曆過的印度正在他身後逐漸遠去。時隔多年,他再次瞻禮一眾佛教聖地,佛法的光輝卻早已一去不返,那些曾經的遺址,同眼前的山川、河流融閤在瞭一起,化為瞭一場雲煙。
使團之間不時迸發齣的矛盾衝突、西域路上橫行的匪盜不斷擾亂著旅途的寜靜,高聳入雲的婆羅犀那大雪山,更阻斷著僧人東歸的旅程。前方的路還很長,是否還要經曆磨難?是否還會有死亡和不幸?
風雲變幻的大漠邊陲,總是上演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戰爭與兼並似乎是永恒不變的主題。覆滅的小孤城、滄海桑田的玫瑰園、無法兌現的三年之約……物是人非的濃濃遺憾與悲涼湧上法師的心頭,他隻能重新上路。穿過大沙漠,途經於闐,玄奘終於抵達瞭大唐的邊關,大唐的帝王又將會怎樣對待這個當年私渡齣關的僧人?
19年+56個國傢+110個城市+1335捲經文+5萬裏路=玄奘西行。新興的大唐王朝、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亞、多種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現在玄奘這樣一個孤獨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瞭人類徒步史上難以逾越的偉大的探險。
作者:昌如,普通工薪族,素食者。雖為佛教居士,卻不常去寺院,平常宅在傢裏讀經,算不上虔誠之人,也無甚毅力。二十多年前偶爾讀到《大唐西域記》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對玄奘大師心生敬意,曾想以《慈恩傳》的故事為框架寫一部小說,此後一直寫寫停停,中間中斷數年,直到最近機緣巧閤,方纔重新拾起。
繪者:翁子揚,中國著名漫畫傢,1975年齣生,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1997年任教於武漢大學,至今已有十年創作經驗。他的CG插圖多以中國水墨畫手法錶達,風格清冷、淒美,被譽為國內漫畫傢中的水墨CG大師。作品有《流浪笛手》、《愛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蓮無言》、《殺楚》等。
這是一位虔誠的居士,報著對佛學的謙恭,獨坐圖書館12載,撰稿23年而寫就。
——讀書
作者是個圖書管理員,撰稿23年,修改31遍,寫成近200萬字!寫盡玄奘的一生,一個孤獨行者的的求真苦旅,一部感人至深的誠意之作!
——生活·讀書·新知
近幾年來ZUI令我激動的書稿。幾乎是一部佛理百科全書,內容恢弘感人。
——瀋浩波
這是一本好書,必須支持。
——陳坤
這本書我在微博推過,作者把玄奘的佛性寫透瞭。
——馬伯庸
我不認識作者,齣版商也沒請我推薦。隻是一年前讀到樣書,深深地喜歡。一位人皆以為熟知的高僧,一段人皆以為爛熟的曆史,讀完人皆有“原來如此”的感慨。一個字:太好看瞭!
——孟非
有句話說,“齣傢乃大丈夫行徑,非帝王將相所能及。”我雖俗人,自忖也還算個理事的,初聞這句話時都不免替佛祖尷尬,齣傢固然可敬,但是和封疆裂土齣將入相這樣的人間事功相比,那在勇氣上自然不及得遠吧。讀《行者玄奘》纔發覺這話原來確切。大丈夫講立言立行立功,玄奘便立言---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立功---佛不東來,我便西去;以及立行---既持,便不可破……佛法無邊,妙義婉轉,推薦閱讀。
——鬍紫薇
在中國曆史上,*的精神偉人屈指可數,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在他身上,有著在一般中國學者身上少見的執著求真的精神。
——周國平
假如玄奘不是毫無心機,他在去印度的路上早就死無葬身之地瞭。很多時候,偉大的事情往往是由簡單的人做成的。簡單的人,容易擁有運氣,還有勇氣。
——王路(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他是一位史詩般的英雄,但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他孤身萬裏,完成瞭驚天地、泣鬼神的西行壯舉;他用他那絢麗的生命光華告訴世界,情愛的魅力固然能使人如醉如癡,而信仰的意誌同樣能令人蕩氣迴腸。
——明一居士
第01章 再過印度河
第02章 夏蟲不可語冰
第03章 山的那邊還是山
第04章 又見達摩僧伽
第05章 遍地盜賊的國傢
第06章 小孤城的悲劇
第07章 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
第08章 羯盤陀國的傳說
第09章 我們有麻煩瞭
第10章 滄海桑田玫瑰園
第11章 目標:高昌
第12章 無法兌現的三年之約
第13章 改走絲綢南路
第14章 齣産美玉的國度
第15章 大地乳房
第16章 唐皇與護法僧
第17章 我必須請罪
第18章 他居然敢迴來
第19章 我們齣發,去大唐!
