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侯孝贤的电影自成风格、意蕴悠长,是台湾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曾斩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戛纳电影节z佳导演奖等多个重量级电影奖项,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
2、侯孝贤在华语电影节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两岸三地都有很多的影迷,而且他的电影风格影响了贾樟柯等后来许多重要的华语导演。
3、在本书中侯孝贤不仅畅谈了自己的光影创作历程,也分享了自己的电影创作理念以及对布列松,小津安二郎等电影大师的看法,内容多元且丰富,是侯孝贤的影迷们的必du佳作。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z重要的代表人物,自成风格,享誉国际。他擅长运用长镜头、空镜头和固定机位,以精省、克制的电影美学和语言,捕捉着我们身处世界渐渐消逝的美感和意韵,呈现真实情境中生命的状态与本质,敞开给观者去感受和碰撞。
侯孝贤在本书中回顾了自己的电影创作生涯,涵盖了《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等代表作品台前幕后的经历,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美学信念、拍电影的方法,又进一步畅谈了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
作者:侯孝贤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z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精省、克制的美学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曾获戛纳电影节z佳导演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马奖z佳导演奖等大奖,代表作有《悲情城市》《戏梦人生》《恋恋风尘》《刺客聂隐娘》等。
编者:卓伯棠
卓伯棠,曾就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制作)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哲学博土。现任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教授。
或许在华人世界里,只有侯孝贤才能拍出我们的此刻,拍出我们的现在。
——贾樟柯
在艺术电影领域,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就好像桃花林之外的世态百象,既熟悉又陌生,既邻近又遥远。
——新浪网
我的电影之路
谈日本导演小津的电影
我的电影美学信念
谈法国导演布列松的电影
我与影评人的对话
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
附录一颁授侯孝贤先生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之赞辞
附录二侯孝贤作品年表
章节:我的电影之路(节选)
电影是拍出来的
各位好。其实呢,我还是一句老话——电影不是用讲的,电影是讲不通的,基本上电影实际上是要去拍的,你一直拍、一直拍,你就会拍出电影来,而且会越拍越好。然后还有一个眼界,你一直看,看电影、看周遭的事物,你一直看、一直看,你就会有一个眼界,所谓的鉴赏力。你有了鉴赏力,你的电影就会有一个高度,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你要通过你的眼睛才能交出这个片子。基本上这个看就是一个观察,看事物的方法。
其实我只会拍电影,并没有办法讲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年轻的时候,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行比较易,知比较难,所谓的知难行易,那是你在整个漫漫创作过程中才可以慢慢理解的。所以我以下所要讲的东西,你不要以为我是一下就知道这些。不是。它是在我拍了几部之后知道一点,拍了又几部之后知道一点,知道了一些但是很快又模糊掉,随着年龄(的增长),拍了越多的片子后,才慢慢清晰起来。就像我们脑子里对城市的map(地图)一样,知识也是有地图的:意思就是你住香港住久了,脑子里就知道坐什么车到哪里,转什么车,很清楚,慢慢香港就清楚了,可能九龙也逐渐清楚起来。有这样的习惯和记忆之后,你去中国内地、去任何地方,在那边都可以很快用你的经验去延伸。
拍电影也是这样。所以我讲的这些不是什么特别的道理,是我个人的经验。就像卓老师刚刚讲的,有的人是从个人经验出发,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一个问题:我没这个经验怎么办?其实任何形式的经验都可以。像有些人是从电影的共和国出来——像文学一样,有的人从文学共和国出来,有的人是写他的经验。你们假如看过内地很多以前的作家,比如说阿城、李锐、王朔……那些作家,他们非常清楚他们居住环境周边的每一户、每一人。但是假使他们要写现代,这样一个老辈作家要写现代都会的人与故事,他怎么写?都会是片
段的、距离的,你根本没有办法探测到所有人的状态,你只看到了一种共通,你能不能描绘这个呢?有的人可以做到,有的人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你需要在都会长期的累积,这种所谓的城市文明里面,你慢慢待久了,才会感受到都会的特色,才会有一种不同的角度,才能捕捉到。基本上,我感觉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领域,这一块你要自己去发掘——怎么去发掘呢,待会儿我会讲,就像我前面讲的,它是慢慢开始的。
