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棋声流水:何云波已发表的围棋散文和网文系列,诗意、禅意融汇与文字中,独具围棋特色,文中也引入了大量诗词。竹林品弈:围棋文化电视系列片《黑白之旅》的解说词以及围棋历史典故和围棋名人介绍等。观棋者语:现当代棋事、棋人、棋话及对围棋比赛、围棋演变方面的探索和思考。黑白有道:作者多年来的论文成果:围棋与文艺、围棋与思想史、围棋史、中国围棋文化研究的现状、问题、对策与前景。
何云波 生于1963年,原籍湖南省新田县。先后就读于湘潭大学、四川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围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围棋文化教学与研究。现任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被评为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等4项,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世界围棋通史》。围棋文化著述有《围棋与中国文化》、《棋行天下》、《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博士论文)、《黑白之旅》、《围棋与东方管理智慧》(合著)、《围棋文化演讲录》、《图说中国围棋史》(合著)、《中国围棋思想史》、《中国围棋文化史》、《棋经弈趣》等。主编《围棋文化教程》《中国历代围棋棋论选》。
对任何个人来说,对围棋之道的探索总是有限的,而围棋文化的魅力却是无限的。正如何云波教授在文集后记中所说,他当年邂逅围棋仿佛坠入“初恋”。让我们本着对围棋和围棋文化热爱的“初心”,以不懈的努力,为弘扬光大包括围棋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扎实奋斗。——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林建超
其实,那湖是普通的湖,不大,也无蜿蜒曲折,她一望无余,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小家碧玉般温顺地接纳着路人的目光,没有秘密,也并无媚眼,无裙屐风流之态。楼是普通的楼,两层,红墙碧瓦,与许多地方的并无两样。如果不是因为莫愁女,不是因为朱元璋与徐达那盘特别的棋,这一湖一楼,其实可以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由此可见,“命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切事物的意义都源于“命名”。所谓“文化”,就是从“命名”开始的。不然,这“名胜”便不过是自然的、普通的存在。
胜棋楼的楼上有朱元璋与徐达对弈图。传说朱元璋常与徐达对弈,徐达明显棋高一着,但是为了皇上的面子,总是故意输一点。一次,朱元璋召徐达在南京三山门外莫愁湖畔对弈,并许诺,假若徐达能赢,就把这湖赏给他。一局下来,朱元璋输了,脸露愠色。徐达急忙跪下,口称:“万岁,为臣罪该万死,请万岁再观棋局。”朱元璋一看,只见盘上局面呈现出“萬歲”(万岁)两字的字样。朱元璋转怒为喜,把莫愁湖赏给徐达,并传旨在湖畔修了一座楼,取名“胜棋楼”,并赐一联:烟雨河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我一直弄不明白,这盘棋究竟是怎么“下”出来的。赢下手的棋和故意输棋都容易,难就难在赢了棋还要“写”出如此复杂的“萬歲”。胜棋楼上,就摆了这盘棋。不过,那“萬歲”两字实在是太过方正了,一看就是故意摆出来糊弄不懂棋的游人的。
传说往往多杜撰,多添油加醋,似真还假,似假却真。世上如果真的曾有这么一盘棋的话,那只有一个解释,这皇帝老儿的棋艺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据说那朱元璋,原是安徽凤阳乡下一个牧牛的,可谓货真价实的草民,对围棋本来一窍不通。他登基以后,成了九五之尊,当然也得附庸风雅,便学会了吟诗、下棋。棋这玩意儿,如同鸦片、情花,一旦沾上,就会让人走火入魔,欲罢不能。
偏偏那“黯然销魂掌”也是有境界的,朱元璋迷归迷,棋艺却不见长进,又极好面子(大人物多有这么一个可爱的毛病),臣子们跟他下棋,也就只好委屈自己以博龙颜一悦了。徐达平时也都是这样做的。这天不知脑子里哪根筋被扯了一下,也许是太想尝尝赢棋的滋味,也许是那一面湖水令他心动了,他终于有了释放自己、自由挥洒的心情。请想想,这该有多大的难度!这难不在输赢,而在一开始他就得谋划着,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该怎么配置?“草”字头放哪?“少”
字又怎么站队?关键是次序怎么安排,你总不可能从那“萬”字的第一笔开始,就一直顺着这笔画“写”下去吧。次序被打乱之后,各路兵马,它们在各条战线上英勇杀敌,最后各个击破,胜利会师,然后排成“萬歲”队列,供君主检阅。
可是,这君主刚刚还是敌人,就是他指挥着敌方的部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配合得天衣无缝,完美极了。在如此地被捉弄得灰头土脸之后,却又高高在上,君临天下,享受着“万岁”的荣耀,这该是一种多大的讽刺?!
围棋文化:永远的魅力
林建超
我与何云波教授是神交先于晤面,相知早于相识。本来文武有别,殊难交集,我们却由于共同致力于围棋文化研究,结果殊途同归,遂成知交。
围棋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围棋不仅是竞技,更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西汉时期围棋第一国手杜陵杜夫子说:“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是在儒家学说已成“圣教”的背景下对围棋之道的最高文化定位。杜夫子此说,在时间上早于东汉班固的《弈旨》、马融的《围棋赋》、李尤的《围棋铭》、黄宪的《机论》和桓谭的《新论》,因始见于西汉刘歆著的《西京杂记》,名声没有那么大,但思想的高度与语言的力度完全不在东汉弈论诸君之下。中国古代围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浩瀚繁荣,达到了今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在系统研究和整理古代围棋文化的过程中,其精深与浩瀚令人掩卷称绝,叹为观止。近代以来,棋运随国运沉浮,围棋文化也一度陷于萧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代实践,使中国围棋走向了全面振兴。中国围棋新的文化高峰期已经来临。大潮涌起,呼唤多少弄潮儿中流击水。我所认识的围棋文化研究者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何云波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先行人和力行者。
何云波教授,湖南永州人。他专攻文学,长期在长沙的一所高校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三十三岁就破格晋升为教授。但正应了那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不满足于既得,又从西学回归国学,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做起了围棋文化研究,并且成绩斐然。《围棋与中国文化》、博士论文《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中国围棋思想史》构成了他的围棋文化研究三部曲。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不少与围棋有关的散文、随笔以及学术专论。这次出版的就是这样一批多样化形态的思想文化成果的结集。围棋文化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表现形式。不论是系统严谨的理论研究,还是生动活泼的随笔、随感,只要是有益的成果都能满足业界和广大爱好者的不同需求,都有利于围棋的发展、普及。何云波教授在这两个方面都作了很多探索。比如,他努力发掘中国古代围棋的知识体系,追踪围棋意义生成的过程,揭示棋论话语与中国传统知识话语及其思维的关系,深化了围棋文化理论研究。
同时,他又联系古今,写了不少棋人、棋事、棋思、棋悟,把围棋的道理与人们身边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娓娓道来,雅俗共赏,既形而上,又形而下,为围棋文化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他多年来棋行天下,写下了不少围棋文化游记,把围棋文化的思考与传播延伸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把围棋文化之旅变成了富有特色的人生之旅。
对任何个人来说,对围棋之道的探索总是有限的,而围棋文化的魅力却是无限的。正如何云波教授在文集后记中所说,他当年邂逅围棋仿佛坠入“初恋”。让我们本着对围棋和围棋文化热爱的“初心”,以不懈的努力,为弘扬光大包括围棋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扎实奋斗。
是为序。
二○一七年三月于北京
(作者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围棋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原主任,少将)
何云波围棋文集(套装共4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何云波围棋文集(套装共4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何云波围棋文集(套装共4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