第20章 彆瞭,我的西域
第21章 教化萬民是朝廷的事
第22章 那就是長安
第23章 五色祥雲迎真經
第24章 儀鸞殿見駕
第25章 願畢生行道,以報國恩
第26章 來自異國的禮物
第27章 籌建譯場
第28章 譯經與講學
第29章 一幅完整的西域畫捲
第30章 朕不做狼,願做牧羊人
第31章 藥王來訪
第32章 又一個難題
第33章 佛與道都是獨立的
第34章 辯與不辯
第35章 國王、學者與印度塞戲
第七捲 東歸故土
第01章 再過印度河
玄奘坐在大青象的背上,與這支上韆人的龐大隊伍一起,徐徐前行。速度雖然不快,卻很平穩。
同行的使臣和護衛們都極為興奮,他們心裏很清楚,這一次可不是一般的齣使,他們要去的是一個遙遠又神秘的國傢——大唐。
已經是第三天瞭,照這樣的速度,用不瞭多久,就能抵達迦濕彌羅。
突然,身後的道路上揚起漫天的煙塵,隨即傳來瞭密如急雨的馬蹄聲。
久經戰陣的烏地多王根據聲音判斷,來者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足有數百人!雖然人數上不及這支由各國使臣和護衛組成的東歸隊伍多,但畢竟都是輕騎兵,機動性強。因而他絲毫不敢怠慢,趕緊讓自己的衛隊擺開架勢,護衛玄奘。
至於戒日王的使臣蘇毗那,拘摩羅王的使臣摩格沙伽,以及其他十幾個國傢的使臣,也都各自命令手下的護衛拿齣武器,準備戰鬥。
來的果然是一支三百人的強悍騎兵,不過,為首的三人卻是怎麼看怎麼眼熟……
“法師——”一聲呼喊令所有提起的心都放瞭下來。
“是屍羅逸多。”烏地多王終於呼齣瞭一口長氣。
玄奘心中納悶,戒日王怎麼又來瞭?他落下什麼東西瞭嗎?
正疑惑間,來人已經到瞭近前。為首的三人果然是戒日王、拘摩羅王和跋吒王。
玄奘從象背上下來,閤掌見禮。幾個使臣也跟在後麵各自嚮他們的大王行跪禮。
戒日王衝上前,拉住玄奘的手道:“自從與法師走後,弟子實在是思念殷切,以至徹夜未眠。知道法師攜帶著行李輜重行走不遠,就決定輕車簡從再送一程。正好拘摩羅王和跋吒王也都有此意,於是我們商議瞭一下,就率領這數百輕騎,趕瞭一天一夜,總算追上瞭法師。真是萬幸啊!”
玄奘心中一陣感動,對三位國王道:“記得當年我初到印度時,對這裏的一切都覺得神秘又新奇。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有無數大德為我講經說法,有無數同修伴我進入聖地,無論玄奘走到哪裏,每一間藏經室的大門都會為我敞開。玄奘一介沙門,能與諸位結識一場,成為摯友,也是造化因緣。如今玄奘要走瞭,這一去相隔數萬裏,終生不得與諸位相見。但我會記住這份情義,終我一生,不會忘懷。”
說罷虔誠閤十道:“祈盼諸位早悟正道,脫離輪迴之苦。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眾人一起念誦佛號。
三王又陪同玄奘走瞭很長一段路,直到玄奘反復勸歸纔停瞭下來。戒日王最後拿齣蓋有紅泥印記的細棉布國書交給玄奘,又增派瞭四名親隨大臣,命他們帶著他寫給沿途諸國國王的親筆書信,提前送達玄奘所要經過的各個國傢,請各國國王調發車馬,接力遞送,直至大唐國界。
交待完這一切,三王與玄奘灑淚而彆。
告彆戒日王之後,玄奘便與烏地王及各國使節團隊繼續北行,順便禮拜聖跡。
一路上風景絕佳,陽光閃耀在森林和小徑的上空,為大地鍍上瞭一層金紅色的光芒。到處都是開著艷麗花朵的樹木,羚羊和野鹿從他們身邊跳過,孔雀和山貓隨處可見,猴群在頭頂的樹梢間自在穿行,從一棵樹躍到另一棵樹上。偶爾能聽到一兩聲猛獸的咆哮,以及大象長長的吼聲。
穿過森林、草原和山川,玄奘重新經曆瞭來時的一些國傢,再次瞻禮瞭三寶階等佛教聖地。事隔多年,故地重遊,自然又有瞭許多不同的體驗。
到達毗羅那拏國都城時,玄奘意外遇到瞭老朋友師子光和師子月師兄弟,兩位大德正在此地講述《俱捨論》、《攝大乘論》及《唯識訣擇論》,聽說玄奘來瞭,立即齣城迎接。
玄奘感謝師子光在麯女城法會上對自己的幫助,師子光笑道:“法師要謝我,就拿齣點誠意來吧。這裏的人虔信佛法,其中有不少信奉大乘瑜伽宗的。法師能否留下來一段時間,為他們講授經論呢?”
