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赫哲语词典

简明赫哲语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亚强 编
图书标签:
  • 赫哲语
  • 语言学
  • 词典
  • 少数民族语言
  • 语言工具书
  • 翻译
  • 民族语言
  • 语言学习
  • 词汇
  • 简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71123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483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02
字数:910000
正文语种:中文,赫哲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简明赫哲语词典》是一部赫哲语工具书,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上部是尤志贤、傅万金1987年编写的内部出版物《简明赫哲语汉语对照读本》,此次收进《简明赫哲语词典》时,改为《简明赫哲语汉语对照》,又由同江县实验学校长期从事赫哲语教学的贾玉平老师进行勘校,并且用汉语标注了读音。中部是贾玉平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以世界非遗伊玛堪为内容整理编写的《赫哲语汉语日常生活用语对照》。下部是佳木斯职教集团赫哲语教授董兴业根据多年从教经验编写的《赫哲语汉语常用会话对照》,附有二十篇赫哲语练习课文。

内页插图

目录

上部 简明赫哲语汉语对照
第一章语音
一、元音
二、辅音
三、音节结构
四、重音
五、元音和谐
第二章词法
一、构词法
二、词的分类
第三章句法
一、结构
二、句子的基本成分
三、句子的特殊成分
四、句子成分的序列
五、句子的分类
第四章词汇
一、天文、地理
二、矿物、金属
三、社会
四、人物、亲属
五、人体器官
六、动物
七、植物
八、食品
九、衣着
十、房屋、用具
十一、宗教、意识
十二、方位、时间
十三、数量
十四、指示、人称、疑问
十五、动作、行为
十六、性质、状态
十七、虚词
第五章会话
一、生活
二、生产
三、文教、卫生、宗教
四、访问、调查
五、其他
附录一:蛤蟆、耗子和四不像
附录二:安徒莫日根(片段)
附录三:沙伦莫日根

中部 赫哲语汉语日常生活用语对照
第一章英雄叙事诗词汇、句子系列
一、满都莫日根词汇
二、木都力莫日根词汇
三、木竹林莫日根词汇
四、希特莫日根词汇
五、香叟莫日根词汇
六、希尔达鲁莫日根词汇
七、安徒莫日根词汇
八、沙伦莫日根词汇
第二章赫哲族日常生活词汇、句子系列
一、赫哲族关于房屋词汇
二、赫哲族关于捕猎、打鱼工具词汇及鱼类词汇
三、赫哲族关于餐具、饮食词汇及赫哲语饮食句子
第三章赫哲语方言对照表及标音符号对照表
一、赫真语与奇楞语对照表
二、标音符号与汉语拼音对照表
附录一:《濒危的赫哲语》词汇
附录二:《濒危的赫哲语》短句

下部 赫哲语汉语常用会话对照
第一章问候
第二章家人
第三章民族
第四章住房
第五章访问
第六章用餐
第七章服装
第八章女服
第九章捕鱼
第十章渔具
第十一章狩猎
第十二章猎具
第十三章语言
第十四章宗教
第十五章采集
第十六章节日
第十七章经济
第十八章出行
第十九章医疗
第二十章工艺
第二十一章游戏
第二十二章婚嫁
第二十三章说唱
第二十四章艺术
第二十五章数字
第二十六章购物
第二十七章方位
第二十八章时间

