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特精装 | 作者 | 中共文献研究室 |
| 定价 | 226.00元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010138657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盒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主要的著作已经编入《邓小平文选》至三卷,但还有大量的文稿没有编辑出版。其中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批重要文稿,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具有重要价值。经中共批准,中共文献研究室将这批重要文稿选编成《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出版。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是继《邓小平文选》之后,邓小平同志为重要的著作。这部文集分为三卷,共406篇、80余万字。上卷编入的是邓小平同志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上旬主政西南时期的文稿,有106篇。中卷和下卷编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岗位工作期间的文稿,中卷编入的是1952年8月中旬至1958年9月期间的文稿,有135篇;下卷编入的是1959年1月至1974年11月的文稿,有165篇。大部分文稿是次正式公开发表。 编入文集的文稿,包括讲话、报告、谈话、文章、批语、书信、题词等。已公开发表过的,做了文字、标点、史实订正。次公开发表的,凡有手稿的按手稿刊用。对讲话、报告、谈话记录稿做了必要的文字整理。对有些文稿拟了题目。对文稿涉及的重要事件、人物、文献、地名等,做了简要的注释。 这部文集,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特别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作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他坚持独立思考,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这部文集,是对《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为全党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学习和总结这一时期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了解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读本;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深入了解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学习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思想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题词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工作重心转移的三个步骤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七日) 反对关门主义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月)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野战军感谢电 (一九五O年一月一日) 在重庆市军管会次接管干部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五O年一月四日) 对进军西藏的意见 (一九五O年一月八日) 今后斗争要比普通军事斗争复杂艰苦得多 (一九五O年一月十七日) 团结起来,战胜困难 (一九五O年一月二十九日) 法律要为保护农民的佃权撑腰 (一九五O年二月一日) 克服享乐思想,反对铺张浪费 (一九五O年二月二日) 在西南局委员会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提纲 (一九五O年二月六日) 禁绝烟毒要掌握好政策 (一九五O年二月十八日、五月十四日) 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五O年二月二十七日) 凡能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地方都易于克服困难 (一九五O年二月二十八日) 必须吸收各界代表性人物参加人民代表会议 (一九五O年三月五日) 学会管理城市,加强农村工作 (一九五O年三月六日) 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题词 (一九五O年三月八日) 西南工作情况 (一九五O年四月十一日) 青年要为创造美好的将来做准备 (一九五O年五月四日) 学会用笔的领导方法 (一九五O年五月十日) 西南区整风的重点和步骤 (一九五O年五月十一日) |
| 编辑推荐 | |
|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中共文献研究室的《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是继《邓小平文选》之后,邓小平同志为重要的著作。这部文集分为三卷,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特别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作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他坚持独立思考,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其中所展现出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脉络和复杂性。每一篇文稿,都像是定格了某个历史瞬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面临的挑战以及探索解决的路径。它不是枯燥的史料罗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物、真实的事件和激烈的思想交锋。阅读的过程,就像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思考与抉择。这种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当下,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它让我明白,任何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那种思想的深度和远见。作者的文字,看似平实,却蕴含着洞察时代的深刻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每一次反复咀嚼,都能从中品味出新的意涵,仿佛一层层拨开迷雾,看到事物本质。很多论述,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让人不禁感叹其思想的超前性。这种文本的魅力,在于它并非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的思想体系。它挑战读者的认知,激发思考,促使人们去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是一种思想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人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开阔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令人惊叹,打开包装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一种庄重与厚实。特精装的纸张质感极佳,触感温润,边缘处理得一丝不苟,翻阅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带着历史的回响。封面设计简约大气,字体清晰,印章的细节也处理得恰到好处,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种精美的装帧,不仅仅是对书籍本身的珍视,更像是对书中内容的肃然起敬。摆在书架上,它自带一种沉甸静谧的气场,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去感受这份历史的分量。每一次拿起它,都像是触碰到一段重要的时光,一种对过去深邃的探索。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和思想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值得称道。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清晰地展示了思想的演变和实践的进程。读者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在不同时期,作者关注的重点、提出的问题以及形成的解决方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和深化的。这种梳理方式,不仅方便了对特定时期内容的研究,也使得理解整个思想体系的连贯性变得更加容易。每一次翻阅,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并且能够迅速地将其置于历史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理解。这种科学的编排,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原本可能显得庞杂的历史信息,变得井然有序。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论是文字的校对,还是内容的梳理,都展现出一种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准确,每一个表述都力求清晰。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不仅体现在装帧的精美上,更体现在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上。它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一种对历史的尊重。我相信,这样一部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必将成为研究和学习相关历史时期宝贵的资料,为人们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