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基金实务运作与精要解析

并购基金实务运作与精要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宝胜,毛世辉,周欣 著
图书标签:
  • 并购基金
  • 私募股权
  • 实务
  • 投资
  • 法律
  • 财务
  • 估值
  • 重组
  • 公司治理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23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241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从产业思维与并购战略、核心运作流程及关键要点、六大实战类型及核心模式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新三板并购与并购基金、不良资产并购基金、并购基金之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并购基金的实务运作流程,并配以案例进行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回顾国内外并购基金的发展历史为开端,通过理论和案例阐述了运作并购基金过程中产业思维以及并购战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并购战略的六大实战类型、并购基金运作所需的八项资本之外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并购基金的六大实战类型,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当前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另外,本书深入剖析了并购基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三类特殊运作模式——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新三板并购基金、不良资产并购基金,通过实际案例重点分析实务要点,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运作策略的建议。最后本书还归纳了并购基金在“募、投、管、退”四个关键环节上的风险控制及其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从事并购基金事业的人们提供思路和借鉴。


作者简介

陈宝胜,复旦大学金融博士后,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创投委副会长,复旦大学兼职导师,并购交易师。先后在大型国企、知名中外合资企业担任高管,主要负责并购投资及产业整合;具有10多年的并购投资及基金运作经验,累计管理基金规模已达百亿。在产业整合、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基金投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获评《融资中国》2017年度“中国十佳并购投资人物”,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度创新并购投资人”等荣誉。


毛世辉,同济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是绿色建筑产业投资,拥有多年的投资行业工作背景,擅长行业及公司研究和投资管理,具有多个私募股权以及境内外并购项目投资经验。


周欣,上海海关学院讲师,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多篇论文发表于CSSCI核心期刊。


目录

第一章并购基金概述
第一节并购基金的基本概念 / 003
第二节国外并购基金的发展 / 007
第三节国内并购基金与并购市场的发展 / 013
第二章并购基金之产业思维与并购战略
第一节并购基金以产业思维为本 / 025
第二节并购基金以产融结合为基 / 038
第三节并购战略六大实战类型及模式分析 / 050
第三章并购基金核心运作流程及关键要点
第一节资本之外的核心竞争力 / 086
第二节并购基金的设立 / 088
第三节并购基金募资——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力及基金产品设计能力 / 097
第四节并购基金投资——战略规划能力及标的寻找能力 / 111
第五节并购基金管理——产业整合能力及价值提升能力 / 125
第六节并购基金退出——交易结构设计能力及交易撮合能力 / 135
第四章并购基金六大实战类型及核心模式分析
第一节传统并购基金 / 153
第二节“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 / 162
第三节嵌入式并购基金 / 171
第四节PMA(A股并购基金) / 181
第五节海外并购基金 / 190
第六节“敌意收购”并购基金 / 207
第五章上市公司并购基金
第一节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的作用 / 221
第二节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的主要模式 / 223
第三节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退出模式 / 230
第四节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实务要点 / 232
第六章新三板并购与并购基金
第一节新三板市场基本情况 / 257
第二节新三板企业并购情况 / 262
第三节新三板公司并购规则 / 264
第四节新三板并购典型案例 / 273
第五节新三板企业设立并购基金 / 283
第六节新三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并购交易的差异 / 288
第七章不良资产并购基金
第一节不良资产概述 / 295
第二节不良资产并购基金募资 / 303
第三节不良资产并购基金投资 / 306
第四节不良资产并购基金管理 / 312
第五节不良资产并购基金退出 / 319
第六节企业破产重整 / 320
第七节破产重整企业并购核心运作流程 / 323
第八节超日太阳破产重整案例 / 341
第八章并购基金之风险控制
第一节并购基金募资之风险控制 / 348
第二节并购基金投资之风险控制 / 351
第三节并购基金管理之风险控制 / 366
第四节并购基金退出之风险控制 / 373