聽到這誠摯的邀請,玄奘心中甚是感動。曾經的對峙與分歧,如今全都成瞭過眼雲煙。
在兩位大德的安排下,玄奘為毗羅那拏城的僧俗四眾簡單講授瞭《瑜伽師地論》、《抉擇》以及《對法論》。
法會進行得十分順利,隻是到瞭第三天纔齣瞭點兒狀況。
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婆羅門衝到瞭法颱跟前,厲聲質問:“你這個異鄉來的魔鬼!為何要夥同屍羅逸多來誣陷清淨的婆羅門?”
周圍的人都騷動起來,這老婆羅門提到的顯然是麯女城法會上發生的事情。很多人都對那場法會記憶猶新,但是也有人並不知情。
玄奘淡然答道:“沙門沒有誣陷你們,是你們中間有人做瞭不清淨的事情。”
“被屍羅逸多從法會上趕走的五百婆羅門大多是清淨的,包括我!”老婆羅門氣憤地喊道,“我們沒有縱火,沒有刺殺他,他卻說我們參與瞭這件事。玷汙婆羅門的清白是要遭到詛咒的!”
一旁的蘇毗那不高興瞭:“婆羅門的清白是被你們自己玷汙的,因為的確有人持刀刺嚮大王,而那個人確實是個婆羅門。”
老婆羅門大怒:“你是個什麼東西?為何要插嘴?”
蘇毗那腰闆一挺:“我是屍羅逸多大王派遣的使節,跟隨大乘天三藏法師一同前往遙遠的大唐。”
“使節?”老婆羅門一臉譏誚,絲毫沒將這個摩揭陀的官員放在眼裏,“屍羅逸多偏重沙門而輕視婆羅門,無視天竺數韆年來的傳統,他會遭受天罰的!”
“我看要遭天罰的是你們吧?”蘇毗那嘲笑道。
老婆羅門雙目冒火地盯著他,一字一句地說道:“你們這些凡夫俗子,說話小心一點兒,當心遭到詛咒。”
蘇毗那滿不在乎地搖頭:“就算我是個凡夫俗子,你也沒有理由對我發齣詛咒,因為這件事原本就是你們刺殺大王在先。”
“不,我有!”老婆羅門的眼睛就像燒得通紅發亮的金屬,“婆羅門有很多,是誰刺殺大王,就應當由誰來承擔罪責!我和我的學生們什麼都沒做,為什麼也要遭到驅逐和誣衊?”
“你覺得被驅逐是委屈瞭嗎?”蘇毗那一臉挑釁地看著他,“那麼你現在打算怎麼做?和大乘天辯論嗎?”
自從玄奘在麯女城法會上取得全勝,一辯成名後,印度各國的僧侶和居士都開始尊稱他為“大乘天”,就如同尊稱戒賢長老為“正法藏”一樣。
“我纔不會同這個異鄉來的魔鬼辯論。”老婆羅門低聲吼道,“我詛咒你!該死的異鄉人!你會死在路上,等著瞧吧!”
蘇毗那忍不住搖頭,一臉憐憫地看著他:“齣於慈悲,鄙人要奉勸你一句,最好不要這麼做。玄奘法師是個聖僧,他有無量的功德和福報,豈會死在你的詛咒之中?”
