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庆的文学之河中,流淌着细微的生活日常,乡村的,城市的,又或是城乡之间的。
《纸上王国》是一部温暖的书,几乎每个字都散发着热量。
那些跃然纸上的人和事,或近或远的记忆,
都缠绕在这烟火氤氲的文字里,悠远绵长。
作者邓安庆通过“纸上亲人”“纸上人物”“纸上村庄”“纸上生活”,汇合而成一幅“纸上王国”大地图,在这幅地图里,有日常生活,有人间烟火,有世间真情。
在《纸上王国》里流淌着细微的生活日常,乡村的,城市的,又或是城乡之间的。作者以他素淡的笔调描摹人生百态,直抵普通人的柔软内心,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带入这个纸上的王国,邂逅一份久违的朴素情怀。
邓安庆,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曾游荡于多个城市之间,从事过广告策划、内刊编辑、企业培训、木材加工、图书编辑、互联网等不同职业,现居北京。已出版《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等书,在《人民文学》(海外版)、《花城》、《读库》等杂志都刊登过作品。邓安庆擅长描述日常生活的肌理,在年轻读者群体中影响颇深。
纸上亲人 1
与父同床 3
十年太短 9
与母同行 14
哥哥的七年 20
十三叔 27
奶奶的弹片 34
在她的时间里 38
文姨 44
细姑 50
写小说的三姐 56
花娘 62
拐子妈妈 68
老杨是我兄弟 74
纸上人物 95
出租车女司机 97
走走 102
夏丽红 109
关大侠 118
你知道怎么杀猪吗? 125
我的理想主义老师 130
虾哥 138
金嗓记 144
故事未遂 156
马路 160
念奴娇 165
夏天 178
旅行 188
菜铺 192
纸上村庄 199
村庄的天际线 201
村庄的时间 206
那时的九月一日 209
悬浮童年天空的星辰 213
跳楼 216
小宇宙 220
疼痛动物园 224
灶边闲谈 228
纸上王国 230
老屋 237
纸上生活 241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它一眼 243
我叫刘武 247
新年快乐 261
归去来 273
母亲卖血记 278
鱼殇 287
明日君再来 291
十三叔
十三叔的儿子好出息,考上的重点大学正好在我工作的城市。十三叔借着送儿子上学的东风,跑来看我。逛大街,游园林,买特产,大包小包拎着,路过一个戏园子,眼睛放光,嚷着好多年没得戏听了,抬脚就跑进去。十三叔是戏迷,想我们家里看戏,戏早八点就开始了,一直唱到第二天鸡叫。露天用笔直的杉木撑起四个柱子,就着垒砌的墙基,搭上幕布,戏就可以开演了。各村的人老早就自家带着条凳占位置,唱戏的村里家家提前就把自己的亲戚请过来。台上锣鼓哐哐响,台下的人打情骂俏的、呼儿唤女的、聊东谈西的,闹个不行。十三叔是这些人中最能闹的,他一会儿摸了春花的屁股,一会儿抢了东明家小孩的烤红薯,一会儿蹭到戏台后面看演员化妆,一会儿爬到草垛上跟着台上的角儿一起唱:“叫一声二叔叔,细听我开怀,自古道真君子鲜花谁人不采?”
