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晚明深情的女子,用气节和爱演绎一生!)
定价:36.80元
作者:苏枕书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477020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一个不被世俗所羁的奇女子。
她,敢爱,敢恨,敢死;能书,能画,能诗。
因了她,那个时代的所有男人都黯然失色。
300年后,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仍对她感佩不已,写下洋洋80
到底是什么赋予了她如此魅力?
《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将为我们还原这个传奇女子不同寻常的一生。本书将柳如是的诗文与经历巧妙交织在一起,通过苏枕书那温婉雅致的文字娓娓道来,让我们透过这些清新温润的文字,去聆听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之间那些缱绻旖旎的风月往事,去品味那些渗透于三百多载诗文间的悲喜情怀,去感受那个嘴角带着一丝倔强笑意的女子的才情与炽爱,去追忆那段在秦淮河畔画舫凌波的浆声中吟诗挥墨、抚琴舞袖的旧时光。
内容提要
柳如是(1618-1664),晚明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浙江嘉兴人,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因喜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幼时被卖为婢,后堕入青楼,尝与宋征舆、南明复社陈子龙相恋,无果,24岁嫁与文坛钱谦益。
清军入关后,挥师南下,兵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与之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良久,曰:“水太冷,不能下。”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为钱谦益所阻。后钱谦益降清,但在柳如是的影响下,不久即辞官回乡,与其一起秘密从事反清活动。
康熙三年,钱谦益死后34天,因不堪家事纠纷,柳如是自缢身亡,是年46岁。
柳如是生于清贫之家,长于明清易代之际,为人放诞不羁,才华绝代,学者陈寅恪在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晚年更是不惜以目盲腿膑之躯,不惮辛苦,积十年之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柳如是别传》一书,煌煌八十余万言,曲幽旨远,诚为蘼芜君的异代知己。
目录
章 点点香魂清梦里懊侬001
“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话到其间腼腆。他捏这眼,奈烦也天。咱这口,待酬言。”檀板清歌,画眉心事。柳如是只是惺惺初开眼,开辟鸿蒙个见到的就是陈子龙。笔墨词章,书纸堆叠,她听从他,顺服他,模仿他,为之沉醉痴迷。纵然情深不寿,她也要“何如长作一心人,白头至死不相绝”。
01 折梅
02 潭水
03 断弦
04 剑气
05 秋夕
06 洛神
07 南楼
08 风筝
09 暮春
第二章 桃花得气美人中流离051
昔日满目欢情恩爱,照见今日孤寂冷落,所有的温存好梦,原来都会化作灰烟。柳如是后来是否回想过,她人生中另一端因缘的开始,冥冥之中仍然与陈子龙有关?在这一刻,她与他已如错身而过的星辰,各自去往完全不同的彼端。那广袤无际的宇宙中,天河寂静且辉煌,他们被隔开,永无相逢之日。
01 怀人
02 送别
03 诗稿
第三章 珍重君家兰桂室初访077
后人回想起柳如是,总会提及她儒生装束、一叶小舟翩然到访虞山半野堂的风姿。在人们的回忆与想象中,那时的她如此风华绝代:蘼芜脉脉柳疏疏,想见文君放诞初。柳如是留下了那样多的诗句,似乎连名震江左的文坛宿儒在她跟前也黯然失色。
01 初见
02 同舟
03 除夕
04 珍重
05 元日
06 赏梅
07 上元
第四章 为君开作合昏花结缡119
略一恍惚,柳如是就能看到逝去光阴中的自己,那些如履薄冰的日子,永远没有明天,每一个今天都是昨天的重复。与钱牧斋走到花烛合欢的一日,如同一幕千回百转、步步惊心的戏剧。多年以后,她是否仍能记得那一日的韶华盛极?那一夜的灯烛太明亮,是否灼痛了她的双目?或者这是她生命中亮烈的时刻,好似烟花绽放到天幕高处。
01 元夕
02 鸳湖
03 两地
04 有美
05 绿萼
06 春分
07 黄山
08 来归
第五章 风床书乱觅搔头绛云157
很多年后,柳如是回想起过去的年光,依然觉得为清宁恬静的岁月,永远留在崇祯十四年来归虞山后,至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为止的这段时日。她总不能阻止自己反复重温那些流逝的日夜,仿佛那是她所有希望的来处。
01 说剑
02 病中
03 瓶花
第六章 不唱卿家缓缓吟劫灰169
乱世的流离、变动、生死,细化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片段,其实仍是细水长流的消磨。十年生老病死,八苦交煎。柳如是有很多机会死去。如果当年与陈子龙在一起,那么她应该在顺治四年的五月殉节。如果崇祯十四年的冬天她真的病死,那么她现在的坟头应已芳草萋萋。如果甲申乙酉她能随牧斋死节,那么就不会有女儿,大概也不会有剪落的残烛,就不会有绛云楼的大火。而现在她还活在人间。这个无论有多么深重的伤痛都可以淡忘乃至消弭的人间。
01 闺阁
02 国难
03 玉京
04 绛云
05 离散
第七章 一剪金刀绣佛前入道195
所有的希望幻灭后,柳如是依然留有一双眼睛看着人间。然而再好的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多少姹紫嫣红,都付与了断井颓垣。钱谦益老了,柳如是也老了。康熙二年秋,四十六岁的柳如是剪发遁入空门。可是,佛真的能度她么?
