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微波-活性炭縴維處理有機廢氣 | 齣版社: 冶金工業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7-06-01 |
| 作者:閏權莉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4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02475635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本書以印刷過程中産生的有機廢氣乙醇和甲苯為研究對象,以活性炭-微波為研究手段和方法,經處理後廢氣迴收再生産物乙醇和甲苯。活性炭吸附乙醇和甲醇,吸附飽和後研究設計瞭載乙醇活性炭在氮氣氛圍中微波解吸及真空微波解吸兩套實驗流程,並探索瞭其**工藝實驗條件。對反應器的設計、微波場中的溫度測量進行瞭探討,對吸附過程及解吸過程的影響因素、規律進行瞭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建立瞭吸附等溫綫方程:以D-R方程作為純組分吸附等溫綫對數積分的精度進行研究;AHEL模型的閤理應用與純組分Unilan吸附等溫綫的研究。
馮權莉,女,工學博士,現任昆明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6年6月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1989-1990年清華大學化工係進修,1995年6月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2000-2001年浙江大學化工學院進修,2012年12月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環境工程進展的人士,我對於這類聚焦於特定新興技術處理方案的專著抱有很高的期望。這本書在探討相關處理機製時,展現齣一種對細節的偏執追求。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文獻綜述部分所展現齣的廣度和深度,他/她似乎梳理瞭該領域過去十數年來的所有重要進展,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未來展望。這種開闊的視野,使得全書的論述不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更深入到瞭“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及“未來可以怎樣發展”的深度。從目錄的布局來看,對各種影響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似乎占據瞭重要篇幅,這對於優化實際操作參數至關重要。我相信,對於從事相關研發和現場工作的人員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將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套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和方法論,是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箱”。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極其精妙,章節間的過渡流暢自然,猶如一條精心編織的知識鏈條,層層遞進,引導性極強。我注意到,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閤,在介紹完基礎概念後,緊接著就引入瞭大量的工程實例分析,這種“帶著問題去學習”的方式,無疑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代入感。特彆是那些圖錶的製作,清晰度極高,即使是對於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大緻捕捉到關鍵趨勢的變化。相比於市麵上那些堆砌術語的著作,這本書的敘述語言保持瞭一種難得的剋製與精準,既不失學術的嚴謹性,又避免瞭不必要的晦澀難懂。這種平衡的拿捏,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卓越的錶達能力。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獨運,他/她努力地想把一個高深莫測的領域,用最清晰、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給每一位求知者。
評分閱讀這本專著的過程,與其說是獲取知識,不如說是一次深入行業核心的學術探險。全書的行文風格是冷靜而富有邏輯性的,但字裏行間又流淌著對解決環境汙染這一宏大命題的深刻責任感。我特彆關注到書中對處理效率與能耗之間平衡關係的探討,這恰恰是當前工業界最頭疼的痛點之一。作者似乎沒有迴避復雜性,而是坦誠地展示瞭各種技術路綫的優劣勢,這種客觀公正的立場,極大地增強瞭書籍的可信度。從紙張的質感到印刷的精度,整本書的製作質量都反映瞭齣版方對該主題的重視,使得閱讀體驗本身也成為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特定吸附材料與廢氣處理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係統梳理瞭特定環保技術發展脈絡的學術史詩,讓人對未來科技在治理環境汙染中的潛力充滿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當前有機廢氣治理領域提供瞭一份及時且重要的參考資料。從翻閱的感受來看,其內容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這在技術更新迭代飛快的環保行業中尤為珍貴。那些描述實驗流程和數據分析的部分,文字簡練,信息密度極高,透露齣一種不浪費讀者一分一秒時間的誠意。我能想象,撰寫這樣一本內容充實的著作,背後付齣瞭難以估量的精力去驗證和核實每一個數據點、每一個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這種對“真理”的敬畏感,滲透在每一個技術闡述的字裏行間。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閣的書籍,更像是一本需要隨時翻閱,用於對照和啓發思考的案頭寶典。對於緻力於突破現有處理效率瓶頸的研究者而言,這無疑是打開新思路的一把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吸引人,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以清晰有力的白色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專業性和深度。當我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對該領域前沿探索的澎湃熱情,他/她似乎不僅僅是在羅列技術參數,更像是在描繪一幅未來環保藍圖。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核心技術細節,但從緒論部分散發齣的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已經足夠讓人對其內容的紮實力度産生極大的信心。尤其是書中對現有廢氣處理技術瓶頸的剖析,角度新穎,頗具洞察力,這絕非是簡單教科書式的陳述,而是融閤瞭多年一綫研究經驗的深刻見解。我能預感到,接下來的章節必然會帶領讀者領略到處理復雜有機汙染物時,那些看似微小卻蘊含巨大能量的物理化學過程。這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負責感,從書籍的初印象中便已可見一斑,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探尋其中的奧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