精彩书摘

  第一节并购基金的基本概念
  一、并购基金的基本定义
  并购基金(BuyoutFund),狭义上来说,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一种,用于并购目标企业,获得标的企业的控制权。并购后,通过重组、改善、提升,实现目标企业上市或者通过出售股权、管理层回购、兼并收购等方式退出,从而获得收益。
  随着一级与二级市场投资的联动以及各类基金业务的融合发展,我们认为,广义的并购基金业务包括:并购活动中涉及的行业整合投资、认购上市公司股份、夹层投资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投资方式。
  二、并购基金与其他股权投资基金的区别
  1.传统类型划分
  我国国内股权投资类型主要划分为创业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它们在认知和概念上具有明显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投资标的所处企业成长阶段之间的差异。如下图所示,传统VC投资包括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企业的种子期和初创期。而相对地,传统PE投资包括普通PE基金和并购基金,主要投资于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
  2.中国政府及监管机构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最新定义和划分
  2016年9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创业投资的定义是:向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未上市成长性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根据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私募股权投资(PE)是指主要投资于“私人股权”,即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股权的投资基金。私人股权包括未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依法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
  鉴于以上国内权威性文件对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定义,PE的概念包含了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普通PE基金以及并购基金。
  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企业发展各阶段的作用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技术和创新的步伐较为缓慢,大量企业依靠自身资本和资源的累积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再通过银行贷款和IPO等传统方式募集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进步,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快速发展,而仅仅依靠自有资本的积累来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但一般初创型企业难以通过银行贷款和IPO等方式实现融资,创业投资基金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通过成为初创型企业或成长型企业的股东,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随着企业的成长,最终大部分创业投资基金定位于通过IPO或并购退出。
  当初创型企业经过发展,成为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后,就可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会存在企业的控制权、机制、管理、技术等无法适应企业最新发展需要的情况,此时如果企业自身无法做出相应调整,将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并购基金对企业实施并购,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方式,解决企业在控制权、机制、管理、核心技术、供销渠道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内在价值,并最终获得投资收益。
  三、并购基金的一般运作模式
  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一般是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从而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对其管理层、商业模式或资产进行整合、重组及优化经营,持有一段时间并且在利润得到提升后再进行股权的出售。
  从收购目标公司股权的比例来区分,并购基金总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控股型并购基金
  控股型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强调获得并购标的控制权,并以此主导目标企业的整合、重组及运营。控股型并购基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控股型并购基金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以获得标的企业控制权为投资前提:并购基金获得了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才拥有了实施并购后整合的决策力。
  以杠杆收购为并购投资的核心运作手段:国外成熟的金融体系为控股型并购基金提供了债券、优先贷款、夹层融资等多样化的并购金融工具,高杠杆率使得投资规模和收益率随之获得提升。
  以打造具有优秀整合能力的管理团队为安全保障:控股型并购可能需要对标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经营整合,因此需要具有资深经营经验和优秀整合能力的决策管理团队主导标的企业的一系列整合重组,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内在价值。因此控股型并购基金的管理团队本身需要有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同时也必须具有丰富的外部职业经理人资源。
  (二)参股型并购基金
  参股型并购基金并不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是通过提供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的方式,为并购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协助和参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重组,以提供部分资本为支点,借助增值服务和核心资源参与并购。
  通常参与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参股型并购基金在并购中所处角色往往是服务于并购主导方,其通过参股,能够在交易中提供部分资金,但除此之外,其能提供的增值服务和核心资源是并购主导方更为看重的。
  参股型并购基金以比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更为灵活的方式提供过桥贷款,以较低风险获得固定或浮动收益。并购基金可通过将一部分债权资本转变成权益性资本,实现长期的股权投资收益。
  ……

