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具生活指南:時代感老件器物500 選

古道具生活指南:時代感老件器物500 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La Vie編輯部 著
图书标签:
  • 古道具
  • 老件器物
  • 生活美学
  • 收藏
  • 时代感
  • 家居
  • 日式
  • 物件
  • 怀旧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麦浩斯(城邦)
ISBN:9789864080182
商品编码:16073683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5-05-14
页数:256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活器物是能跨越時代和語言的溝通媒介。」

18位老靈魂店主透過獨到的審美眼光,嚴選500件生活老器物,歷史文化故事、收納保養訣竅、世界市集店鋪指南,從年代、國家、材質一一剖析各種設計元素,遍及歐美日亞、跨越世紀的集合,既然時光機還沒發明,就用生活來營造!

「第一眼看到它,就是似曾相識。」—找到魔椅 簡銘甫
「這裡的東西不能被估價,決定於我心中的價值和意義。」—古道具Delicate Jin
「脫掉別人眼光,只剩下自己,你會想用什麼樣的東西?」—達開想樂 Sophia

想像回到十九、二十世紀過生活,講究的工藝設計,溫潤的時光色彩,用Wabi-Sabi的殘破美學看見不完美的美,皮殼滯留於器物因此與眾不同;優雅的法國有著nonsense趣味,德國粗獷剛硬嚴謹而俐落,日本傳承工藝的細膩線條,印尼少數民族樸拙不對稱木工看見素民純真,1950s、1960s、1970s……、金屬皮革木材,古道具的美定義於心中。

? 收藏入門全解析
涵括三位達人談古物、古物的歷史文化故事、收納保養訣竅、世界市集店鋪指南,從年代、國家、材質一一剖析各種設計元素,古物關鍵字、風格詮釋,時間成就的獨特,承載無數故事刻下的美麗痕跡,看見古物不同的美好。

? 經典選物
18位店主嚴選500件屬於舊時代的美好生活器物,從台灣、日本、歐美到東南亞,從十九世紀 到二十世紀,打字機、琺琅壺、人檯、煤油燈、唱盤、窗花、電影椅,散落在生活場景中。

? 呈現示範
居家生活場景分類,古物的實際運用,提供擺設參考。舊冰箱夾層安放書本增添一抹清新,法國保險箱厚實鑄鐵撬開鐵門成為衣著們的堅實堡壘,落漆的深褐色高鼓替換繃緊的鼓皮為鮮花有著強烈映襯,用新視角讓古物於當代重生。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la vie編輯部
推行設計不遺餘力,設計是時尚、是知識、是生活、是娛樂。第一本設計理想生活的美學實踐誌,《La Vie》從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出發,導引讀者了解、欣賞進而懂得消費彰顯個性的好設計,協助讀者找到美感的體驗、 醞釀自己的品味。

目录

Part1 達人談古道具
1—1找到魔椅     「拾荒者」簡銘甫與魔幻歐洲雜貨
1—2古道具 Delicate  鐵皮屋裡的舊物新生命 Jin的侘寂美學
1—3 達開想樂    返璞歸真 Sophia蘇淑惠的南洋因緣

COLUMN 01 古物關鍵字

Part2 古道具選
18位店主嚴選500件屬於舊時代的美好生活器物,從台灣、歐美、日本到東南亞,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打字機、琺瑯壺、人檯、煤油燈、唱盤、窗花、電影椅,散落在生活場景中。

