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民俗通書萬年曆
定價:59.00元
售價:39.5元,便宜19.5元,摺扣66
作者:韋蓉,劉廣臣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2960247
字數:
頁碼:873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民俗通書萬年曆》是一部兼具傳統文化和時代特色的曆書,內容以科學性和實用性為根本,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民俗通書萬年曆》中語言通俗易懂,曆錶準確,能很好地服務現代人的日常生活,這是近代中國人傳統生活和經營理財的圭臬,也是民俗文化的精髓。
前言
一、百年乾支五行查詢曆(1915—2014)
1935年曆錶
1955年曆錶
1975年曆錶
1995年曆錶
附利 用本書查四柱八字及其五行法
二、百年預測擇吉曆(2015—2114)
2035年曆錶
2045年曆錶
2055年曆錶
2065年曆錶
2075年曆錶
2085年曆錶
三、天文曆法常識
(一)宇宙和天體
地月係和太陽係
銀河係和總星係
星座
黃道十二宮與日躔
三垣二十八宿
(二)曆法
公曆
農曆
陰曆
(三)天象
朔望兩弦
潮汐
日食和月食
四季
(四)時間
古代的測時工具
時間的種類
國際日期變更綫
(五)中國古代計時
紀年法
紀月
紀日
紀時
二十四節氣
七十二候
季節節律
梅、伏、九九
四、傳統老黃曆解讀
(一)天乾地支
乾支原意
天乾地支的刑衝害化閤
(二)陰陽五行
天乾地支的陰陽五行
納音五行
四時五方
二十四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寄生十二宮
(三)擇吉神煞
年神類神煞
月神類神煞
日神類神煞
時神類神煞
方位類神煞
(四)曆錶解讀
黃道吉日與每日吉時吉方
建除十二星輪值
二十八宿輪值
紫白飛星輪值
八卦曆與利用
每日衝剋與利用
三煞與利用
年錶、月錶、日錶與利用
五、時曆纂——清末民初的傳統民俗生活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覺道人擇日捷法
六、謀生經營大要
旺財要訣
營謀小集(三十二條)
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東方古典的韻味,讓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對占蔔、風水、命理等與“通書”緊密相關的民俗內容非常好奇,但又常常覺得這些內容晦澀難懂,難以深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讀通書中的奧秘。比如,通書中的“宜忌”是如何産生的?它們又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産生怎樣的影響?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八字、五行、擇日等與個人命運相關的傳統觀念的介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基礎的入門知識,讓我能夠初步瞭解這些看似神秘的學問,而不是停留在錶麵。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古人為何如此重視這些“通書”中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在現代社會中是否依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而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
評分我一直認為,民俗文化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而《民俗通書萬年曆》這樣一個書名,就讓我看到瞭這份連接的可能性。我尤其關注那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比如婚嫁、生育、喬遷、喪葬等等。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人生大事的傳統習俗和講究,它們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演變的?在不同地區,這些習俗又有哪些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深入的解讀,讓我瞭解這些習俗背後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含義。我也想知道,在古代,人們是如何根據通書的宜忌來安排這些重要的人生節點的,這些安排是否真的能帶來好運和順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生活指南,但又不僅僅是指導,更蘊含著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傳統的尊重,讓我能以一種更加從容和智慧的態度麵對生活中的種種。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曆史和傳統節慶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著深深的眷戀,總覺得每一個節日背後都承載著一段曆史、一個故事、一種情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各個傳統節日的起源、演變、以及各地不同的慶祝方式。比如,清明節的掃墓祭祖,中鞦節的賞月團圓,春節的拜年習俗,這些習俗在不同的地區又有哪些獨特的錶現形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更讓我期待的是,書中是否能包含一些關於節日背後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的介紹?那些關於嫦娥奔月、後羿射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都讓我覺得充滿詩意和想象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光,重新體驗那些充滿儀式感和人文關懷的傳統節日,感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傳統韻味,色彩沉靜大氣,仿佛能感受到曆代傳承下來的智慧。拿到手裏,厚實的手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民俗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這些看似平凡的習俗背後,蘊含著古老民族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尤其是關於節氣、祭祀、婚喪嫁娶的各種講究,總讓我覺得神秘而又充滿魅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讀這些民俗的由來和意義,讓我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傳統節日、民間故事、甚至一些地方性風俗的詳細介紹,比如春節的習俗有哪些細微的地域差異,端午節的由來又有多少種傳說,還有那些關於神靈鬼怪的民間信仰,都讓我好奇不已。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和藹的長者,娓娓道來,將那些被時光衝刷得有些模糊的民俗畫捲重新鋪展在我眼前,讓我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其豐富的知識性所吸引。我一直是個對時間流逝和傳統曆法很敏感的人,所以“萬年曆”這個詞匯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曆法演變、節氣劃分的科學解釋,以及它們與農業生産、氣候變化的緊密聯係。更讓我感興趣的是,“通書”所蘊含的傳統智慧。我一直認為,古代的通書不僅僅是記錄日子,更是古人觀察天象、總結經驗的智慧結晶,其中包含瞭對人倫道德、生活起居的指導。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介紹通書中關於宜忌、吉凶的解釋,但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能結閤曆史背景和民俗學傢的解讀,讓我明白這些規則背後的道理。我尤其想瞭解,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通過通書來規劃生活、趨吉避凶的,以及這些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藉鑒意義。這本書就像一個知識的寶庫,我迫不及待地想在這裏挖掘齣更多關於中華傳統文化和智慧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