前言/序言

  并购交易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战略转变,持续蓬勃发展,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资本大戏。以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例,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为8892亿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41.14%,居全球第二。在全球并购市场上,中国已经成为一支主导性的力量。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金额高达221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跨境并购国!
  十九大报告中,领导人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为新时代我国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资本市场要牢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实施并购有助于产融结合,并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能够有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突破。
  并购是成长为世界级公司的必要手段,世界500强企业几乎都是通过不断并购成长起来的,并购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一方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供应不足;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以及产融结合将是并购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并购基金核心机会所在。
  并购基金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突破的助推器与加速器。最优秀的并购基金团队将能够从产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从产业链整合的高度通过组合投资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发展。因此,并购基金会协助打造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也会加速战略新兴产业的形成。同时,并购基金能够从整个产业链生态圈去研究,可以站在产业链生态圈的高度,做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整合,从而实现金融与产业无缝衔接,金融自然成为产业发展的一部分,也就解决了金融“脱实向虚”的问题。
  产业思维是并购基金区别于VC/PE基金的重要特征之一。金融只有深植于产业、深耕于产业,顺应时代大趋势,通过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的整合、产业的转型升级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才是正道,才会有活力,也才能持久。在并购的具体运作过程中,从最初的并购战略制定、到并购方案设计、并购谈判及交易、再到并购接管,并购整合,这些都要求并购基金操盘者与产业深度融合,能够站在细分产业发展的高度,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在对产业趋势有深刻理解的前提下,再来看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帮助标的企业在产业中获得竞争优势,进而实施产业整合,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同时,并购基金在并购实施后,也将在企业战略制定、资产重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服务与咨询,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而所有这一切,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为并购基金安全退出提供了保障。(见笔者上一本专着《并购重组精要与案例》)
  产融结合为并购基金运作内核。通过产业与金融的结合,并购基金可以协助企业抓住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机会,快速扩张,实现非线性增长。我们做资本和产业运作,主要就是要解决好两个事项:一个是资金(融资)事项,也就是钱从哪里来;一个是资产(投资)事项,也就是钱到哪里去。这两个事项解决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快慢与成败。通过并购基金,可以实现产业与金融的结合,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把金融的优势通过产业发挥出来,脱虚向实,脚踏实地,在推动实体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既是时代大趋势,也是为获取价值而做出的必要选择。
  得到巴菲特大力推崇的3G资本,其实施的“赋能式投资”,以控股投资、主动管理、产融互动为核心,以“梦想-文化-人才”为驱动,贯彻赋能式主动管理,实施人才选育用留,向被投企业输出“产业+管理+资金+市值”的赋能式综合解决方案。3G资本通过主动管理和产融互动,改善企业运营,提升企业利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并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并购基金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从2012年到2017年8月底,共有1167家上市公司设立或参与产业并购基金,总计目标募集资金规模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但除了上市公司公布相关设立基金的公告外,其中超过半数的基金便再无下文,沦为“僵尸基金”。2006年以来,中国并购基金数量迅速增长,但是从并购基金的投资项目来看,外资并购基金在项目数量和金额上超过本土并购基金,这反映出大部分本土并购基金仍缺乏资本之外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并购基金运作流程,从募、投、管、退这四方面来看,并购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为:募资环节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力、基金产品设计能力;投资环节的战略规划能力、标的寻找能力;管理环节的产业整合能力、价值提升能力;退出环节的交易结构设计能力、交易撮合能力。并购基金运作是一项复杂而具有高超技巧的系统性工程,战略、标的、方案、谈判、交割、接管到后期的整合,每一个环节都考验并购基金管理团队的能力。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够获得优质标的和合理对价,进而进行全方位对接,实施产业整合与价值提升;后续设计交易结构、撮合交易及实现退出,同时为并购基金的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高收益。