2—1陽台
花瓶、油燈、傘架、水桶、曬衣架、澆花器、工具、花園椅、窗花、梯子、菸具、木箱
經典代表_法國麥地奇花瓶&美國百年衣架

2—2客廳
沙發、吊燈、燈泡、煤油燈、電風扇、電話、開關、鐘、唱盤、音響、留聲機、收音機
經典代表_愛迪生滾筒留聲機與蠟筒&美國鄉村風沙發床

2—3餐廳
餐桌、杯盤餐具、玻璃瓶罐、燭台、開瓶器、火爐
經典代表_ Batak Dulang &Mason; Jar

2—4主臥室
鏡、人檯、縫紉用品、衣帽檯架、椅、保險箱、衣架、行李箱、熨斗
經典代表_美國古董鐵行李櫃&英國AINGER手搖縫紉機

2—5書房
書、文件櫃、打字機、檯燈、工作桌、文具、章印、鉛字盤
經典代表_ Underwood古董打字機&Toshia;中文打字機

2—6臥室
桌鐘、相機、手風琴、復古玩具、課桌椅、教具、儀器、玩偶、糖果、鬧鐘、雕塑
經典代表_Envoy Line老課桌椅&1950 Oak Acorn糖果機

2—7廚房
冰箱、烤麵包機、磅秤、勺子、鍋具、烤箱、乳酪切、刨冰機、瓦斯爐、熱水器、冰箱
經典代表_ Tappan瓦斯爐&古日治ICE手搖刨冰機

2—8衛浴
澡盆、肥皂盒、盥洗用具
經典代表_琺瑯幼童澡盆&古英國旅行組

2—9其他
軍用品、醫用品、電影椅、車牌、收銀機、輪船具、飛機具、馬術具、模具、農漁用具

COLUMN 02 古物時代

Part3 古道具旅行
Arkonaplatz——小而美的精緻二手物市集
Mauer park 假日跳蚤市集——洋溢年輕活力的柏林地標
Sunbury Antiques Market——設計師口耳相傳的倫敦古董市集
大江戶古董市集——混血古物市集 新舊世代齊聚
富岡八幡宮古董市集——圍繞神社的日本傳統古董市集
聖圖恩跳蚤市場——歐洲最大的古董市集

COLUMN 03 古物美

Part4 20間世界古道具店鋪
Homework——宛如博物館的迷你魔幻空間
iwadaobao——一切從旅行開始,法式浪漫與台式務實共舞出燦爛火花
SWALLOW 燕子——藝術家念舊小屋 珍惜每一件被丟棄的老東西
Modpoly 摩登波麗——重視空間質感的歐洲老件工作室
鳥飛古物店——日式古舊奇幻風情
Vintage & Deco——隨性適意的美式懷舊風格
達開想樂DECO COLLECT——大稻埕洋樓與印尼老件的交會
POINT NO.38——重返1900年代初期的紐約布魯克林
impresstyle——風格多元,深具趣味的概念小店
找到魔椅——達人帶路 一起發現歐風雜貨之美
水無月——帶有表情的時間故事痕跡
Belleville 264 Studio——工業感濃厚台歐老件
昨日 Yesterday Studio——感受時間流逝,設計師的秘密老素材
古道具Delicate——保留舊生活質地 展演細緻脆弱美
Indigo——靛青色的慵懶古道具
Showroom26——自己的生活概念設計師
BRUNSWICK ANTIQUES——豐富奧妙的歐美古董寶庫
舊美好.生活器物.古道具——純淨透明的古玻璃世界
LUMINANT—VI Studio——粗獷工業風與老台灣的細膩懷舊
Reborn Antique 古董雜貨鋪——歐洲浪漫生活的想像