附录:赫哲语练习课文二十篇
参考译文:第一课赫哲人
参考译文:第二课家人
参考译文:第三课住房
参考译文:第四课饮食
参考译文:第五课服饰
参考译文:第六课捕鱼
参考译文:第七课狩猎
参考译文:第八课语言
参考译文:第九课宗教
参考译文:第十课采集
参考译文:第十一课节日
参考译文:第十二课经济
参考译文:第十三课出行
参考译文:第十四课卫生
参考译文:第十五课工艺
参考译文:第十六课游戏
参考译文:第十七课婚嫁
参考译文:第十八课伊玛堪
参考译文:第十九课说胡力和嫁令阔
参考译文:第二十课数字
域外古韵:失落的北方语言志 序言:探寻冰雪彼岸的声响 在广袤无垠的北方大地,历史的洪流冲刷着无数文明的痕迹。其中,一个古老而坚韧的民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守着自己的身份。本书并非聚焦于那些被广泛研究的显学,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片相对静默的学术领域——那些在时间迷雾中几近失声的北方方言群。 《域外古韵:失落的北方语言志》是一部深入考察并系统整理了中国东北亚及西伯利亚部分濒危或已消亡的通古斯语族、萨摩耶德语族分支语言的学术专著。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抢救性地记录这些语言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生存状态、语音演变轨迹以及核心词汇系统的残存面貌。我们力求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比对与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为语言学界提供一个全新的、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以期揭示东北亚语言生态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第一部分:语系谱系与地理分布的重构 本书的开篇,首先对所研究的语言群落进行了严谨的地域划分和亲缘关系界定。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粗略分类,转而采用基于核心词汇对比和底层语法结构分析的现代分类框架。 1.1 东北亚通古斯语支的边缘脉络 通古斯语族以其庞大的分支和深刻的历史影响著称,但本书着重探讨的是其在传统核心区域之外,那些语言特征更为古老、受他种语言(如汉语、俄语)接触影响程度不同的“边缘语支”。 南鄂伦春方言的语音交替系统研究: 详细记录了鄂伦春语中,元音和辅音在不同构词位置上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例如,某些复辅音在鼻音前后的脱落现象,如何反映了其与古满语在音韵学上的异同。我们收集了三十余个传统猎民部落的口头叙事样本,对比了五种不同变体的发音差异,绘制了详细的等高音图。 锡伯语词汇的“双层结构”分析: 锡伯语在历史迁徙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异质语言的元素。本书通过词源追踪,将其核心词汇区分为“西辽河源头层”和“察哈尔-满洲输入层”,揭示了该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接触模型。 1.2 萨摩耶德语族的地理断裂带 本书将焦点延伸至更北方的冻土区域,考察了萨摩耶德语族中,与主体语区存在显著地理隔离的两个小型语言群体——被当地人称为“雪地之歌”和“冰河低语”的方言。 “雪地之歌”的格位系统: 这种语言被认为在形态学上保留了更为古老的特征。我们详细分析了其多达十余个的格位标记,特别是涉及到“所有者-被领属者”关系时,所采用的特殊后缀,并将其与已灭绝的古西伯利亚语进行对标分析,试图重建其在公元前后的语言面貌。 词汇的生态学关联性: 在该语支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其对冰雪、苔原、特定动物的描述词汇量远超同等规模的其他语种,这些词汇的内部结构(如复合词的构成)直接映射了该族群的生存智慧和生态知识。 第二部分:语法特征的深度解析与比较 语言的生命力往往体现在其结构之中。本书在这一部分,侧重于对这些语言的句法、形态和语义结构的微观分析。 2.1 动词的“时-体-貌”复杂性 与印欧语系或汉藏语系截然不同,这些北方古老语言往往拥有极为精细的动词系统。 体貌的“多维梯度”: 重点分析了某特定古老语支中,如何用一系列前缀、中缀和后缀来表达一个动作的“完成度、可重复性、意愿性”以及“叙事者在场感”这四个维度。例如,一个简单的“行走”的动词,根据描述者是亲历者还是听闻者,其动词词干都会发生微不可察的音变。 人称的“内群”与“外群”区分: 考察了数个语言中,代词系统如何区分说话者所属的亲属/部落(内群)和他者(外群),这种区分在社会语言学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2 语序的“焦点驱动”模型 在句法层面,本书挑战了传统的SVO或SOV的简单划分,提出了“焦点驱动”的语序模型。 信息流与句法结构: 阐释了在这些语言中,一个句子成分的语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由“当前信息焦点”决定。最重要或最新信息往往被置于句首或句末,而充当背景信息的成分则被压缩至次要位置。我们通过对比翻译同一则神话故事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差异,证明了这一语序灵活性的存在。 第三部分:文化载体与文本的挽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语言衰落时,承载其上的独特文化观念也面临失落的风险。《域外古韵》的最后一部分,致力于抢救性地记录和解读这些语言所包含的文化遗产。 3.1 口头史诗的残篇与创世神话的异同 我们收录和整理了五个不同语言群落中,关于宇宙起源和人类始祖的口头史诗片段。 洪水叙事中的地理指征: 比较了这些叙事中反复出现的“大水”或“冰封”主题,并试图将其与已知的史前气候事件和地理变迁进行交叉验证,为历史地理学提供了新的语言学证据。 灵魂与图腾的词汇关联: 深入分析了这些语言中“灵魂”、“祖灵”、“猎物之灵”等概念的词汇构成,发现其语义场域极为密集,反映了万物有灵的宇宙观。 3.2 传统技艺的命名学研究 许多失传的技艺,其精准的描述往往只存在于其原生语言中。 狩猎工具的专业术语: 详尽记录了关于冰上捕鱼、驯鹿放牧、皮毛鞣制等领域中,那些没有现代对应词汇的专业术语,包括对工具材料、制作步骤、使用环境的精确描绘。例如,一种用于特定角度射击的弓箭配件,其专有名词的词根指向了某种稀有木材。 结语:寂静之声的回响 《域外古韵:失落的北方语言志》并非一本工具书,它是一份对北方语言多样性消逝的深刻反思。本书的研究对象,许多已退缩至不足百人的使用群体,他们的语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语言学考察,能够唤起学界和公众对这些“寂静之声”的关注,为语言人类学的宝库留下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所探讨的每一个音节,都代表着一段正在远去的人类智慧和历史记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简直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仿佛是用最廉价的油墨和最粗糙的纸张印制而成。很多重要的音标标记几乎看不清,有的地方油墨洇开,让原本就复杂的符号变得更加难以辨认,这对于一门语言学习工具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失误。我需要经常借助放大镜才能勉强看清那些细小的注音符号,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更别提纸张的触感了,薄得像蝉翼,一不小心就可能撕破,而且油墨极易蹭到手指上,每次合上书,手上都会沾染上一些黑灰。我严重怀疑这本“词典”是否经过了任何正规的质量控制流程。一本工具书的物理存在感和耐用性,理应与其承载的知识价值相匹配,但很显然,这本书在这方面是彻底的失败者。

