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本质(思想者书系) 湖北新华书店

日本的本质(思想者书系)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新渡户稻造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日本思想
  • 文化研究
  • 社会学
  • 历史
  • 哲学
  • 东方学
  • 思想史
  • 新华书店
  • 湖北新华书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55445
商品编码:149376800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日本的本质(思想者书系) 作者 (日)新渡户稻造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 9787510455445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日本的本质》一书,由著名学者新渡户稻造、著名思想家戴季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撰写而成;内容分别就日本的武士道、日本的国民性、日本人的性格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刻阐述;该书所选都是近百年来连续再版近百次,销量近千万,翻译成近30种语言,影响极为深远的经典力作。作品条分缕析,全面剖析了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成因,近代政局的发展脉略,崛起为世界强国的秘密。……

   作者简介

新渡户稻造,国际政治活动家,农学家,教育家,曾担任国际联盟副事务长,也是东京女子大学的创立者。他是从年到年间流通使用的日本银行券日元的币面人物;戴季陶,初名良弼,字季陶,笔名天仇。浙江湖州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蒋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宁人。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目录

目录

部分

武士道精神

版序

章一种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第二章武士道的渊源

第三章义

第四章勇

第五章仁

第六章礼

第七章诚

第八章荣誉

第九章忠

第十章自杀及复仇的制度

第十一章武士道的影响

第十二章武士道还活着吗?

第十三章武士道的未来

第二部分

日本的国民性

079 章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

083 第二章神权的迷信与日本国体

087 第三章皇权神授思想与神授思想的时代化

093 第四章封建制度与佛教思想

097 第五章封建制度与社会阶级

100 第六章日本人与日本文明

104 第七章武士生活与武士道

108 第八章封建时代“町人”和“百姓”的品性

112 第九章“尊王攘夷”与“开国进取”

