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插图
内容简介
过宫炮对左中炮局,早载于清朝《王氏梅花谱》。红方过早调运右车巡河攻击黑右马,由于顾攻不顾守,后防薄弱,结果吃亏。古谱给人的印象是过宫炮不敌当头炮,但这个结论不成立。关键在于红方必须改变战略思维,待左翼子力部署妥当,阵式巩固之后再策划进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才是过宫炮本来的战略方针。
《象棋谱丛书:过宫炮对左中炮》通常红开直车黑起横车,这与顺炮局有些类似,可以借鉴。红方有补右仕或左仕两类着法,前者跳左边马疏通车路,后者可跳左正马,必要时把左角炮移右角,或再补左相然后退左炮,都暗藏反弹力。
古谱黑方还中炮过于强硬,反击不成不便转变阵形,缺乏灵活性,现今采用者已不多了。目前黑方较稳健的应法是飞象横车,便于控制局面,伺机反击。
作者简介
黄少龙,中国象棋大师,南开大学教授。1984年创办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历任天津市棋类运动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高等院校棋牌协会主席、中国大学生象棋协会秘书长等职。
1977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第3名,以后参加中国对菲律宾象棋赛及中国对法国象棋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86年获香港奥林匹克金奖。1990年获伦敦举办的世界计算机奥林匹克大赛铜奖。1997年参加象棋个人国际邀请赛,获国内组冠军。2008年应邀赴新加坡,担任亚洲象棋赛棋局讲评。
曾出版《象棋实战中局谱》、《象棋开局战理》、《列炮纵横谈》、《象棋对策论》、《象棋秘诀丛书》、《象棋大全》等60多部著作,多次获全国象棋图书一等奖。
段雅丽,女,1961年生,天津市人。自幼喜好象棋,获得少儿象棋赛奖。20世纪80年代,多次蝉联天津市成年女子象棋冠军,达到一级棋士标准。曾获全国女子象棋赛第13名以及棋友杯全国业余女子赛冠军。多年来,热心投身象棋教育工作,曾任天津市松生棋牌艺术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天津市高等棋友联谊会秘书长等职。近年致力于象棋写作,著有《象棋速通探秘》、《象棋残局攻杀法》、《怎样成为象棋高手》、《儿童棋类教学丛书》等,均已正式出版。
目录
章 过宫炮右仕对左中炮
第1局 胡荣华胜刘殿中
第2局 洪智负于幼华
第3局 陈富贵负言穆江
第4局 谢添顺负李国勋
第5局 苗永鹏胜李望祥
第6局 李国勋负胡荣华
第7局 谢添顺负蔡忠诚
第8局 郑新年胜张晓平
第9局 赵国荣胜王斌
第10局 陈柏祥负麦昌幸
第11局 宗永生胜万春林
第12局 蒋志梁负杨官鳞
第13局 庄玉庭负宇兵
第14局 赵国荣胜徐天红
第15局 马宽负胡荣华
第16局 柳大华负于幼华
第17局 陈寒峰胜金松
第18局 马有共负许波
第19局 曹霖负胡庆阳
第20局 许银川胜吕钦
第21局 黄勇负张影富
第22局 王嘉良胜田嘉树
第23局 葛维蒲负童本平
第24局 何顺安胜张增华
第25局 赵国荣胜杨焯光
第26局 李来群胜李艾东
第27局 蒋川负王斌
第28局 胡荣华胜刘殿中
第29局 金波负孙博
第30局 张申宏负林宏敏
第31局 洪智胜俞云涛
第32局 孟辰胜李群
第33局 陈寒峰胜宋国强
第34局 林宏敏胜柳大华
第35局 蔡福如胜李广流
第36局 高郑生负李国勋
第37局 李望祥胜邹立武
第38局 何顺安胜刘彬如
第39局 范建生胜魏来顺
第40局 张元启负朱永康
第41局 吕钦胜柳大华
第42局 李国勋负孙志伟
第43局 何顺安胜朱剑秋
第44局 赵国荣负汤卓光
第45局 胡荣华胜刘剑青
第46局 朱德源负杨官磷
第47局 聂铁文胜郑一泓
第48局 孙志伟负张惠民
第49局 朱贵森胜张致忠
第50局 蒋志梁负柳大华
第51局 王天一胜王斌
第52局 刘殿中胜徐
第53局 赵国荣负许银川
第54局 蒋志梁胜王秉国
第55局 洪智胜徐
第56局 许银川胜谢靖
第57局 徐俊负胡荣华
第58局 王鑫海胜朱贵宝
第59局 柳大华负赵鑫鑫
……
第二章 过宫炮对左中炮横车右肋
第三章 过宫炮巡河车或骑河车对左中炮
第四章 其他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以前买过几本象棋书,很多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简陋的棋谱图,看得人眼花缭乱,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红方哪个是黑方,更别提理解那些复杂的走法了。然而,这套丛书在图示上投入了极大的心思。每一局棋的走势,都用不同颜色的棋子和清晰的箭头标识出来,即便是第一次接触复杂对局的人,也能一眼看出关键的转折点。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的对杀点上,往往会配上几行精炼的文字注释,解释为什么这个位置需要“弃子争先”或者“稳健防守”。这些注释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公式,而是充满了实战经验的总结。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弃兵陷阱”的剖析,它不仅展示了如何设置陷阱,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识别并安全地避开这些陷阱,让人在实战中更加从容不迫,大大增强了我的实战信心。