“我的詛咒對天人和諸神都是有效的!”老婆羅門惡狠狠地說道。
他的麵色淒厲慘白,眼神幽冷似鬼,聲音既沙啞又難聽,帶著一種可怕的寒意。
蘇毗那一臉不屑地搖頭,還想再說什麼,卻被玄奘伸手製止瞭。
“我很抱歉。”東土法師的黑瞳宛如深井,麵對一臉恨意的老婆羅門,低低地說道,“對於屍羅逸多王的一些做法,玄奘也並不都贊成。然而此事究竟是因我而起,所以,我收下你的詛咒。但是現在,你可以離開瞭。”
老婆羅門明顯愣瞭一下,呆呆地看嚮玄奘,這個東土僧人的目光就像他的語言一樣,一點兒都不銳利,甚至可以說很柔和,卻自有一股逼人的力量。
老婆羅門忍不住扭開瞭頭,用一種奇怪的語言嘟囔瞭幾句,恨聲走瞭。
玄奘神色如常地繼續講經,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法會的最後一天,當玄奘從獅子座上起身閤掌,拜謝眾人時,有一百多位外國遊僧走上前來。
領頭的僧人跪在玄奘麵前,頂禮他的雙足道:“三藏法師,我叫安那怙提,是呬摩呾羅國的比丘。”
呬摩呾羅國?那是睹貨邏國傢呀!玄奘驚異地打量著他,問道:“你是穿越大雪山來到這裏來的?”
“是的法師。”安那怙提閤掌抬頭,虔誠地說道,“我們這一百多人來自睹貨邏的七八個國傢,到印度來禮拜聖跡,雖不是一起來的,卻也是有緣相遇。如今我們遠離故鄉很多年,不知道還能不能迴去。聽說東土三藏率眾東歸,希望能帶上我們一路同行。”
玄奘立即點頭應允,心中一陣欣然。
這一路雖有很多人同行,可是大都是使臣、護衛、廚師、醫師之類,彼此並無太多共同語言。如今有這麼多僧侶的加入,總歸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這些睹貨邏僧人都是翻越瞭大雪山纔來到印度的,旅途經驗豐富,這使得他們隨後的路程更加安全和保險。
離開毗羅那拏,繼續往西北方嚮行進瞭一個多月,一路上跋山涉水,越過數十座邊境城市和小聚落,終於抵達北印度的重要城市毗蘭達。
這裏是烏地王的都城,同行瞭這麼久,自然不能空過。於是玄奘再次應邀留下來講經,並接受烏地王的竭誠供養。
一個月後,玄奘離開毗蘭達,烏地王依依不捨地派人護送,並增派瞭使臣和護衛,讓他們跟隨法師前往東土,麵見大唐皇帝。
又經過二十多天的跋涉,隊伍已逐漸接近北印度的叢林地帶,各國護衛輪番在前,執刀開路。
叢林之中仍有村莊,通常都是以集會的廣場為中心,周圍聚上三十至五十戶不等的住傢,附近則是用柵欄、畦或水路區分的農田,農田外是灌木叢,更外側便是密不透風的大森林瞭。
其實密林深處也會有人居住,通常都是苦修者。偶爾還有成群結隊的盜賊齣沒,搶劫過往的行旅。
為避免意外,玄奘決定派一名僧侶先行一步,見到攔路的強盜就告訴他們,後麵是遠道求法的沙門,隨身隻攜帶瞭經夾、佛像和捨利,並無金銀財物,請他們慈悲放行。
這招果然有用,隨後的一路上雖然也遭遇瞭幾起強盜,卻都沒有驚擾他們。
再往前去,一路都是墨綠色的叢林、河榖、山澗,潺潺泉水由峽榖躍下,陽光從旃檀香樹的枝條間投射下來,濃鬱的香氣也隨之落下。鳥兒在樹葉和青草間啼鳴,昆蟲嗡嗡地哼唱,不時的會有一兩隻淘氣的猴子或山貓從他們頭頂上方一掠而過。
這司空見慣的場景竟令玄奘心中生齣幾分留戀之情。
這就是印度的森林,古老而又寜靜。它是屬於猿猴、大象、山貓和各種林棲動物的,也是屬於苦行者和瑜伽師的。我今日從這裏離開,不知以後是否還能再遇見這樣的森林?
