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60张无法发行的唱片:自毁前程的勃勃野心、乐队内部的骚乱纷争、唱片公司的横加干涉,甚至歌手的离世造就了一大批隐秘而伟大的唱片。
幕后故事:传奇乐队The Beatles与The Rolling Stones、大众偶像Brian Eno与Frank Zappa、畅销歌星Green Day与Dr. Dre……
特别邀请知名设计师与插画家为每张“不幸之作”重新设计唱片封面。
《无法发行的60张唱片》搜集了摇滚乐发展史上那些未能顺利发行的伟大唱片,为你理清多舛命运、无休争斗与未知噩运之间的脉络,深入挖掘这些唱片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详尽解析阻碍它们问世的原因。有些唱片的原初创意最终成就了后来的经典之作;有些唱片却只能以盗版的形式在歌迷之间秘密流通;还有些唱片即使历经艰辛,却始终未能发行,让人苦苦寻觅而求之不得。在本书列举的表演者和创作者名单中,你会发现不少耳熟能详却又令人惊讶的名字:传奇乐队The Beatles与The Rolling Stones、大众偶像Brian Eno与Frank Zappa、畅销歌星Green Day与Dr. Dre……
布鲁诺·麦克唐纳(Bruno MacDonald),音乐专家,《八卦摇滚史》《摇滚天堂》《乐队伙伴、歌迷、朋友和劲敌眼中的平克·弗洛伊德》与《空气吉他使用指南》等书的主编,备受好评的《有生之年非听不可的1001张唱片》《有生之年非听不可的1001首歌曲》《摇滚编年史》《摇滚指南》《吉尼斯热门单曲》《摇滚百科》等书的撰稿人。他还为Time Out与《广播时报》等音乐杂志撰稿。
序 7
第 1 章 20世纪60年代
SMILE
STAMPEDE
FOUR MORE RESPECTED GENTLEMEN
GET BACK
第 2 章 20世纪70年代
摩城未发行专辑
BLACK GOLD
SING SLOWLY SISTERS ? THE LONER ? THE KID'S NO GOOD
LIFEHOUSE
WICKED LESTER
“AMERICAN TOUR'72”巡演现场专辑
A KICK IN THE HEAD IS WORTH EIGHT IN THE PANTS
HUMAN HIGHWAY
HOUSEHOLD OBJECTS
LONGING
THE GOUSTER
BLOOD ON THE TRACKS
HOMEGROWN
HOODOO
SPUNK
CHROME DREAMS
LAHER
12 OF THE BEST
LOVE MAN
THE TIES THAT BIND
第 3 章 20世纪80年代
COLD CUTS
RAT PATROL FROM FORT BRAGG
SPARE BRICKS
插电版NEBRASKA
SESSIONS
TECHNO POP
DREAM FACTORY
THE MAN WHO STEPPED INTO YESTERDAY
第 4 章 20世纪90年代
MY SQUELCHY LIFE
SWEET INSANITY
HELTER SKELTER
SONGS FROM THE BLACK HOLE
MY SWEETHEART THE DRUNK
GO FIGURE
COUNTRY MIKE'S GREATEST HITS
BRING THE NOISE 2000
VERONICA ELECTRONICA
BEAUTIFUL DISEASE
VAN HALEN IV
第 5 章 21世纪
LILLYWHITE时期作品
POWER OF THE DOLLAR
MACHINA II/THE FRIENDS & ENEMIES OF MODERN MUSIC
TOY
百万美元歌曲小样
ROBERT SMITH个人专辑
CIGARETTES & VALENTINES
TAPEWORM
THE GREY ALBUM
I/O
FUGEES组合再聚首作品
SIRENS
20:20
REPORTAGE
EROS
SONGS OF ASCENT
SONG READER
暂时无法发行的唱片
终于发行了的唱片
唱片封面设计师
撰稿人
部分参考书目及网站
索引
图片来源
SMILE
歌手:The Beach Boys 年份:1967 国家:美国 风格:迷幻冲浪 厂牌:Capitol
简述:尚未发行的原始唱片