  人认识世界分为三个层次:“道、势、术”。同时,我们的人生规划与事业发展也要把握好这三个层次。从字面上理解,“道”,就是指大的道理或者是叫作客观规律。我个人的体会,道又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要走正道;其次是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要广结善缘;最后,做事一定要做到合作共赢。中间的层次是“势”,也就是大形势、大环境。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包括我们俗话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都是一直在强调“势”的重要性。第三个层次是“术”,也就是我们具体的操作办法,或者是具体对策。总体来说,小成于术,中成于势,大成于道。我们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明于道、立于势、精于术。
  并购基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空间巨大,我们也期盼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其中,赢在未来。真诚其实是最重要的能力,运作并购基金必须要真诚面对投资人、真诚面对上市公司、真诚面对标的企业、真诚面对每一位利益相关者……来不得半点脱离实际情况的虚伪,否则,用坏一分钱,就有可能在资本市场失去诚信与信誉这样的立足之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深信因果,广结善缘,我们做人做事坚持走正道、靠谱、合作共赢,平日从小处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信用,终将会有所成就。感恩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气磅礴、充满机会的年代。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抛砖引玉,祝愿大家一方面脚踏实地,一方面仰望星空,一起来开创未来;期待在并购基金领域,未来能够出现中国的“黑石”“KKR”“凯雷”。
  笔者陈宝胜
  本书以回顾国内外并购基金的发展历史为开端,通过理论和案例阐述了运作并购基金过程中产业思维以及并购战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并购战略的六大实战类型、并购基金运作所需的资本之外的八项核心竞争力,以及并购基金的六大实战类型,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当前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现状和方向。然后本书深入剖析了并购基金在资本市场中的三类特殊运作模式——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新三板并购基金、不良资产并购基金,通过实际案例重点分析实务要点,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运作策略的建议。最后本书还归纳了并购基金在“募、投、管、退”四个关键环节上的风险控制及其应对策略。
  希望能够为我国从事并购基金事业的人们提供思路和借鉴。
  本书主要由8个章节组成,主要内容介绍:
  (1)第一章并购基金概述
  介绍了并购基金的基本概念,归纳了并购基金区别于其他基金的显着特征,以及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结合世界并购史,介绍了国内外并购基金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并购市场的现状。
  (2)第二章并购基金之产业思维与并购战略
  从并购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述了产业思维对并购基金运作的重要意义,以及产业思维的具体表现——赋能式投资、投资的专业化和赋能增值服务提供。再基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论述了产融结合式的并购战略可以实现企业在产业与金融方面的互相协同,而并购基金正是协助实现这一战略的必要工具。基于产业思维与并购战略,对并购战略的六大实战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它们的应用条件、特点和优劣势。
  (3)第三章并购基金核心运作流程及关键要点
  全面梳理了并购基金的核心运作流程及关键要点,从并购基金的运作流程为视角,创新提出了并购基金运作所需的资本之外的八项核心竞争力,并对这些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分析框架,讨论了它们的必要性、核心重点、实务要点,进行了对应的案例分析。
  (4)第四章并购基金六大实战类型及核心模式分析
  基于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总结了国内并购基金六大实战类型,通过最具代表性的并购基金案例,对它们的核心盈利模式和核心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它们的优劣势进行了实务性的探讨。
  (5)第五章上市公司并购基金
  论述了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作用、多种设立模式,以及退出模式。针对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在运作过程中操盘者、投资者和交易各方普遍关注的实务要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详细的案例说明。
  (6)第六章新三板并购与并购基金
  首先对新三板市场和并购情况做了概述,全面梳理了新三板公司的并购规则(包括收购与被收购),分析了近年新三板市场中的各种并购类型、新三板公司设立并购基金情况,以及新三板市场并购交易与主板市场的差异。
  (7)第七章不良资产并购基金
  介绍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发展历史和市场情况,从“募、投、管、退”角度对不良资产并购基金的运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不良资产并购基金的核心业务——“破产重整企业并购”的核心运作流程作了介绍和对应案例分析。
  (8)第八章并购基金之风险控制
  在并购基金“募、投、管、退”四个关键环节上,详解了运作并购基金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就如何防范各类风险给出了对应的策略建议。