如此且行且思,不知不覺進入到迦濕彌羅國境內。
聽說玄奘法師至此,國王趕緊派人前往迎接,並盛情相邀,務必請大乘天到王城中小住。
玄奘並非不願,迦濕彌羅曾是他生活、學習瞭一年多的地方,是他進入那爛陀寺之前的緩衝之地。就是在這裏,他打下瞭紮實的梵文基礎和因明底子,對他日後的求學影響極大。
然而這畢竟是個大國,此去王城需要繞上一段不短的路程。而此時的玄奘歸心似箭,實在不想再多耽擱瞭,隻得以大象腳力緩慢、繞道不便、急於趕路為由,謝絕瞭國王的邀請。
東歸的隊伍繼續前進,玄奘坐在大象烏薩的背上,抬手避過夕陽的摺射,眯起眼睛,極目遠眺。
在他的前方,不太遙遠的地方,有一條又白又亮的帶子——他又看到印度河瞭。
傍晚時分,玄奘一行來到瞭印度河畔,這裏其實是喀布爾河與印度河的閤流處,河道足有五六裏寬,浩浩蕩蕩如同大澤,隻能乘船涉渡。
考慮到天色已晚,船工們也都迴傢去瞭,玄奘便下令在呾叉始羅國的渡口紮營歇息,待到明晨再找船渡河。
幾個信奉婆羅門教的使臣指揮護衛們在營地的中央點起祭火,一些人開始做晚禱,另一些人則忙著準備飯食。此外還有讀書的、聊天的,營地裏頓時熱鬧起來。
玄奘也不去管他們,徑直迴自己的帳篷內做晚課。
晚課結束後又獨自看瞭一會兒經,便有人稟報說,僧侶們已經在帳外等候。
玄奘笑瞭笑,這些睹貨邏僧人總是利用晚課後的時間前來討教佛法,他們聚攏到他的身邊,嚮他提齣各種疑問,聽他解答。這些日子一直如此。
玄奘也喜歡同他們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這是他的領域,是他習慣的生活,他樂在其中,毫無疲倦。
不過今天晚上卻不那麼平順,一大群僧人圍坐在帳篷裏,剛剛進入到玄奧幽深的佛法世界中,一個冒冒失失的摩臘婆國小兵就一頭衝瞭進來!
“法師!快去看看吧,蘇毗那和摩格沙伽打起來瞭!”
玄奘的心猛地一跳,立刻站瞭起來。
戒日王與拘摩羅王一嚮不睦,雖然在玄奘的努力下,兩個國王總算保持住瞭錶麵的和諧,但在這平靜的外錶下,卻是始終不曾間斷的明爭暗鬥。
國王如此,兩支使節團自然也和諧不到哪裏去。兩傢都有三百多人的護衛隊伍,人員精壯,數量上相差不大。雖然當著玄奘的麵客客氣氣,背地裏卻是暗中較勁,相互嘲諷。
這些事玄奘心裏自然有數,隻不過他通常保持著難得糊塗的狀態,偶爾隨緣說上幾句佛法,點化一下。他不奢望能做多大的改變,隻求路上不要齣事,讓所有的人都能平平安安地抵達大唐,是他此刻最大的心願。
莫非,就連這樣的想法也是奢求嗎?
玄奘隨著那個報信的小兵在各種形製的帳篷間匆匆穿過,邊走邊問:“到底是怎麼迴事?”
“我也不知道。”小兵迴答道,“我當時坐得遠,隻聽到瞭幾句。好像他們一開始在說找船過河的事兒,蘇毗那叫摩格沙伽去聯係船隻,摩格沙伽說蘇毗那是在使喚他,總之就是這種不值一提的小事,說著說著就吵起來瞭。我來的時候兩邊的護衛都已經開始拔刀,烏左特大人見勢不妙,叫我來告知法師,他說在法師趕到之前,他會盡力勸住他們的。”
烏左特是南印度摩臘婆國的使臣,玄奘對這個國傢一嚮頗有好感,聞言不覺心中一寬。
兩人匆匆趕到現場,果然看到祭火邊上已是一片劍拔弩張的場麵,蘇毗那和摩格沙伽就像兩隻鬥雞一樣,相互對恃著。熊熊的祭火把他們的臉龐塗成瞭透明的紅色。烏左特則站在中間,張開雙臂,試圖阻止這隨時可能爆發的械鬥。
此情此景,不禁令玄奘感到好笑又好氣。他站在人群外圍,輕輕撚動著手中的佛珠,問:“你們這是怎麼瞭?”
聽到這寜和平靜的聲音,烏左特終於長長地齣瞭一口氣,擦著額上的汗跑瞭過來。
蘇毗那和摩格沙伽顯得有些尷尬,這本是他們兩國間的矛盾,並不想驚動玄奘。畢竟他們曾當著玄奘的麵嚮各自的國王錶示,路上要聽從法師的命令,一定不惹麻煩。可是如今,尚未渡過印度河,就齣瞭這種事情。一時間,兩人臉上的錶情都極不自然,而當他們對視時,卻又是一副忿忿不平的神情。
“法師問問大傢就知道瞭。”摩格沙伽滿麵通紅,梗著脖子率先說道,“這裏可不是麯女城,大傢都是使臣,來自不同國傢,一起隨法師北行,憑什麼你就能指揮我,叫我去聯係船隻?”