评分

这本赫哲语词典的排版简直是灾难,简直是在考验读者的视力和耐心。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勉强分辨出那些模糊不清的字符,有些词条的释义更是简略到令人发指,感觉就像是赶工拼凑出来的草稿,完全没有体现出一部工具书应有的严谨和专业。每次需要查找一个词的时候,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寻宝游戏,希望自己的眼睛能撑得住,不要在密密麻麻的字体和错综复杂的结构中迷失方向。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了廉价感,封面材质一摸上去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料子,拿在手里感觉随时都会散架,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翻阅的词典来说,简直是致命的缺陷。我原本期待能有一本可靠的工具书来辅助学习赫哲语,但拿到手后才发现,这简直是对学习者的一种折磨。这种质量的出版物,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究竟是怎么通过编辑和质检环节的。我甚至怀疑,编纂者是否真的花时间去考量过实际使用者的体验,还是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草草了事。

评分

这本书的“简明”二字,在实际应用中,更像是“粗糙”和“敷衍”的代名词。我发现许多核心的、常用的赫哲语词汇在书中要么缺失,要么只是简单地列出,完全没有深入探讨其词源变化或者不同情境下的细微差别。对于任何想严肃对待赫哲语学习的人来说,这种浅尝辄止的态度是致命的。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去查阅其他更专业的资料来补充这本书遗漏的部分,这使得我的学习路径充满了不确定性。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扎实基础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只能提供勉强糊口的初级列表。这本书的编纂者似乎只关注了“有”而没有关注“好”,导致最终成品在学术性和实用性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实在令人感到非常失望。

评分

我原以为这本《简明赫哲语词典》会提供详尽且地道的例句来佐证词义,帮助我理解这些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用法。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词条的释义都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中文对译上,几乎没有提供任何上下文参照,导致我经常对着一个词汇的翻译感到茫然,不确定它在实际交流中究竟应该如何恰当地使用。学习一门语言,最难的就是掌握其“语感”和“习惯用法”,而这本词典似乎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只堆砌了生硬的词汇对应关系。这使得它更像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对照表,而不是一个能引导学习者进入赫哲语思维模式的活教材。对于需要进行实际交流或者深入阅读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被大打折扣,因为它提供的知识是孤立的、缺乏生命力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碎片化”。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可言,让我这个初学者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它更像是一堆零散的词汇笔记被强行装订在一起,而不是一本结构清晰的词典。想要系统地学习某个语法点或者特定领域的词汇,在这本书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你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词条间乱窜,浪费大量时间在无谓的搜索上。我试着按照字母顺序查找,结果发现有些词条的归类标准极其混乱,同一个词根的衍生词被分散到不同的角落,这极大地打击了我继续钻研下去的信心。如果我不是对赫哲语抱有近乎偏执的热情,我可能早就把它扔到角落里积灰了。对于任何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扎实掌握赫哲语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充满陷阱的迷宫,而不是通往知识的桥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