120 第十章“军阀”与“财阀”的渊源

123 第十一章维新事业成功之主力何在

127 第十二章现代统治阶级形成的起点

131 第十三章政党的产生

137 第十四章板垣退助

140 第十五章国家主义的日本与军国主义的日本

146 第十六章军国主义的实际

152 第十七章中日国际关系与日本南进北进政策

158 第十八章桂太郎

165 第十九章秋山真之

173 第二十章田中义一

184 第二十一章信仰的真实性

195 第二十二章好美的国民

204 第二十三章尚武、平和与两性生活

第三部分

日本人的性格

215 序 言

216 章几个自然条件

219 第二章几段历史事迹

222 第三章明治大帝

225 第四章欧战

228 第五章固有的裂痕

232 第六章军人思想之变迁

237 第七章政冶

240 第八章财政经济

243 第九章外交

246 第十章精神上的弱点

249 第十一章黄金时代过去了

251 第十二章结论:物与人


   编辑推荐
一部全球视野下透析日本历史文化的颠覆性力作
一部再版近百次、销量累计过千万、影响数代人的经典力作
了解日本及日本国民性的入门读物

   文摘

   序言

《日本的本质:思想者书系》(上) 本书深入探索了塑造日本民族性格、社会结构和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从古代神话的渊源,到武士道精神的演变,再到近代化进程中的东西方思想碰撞,本书试图勾勒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日本形象。 第一部分:神话与古国精神 神话的起源与演变: 本部分将追溯日本神话的源头,探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经典文献所承载的创世神话、皇室谱系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分析神话如何成为日本民族认同和宗教信仰的基石,特别是神道教的“八百万神”观念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氏族制度与早期国家形成: 深入考察日本早期社会中的氏族制度,分析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性。探讨大和政权如何通过整合和征服,逐渐形成中央集权的早期国家。研究古代贵族阶层(如苏我氏、藤原氏)的兴衰,以及他们对日本政治格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 详细阐述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后的传播过程,以及其与日本固有信仰(神道教)的融合。分析佛教如何在寺院建筑、艺术、哲学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探讨各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禅宗)在日本的发展及其独特的教义和实践。 第二部分:武士道的兴衰与封建社会的烙印 武士阶级的崛起与发展: 详细叙述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武士阶级如何逐渐兴起,并成为日本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分析武士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以及其所遵循的荣誉准则。 武士道的核心价值: 深入剖析“武士道”的核心精神,如忠诚(义)、勇气(勇)、仁爱(仁)、礼仪(礼)、诚实(诚)、名誉(名)、忠节(忠)等。探讨这些价值观如何在武士的训练、教育和行为规范中得到体现。 幕府时代的统治与社会结构: 详细介绍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等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发展。分析封建等级制度(武士、农民、工匠、商人)的形成与维系,以及其对社会流动性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战国时代的纷争与统一: 描绘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的激烈斗争,分析各路大名的崛起与衰落,以及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历史人物的战略决策。探讨这一时期对日本统一进程的关键性作用。 江户时代的和平与隔离: 深入研究江户幕府长达二百多年的和平时期,分析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探讨锁国政策的实施及其对日本内外关系的影响。研究浮世绘、歌舞伎、俳谐等江户时代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阵痛与自我革新 黑船来航与明治维新的开端: 详细描述美国海军佩里叩关的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日本社会内部的巨大震动。分析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以及倒幕派最终推翻德川幕府的艰难历程。 明治维新的全面改革: 深入分析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等领域的全面改革。探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核心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研究日本如何迅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天皇制的确立与国家主义的兴起: 分析明治政府如何确立以天皇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以及“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探讨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在日本社会中的兴起,以及其对国民意识和对外政策的影响。 军国主义的阴影与侵略扩张: 深入剖析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崛起,以及其对外扩张的野心。详细回顾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对中国、朝鲜等国的侵略历史,分析军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蔓延。 第四部分:现代日本的思潮与社会变迁(上)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战后重建: 探讨两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以及战败后的深刻反思。分析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战后改革,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重建和文化重塑。 经济奇迹的背后: 详细研究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其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出口导向型战略以及国民的勤勉精神。探讨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与潜在问题。 社会结构的演变与家庭观念的变化: 分析战后日本社会结构的变化,如城市化进程、核心家庭的普及、以及社会老龄化等问题。探讨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 教育体制的特点与挑战: 深入研究日本的教育体制,包括其严谨的教学模式、升学压力以及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分析教育体制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的挑战和争议。 (上)卷至此,(下)卷将继续探讨日本的思想文化、国民性、以及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课题。 本书力求从历史、文化、社会、思想等多个角度,为读者呈现一个深刻、全面且具有洞察力的日本。它并非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试图挖掘隐藏在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之下的日本民族的深层特质与精神内核。通过对这些本质的探寻,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亚洲重要国家,以及它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能将宏大的思想与微小的细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在谈论日本的国家认同、历史情结时,又能穿插对日常用品、生活习惯的细致描写,这种跳跃感却不显突兀,反而让整个叙述更加丰满和真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确定性”和“变化”在日本文化中的位置的讨论。这与我之前对日本“保守”、“固守传统”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它让我看到,日本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地进行着微妙的调整和演变。书中对一些现代日本社会现象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传统思想如何与现代文明碰撞,又如何在这种碰撞中孕育出新的可能性。它不是那种一味赞美或批判的论调,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而立体的图景。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学术专著那样枯燥,也不像一本旅游指南那样浅显,它介于两者之间,提供了一种深度思考的乐趣,让我对日本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非简单罗列日本的文化符号,而是试图去解构这些符号背后的思想根源。作者对“集体主义”和“个体”在日本社会中的张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日本人的行为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日本人就是那种高度统一、服从性强的群体,但这本书却揭示了在这种集体意识之下,个体是如何在夹缝中寻求自我表达,又是如何在这种看似矛盾的张力中找到平衡的。它谈到了“本音”与“建前”的区分,这不仅仅是虚伪,而是一种在复杂社会关系中保持和谐的智慧。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会有那么多的“潜规则”,为什么在公开场合和私下场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这种深藏不露的思考方式,这种在表面之下涌动的暗流,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书里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传统习俗的解读,也让我跳出了以往刻板的印象,看到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文化,不能只看它呈现出来的样子,更要深入探究它内在的逻辑和驱动力。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解剖刀,将日本社会一层层剥开,展现出其复杂而迷人的肌理。

评分

这本《日本的本质》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国度的神秘大门,但又不那么直接,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一点点揭示着它的灵魂。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日本社会中“暧昧”和“间隙”的探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容词,而是作者试图捕捉日本文化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却又无处不在的特质。它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那些欲言又止的体贴,那些含蓄的拒绝,以及对空间和时间都有着独特理解的建筑和园林艺术。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清晰和直接,反而错过了很多更丰富的情感和更深层的理解。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在某些情境下,恰恰是那些模糊不清的边界,那些留白,才孕育了更深的连接和更多的可能性。它让我不再仅仅将日本视为一个地理名词,而是开始体会一种独特的生存哲学,一种在细节中流淌的精致与侘寂。书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对茶道、花道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微小仪式感的描述,都让我看到了这种“本质”是如何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塑造着日本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书,它更像是邀请我去经历一次心灵的漫步,在那些被精心打磨的文字中,去感受一个不曾完全触及却又无比真实的日本。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对日本人在“形式”和“意义”之间游走的能力的惊叹。作者对日本传统艺术,尤其是庭园、绘画以及一些日常用品的描述,都让我看到了那种极致的追求。不仅仅是外观的精美,更重要的是背后蕴含的哲学和精神。它让我明白了,在日本人的世界里,形式本身就承载着意义,而意义也常常通过最精炼的形式得以表达。我开始思考,我们现代生活是不是过于追求“快”和“效率”,而忽略了“慢”和“精”所带来的价值。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物哀”的情感,那种对事物短暂而易逝的美的感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会。它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悲观,而是一种对生命过程的深刻尊重和珍惜。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考究,那种精准而又富有诗意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静谧的庭院,闻到空气中淡淡的檀香,感受到光影在纸窗上投下的斑驳。它不是一本说教的书,而是通过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和深刻的洞察,引导你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没有直接告诉我“日本是什么”,而是引导我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我尤其被作者关于“耻感文化”的论述所吸引。这不仅仅是害怕丢脸,而是一种更深层的、与社会规范和他人评价紧密相连的自我约束。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日本人会那么注重细节,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一些看似极端的行为。书中对“耻感”如何影响日本人的道德观、社会秩序甚至是艺术创作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让我对日本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用自己习惯的“罪感文化”去解读其他文化,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耻感”的正面价值,以及它在日本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不仅仅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介绍,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中不同道德体系和心理机制的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