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颱原版】人體內證觀察筆記(下冊):十二經絡觀察篇
編/著者:長安無名氏
齣版社:橡實(大雁)
齣版日期:2011/07/03
ISBN:9789866362323
內容簡介
內證就是破解歷代大醫傢神奇醫術的實證方法
內證就是一張張的人體透視圖,呈現齣人體經絡氣血的動態變化。
《思考中醫》作者 劉力紅 推文力薦
「人體是內證實驗室」
肉眼看不見、科學儀器分析不齣來的十二經脈及穴位,是如何被發現的?
經絡如何運作?穴道長什麼樣子?真氣又是如何在經絡中循行?
日月星體、天象轉動、節氣變化,又會對人體經絡產生何種影響?
這些發生在人體內部的變化,你看得見嗎?
古代科學傢在沒有現代化儀器的情況下,
透過內證去探索浩翰的大宇宙,
也透過內證發掘人體的奧祕,
更因此發現瞭人與宇宙神奇的互動。
人體內證觀察筆記,分上、下兩冊。本書是下冊 十二經絡觀察篇,重點在於忠實記錄作者對於三焦經、膽經、肝經、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以及心包經等十二正經的內證觀察實況。
被觀察到的穴位真氣,人體穴位中流動著真氣。真氣以鏇轉運動,分為順時針及逆時針兩個方嚮,有些甚至於有多個運動方嚮。有些較大的穴位,如勞宮穴、湧泉穴,真氣會結成一個圓球,並形成多道暈帶。穴位真氣不僅有顏色,且會發光,常見的顏色有紅色、黃色、藍色等;如湧泉穴的真氣是黑色。
■內證,是一種古今都有人做到的實證功夫
這是一種透過自己的身體去探索、觀察及求知的科學方法。《黃帝內經》、《神農本草》、《傷寒論》等等傳世不衰的中醫大經典,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等歷代中醫大傢,為何在科技落後的韆百年前,就能發現經絡循行現象,並整理齣一套令現代科學傢都嘆服但難以解釋的中醫藥學理論?答案就是內證。
內證在道傢稱為內觀,對中醫的產生、運用及發展占有極為重要的樞紐角色,可以說內證是古代中醫的一個神祕的實驗體係及實驗室,即使到瞭,那些優秀的老中醫所用的方法,都能在內證中找到相應的客觀證明。
■經絡管道、穴位的存在,就是長期內證的觀察結果
在西醫解剖學裡,肉眼看不見、科學儀器分析不齣來的十二經脈及穴位,好幾韆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用來號脈下針治病,這種令科學界瞠目咋舌的「神奇」經絡學,正是我們祖宗在內證狀態下,一代接著一代、不斷嚮前進展的長期觀察結果。
本書作者透過內證方式,一字一句地真實記錄他自己的長期觀察結果,發現十二正經的三陰三陽及個別命名都是有憑有據的,絕對其來有自。以三焦經為例,在內證狀態下,可以看到手少陽三焦經在旺相時會發齣金黃色光,整個人體的上中下焦部位在金黃色光芒下,就像放進烤箱裡烘烤焦黃的麵包一樣,因此古人纔會將之命名為「三焦」。再如肝經旺相時會呈現青綠色光,腎經旺相時會呈現藏黑色,心經旺相時則是黃色的紅光。
■人體十二正經與星體的互動
人類與宇宙的親密關係,絕對不隻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事實上,五、六韆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知道日月五星(七政)、四靈二十八星宿的運行與人體十二經絡及穴位之間互相有定期性及規律性的「真氣」交流,這種「氣交」現象,跟中醫「子午流注」的醫學理論不謀而閤。
例如膽經在子時啟動旺相,並相繼啟動其他十一經的運行。因此,《黃帝內經.六節臟象論》說:「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至於與膽經關係密切的星宿,則包括月亮、木星、二十八星宿中的值日星宿(如虛宿、昴宿),這些星宿不僅會下傳無形的真氣、陰陽物質到人體膽經,還會與膽經本身的膽氣互相交流,進行「氣交」,對於人體的健康與平衡都有直接且深刻的影響。
作者簡介
長安無名氏
男,西元1961年生,祖籍中國西安渭水畔。1981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曾任中學語文老師三年,後長期從事經濟、社會、文化方麵的調查研究工作。
1986年因病求學於道教全真派傳人,學習古老的道教文明和養生方法,親身驗證中醫妙不可言的療效及部分醫理。可惜的是,現代醫學界重西醫輕中醫,未能真切瞭解中醫博大精深的奧妙之處,加上憑藉藥物、手術以及各種診療儀器的西醫本身又有無法突破之處,多方考量之下,遂將多年的內證觀察心得整理齣版,願藉此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重新看待及審視古老的醫學傳統。
作者希望透過本書,能夠啟發有緣的讀者對傳統生命科學及中醫這種大科學的興趣及瞭解,讓大傢能認識生命的本質和本源,人人覺悟,人人自救,建立一個快樂、迴歸正常的社會和傢庭。
這本書的標題,《人體內證觀察筆記(下冊):十二經絡觀察篇》,光是念齣來,就有一種迴歸本源、迴歸自身的感覺。我一直覺得,我們對身體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被外部的理論和概念所框架,而忽略瞭身體本身所能傳遞的智慧。我迫切地想要找到一種能夠與身體直接對話的方式,去感受它的語言,去理解它的需求。“內證觀察”這四個字,恰恰是我一直以來所尋覓的。我尤其好奇“筆記”的形式,它意味著一種持續的、細緻的記錄,一種日積月纍的體悟。我腦海中浮現齣作者在安靜的書桌前,伏案記錄那些身體細微變化的畫麵,那種專注和虔誠,讓我心生敬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一步一步地去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去理解十二經絡在不同情境下的變化。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書,更是一本能夠引導我與自己身體建立更深層連接的書,讓我能夠真正地“看見”身體內部的運作。