2004年2月20日,Brian Wilson欣喜若狂地走下了皇家节日音乐厅的舞台。在他重新演绎The Beach Boys未曾发行的杰作——Smile后,观众纷纷起立鼓掌致意,时间长达10分钟之久。Brian的内心遭遇过挫折,他说,“那时我真不想发行Smile专辑,这音乐不合适。我被它吓到了。”录音工作在完成3首歌曲之后停滞,距此时已经过去了37年。如今,歌迷对他的敬仰之情也同样令他心生畏惧。“这可真够吓人的……”他对传记作者Peter Ames Carlin说道,“他们竟然如此喜欢我的作品,这让我觉得难以置信。”在伦敦成功举行了5场演出后,Brian开始携伴奏乐队The Wondermints参加英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巡演。到了春季,他们返回了美国录音室,重录了完整版的Smile专辑。专辑上市后,歌迷和乐评人都赞不绝口。唱片因此共获得了3项格莱美提名。不过,并非人人都为Brian的复出而欣喜。“Smile的伟大来自于它的神秘,”Je Turrentine在slate.com网站上评论道,“对于当今流行乐坛,这张神话唱片同画蛇添足没什么区别。”
小天使
想要体会这部伟大的神秘之作,我们必须从1966年的夏天说起。The Beach Boys当时刚刚推出经典唱片Pet Sounds,乐队从这张专辑起开始转型,歌曲主题也从早先的冲浪板、姑娘和车费变得更世故,并更具沉思意味。“它不仅是张唱片,”乐队成员、Brian Wilson的弟弟Carl回忆道,“它有种精神特质。虽说它没上榜,也没能成为十强,但它却比其他专辑更有意义。”这也是Brian Wilson同乐队编外人员Tony Asher合作推出的首张唱片。Asher帮助Brian为专辑创作歌词,其他成员则按合约参加巡演。至于Brian,他既不想参与巡演,也没机会参加巡演。
Good Vibrations被Pet Sounds专辑收录。歌曲起初为节奏布鲁斯曲风,乐队后来又加录了多层伴奏,包括大键琴、大提琴、单簧口琴、酒吧钢琴、笛子和半音阶口琴,Brian Wilson演奏的泰勒明(Theremin)电子琴也格外动听。Brian发现,这首歌并不符合Pet Sounds专辑的忧郁氛围,于是他打算将歌曲交给Wilson Pickett等灵魂乐歌手演唱。最终,他决定把这首歌留给自己。随着他逐步对歌曲进行制作,他开始在脑海中酝酿更为宏大的计划。他希望Good Vibrations能成为George Gershwin的作品Rhapsody in Blue的迷幻版本,他从小就对这首歌情有独钟。Brian还将自己的这首歌曲称作“便携式交响乐”。
歌曲的制作过程相当漫长。Brian Wilson在不同录音室用不同音调为歌曲录制了不同段落。他又以繁琐的方式将段落重新编排,共历时22个录制期,耗时超过了7个月,最终的录制费用高达5万美元。Good Vibrations的音效、结构与时长均在乐队内部引发了争议。“许多人都说,‘噢,你不能这样弄,这太新潮了’,或者是说‘这样的专辑有些太长了’,”Brian 在1976年接受《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采访时说道,“我告诉他们,‘专辑不会因此变得过长,这样才刚刚好。’”
实际上,Brian Wilson已经领会了流行音乐的无限种可能性,他对专辑的构想也格外宏大。他准备再次采用组合方式,以独立的段落、歌曲和乐章创造出“献给上帝的青春期交响乐”。深夜时分,当他在钢琴前就座,安非他命【译注:一种能令人上瘾的兴奋剂药品,它会强烈刺激大脑的某些系统】便会为他带来灵感,飞翔的小天使在他眼前显现。他认为,上天派遣这些天使来将音乐传递给自己。于是,他决定将这张酝酿中的专辑命名为“Dumb Angel”(意为沉默天使)。
以创作深奥且极具双关意味的歌词著称的Van Dyke Parks成为了他的新搭档。Brian Wilson起初请Parks帮助完成Good Vibrations的剩余歌词,但却被Parks婉拒。随后,这对搭档开始就全新题材进行创作。在Wilson位于比弗利山庄的家中,他们的灵感很快便持续涌现。首先完成的是老西部风格的寓言歌曲Heroes and Villains(意为英雄与恶棍)。“我们只不过一起小坐了片刻。结果,整首歌曲仅仅剩下了一个尚未完成的段落,”Parks回忆道,“这是热情的力量,它点燃了整个制作过程,引擎已经发动。我们的歌曲有种即兴的意味,是我们凭直觉写出的。”
Brain Wilson
Brian Wilson的代表作最终令他与因他而成名的乐队渐行渐远。乐队内部矛盾频发,几乎没有成员支持专辑Smile。不过,至少还有一个人对这张唱片很感兴趣。“在我看来,Pet Sounds同这张专辑相比简直一无是处,”Dennis Wilson在接受《新音乐速递》(NME)采访时说道,“这是一张相当伟大的作品。”
Bambu 发行
Dennis Wilson是The Beach Boys乐队首个推出个人专辑的成员,他于1976年推出专辑Pacific Ocean Blue(上图)。制作个人专辑期间,他还按计划录制了乐队的新专辑Bambu。这张唱片集金钱斗争、毒品问题和The Beach Boys乐队的固有风格于一身,堪称经典之作。Brian Wilson认为Bambu“比Pa c i f i c Ocean Blue要好上百倍”。2008年,Bambu再版发行,并且收录了Pacific Ocean Blue中的歌曲,这也证实了Brian观点的正确性。
序