股权投资实务操作与风险控制 本书聚焦于股权投资领域的核心环节,为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操作指南与风险管理框架。 涵盖从项目筛选、尽职调查、估值定价,到交易结构设计、交割执行及投后管理的完整流程。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操经验,有效提升股权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水平。 --- 第一章 股权投资基础框架与战略定位 本章深入剖析了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 PE)的本质、演进历程及其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股权投资的定义、区别与联系,特别是成长型股权投资(Growth Equity)与早期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VC)在投资理念、资本规模和退出路径上的核心差异。 1.1 股权投资的本质与价值创造机制: 阐述股权投资如何通过资本注入、战略赋能和资源整合,实现对被投企业价值的提升。重点分析股权投资人扮演的“赋能者”角色,而非单纯的资金提供者。 1.2 基金的设立与组织架构: 详细介绍有限合伙制(LP/GP结构)的法律基础、运作模式及关键参与方(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探讨不同地域(如开曼、香港、境内)基金设立的税务和监管考量。 1.3 投资策略的制定与聚焦: 强调投资策略的清晰性与聚焦性是基金成功的基石。内容包括: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和自身资源禀赋,确定目标行业、地域和投资阶段。讨论“赛道选择”的深度分析方法,避免盲目跟风。 1.4 基金的募集与LP关系管理: 剖析成功的基金募集过程,包括路演材料的准备、关键投资论点的提炼。深入探讨如何与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建立长期、互信的LP关系,以及持续的信息披露与报告义务。 --- 第二章 投资项目源头的发掘与筛选 优质项目的获取是股权投资成功的首要前提。本章着重于构建高效、可持续的项目来源渠道,并建立科学的项目筛选模型。 2.1 建立多维度的项目获取网络: 分析传统渠道(如投行推荐、财务顾问引荐)与非传统渠道(如行业专家网络、孵化器合作、并购整合机会)的有效性。强调“专业服务机构生态圈”的构建。 2.2 初步尽职调查(Pre-Due Diligence): 概述快速评估项目的关键指标。包括:市场空间测算(TAM, SAM, SOM)、竞争格局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应用)、管理团队初步评估(经验、稳定性与契合度)。 2.3 投资主题与行业研究的深度结合: 介绍如何将宏观趋势转化为可执行的投资主题。例如,在“双碳目标”下,如何系统性地识别能源转型产业链中的价值洼地,并形成投资假设(Investment Thesis)。 2.4 投资备忘录(Investment Memo)的撰写要点: 详细拆解一份高质量投资备忘录的结构,强调逻辑的严谨性、数据的可验证性以及风险点的坦诚披露。 --- 第三章 尽职调查的深度执行与关键风险识别 尽职调查是股权投资流程中的核心风险控制环节。本章侧重于提供多角度、穿透式的调查方法论。 3.1 财务尽职调查(FDD)的重点关注: 区别于审计,FDD的核心在于识别“隐藏的债务”、“收入的真实性”和“持续盈利能力的支撑”。重点分析异常的应收账款周转、存货跌价准备的充分性以及资本化支出的合理性。 3.2 法律与合规尽职调查(LDD): 覆盖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瑕疵排查、知识产权的权属确认、重大合同的有效性与潜在的违约风险。特别关注劳动用工合规及潜在的行政处罚风险。 3.3 商业尽职调查(CDD)的实战技巧: 强调访谈的艺术与技巧。如何通过关键意见领袖(KOLs)、供应商和客户的深度访谈,验证企业自身的市场叙事是否与外部认知一致。分析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壁垒强度。 3.4 技术尽职调查(TDD)与数据安全: 针对科技型企业,评估核心技术的先进性、迭代能力及专利组合的防御性。识别数据合规(如GDPR、国内数据安全法)和系统稳定性的关键风险点。 --- 第四章 估值方法论与交易结构设计 估值是确定投资回报的起点,交易结构则是保障回报实现的工具。本章将提供估值模型的实用操作指南,并解析复杂的交易条款。 4.1 估值的核心方法论比较与应用场景: 详细阐述可比公司分析(Comparable Company Analysis, CCA)、可比交易分析(Precedent Transaction Analysis, PTA)的参数选择与调整。深入探讨现金流折现模型(DCF)中的折现率(WACC)和终值假设的敏感性分析。 4.2 特殊资产与早期企业的估值挑战: 探讨无形资产主导型企业和初创期的估值技巧,如风险调整后的净现值法(rNPV)和伯纳德矩阵的应用。 4.3 投资的定价与回报模型构建: 如何将估值结果转化为预期的内部收益率(IRR)和投资倍数(MOIC)。构建清晰的回报瀑布模型,模拟不同退出情景下的股东回报顺序。 4.4 交易结构的精细化设计: 讲解优先清算权(Liquidation Preference)、反稀释条款(Anti-Dilution)、对赌协议(VAM)的法律后果与实操风险。分析如何通过不同的股权类型(如A/B/C轮优先股)来平衡保护性与激励性。 --- 第五章 交易的执行、交割与投后管理 成功的交易执行需要跨职能团队的紧密协作,而投后管理则决定了投资价值的最终实现。 5.1 交割前准备与红线管理: 梳理交割清单(Closing Checklist)的制定,确保所有先决条件(Conditions Precedent)得到满足。重点关注股权交割的工商变更流程与税务影响。 5.2 投后赋能的系统化路径: 从“搭便车”到“深度参与”的转变。内容包括:董事会席位的有效行使、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入、财务规范化辅导以及人才梯队建设支持。 5.3 关键运营指标(KPIs)的设定与监控: 针对不同行业(如SaaS、消费、TMT),设定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的核心KPIs,并建立定期的投后复盘会议机制。 5.4 退出策略的规划与实施: 详细分析首次公开募股(IPO)、战略性出售(Trade Sale)和二级市场转让(Secondary Sale)的优劣势、时间窗口及合规要求。探讨如何提前与券商和中介机构建立协同,最大化退出价值。 --- 第六章 股权投资中的法律合规与争议解决 本章关注股权投资活动中常见的法律合规陷阱和争议解决机制,旨在提升投资人的风险抵御能力。 6.1 基金运营的合规前沿: 关注反洗钱(AML)、反腐败(FCPA/UK Bribery Act)的尽职调查要求。探讨数据合规在跨境投资中的特殊考量。 6.2 争议解决机制的预设: 详细分析仲裁条款(如适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诉讼条款的优缺点。强调管辖权、仲裁地和法律选择的重要性。 6.3 对赌协议的履行与法律挑战: 探讨中国司法实践中对赌协议的可执行性,以及当业绩未达标时,投资方如何通过股权回购、股份稀释或其他补偿机制来维护自身权益。 6.4 基金的清算与剩余价值分配: 介绍基金生命周期结束时的法律程序,包括资产处置、GP/LP之间的收益分配清算和税务注销流程。 --- 本书特色: 实务导向: 结合大量境内外真实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操作细节和决策逻辑。 风险穿透: 强调“底线思维”,系统性识别财务、法律、商业及管理层面的隐藏风险。 工具箱式: 提供估值模型模板、尽职调查清单、交易条款对比表等可直接应用于实践的工具。 目标读者: 股权投资机构(PE/VC)的投资经理、分析师、基金运营人员;企业并购重组部门的专业人士;希望深入了解私募股权运作逻辑的财务顾问和律师。