我是十三叔的跟屁虫,十三叔是戏班子的跟屁虫。戏班子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村,十三叔带着我一路跟过去。那时候还没有自行车,天蒙蒙亮,十三叔就跑过来敲我的窗户。我一骨碌爬起来,偷偷打开门跟着他往唱戏的村子赶。我走不动了,十三叔边骂我是个拖累,边背着我一路小跑。天一点点地亮,村庄外的草垛上,金黄的南瓜花灼灼地绽开了。清晨的薄雾刚在花瓣上裹成露珠,即被江风轻轻地拂落。满天的麻雀,叽叽喳喳一忽儿全落到黑瓦屋顶上。乳白的炊烟依依,衬得屋角的天空越发瓦蓝。往往还没到那村子,我就趴在他肩头睡着了。晚上戏终于唱完,十三叔又带着我往回赶。在他的肩头往回看,一路上,回家的村民个个打开手电筒,就如一条发着光的银河一般。慢慢走到僻静的田野,前后左右没有一个人,我紧紧抱着他的脖子,他喊了一声鬼来了,我吓得快哭出来。他又拍拍我的头说我是个没用的胆小鬼,我要他唱,他就唱——“月亮走,我也走,我对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姐门口,姐姐倒碗茶,我喝了就走。”
十三叔在整个家族同辈中最小,是三爷爷唯一幸存的儿子。三爷爷生了三个儿子,一个日本飞机来了给炸死,一个大饥荒的时候给饿死。三爷爷到了四十多岁,才生了十三叔。三爷爷、三奶奶、四个姐姐全都是十三叔的臣民。“文革”的时候,三爷爷上街给十三叔买包子,路上红卫兵各派打得正酣。三爷爷不知情,拎着一袋肉包刚走出巷口,当头中了一枪死掉了。三奶奶得到信儿,和四个女儿背着三爷爷的尸体一路哭回来。十三叔那时候四岁,三奶奶去拖三爷爷尸体的时候不忘再买一笼肉包带回来。十三叔嚷嚷着好多天了,不买要哭死的。
十三叔是所有上过的学校里老师的噩梦,打架、偷东西、上房揭瓦的事儿少不了他。校长把他吊起来打,第二天三奶奶带着四个女儿一起冲进校长办公室,吵着要跟校长拼了。好不容易读完了小学,初中没考上,就天天在家里玩。三奶奶经常半天披头散发地敲某家的门:“东海哥,你家还有没吃完的鸡肉不?我家十三儿今天看到你家吃鸡,现在闹得不行了。”有时候,矮矮个子的三奶奶眼泡红肿,背着好大个子的十三叔往村里卫生所冲。后面四个姐姐哭哭啼啼地跟着跑。十三儿昨晚咳嗽了一晚上,是不是病得好厉害?所里医生白眼一翻,就伤风感冒而已嘛。
等我出生时,十三叔也才二十岁左右。我刚出生那段时日,十三叔就跑过来天天抱我。他告诉我别人抱我都哭,只有他一抱,一哼哼戏,我就笑了,“美貌娇容桃花脸,十指尖尖咿呀洋得儿哟十指尖尖……”十三叔相亲的那天,穿着整洁的中山装,手上还拎着送女方的礼物,路过我家门口,见我正跟小伙伴吵着要上树掏鸟窝,他也不怕把衣服弄脏,噌噌噌地爬到树上,把鸟窝的蛋掏出来扔给我。他那时候是我们的“孩子王”,三奶奶和四个姐姐去田里摘棉花,他就留在家里剥棉花。剥得烦了,让我去把那一帮子小伙伴全叫过来,说要给我们讲故事。大家一听讲故事,乌拉拉全跑过去了。听故事可以,条件是把这些棉花剥完。大家好听话地坐下来剥,十三叔从房间里冲出来,头上戴着个装饼干的空盒子,手上拿着蒲扇,身上系着床单,宣称自己是诸葛亮,今天要从水淹七军讲起。
十三叔把十三婶娶回家就扔着不管了,跟着一帮子朋友跑到深圳去发财。一年后回来,十三叔变得洋气了,戴个大墨镜,头发光溜溜,吸得一手好烟。回来不忘给三奶奶和四个姐姐一人带了一个假发套,红黄蓝绿紫。三奶奶成日顶着一头红色波浪卷假发,走在田间地头。人家一问,三奶奶立马神采飞扬:“这是我十三儿从香港带回来的,好看吧!”偏偏是自家媳妇,十三叔不仅什么都没带,还一分钱也没有赚回来。十三婶不干了,跟着十三叔吵,吵着吵着互相打了起来。三奶奶顶着假发从地里冲回来,一把揪住十三婶要拼命。十三婶气不过,往长江大堤跑,看热闹的人喊道:“不好了,翠梅要去跳江了!”十三叔回道:“让她跳!让她跳!”三奶奶喊了声:“孽畜,孙子还没给我生呢。”说完一路撵过去了。
那天吵完架,十三叔在家里被闹得不消停,跑到我家里来要跟我睡。我们躺在阳台的竹床上,淡蓝色的薄雾在远处的田野盈盈升起。对岸隐隐的山影,在莹莹的月光下如同剪纸。十三叔给我带了一份中国地图,打开手电筒,指着花花绿绿的色块,告诉我这是什么省,那是什么山,这里流着什么河,那里产什么矿。沿着铁路线走,他看到了好高好高的山,好长好长的隧道,好吃得不得了的芒果,好玩得不得了的公园。楼下传来三奶奶的叫唤:“十三儿,十三儿……”十三叔带着我从阳台后面偷偷溜了出去,一路跑到长江边。萤火虫从浓密的河草丛中飞起,我拎着竹笼,十三叔拿着网罩。我们赤着双脚,在湿润的沙上行走,小心翼翼地寻找蝈蝈。回到村子里,天已发白,老远就听到三奶奶尖厉的叫声:“十三儿,十三 儿……”