COLUMN 04古物收藏保養

INDEX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构思一份不包含《古道具生活指南:時代感老件器物500選》内容的图书简介,侧重于其他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 书名:《匠心回溯:传统工艺的现代再生与生活美学》 图书简介 在当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物质极大丰富的背景下,我们对“物”的理解和需求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变。不再仅仅满足于功能性和即时性的满足,人们开始渴望物件背后承载的温度、历史的痕迹以及精湛的技艺。《匠心回溯:传统工艺的现代再生与生活美学》便是一部深入探讨如何将传统手工艺的智慧融入现代日常,构建一种更具深度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的实践指南。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时代或风格物件的简单罗列,而是聚焦于“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的表达”这一核心主题,旨在探索跨越时代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论,如何在当代设计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全书分为四大篇章,层层递进,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第一章:材质的语言——探索天然材料的无限可能 本章深入剖析了那些历经时间考验、在传统手工艺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天然材料,并考察了它们在现代语境下的应用潜力。我们摒弃了对材料的刻板印象,转而关注其内在的物理属性、化学变化以及时间赋予的独特质感。 重点内容包括: 1. 植物纤维的韧性与染色艺术: 详细介绍了天然植物染料的提取、媒染过程,以及如何运用麻、藤、竹等材料进行结构性编织与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几何重构。探讨了耐久性、生物降解性与极简美学如何在新兴的环保设计中完美融合。 2. 矿物与泥土的沉思: 聚焦于陶土、石材以及矿物颜料。不仅介绍了传统制瓷的拉坯、烧制温度控制等基础知识,更侧重于现代陶艺家如何利用氧化铁、铜等元素创造出非预设的釉色效果。深入分析了石材在光影折射下的不同表现,以及如何将粗粝的原始石材转化为细腻的室内装饰元素。 3. 动物基材料的伦理考量与精细加工: 探讨了皮革、羊毛、骨材等在传统工艺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严格的当代伦理标准。着重讲解了传统鞣制技术(如植物鞣制)的精妙之处,以及如何通过微雕、镶嵌等技法,提升这些材料的艺术价值而非仅仅停留在实用层面。 第二章:工具的哲学——从手工到机械的对话 传统手工艺之所以动人,在于其对工具的深度理解和人手与工具之间形成的默契。本章不再关注古董工具本身的美学价值,而是解析它们背后的设计逻辑——即如何通过最少的干预实现最大的效果。 内容覆盖: 1. “力”的控制与传导: 分析了传统木工中的刨、凿、锯等工具,是如何通过杠杆原理、重心分配来精确控制木材的切削角度与深度。对比了传统手持工具与现代电动工具在“触感反馈”上的差异,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操作习惯,弥补现代工具带来的“疏离感”。 2. 金属塑形的冷热交替: 深入锻打、铸造和錾刻的技术层面。着重阐述了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变化,以及铁匠、银匠如何利用淬火、回火等步骤,赋予金属以特定的硬度与韧性。提供了小型金属工艺的入门指导,强调安全规范与材料记忆的培养。 3. 光影的雕刻师——光学与机械的结合: 探讨了传统钟表、眼镜制作中的精密机械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现代微小物件的设计。讨论了如何在不依赖复杂电子元件的前提下,利用机械结构实现计时、运动或视觉上的巧妙效果。 第三章:技法的重构——结构、连接与耐久性的现代诠释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它挑战了“传统等于落后”的观念,展示了传统结构连接技术在现代抗震、模块化设计中的巨大潜力。 关键主题包括: 1. 榫卯结构的超越性: 不仅教授传统的“燕尾榫”、“十字榫”等,更侧重于分析这些结构在应对不同受力方向时的力学优势。提供了如何简化或复合应用榫卯结构,以适应轻量化、可拆卸家具的设计案例。 2. 编织与张力系统: 探索了传统绳结、网格结构在建筑学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特定的张力编织方式,创造出具有自支撑性的非刚性结构,实现轻盈且坚固的造型。 3. “活”的连接——可修复性设计: 倡导“易于拆解、易于替换”的设计理念。讨论了传统胶合技术(如天然树脂胶)的优缺点,并对比了现代粘合剂,目的是指导读者选择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维护和修复的连接方式,延长物件的使用寿命。 第四章:生活中的“慢”设计——构建可持续的审美空间 最终,本书将焦点拉回到“生活美学”层面。它不是教导读者如何复刻老物件,而是引导读者学会像传统匠人一样思考——即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物件的未来、材料的来源以及人与物的情感连接。 本章侧重于理念的培养: 1. “物尽其用”的哲学实践: 提出了“材料的二次生命周期”规划。指导读者如何识别、评估现有材料的剩余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新功能的日常用品,例如,旧织物、边角木料的升级改造方案。 2. 环境适应性设计: 探讨了如何根据当地气候、光照条件,运用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被动策略(如通风、遮阳、隔热),减少对现代能源的依赖,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建立个人化的“物之谱系”: 鼓励读者记录和理解自己拥有的每一个物件(无论新旧)是如何被制作、被使用和被修复的。通过这种记录,让生活中的物件不再是消耗品,而是参与到时间流逝中的伙伴,从而培养出对“长久使用”的尊重与乐趣。 《匠心回溯》是一本献给所有对深度、质感和可持续美学抱有追求的设计师、手工艺爱好者以及希望从喧嚣中抽离、重拾生活掌控感的现代人的指南。它所引导的,是一种基于敬畏之心和精湛技艺的、面向未来的生活态度。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宝藏”!我一直对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情有独钟,但常常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以一种极其直观且充满吸引力的方式,向我展示了500件精选的老物件。每一件器物都配有高清精美的图片,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它们的材质、工艺和设计。更重要的是,书中对每件器物的介绍都充满了故事性,不仅仅是冰冷的参数,而是结合了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以及实际使用场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这些器物一同呼吸。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器物细节的描绘,那些细微的划痕、自然的磨损,在书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们不再是瑕疵,而是时间留下的印记,是器物生命力的证明。读这本书,让我对“老物件”的理解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我不再仅仅是“看”,而是开始“感”和“悟”。它激发了我对收集老物件的热情,也让我对如何将这些老物件融入现代生活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时间、品味和生活美学的绝妙旅程。