用户评价

评分

《创新与创业精神》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驱动企业增长和应对市场挑战的全面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发明新东西”,更是关于如何培养一种持续创新的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成功。书中对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从概念的产生、原型开发到市场推广,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作者强调了拥抱失败、快速迭代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这些理念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精益创业”方法的介绍,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创业者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验证商业想法。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创业精神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即“企业内部创业”,这让我认识到创新并非只属于初创公司。这本书的语言充满激情,逻辑清晰,并且穿插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创业故事,让我对接下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资本运作的艺术》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商业百科全书”。我一直觉得“资本运作”这个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又有些虚无缥缈,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精髓。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娓娓道来一个个精彩的资本运作故事。从企业的分拆上市,到战略性并购,再到复杂的重组和整合,书中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解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每一个案例时,不仅仅是描述事件的发生,更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市场环境以及决策者的考量。书中对于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比如可转债、优先股的运用,也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释,并且配以大量的图表和模型,使得理解起来不再是难事。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还探讨了如何构建稳健的资本结构,以及如何规避资本运作中的常见风险,这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经验之谈。

评分

最近购入的《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一书,让我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将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紧密结合,强调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书中详细阐述了战略制定的流程,包括环境分析、目标设定、战略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我特别喜欢关于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和波特五力模型的部分,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评估企业内外部环境,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此外,书中对公司治理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它不仅讨论了董事会的构成与职责,还深入分析了股权结构、信息披露、股东权利等问题,让我认识到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企业价值、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性。这本书的语言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商业管理经典。

评分

最近读了《企业上市与融资工具解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给我的商业知识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没有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仅仅罗列各种融资方式,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种工具背后的逻辑、适用场景以及潜在风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IPO(首次公开募股)的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从准备上市到路演、定价的每一个环节,让我对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复杂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真实案例,分析了这些案例的成功与失败原因,这对于我理解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落地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对PE(私募股权)和VC(风险投资)的概念一直有些模糊,读完这本书后,我能更清楚地区分它们的投资策略、回报预期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我不是金融专业的背景,也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概念。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商业金融启蒙读物,适合任何想要了解企业如何融资、如何发展的读者。

评分

读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导论》这本书,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感到好奇,但很多理论都过于抽象。这本书则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揭示了金融市场微观层面的运作机制。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交易员的行为模式、订单簿的动态变化、做市商的角色以及不同交易机制的影响。书中对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等新兴交易方式的分析,让我对现代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波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的讨论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时刻市场会出现剧烈波动,以及为什么流动性对于资产价格的稳定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模型,但又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图示,使得这些模型变得易于理解。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金融市场微观层面运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不二之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