《无法发行的60张唱片》这个书名也许不是那么贴切,因为书中所介绍的部分唱片已经有盗版问世,部分唱片最终还有望出售,将这些唱片再版发行不失为唱片业避免衰亡的自救手段。当你阅读本书的时候,Bob Dylan的原版Blood on the Tracks(见第78页)和e Smashing Pumpkins乐队的Machina II(见第190页)或许已经上市。然而,通过阅读这些一度无法发行的唱片背后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飞机驾驶舱里或者儿童音乐课上很少能听到摇滚金曲。这些歌曲中的观点值得商榷,摇滚巨星对交稿日期置若罔闻,不少作品还与其他事情密切相关。
即使是那些已顺利上市的唱片,也曾面临过重重危机。即便是有大牌制作人坐镇也未必可靠,以Brian Eno为Television乐队制作的Marquee Moon为例,专辑融合了多种风格,也颇具独创性,堪称艺术摇滚的扛鼎之作,但吉他手Tom Verlaine却对制作人颇有微词:“他录制的歌曲听起来虚弱、刺耳,而且没有共鸣效果。”[结果,Verlaine只得携手Andy Johns重新对歌曲进行制作。在本书中,我们还会提到Andy的哥哥Glyn,他同e Beatles(见第24页)、e Who(见第44页)与e Clash(见第116页)等乐队都进行过合作]。Jim Steinman为Def Leppard乐队制作过Hysteria专辑,而在录音后,乐队主唱Joe Elliott却勃然大怒,他对《经典摇滚》(Classic Rock)杂志记者表示:“歌曲效果听起来就像最差劲的盗版唱片一样。我把那些磁带都锁进了资料室,那里才应该是它们的归宿。”
唱片公司也曾灵感迸现,邀请XTC乐队的后朋克大师Andy Partridge为Blur乐队制作Modern Life Is Rubbish,但这一合作却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唱片公司的Dave Balfe很不满意,”Partridge在接受《独立报》(Independent)采访时说道,“有天晚上,他喝酒喝得晕头转向。听过混录的片段之后,他飘飘然地四处闲晃,他说,‘呃,你就像George Martin,他们就像是e Beatles!这真是太棒了!’两天后,他听了混录后的歌曲,当时他说道:‘噢,Andy,这可真是太差劲了。’”
两名制作人共同参与的情况可能会更糟。George Martin起初认为e Beatles的LetIt Be会由他独立负责。但随后,由Phil Spector参与制作的专辑[在Get Back(见第24页)的基础上完成]横空出世,令Martin顿时“惊愕万分”。不过,倘若少了制作人的帮助,打击也会是毁灭性的。Rick Rubin 放任自流的工作方式令U2乐队不满,乐队因而同他分道扬镳,于是便有了U2最为沉闷的专辑——No Line on the Horizon,Songs of Ascent没能发行也与此不无关联(见第232页)。Joy Division乐队的成员Peter Hook忽略了Martin Hannett对专辑Unknown Pleasures所做出的贡献,Hook认为:“Hannett为歌曲添加了盐、胡椒及一些香料,然后就将菜端了上来。”但我们可以相信,若少了这位20世纪80年代鬼才制作人的助力,这张唱片便难以成为经典。
有些唱片已经发行,但流通范围却很有限,眼下已被历史所遗忘。这类作品包括Eminem的Infinite(“我得想想,我那时的说唱风格到底是个啥样,”原名为Mathers的歌手本人这样说道),Nickelback的Hesher(“我真想让人们忘掉这张唱片。”乐队主唱Chad Kroeger表示)以及Jimmy Page为Kenneth Anger执导的电影《路西华升天》(Lucifer Rising)制作的原声唱片(电影上映40年后,专辑以黑胶唱片形式发行,并仅在Page的网站上出售)。2001年,16岁的Katy Perry以本名Katy Hudson推出了一张基督摇滚(Christian rock)【译注:由基督徒歌手或乐队表演的摇滚乐,音乐中抒发了他们对耶稣的崇敬和基督教徒应有的信念】唱片。遗憾的是,尽管《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杂志也对专辑给予了好评,但其销量仍不足100张。Tori Amos也有过类似的惨痛回忆,她的处女作Y Kant Tori Read始终鲜有问津,在她成为歌星后也从未再版。同病相怜的唱片还有Jewel的Save the Linoleum,这张专辑由Neil Young的踏板电吉他手Ben Keith制作,其中还收录了金曲Who Will Save Your Soul?的最初版本。Alanis Morissette于1991年和1992年在故乡加拿大发行了两张唱片,均获得了销量排行榜的前40名的好成绩,但大家还是普遍将1995年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Jagged Little Pill作为让她一举成名的首张专辑。