评分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平时工作比较忙,只能在晚上抽出一点时间来研究棋谱。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设置非常适合碎片化学习。它把复杂的开局和中局变化划分成了许多独立的小节,每一小节的篇幅适中,既能保证内容的深度,又不会因为篇幅过长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最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经典对局的复盘分析,简直是细致入微。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专业棋手的最佳着法,而是深入探究了棋手做出该选择背后的心理活动和战术考量。比如,在分析某位大师如何利用时间压力迫使对手犯错时,作者竟然还能结合心理学角度进行阐述,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学习”范畴,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高水平的思维沙龙。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作者似乎非常懂得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棋友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惑点。他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战术概念,比如用“修剪花园”来形容清除对方残子,用“构建桥梁”来描述开通通路。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特别是书后附带的一些“常见错误与纠正”的篇章,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发现自己经常犯的那些低级错误,比如过早出动马腿、或者在兑子时没有计算清后续的兵形结构,都在这里被一一指了出来,并给出了清晰的修正方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新手小白,被一位耐心的师傅手把手地带出了一片泥泞,现在可以自信地迈向更广阔的棋坛了。
评分市面上很多象棋教程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过于强调“标准答案”,一旦棋局偏离了预设的线路,读者就会感到迷茫无措。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一套动态的思考框架,而不是僵硬的死记硬背。尤其是在谈到“变招应对”时,作者反复强调,棋局是流动的,关键在于理解每个变化背后的逻辑原理。例如,在讲解如何应对对手突然的侧翼攻击时,它没有给出固定的一套防守招式,而是教你如何快速评估己方阵型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动子力。这种教学理念极大地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我不再依赖于记住几百条开局口诀,而是能够真正地“活学活用”。这种注重原理而非招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棋艺的持久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品位,那种传统的水墨风格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古色古香的棋局之中。我刚开始接触象棋时,总觉得那些复杂的布局和变招让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看似无解的陷阱时,心里更是七上八下。但是,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急于抛出那些高深的理论,反而用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耳边娓娓道来,解释了象棋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它详细描绘了象棋不仅仅是输赢的较量,更是一种心性的磨砺和思维的博弈。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着眼全局”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走棋,更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预判对手的每一步潜在意图。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象棋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招式堆砌,而是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框架来支撑后续的学习。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引导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让人充满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