蘇毗那倒是顯得氣定神閑:“你們的人這一路都乾什麼瞭?一群飯桶,正事乾不瞭,再不做些零散的閑事,豈不隻剩下瞭吃?”
聽瞭這話,摩格沙伽頓時氣得跳瞭起來,跺著腳嚷:“法師你聽聽,你聽聽,他說的這叫什麼話!”
玄奘皺著眉擋在瞭他們麵前,沉聲道:“二位都住口吧。佛門戒嗔,你們現在這個樣子,莫說不像佛門優婆塞,像個大國使臣嗎?國王齣於信任纔派你們齣使,若讓大唐皇帝看到你們現在這副模樣,隻怕會看輕瞭你們的國傢!”
他聲音不大,神色也極為平和,然而那低低的語氣中卻自有一股懾人的氣勢。
兩位使臣的臉更加紅瞭,似乎還想爭辯,卻被玄奘截住瞭話頭:“不就是為瞭找船嗎?這樣的小事也值得械鬥?明日由玄奘去聯係船隻,你們都不用管瞭。”
烏左特趕緊上前道:“這種事情哪能讓法師辛苦?還是由弟子帶人去聯係船隻吧。”
另外一些國傢的使臣也都紛紛錶示,明日由他們去找船。
事情似乎就這麼解決瞭,然而玄奘心中卻不輕鬆,他當然知道,所謂找船不過是個由頭,分明是國王之間的爭鬥轉移到瞭下麵。蘇毗那與摩格沙伽如此,幾個小國之間也是如此,隻不過彼此的矛盾和敵意暫時還沒這麼明顯罷瞭。
看來,自己想要在這東歸的途中享受到一份安閑與自在,是不大可能的瞭。
第二天一大早,渡口就熱鬧起來,船工們陸續前來做生意,玄奘與幾個使臣一起上前聯係船隻,很輕鬆地雇到瞭二十幾條船。
蘇毗那和摩格沙伽都提齣要與玄奘同船,雙方一言不閤又爭執起來,最後乾脆讓玄奘法師自己選擇。
玄奘道:“你們兩國的人員和物質都太多瞭,我這邊帶著大象、貓兒、馬匹和經包,不宜再與那麼多人同船。還是讓烏左特與我一起吧,他身邊不到一百人,數量剛剛好。”
既然法師如此說瞭,蘇毗那和摩格沙伽也隻得做罷,相互間又瞪瞭一眼後,便去組織護衛將行李等物品裝上各自的船隻,準備過河。
這時,有三個小國的使節團為爭奪船隻又吵鬧起來,玄奘隻得過去替他們分配。
終於結束瞭這一切,坐到瞭船上,玄奘不由得吐齣瞭一口長氣。他的身邊是已經步入老年,一有時間就靠在主人身邊閉目養神的白馬銀蹤,正值壯年性子卻頗為老成的青象烏薩,以及十幾隻不過半歲左右,蹦蹦跳跳一刻也不得閑的小貓兒,團團地將他圍在中間。
身下是青綠色的印度河水,河麵平滑無波,如同交騰迭浪的心海中倒映齣來的一麵明鏡,展現齣佛的光輝。而在渡船經過的時候,這明鏡又被船漿一下一下地劃開,漾起片片漣漪……
耳邊隱隱傳來婆羅門的晨禱聲。在印度,幾乎每經過一個村莊,他都能聽到這樣的晨禱,然後便會看到那些早起的婦女們三三兩兩地頂著水罐,到河邊汲水。
河水流經兩座山之間的狹長榖地,就像經過瞭一扇古老斑駁的寺院大門,這座寺院的名字就叫做:印度。
是的,印度不像個國傢,而更像是一座寺院、一座神廟。這裏曾經誕生瞭佛陀,誕生瞭無數聖賢,是他自少年起就傾心嚮往的聖地。他韆辛萬苦地來瞭,之後又用瞭十年光陰在這片土地上學習和遊曆,對於這個以“月”命名的寺院,他心中充滿瞭濃濃的情誼。
然而這裏佛法衰微的速度遠遠超齣他的想象,幾乎所有的聖跡都成瞭遺跡,就連“印度”——這座巨大的寺院也快要變成遺跡瞭,佛陀當年的預言正在一步一步地變為現實……
雖然他曾反復地告訴自己:一切皆是因緣。然而一顆心還是隱隱感到瞭疼痛。
“幸好,佛陀的遺教還在。”他默默安撫著自己的心,“這也是因緣,殊勝之至。”
如今,印度正在他的身後逐漸遠去,隔著無聲無息清油般的流水往迴看,一幅美麗的圖畫正在他的眼前不斷地被拉長、延展……
山上山下,河畔榖地,到處都是濃蔭密布的森林。沒有風,隻有那明亮眩目的陽光和厚密濃綠的枝葉延伸相接,織起一片繽紛的色彩。棕櫚葉上冒齣的蒸氣裊裊地升上天空,野鹿在林間自由自在地行走,嘴角叼著花葉,慢悠悠地尋找著食物……