二人乐队KLF的1987 (What the Fuck Is Going On? ) 也是张“遗失”的伟大唱片,作品署名是乐队的曾用名e Justied Ancients of Mu Mu,这张专辑还曾在1987年登上英国独立音乐排行榜。之后,由于Abba乐队拒绝授权他们引用歌曲Dancing Queen,所有未经出售的唱片只得销毁。一部分唱片被 Bill Drummond和Jimmy Cauty扔进了大西洋的北海,一部分被他们在瑞典的旷野中烧毁,最后的5张唱片则被他们以每张1000英镑的价格拍卖。
有时候,录音工作已接近尾声,但这些整装待发的唱片却没能问世。这类唱片比较少见,包括The Rolling Stones乐队的“American Tour ′72”巡演现场专辑(见第56页)、John Fogerty的Hoodoo(见第84页)、DuMcKagan的Beautiful Disease(见第176页)以及50 Cent备受诟病的Power of the Dollar(见第184页)。为了推出更满意的作品,Brian Eno(见第148页)与Cat Power都曾主动要求将唱片搁置;而为了激怒唱片公司,e Sisters of Mercy乐队的Andrew Eldritch还蓄意制作了一张几乎无法发行的
唱片(见第168页)。
许多唱片似乎永远不会发行。Pink Floyd曾在多地巡回宣传Eclipse (A Piece for Assorted Lunatics),但却反响平平,唱片因此最终更名为“Dark Side of the Moon”发行。多年来,Courtney Love曾数次提议制作How Dirty Girls Get Clean,但这张唱片最终却被Hole乐队更名为“Nobody′s Daughter”发行。George Harrison历时一年打造的Somewhere in England被华纳兄弟(Warner Bros.)公司毙掉了4首歌曲,连唱片封面也被替换。Julian Cope也被迫听取过Island公司的建议,为了迎合市场而将Jehovahkill的曲风改编得更加舒缓。
压力有时也来自音乐人自身。制作Guns N′ Roses的专辑Use Your Illusion时,Axl Rose对歌曲就进行了大肆修改。“我离开录音室的时候,歌曲简单而原始,”Slash在个人传记中写道,“之后,歌曲里被加录了合成效果、号声与和声……真希望我还有最初的版本,哪怕能在网络上下载到录音也好……之前的节奏同最终发行的唱片版本完全不同。”My Chemical Romance乐队在万分焦虑的状态下制作了Conventional Weapons,但其中歌曲最后均以单曲形式发行,备感屈辱的乐队随即宣布解散。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排除万难制作出的唱片都有比较好的结局,比如Who′s Next(见第44页)、Young Americans(见第72页)、The Final Cut(见第120页)、Nebraska(见第126页)以及Sign ‘o’ the Times(见第137页)。
有些唱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Derek and the Dominos乐队为Layla and Other Assorted Love Songs专辑制作的续篇就“因恐惧和紧张,半路夭折”(Eric Clapton语)。有些唱片被公司拒绝并退回歌手本人,以红面妆示人的Kiss乐队(见第50页)、The Bee Gees(见第58页)、Public Enemy(见第172页)、e Smashing Pumpkins(见第190页)、David Bowie(见第194页)与Duran Duran(见第226页)都有过类似经历。有些没能发行的唱片也与问世的作品一道成为了歌手的佳作。单是介绍Frank Zappa(见第96页)、Bruce Springsteen(见第106页)、Neil Young(见第18、60、80与90页)和Ryan Adams (见第222页)的作品就足以将这本书填满。倘若Brian Wilson当时完成了专辑Smile(见第12页),他的人生也会大不相同,或许他还可以凭借说唱音乐重获成功(见第150页)。
两位孑然独立的英国音乐人也值得一提。首先是Prefab Sprout乐队的Paddy McAloon。1990年,当他完成Jordan: The Comeback后,他曾在几年内构思出多张专辑,包括Earth: The Story So Far、The Atomic Hymnbook与Zorro the Fox等,但最终却徒劳无功。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当属概念唱片Behind the Veil,专辑中的Michael Jackson引诱了戴安娜王妃,而荒岛则成了两人最后的归宿。之后,McAloon从这些废弃项目中挑选素材,制作了多张唱片。与McAloon不同,e e乐队的Matt Johnson未发行的歌曲据说与实际作品数量相同。制作1982年的The Pornography of Despair与1997年的Gun Sluts专辑时,他对歌曲精挑细选,要求相当严格。