01 金瓯
02 式微
03 红豆
04 不归
第八章 还记得旧时飞絮烬余209
没有人知道柳如是后一刻想到了什么,也许是很远的过去,也许是二十五年间的光景,也许只是某一个瞬间,那惊鸿一瞥。又或者她什么都没有想,她在战栗,在悲伤,在恐惧,她充满绝望。她从那一道被隔开的空间里看到了生死的界限。她从未有过侥幸,却没有料到这样的仓皇凄惨,连后的作别也没有。
01 岁除
02 文债
03 家难
末章 踏青先上柳娘坟余音223
离柳如是近的时候,是看到她的《月堤烟柳图》。看到她的笔墨,她的画迹,次有怦然心动之感:原来她是这样近的,她的画就在我的眼前。原来三百余年的流光并不漫长,那纸上墨迹犹新,仿佛那烟柳风花正是昨日刚刚见过的景物。
作者介绍
苏枕书,生于春日,江苏南通人。作品风格沉静舒展,恋旧,喜阅读。为《花溪》、《南风》、《新蕾》等杂志新锐作者。出版短篇小说《相见欢》、长篇小说《连生》、《阑珊》等多部作品。
现留学于日本。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晚明那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发现了一位生动的灵魂。作者在讲述柳如是的故事时,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一种朴实而深刻的笔触,勾勒出这位女子的一生。我被她身上那种“负气”的精神深深打动,这种“负气”不是消极的反抗,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是对自由的渴望,是对真情的追求,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书中对她与几位爱人之间关系的描绘,非常引人入胜。他们的爱情,既有诗酒风流的浪漫,也有家国动荡的无奈。我看到了她作为一个女子,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如何用自己的才情与智慧,赢得尊重,活出自我。她的“负气”,最终成就了她“今日”的光辉,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动人的一面——在逆境中不屈,在情感中坚守,在时代洪流中,依然能活出自己的风骨。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不计其数,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然而,《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作者在史料的考证上做得非常扎实,同时又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被柳如是的形象所吸引,她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她身上融合了江南女子的婉约与北国男儿的刚烈,她才情横溢,却又不甘于被命运摆布。书中对她与几位爱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读者所能理解的情感共鸣。我看到了她为了爱人,为了家国,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她的“负气”,是她面对困境时的勇气,是她坚持自我时的倔强,是她为爱人、为民族奔走呼号时的激情。这种“负气”,最终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古朴又不失风韵的色调,配合着柳如是的画像,瞬间就将我拉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晚明时代。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一探究竟,这位被誉为“真名士自风流”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书的篇幅不算短,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仿佛能看到柳如是身着霓裳羽衣,在秦淮河畔吟诗作对,又或是为了家国大义,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呼号。书中对她与几位爱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柳如是内心世界的刻画,她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更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血有肉的灵魂。她在大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她的坚持与放弃,都让我深思。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子的传记,更是对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生动写照,以及对人性复杂与深沉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一直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充满了好奇,那是一个朝代更迭、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柳如是,这个名字如同乱世中的一抹亮色,吸引着我。《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她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她没有将柳如是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女子。我看到了她作为名妓的才情与风骨,也看到了她作为妻子、情人时的柔情与担当。书中对于她与钱谦益的爱情,以及与其他几位重要人物的情感互动,都描写得十分到位,有缠绵悱恻,也有荡气回肠。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些人物的情感起伏。柳如是的“负气”,并非无端的任性,而是源于她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担当。她的“成今日”,更是她用一生的坚守与爱,书写出的传奇。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柳如是这个名字都充满了好奇。这位才貌双全、风华绝代的奇女子,在风雨飘摇的晚明,究竟是如何活出如此绚烂的一生?《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这本书,为我揭开了层层迷雾。作者的文笔功力非凡,她用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我构建了一个鲜活的晚明世界。我仿佛能听到秦淮河畔的丝竹之音,看到脂粉堆里的笑语嫣然,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风云变幻中的波涛汹涌。书中对柳如是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她与几位爱人的纠葛,描写得尤为动人。有相濡以沫的深情,也有误解与分离的无奈,更有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并肩作战的豪情。柳如是的“负气”,绝非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她对生命、对爱情、对家国的一种深刻理解与坚持。她的“成今日”,是她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爱,谱写出的不朽传奇,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