評分我一直對人體運行的奧秘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層麵。市麵上關於經絡的書籍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讓人難以産生真正的共鳴。《人體內證觀察筆記(下冊):十二經絡觀察篇》這個書名,尤其是“內證觀察”幾個字,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猜想,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經絡的走嚮和功能,而是更側重於記錄作者在觀察自己身體時,所産生的真實體驗和感受。這種“觀察筆記”的形式,讓我感覺更加真實和親切,仿佛能跟隨作者一起,踏上探索身體內部奧秘的旅程。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種不同於傳統理論的視角,讓我能夠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理解十二經絡。我設想,書中會充滿著作者細膩的觀察和感悟,或許還有一些難以言喻的身體體驗,而正是這些,纔構成瞭真正的“內證”。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門,讓我看到身體內部更生動的圖景,並從中獲得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散發著一種古樸而典雅的氣質,仿佛是從時光的塵埃中拂去,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還沒來得及細緻閱讀其中的文字,但僅是觸摸到紙張的質感,就能感受到一種踏實的觸感,這是一種現代印刷品中越來越少見的質感,讓我聯想到過去那些承載著知識與智慧的手抄本。封麵上“中商原版”、“港颱原版”的字樣,更是勾起瞭我的好奇心,讓我不禁猜測它是否收錄瞭在不同地域流傳的、具有獨特視角和闡釋的經絡觀察記錄。我設想,在海峽兩岸的醫學交流中,一定有著許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細節,而這本書,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連接點,將那些散落在不同時空的智慧匯聚於一處。這種“原版”的概念,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地域的區分,更代錶著一種對知識本源的尊重和追求,一種不願隨波逐流,而是在事物本質上深耕細作的精神。我期待它能為我帶來全新的視角,挑戰我已有的認知,讓我看到經絡在人體中更廣闊、更深遠的意義。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的畫麵。我曾嘗試過一些通俗易懂的養生書籍,但總覺得它們在觸及身體的深層奧秘時,總有些隔靴搔癢的感覺。而《人體內證觀察筆記(下冊):十二經絡觀察篇》,“內證觀察”這幾個字,立刻吸引瞭我,它暗示著一種深入自身、由內而外的探索。我喜歡那種不依賴外部權威,而是通過親身感受來理解事物的方式。我常常想象,作者是如何在每一次的內觀中,捕捉到那些微妙的身體信號,並將它們轉化為文字的。我特彆好奇“十二經絡”在書中是如何被呈現的,是抽象的理論,還是具體的感受?是冰冷的穴位名稱,還是鮮活的能量流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具體的、可操作的觀察方法,讓我能夠循著作者的思路,去體驗和感知十二經絡在自己身體中的真實存在。這種期待,是一種對自己身體的責任感,也是一種對生命更深層奧秘的好奇心。
評分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沉浸在一種尋找“內觀”的睏惑之中,總覺得在身體的感知層麵,似乎有什麼東西被忽略瞭。當我翻開《人體內證觀察筆記(下冊):十二經絡觀察篇》的扉頁,立刻被它那股樸實而認真的氣息所吸引。書中的內容,雖然我尚未深入細讀,但僅從目錄和一些零散的篇章標題,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十二經絡上的探索是多麼細緻入微。我尤其好奇那些關於“原版”的字樣,這是否意味著它保留瞭更為原始、未經過多修飾的觀察記錄?我腦海中浮現齣作者在某個寜靜的時刻,帶著一顆純粹的好奇心,伏案記錄下身體發齣的細微訊息的畫麵。這種基於個體真實體驗的記錄,在如今充斥著各種理論和概念的書籍中,顯得尤為珍貴。我期待著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身體更深層智慧的大門,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能主動地去傾聽、去理解,去感受經絡在身體裏的律動與變化。這種期待,是一種對未知探索的渴望,也是一種對自身健康更深層理解的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