十三婶生完了我堂弟,十三叔又跑出去闯江湖了。十三婶为着怎样养孩子,天天跟三奶奶在家里吵。一个觉得该给孩子穿多点,一个觉得该给孩子穿少点。吵凶了,三奶奶披头散发地哭,把四个嫁出去的女儿统统叫回来,合起来跟着媳妇对骂。十三婶几次要去跳江没人追,自己哭着走回来把东西一收拾,回娘家去了。这些十三叔不管,孩子也不用管。三奶奶成日带着孙子在村里转,请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帮帮忙给她孙子喂奶。一边看着孙子吃奶,一边骂:“一只鸡呃一只鹅,年年为的婊子婆。”孙子长到六岁的时候,三奶奶走了一里地,到了隔壁村接到十三叔打来的电话,说是马上要回来了。三奶奶高兴,把楼上楼下统统打扫一遍,又洗了几桶衣服。晾好衣服后,从楼梯口一头栽了下去,医生说是脑溢血,没救了。十三叔回来时,三奶奶已经被放进棺材里。我站在门口,看见拎着大包的十三叔。我立马迎了过去,他笑眯眯地摸我的头。我指指他家的门口。所有的人都从门口拥出,看着他。他很迟疑地看看大家,四个姐姐跑出来,围着他号啕大哭。他推开人群,撞进去,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四个姐姐又围过来,拍他的肩。他望望棺材,又看看四周的人,好像始终没有闹明白发生了什么。好长时间,我跪下来,推推十三叔:“十三叔,三奶奶……”他望望我,嘴巴往两边撇了撇,鼻翼呼哧呼哧耸动,一下子站起来,在堂屋里转来转去地寻找,“妈!妈!妈!”转到第三圈,一头昏倒在地。
十三叔在二姐夫厂里当上了副厂长,其实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他天天就跑去打牌。我天天带着堂弟去上学,平时十三叔不大问堂弟的事情。有时候,看见堂弟考砸了,跳起脚来骂,随手拿起一根棍子就撵着打。堂弟一路哭一路跑,跑到我这里。我往十三叔面前一站:“十三叔,够了!”十三叔抓抓头皮,对着我讪讪地笑,好似一个做错事的大男生,扔了五十块钱给我,让我买好吃的。随后他又去村里打牌去了。我把五十块钱给堂弟,让他去交了学杂 费。
堂弟终于在大学安顿下来了。我和堂弟一起送十三叔去火车站。一路上,十三叔对着堂弟说:“你要好好念书,不要尽顾着玩。你要是敢瞎胡闹,我打断你的腿!你看看,你看看,我为了你头发都白了!”我忍不住扑哧一笑,十三叔顿住了,望望我,抓抓花白的头发,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堂弟刚要笑,他突然沉下脸:“你敢瞎胡闹,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临进站的时候,十三叔把我拉到一边,捏捏我的胳膊:“你看你怎么这么瘦,我么样回去跟你爸妈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十三叔把伍佰元往我手上一塞,就跑进站了。看着他淹没在人群中,我眼睛忽然一阵潮湿。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篇幅宏大的史诗叙事有点畏惧,生怕自己会跟不上作者的思路,或者在众多的分支情节中迷失方向。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作者高明地使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将看似毫不相关的几条故事线,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在故事的后半段竟然都成了推动关键转折的伏笔。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回顾前面的章节,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略的对话和场景描写,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是阅读体验中最大的乐趣之一。这本书对待世界观的构建也极为严谨,从物种的习性到政治体系的运作,都有着自洽的逻辑,没有那种为了推动剧情而强行设定的生硬感。你可以感觉到作者在创作之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这种扎实的基础为整个故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虽然中间部分的情节推进略显缓慢,但那是必要的沉淀期,为后期的爆发积蓄能量。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作品,但它给予读者的回报,绝对是成倍的。
评分对于那些追求纯粹想象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座宝库。作者构建的那个异世界,其想象力之瑰丽,远远超出了我以往阅读的任何奇幻作品的范畴。这不仅仅是建筑风格或魔法体系上的创新,更在于其生态系统的独特性。那些书中描述的奇异生物,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与环境的共生关系,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甚至花了好大力气去搜索,想知道这些设定是否借鉴了某些古代神话,但更多的是作者原创的奇思妙想。书中对“禁忌之地”的描绘尤其精彩,那种充满诡异美感的景象,让人既神往又恐惧。作者的文字仿佛拥有魔力,能将抽象的想象具象化。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施了魔法,暂时离开了现实世界,沉浸在那个由文字构筑的,充满光怪陆离景象的国度里。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阅读的刺激感,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了我,文字的力量可以创造出何等壮阔的宇宙。