不可控制的意外事件也能打乱发行计划。由于部分歌曲提前在网上曝光,Usher的All About U曾两度推迟发行。“我可不想让人们因为这件事记住我的唱片。”他抱怨道。专辑之后更名为“8701”发行,宣传文案中声称“这已经是一张全新的专辑了”。American Idiot更是被全新录制,原因则是Green Day先前的原版唱片被盗(见第206页)。
也许你会觉得,音乐人的死亡才是阻碍唱片上市最大的阻碍,但现实却并非如此。2Pac的专辑就曾在他离世之后发行。Jeff Buckley的唱片小样(见第164页)也在他去世后火速出版。
孩子的降生也可以令唱片泡汤。1999年,Wu-Tang Clan组合曾计划为Blue Raspberry制作独唱专辑。在录制期间,“她怀了孕,生了孩子,就这样把我计划的事全部都搞砸了”,制作人RZA谈起此事时毫无半点绅士风度。
总之,如果你不想登上本书的修订版,那就别追求完美,别指望唱片公司会为了追求艺术而放弃金曲,别惹Abba乐队,最好……也别怀孕。作者希望在此感谢Mark Bennett、Andrew Greenaway、Matthew Horton与Johnny Law。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次分明的,它不是一次性的快餐消费,而是一次需要反复回味的深度阅读。我发现自己经常读完一个章节,就得暂停下来,去搜索引擎上搜寻作者提到的那些乐队和音乐人,试图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中找到哪怕一丝关于这些“幽灵唱片”的线索或片段——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互动体验。作者似乎深谙如何激发读者的探索欲。他巧妙地将技术细节和情感叙事结合起来。例如,在描述一张电子音乐专辑的母带处理时,他会详细解释当年模拟混音器的局限性如何影响了最终的音色,然后笔锋一转,又描写了录音师在项目被取消后,如何偷偷将最终的小样藏在公寓的地下室里。这种对技术细节的精准把握,和对人性挣扎的细腻刻画,让整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写作节奏感,有些章节读起来像紧张的法庭辩论,充满了对真相的追问;而有些章节则像在午夜的录音棚里,弥漫着酒精和遗憾的气味。
评分这本《无法发行的60张唱片》简直是一场音乐考古的盛宴!作为一个资深的音乐发烧友,我一直对那些“失落的杰作”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目录式记录,而是像一位老唱片店老板在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书中对每张未发行唱片的背景挖掘得极其深入,从录音时的幕后花絮,到唱片公司决策层的激烈争论,再到那些被遗忘的天才音乐家的坎坷命运,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作者那种近乎侦探般的叙事手法,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将这些“未诞生的孩子”放置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比如,有一张原本计划在七十年代中期发行的迷幻摇滚专辑,光是封面设计就经历了十几次易稿,最终因为政治气候的变化而被束之高阁。作者通过对当年报纸评论、私人信件的引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音乐生态的复杂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亲身参与了那些录音会议,感受到了艺术家们创作的激情与随后的失落。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音乐史料,它探讨的是艺术与商业、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的张力。装帧设计也很有心,那种复古的纸张质感和精心排版的文字,都烘托出一种珍贵档案被重见天日的氛围,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主题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无法发行”意味着质量平平或者纯粹是商业失误,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证明了许多“遗珠”的价值,它们之所以没能面世,更多是时运不济或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客观,他没有对这些音乐进行过度的美化或感伤,而是用一种近乎科学的严谨态度去解构每一次“失败”。