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装书籍1 | |
|---|---|
|
01.怀素小草千字文11.九成宫醴泉铭 02.李玄靖碑12.龙藏寺碑 03.麻姑仙坛记13.米芾蜀素帖 04.神策军碑14.孙过庭书谱 05.王羲之兰亭序15.智永真书千字文 06.赵孟頫洛神赋16.臧怀恪碑 07.颜勤礼碑17.智永草书千字文 08.玄秘塔碑18.王羲之十七帖 09.多宝塔碑19.圭峰禅师碑 10.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20.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行书卷
我对手头的这本字帖非常挑剔,因为我主要研究碑学的演变,对那种只取其中一家的、缺乏横向对比的字帖不屑一顾。但这本“导临教程”成功地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颜体书法进行了一次高水平的对话。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了颜真卿的样貌,更引入了臧怀恪碑这种能体现碑刻力度与墨韵对比的材料,使读者能清晰地看到“笔”与“刀”在不同媒介上留下的痕迹。这种对比练习,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颜体“筋骨”的理解。尤其是它在“小楷”部分对细节的处理,让那些平时容易忽略的转折和点画的呼应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笔触,全面理解颜体书法的立体视角,其价值远超其标价。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练习颜体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选材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颜真卿晚年和早年的不同风格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引入了不同时期、不同载体(碑刻、墓志)的书法样本,这对于领悟“一体多变”的精髓至关重要。市面上很多字帖都只是侧重某一时期,比如只练颜卿卿的经幡,显得有些单薄。但这本书的导临部分,竟然能把臧怀恪碑这种略显冷门的珍品也纳入进来,实在是用心良苦。通过对比这些不同碑帖中同一个字的写法差异,我才真正理解了“因材施教”的临摹方法——什么时候该用饱满的笔锋,什么时候需要侧锋的提按,这些细微之处,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直观的示范。这本教材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练习册范畴,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颜体书法风格发展史的缩影。
评分我邻居家的孩子,小学四年级,对写字有兴趣但总是不得要领,我把这本字帖推荐给了他。令我惊讶的是,他居然能坚持每天练习,并且进步神速。我想,这归功于它在“小楷”部分的收放自如。很多颜真卿的字帖,气势磅礴,孩子去模仿,很容易写得“歪七扭八”,没有稳固的基础。但这本字帖在选取颜体精髓的同时,特别注重了楷书的“正”,它通过对臧怀恪碑这类结构清晰、笔画工整的范本的导引,让孩子先建立起稳固的框架,再慢慢体会颜体的灵动。而且,书中的讲解语言非常口语化,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使得孩子们也能够轻松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笔法概念。这对想培养孩子正确书法审美的家长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字帖的纸张质量真是令人惊喜,厚实且光滑,即使用毛笔蘸墨书写,墨迹也不会洇开,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能保证每一次练习都能清晰地看到笔触的变化。我尤其欣赏它装帧的设计,平摊后完全可以紧贴桌面,写起来非常顺手,不像有些字帖,一放开就往中间拱,影响了对字的整体观察。另外,它选取的颜真卿的碑帖,比如臧怀恪碑的部分,在“颜体”的雄浑大气和“小楷”的精巧秀美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不像有些过于侧重某一方面的字帖,让人在临摹时感到局促。那些对楷书碑帖的导临教程部分,讲解得深入浅出,对于理解颜体的结构和笔法的内在逻辑非常有帮助,绝非简单的“照着写”就能比拟的。我感觉光是研究这几个字帖的布局和用墨习惯,都能让我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提升一个层次。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这个名字有点不以为然,总觉得这种大而全的标题往往内容空泛。然而,实际翻阅后,我发现我对它的偏见完全错了。它在教程部分的处理方式非常“学究派”的严谨,但又不失实用性。比如,它会用非常细致的图示来解析颜真卿处理横画收笔时那种“蚕头燕尾”的微妙变化,并结合小楷的精微之处进行对照讲解。这种将大开大合的颜体气势,融入到寸土必争的小楷结构中的方法论,是其他字帖几乎没有涉及的。我过去总是在小楷中写出“大字的感觉”,用了这本书的导临方法后,我的作品在保持颜体骨架的同时,结构明显紧凑了许多,韵味也更到位了。这本导临教程,简直是我书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评分找到此贴!!!
评分很好的字帖,推荐。
评分很好的字帖,推荐。
评分很好的字帖,推荐。
评分很好的字帖,推荐。
评分印刷质量很好,均价16、5元便宜。
评分找到此贴!!!
评分很好的字帖,推荐。
评分找到此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