评分

我一直对老物件情有独钟,但苦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常常只能凭感觉去挑选。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以一种极其专业且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古道具”世界的钥匙。500件精选器物的呈现,并非枯燥的列表,而是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翔实的介绍,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器物之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件器物细节的捕捉,从材质的肌理到工艺的痕迹,再到设计上的巧思,都做了细致的解读。这让我不仅能欣赏到器物的外在美,更能理解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书中的讲解,并非冷冰冰的学术理论,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语境,让我能够想象这些器物在当时是如何被使用,如何融入主人的日常,甚至成为家庭的一部分。例如,书中对几款老式餐具的介绍,我仿佛能看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的温馨画面。这种“生活化”的解读,让我对老物件的感情更加深厚,也激发了我想要将这些美好事物带入自己生活的愿望。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生动的方式,教会了我如何去“读懂”老物件,如何去欣赏它们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一直觉得,家中的陈设,不应该只是冰冷的商品,更应该有温度、有故事。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有温度的家”的向往。它不仅仅是介绍了500件老物件,更像是在传递一种“慢生活”的理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新潮的物品包围,却忽略了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充满韵味的老物件。这本书中的器物,每一件都仿佛经过岁月的打磨,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光泽,它们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有着质朴的生命力。我喜欢书中对这些器物的使用场景的描绘,让我能够想象它们在过去的家庭中,如何被温柔地对待,如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承载着情感和记忆。这种对“生活感”的强调,让我觉得老物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收藏品,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伙伴。我开始尝试着从书中寻找灵感,在自己的家中,尝试用一些有时代感的老物件来点缀空间,它们不像新物品那样张扬,却能在不经意间,为整个空间注入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器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生活更有质感的指南,让我重新思考“家”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关于“时间”的盛宴!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被那些承载着过往时光的器物所吸引。而这本书,以一种极为震撼的方式,将500件“时代感老件器物”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应接不暇,又心生无限遐想。它不仅仅是图片和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对过往生活方式和审美品味的致敬。我沉醉于书中器物的多样性,从精致的日式漆器到粗犷的欧洲铁器,从实用的生活工具到充满艺术感的摆件,每一个物件都诉说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器物背后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有着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不仅仅是欣赏器物的形态,更能理解它们为何如此,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是一种知识与美感的双重享受,让我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和启发。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细细品味每一页的内容,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着器物传递出的温度和韵味。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本关于历史、文化和生活美学的百科全书,让我对“老物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旧物”认知的一扇新世界大门!我一直觉得老物件只是陈旧的摆设,甚至带点灰尘的味道,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500件器物,更像是一本充满温度的生活哲学指南。我翻开它,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每一个物件都仿佛在低语着它们的故事,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貌、工艺的精湛,以及主人们的生活点滴。我特别喜欢它对器物背后文化和情感的挖掘,不仅仅是介绍了它们的材质、年代和用途,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比如,书中提到的一款老式怀表,它不仅仅是计时工具,更承载着等待、思念,甚至是一段重要的承诺。这种将器物从冰冷的物质升华到充满人情味的存在,让我深深着迷。看完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身边的那些“旧物”,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仿佛也开始闪耀出独特的光芒。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去收集一些有故事的老物件,并将它们融入我的现代生活中,创造出一种别样的“怀旧”美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次关于时间、记忆和生活美学的深度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