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音乐流派的覆盖面非常广,从早期的爵士实验到八十年代末的合成器流行,甚至还涉及了一些边缘化的民间音乐项目。这种广度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极强的跨界知识储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其中一张新浪潮乐队专辑的分析,书中详细对比了它与同期成功发行专辑的制作成本和市场定位差异,最终指出,仅仅因为一个关键制作人的离职,导致了整个项目的搁浅。这让我反思,音乐产业中充满了多少偶然和非艺术因素的决定性作用。这本书不仅是给音乐发烧友看的,更像是给行业从业者的一部深刻教训录。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今天听到的“经典”,可能只是历史长河中被偶然保留下来的冰山一角。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用“克制而充满情感张力”来形容最为贴切。作者很少使用煽情的词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音乐、对创造者的尊重,却能深深触动人心。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秘闻录”,而更像是一份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悼词。我喜欢它在描述具体音乐特征时所采用的文学性语言。比如,描述某张未发行的民谣专辑时,作者写道:“那声音如同冬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冰封的窗棂,带着一种易碎的、不容侵犯的纯净。”这种描绘手法,让你在完全没有听过这些音乐的情况下,也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它大致的轮廓和氛围。此外,书中对唱片工业体系的批判也是鞭辟入里的,它揭示了在资本的驱动下,多少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实验是如何被无情扼杀的。读完全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使命感,仿佛自己有责任去记住这些名字,去想象这些旋律,因为它们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但又缺席的篇章。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有深度的音乐读物。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那就是“敬畏”。敬畏那些未被世人听见,却依然耗费了无数心血和才华的作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发行”这个行为本身的重量。在数字时代,音乐的发布似乎变得轻而易举,但翻开这本书,你会意识到,在实体唱片时代,一张专辑的诞生需要动用多少资源、多少人的信念。书中对“被搁置”这一状态的探讨是极为深刻的。它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市场不接受”,而是剖析了艺术品在不同社会结构中被驯化或消灭的过程。我特别对其中几张融合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跨界尝试印象深刻,它们超前于时代太多,以至于当时的听众和评论界根本无法理解其价值,只能被视为怪胎。作者通过这些案例,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今天所推崇的“前卫”音乐,有多少是当年被我们忽视的、但潜力巨大的作品?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意思,它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引领读者从一个失败案例进入另一个更复杂的困境,每一次的“发现”都伴随着一丝丝的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