评分这本小说,天哪,我简直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故事的开端就充满了迷雾和悬念,作者对氛围的营造简直是大师级别的。那种初入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既好奇又带着一丝不安的感觉,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主角在探索那些古老遗迹时的心跳加速,耳边仿佛都能听见风吹过空旷大厅的呜咽声。情节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像抽丝剥茧般,每一层揭开都伴随着更深一层的谜团。角色的塑造也极其成功,那些配角的性格弧光饱满得让人惊叹,他们并非只是工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秘密,让人忍不住猜测他们的真实立场。特别是那位亦正亦邪的向导,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像是给原本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我喜欢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细微的社会观察,虽然背景设定在奇幻的国度,但其中探讨的人性、权力斗争和信仰的崩塌,却让人感觉无比真实和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本书的文字功力也是一流的,辞藻华美而不失力量,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就像品尝一块精致的甜点。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情感冲击力实在太强了。它不仅仅是关于冒险或战争,它更是一曲关于失去与救赎的挽歌。我很少有读一本书会频繁落泪的经历,但这本书做到了。特别是主角在面对他最珍视的东西被摧毁时的那种无助和愤怒,作者没有用夸张的语言去渲染,而是通过细腻的内心独白和近乎窒息的场景描写,让读者感同身受。那种心碎的感觉,仿佛作者直接切入并占据了你的情感核心。而与这份沉重相对的,是角色之间那份纯粹而坚韧的友谊和爱情。他们的情感互动自然而真实,没有落入俗套的狗血桥段,而是建立在共同经历生死考验的默契之上。每一次他们相互扶持、彼此鼓劲的时候,我都会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本书成功地探讨了“希望”这个宏大命题:在绝境之中,我们究竟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答案或许就隐藏在那些微小却坚定的连接之中。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灵洗礼,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老道。它并非全程紧绷,而是懂得张弛有度。高潮部分的战斗场面描写得酣畅淋漓,动作捕捉精准,镜头感十足,读起来简直像是在看一部顶级制作的动作大片,紧张得让人连呼吸都忘了。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溺于表面的刺激,总能在最激烈的冲突中,穿插进角色的内心挣扎或对局势的战略分析,使得战斗不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智慧的较量。更难得的是,在那些大规模的冲突之后,作者会留出大段的篇幅描写战后的余波——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残骸,更是幸存者心灵创伤的恢复过程。这种对“后遗症”的关注,让整个故事的基调更加沉稳厚重,避免了脸谱化的英雄主义。整本书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典雅如史诗吟唱,时而直白如战地报道,这种灵活切换,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层次感和代入感。它是一部既能满足你对宏大叙事渴望,又能细腻捕捉个体命运的作品,实属难得。
评分还没看,质量很不错,留着慢慢看
评分包装精美,物流快
评分不错
评分还可以,反正寄回去了……
评分安庆的第一本书再版,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评分安庆的第一本书再版,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评分包装精美,物流快
评分还可以,反正寄回去了……
评分还可以,反正寄回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