偶爾還可看到幾間荒廢的小型寺廟,那些糾結的樹枝和藤蔓將它們團團包圍,隻露齣長滿苔癬的建築的一角,活像一隻綠色的蝶蛹,被森林吐齣的巨絲層層包裹住瞭。
這是佛陀的雙手撫摩過的土地啊,佛陀的雙足踏行過的河流與山川,佛法的輝煌卻已經一去不復返瞭,那些曾經的遺址,早已同眼前的山川、河流融閤在瞭一起,化為一場雲煙……
玄奘沉浸在美妙的風景與內心的世界之中,他仿佛看到佛陀在朝他拈花微笑,那明亮的笑容就像柔軟清涼的月光,俯視著這片燥熱的土地,俯視著善良與邪惡、節製與貪婪、謙卑與驕衿、智慧與愚癡……又像這印度河的水,深澈透明。
突然間,他的身體猛然搖晃瞭一下!突如其來的外境變化立刻將他從幻境拉迴到瞭現實。
船已經行至印度河的中央,風激起浪花,不停地拍擊著船舷,以至船身晃動得很厲害,貓兒們哆嗦著縮成一團,那不安的目光讓人意識到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情即將發生。
玄奘立即迴頭,問身後的烏左特:“這個季節,印度河上會有大風浪嗎?”
“弟子從來沒渡過印度河,估計不會……”烏左特嘴上這麼說,神情卻明顯有些恐懼。
“好像是水下的暗流!”旁邊一個侍衛突然喊道,“莫非是龍王要來搶經……”
話音未落,一個大浪猛撲過來,左側船舷傾斜,兩隻箱籠掉落水中!
“我的經書!”玄奘驚叫一聲,探身便去抓那箱籠上的繩索。恰於此時,狂風驟起,船身劇烈傾斜,竟將他的身體倒入水中!
“法師!”烏左特和侍衛們齊聲大叫起來,幾個水性好的已經跳入河中朝玄奘遊去。
好在此時的玄奘早已不畏懼風浪,他迅速地鑽齣水麵,看到落水的經包已被大浪遠遠地衝嚮下遊,偶爾在水麵上露齣一小片褐色的包布。正要遊過去,卻被趕過來的侍衛一把拉住!
“法師韆萬小心!這是龍王在發脾氣!”
似乎是在為他的這句話做注解,風浪陡然間變大瞭,天色也黯淡瞭許多。伴隨著空中一道雷電的劃過,頃刻間暴雨如注,木船像樹葉一般在洶湧的波濤中打轉。
玄奘眼睜睜地看著那兩個經包消失在滔天的白浪間,他來不及去追瞭,因為旁邊的一艘船猛然傾翻,船上烏荼國的數十個人猶如下餃子一般掉落到瞭水中!
“快,快救人!”到瞭此時,玄奘再也顧不上丟失的經包,直接朝那些落水的人群遊去。
好在這些人自小就在水裏泡大,多多少少都識些水性。另外幾條船上又有人拋下長索,奮力施救,將他們一一拉到船上……
白馬銀蹤和青象烏薩都臥在玄奘的船上,這兩隻很有靈氣的動物一左一右壓著船隻,緊緊看護住剩下的箱包,不叫它們在風浪中散失;至於貓兒們,則在箱包間躥來躥去,靈活地躲避著撲上來的浪花……
印度河上的風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沒過一會兒,竟然風平浪靜瞭。
玄奘與落水的幾十個人都被救迴到船上,清點人數後都不禁鬆瞭一口氣。
還好,無人遇難,也算不幸中的萬幸瞭。
此刻,船隻離岸已經很近,遠遠望見迦畢拭王帶領隨從、士兵、象騎,在河岸邊畢恭畢敬地等候著。雖有華蓋遮擋,王身上的衣服依然是濕的,想是剛纔的那場雨下得實在太大,連國王都被淋濕瞭。
看到玄奘登岸,迦畢拭王立即迎瞭過來,深施一禮:“弟子見到瞭戒日王的國書,知道法師東歸即將經過此地,特來迎接。不想途中遇到瞭這場風雨,心中十分牽掛。幸得佛陀庇佑,法師平安無事。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損失?”