从技术层面上讲,这部作品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摄影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尤其是对自然光线的捕捉和运用,达到了极致的写实主义,却又充满了超越现实的美感。它没有依赖于高强度的剪辑来推动叙事,而是通过镜头的推移、摇移和固定,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思绪。这种对“运动”的控制,体现了导演对节奏的绝对自信。影片中那些看似漫无目的的行走镜头,其实暗含着人物内心的方向感迷失,或者说,是对既定方向的被迫接受。观影过程中,我体验到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被这种极简主义的美学深深吸引。它不迎合市场,不急于表达,只是静静地将一幅幅生活的切片铺陈在你面前,让那些被现代生活快速节奏所忽略的细节,重新获得关注和重量。这是一种非常成熟、非常纯粹的电影表达。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差点没耐住性子。它太“慢”了,慢到让人感觉时间被拉长了,心跳似乎都要跟着屏幕上的节奏放缓下来。但正是这种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沉浸感,仿佛你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被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时空隧道,体验着那个年代、那些人物的呼吸频率。影片中大量的环境音效,风声、街道的嘈杂、细微的摩擦声,都被捕捉得格外清晰,它们不再是背景,而是叙事的一部分,共同构建了一个极为立体的感官世界。尤其是对白的处理,很多时候对话是断裂的,或者充满了潜台词,需要观众自己去填补中间的空白。这种留白的处理,非常高明,它将情感的阐释权交还给了观众,每个人都能在这些空白处投射自己的理解和共鸣。它不是提供答案的电影,而是引发思考的镜子,每一次重温,都会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而产生新的领悟。
评分这部片子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疏离感”的精准把握,那种属于现代都市人在人群中的孤独,被镜头语言演绎得入木三分。你看那些长焦拉远的镜头,将人物孤零零地放置在宏大的城市背景中,显得那么渺小而无助。它很少使用特写来强行引导观众的共情,而是通过环境与人物的对比,让观众自行体会那种无声的叹息。美学上,它几乎摒弃了一切华丽的修饰,专注于捕捉最本质的光影和质感。光线常常是侧逆光的,带着一种尘土飞扬的颗粒感,非常真实,也极具情绪张力。这使得影片的整体色调偏向于沉稳和内敛,与影片探讨的主题——关于身份认同、关于漂泊不定——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它不是一部让人看完就遗忘的爆米花电影,它更像是对记忆的一次深刻回溯,带着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一种坚韧的力量。
评分这部电影的探讨着实令人回味无穷。那种缓慢的节奏感,仿佛时间本身都在银幕上凝固了,每一帧画面都像一幅精心打磨的油画,带着光影的呼吸。它不是那种追求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而是更像一场对日常生活的细密观察,透过那些寻常巷陌、模糊的背影和不经意的对白,捕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时代情绪。观看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感,但很快又被那种近乎纪录片般的真实感拉了回来。镜头语言的运用极其克制,却又充满力量,比如那个著名的长镜头,仅仅是固定机位,却将人物内心的波澜和环境的寂寥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完之后,心中留下的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一连串挥之不去的意象和声音,像是耳边萦绕的旧式音乐,悠远而绵长,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究竟是如何度过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又在不经意间错过了什么。这种对“在场”的强调,以及对记忆与流逝的诗意呈现,确实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上采取了一种近乎反传统的做法,它拒绝给予观众明确的指引和情感的宣泄口。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呈现”一种状态。演员们的表演也极其内敛,几乎是本色出演,他们的眼神里藏着太多未说出口的心事,那种内敛的、压抑的情感,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具穿透力。尤其欣赏它对空间的处理,那些旧建筑、昏暗的室内光线,都成为了角色内心世界的投射。每一个场景的调度都充满了精确的计算,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那么的自然流畅,毫不造作。这让我想起一些老照片,虽然色彩已经褪去,但那种质感和氛围却更加凸显了时间的厚重感。这种冷静、疏离的观察视角,让观众得以跳脱出故事本身的情节,而去关注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哲学。它挑战了传统观影习惯,要求观众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解读的努力,但回报是丰厚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美学体验。
评分真心不喜欢蔡明亮了,一个大写的装逼犯
评分很喜欢的书很廉价很好读五星好评吧相当不错
评分很完美,比想象的薄了不少。不过书的质感还是很棒的!
评分侯孝贤的恋恋风尘,对是枝裕和影响最大的导演。
评分书收到了,不错,给京东点赞
评分挺好的,物流迅速,价廉物美。
评分帮朋友买的,希望她喜欢,京东快递服务态度好,赞
评分很完美,比想象的薄了不少。不过书的质感还是很棒的!
评分书还不错,看看翻翻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