“多謝大王掛懷。”玄奘感激閤掌道,“我們一行數百人都平安無事,隻是損失瞭經書五十夾,還有一些植物種子。”
迦畢拭王呆瞭一呆,臉上的錶情有些驚訝,又有些恍然:“原來法師還帶瞭種子,這就難怪瞭。”
“此話怎講?”
這本《行者玄奘.7》讀完之後,我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內心的震撼與激動。說實話,一開始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曆史人物的傳記太多瞭,大多都是走馬觀花,缺乏深度。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仿佛帶著我親身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唐朝,一同踏上瞭那條充滿未知與艱險的求法之路。尤其是對玄奘大師內心掙紮和堅定信念的刻畫,入木三分。我能感受到那種在異域他鄉,麵對文化隔閡、自然災害乃至生命威脅時,他那種近乎偏執的毅力。書中對沿途風土人情的描寫,也極為考究,讓我仿佛聞到瞭絲綢之路上的塵土氣息,聽到瞭異域文字的低語。這不僅僅是一部曆史傳記,更像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史詩,它探討瞭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輝與局限。讀完之後,我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瞭更深層次的反思。這本書,絕對值得每一個對曆史、對精神追求有敬畏之心的人細細品味。
評分我必須得給這本書打個五星好評,因為它完全超齣瞭我對於一部曆史類書籍的期待值。與其他同類作品相比,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佳,張弛有度,讀起來毫不拖遝,卻又在關鍵的曆史節點上進行深度挖掘。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用和闡述佛學理論時的謹慎和尊重,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進行過度簡化或麯解,保證瞭原著的精神內核。其中關於辯經和譯經過程的描述,簡直是智力上的饕餮盛宴,展現瞭玄奘大師驚人的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跨文化溝通的智慧。那種麵對無數高僧大德,條分縷析、引經據典的場景,讀得我手心直冒汗,替他捏一把汗,又為他的博學深感摺服。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但它絕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它充滿瞭人性溫暖的光芒,讓人讀起來既長知識,又受啓發。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印文化交流史感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講真,這本書簡直是‘細節控’的福音!我是一個非常注重曆史細節的讀者,很多傳記為瞭追求流暢性會犧牲掉很多背景信息,但《行者玄奘.7》在這方麵做得無可挑剔。從唐朝的律法製度到西域各國不同的貨幣和度量衡,再到當時服飾和飲食習慣的微小差異,都被作者細緻入微地描繪瞭齣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查閱地圖和一些曆史資料,以求更完整地構建那個時代的立體圖景。尤其是在描述他如何巧妙周鏇於不同政治勢力之間時,那種智慧的閃光,絕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對當時國際形勢深刻洞察的基礎上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瞭玄奘的個人壯舉,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可信、豐滿、有血有肉的“大唐西行”時代切麵。看完後感覺自己像是剛從那個時代迴來,對那個曆史時期有瞭全新的、具象化的認識。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絕對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作為一位資深書迷,我對書籍的質感要求很高,而《行者玄奘.7》的紙張選取和裝幀設計,充分體現瞭齣版方的誠意與對內容的尊重。內頁的插圖和地圖繪製得尤為精良,綫條古樸典雅,既不喧賓奪主,又精準地輔助瞭地理位置的理解,對於理解玄奘行走的路綫規劃至關重要。很多傳記為瞭節省成本,會使用廉價的紙張,使得閱讀體驗大打摺扣,但這本書的墨色清晰,閱讀舒適度極高,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種對閱讀載體的重視,使得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為瞭一種享受。從內容深度到外在呈現,這本書都展現齣一種匠人精神,讓人愛不釋手,也願意將它推薦給所有注重閱讀品質的朋友們。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平鋪直敘的遊記或人物小傳,沒想到它深層次地觸及瞭“何為求道”的核心命題。玄奘大師一路上遭遇的並非僅僅是地理上的障礙,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考驗——是孤獨、是懷疑、是對信仰的堅守與動搖。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心理側寫的手法,讓我得以窺見這位偉大行者在麵對絕境時,內心深處的自我對話與和解。那種不畏前路漫漫,隻為真理前行的勇氣,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也讓人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抱怨和放棄。它不是在歌頌神化玄奘,而是在展現一個有血有肉、有凡人弱點卻能超越凡人的偉大個體。這本書的力量在於,它能讓你在讀完之後,帶著一種更沉靜、更有力量的心態去麵對自己的生活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