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世界史: 一百道食譜看飲食的千年故事

料理世界史: 一百道食譜看飲食的千年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威廉.席特維爾(William Sitwell) 著,張雅億 译
图书标签:
  • 美食
  • 历史
  • 文化
  • 烹饪
  • 食谱
  • 饮食文化
  • 世界史
  • 料理
  • 食物
  • 千年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4082384
商品编码:16091027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6-12-31
页数:35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穿越千年時空的一百道食譜,
仿若飲食界的一千零一夜,
帶你品味自古至今流傳在食譜書中的美食故事。

或許你也是個執著的美食愛好者,為了蒐羅美食穿梭在世界各地大街小巷?為了極*的美味幾乎走斷雙腳、耗盡心力?
其實,你不孤單。
幾千年來追求美食的慾望,驅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奮起而戰。

法國大廚布里亞-薩瓦蘭曾說:「只要告訴我你吃的是何種食物,我就能說出你是怎樣的人。」
自古到今,從廚房裡傳來的瘋狂咆嘯聲不曾止歇;
17世紀丹尼斯?帕潘經歷了超過一萬次的推理運算,創造出人類史上*一個壓力鍋;
當1986麥當勞開設於羅馬古老優美的西班牙廣場旁,人們形容「這就像是一顆炸彈擊中了這座城市」!

這些鮮活地像是發生在你身旁的生活軼事,記錄在食譜中譜成傳奇的史歌,任何愛好美食的人都該聆聽並歌頌這首五味雜陳的交響曲。
有極度執著的瘋狂廚師,有叨絮偏激的固執美食家,還有那些因美食而致富、因美食而戰、因美食而活的人們。
精采的故事待您的品味和鑑賞,請各位客人準備入席,我們的美食饗宴即將掀開序幕!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威廉?席特維爾(William Sitwell)
威廉?席特維爾是美食雜誌《維特羅斯廚房》(Waitrose Kitchen)的編輯,經常現身於熱門美食節目,*為人熟知的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電視節目「廚神當道」(Masterchef)與「飲食文化」(Food & Drink)。此外,他也為《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與《英國泰晤士報》等多家知名報刊雜誌社撰稿。

席特維爾早年任職於報社,1999年加入當時尚未更名的《維特羅斯飲食雜誌》(Waitrose Food Illustrated),爾後逐漸在飲食界嶄露頭角,他經手的雜誌包括寫作風格、專文報導、編排設計與攝影作品,都受到大眾讀者的關注與喜愛,為他陸續贏得了一連串獎項,如2005年的「年度*佳編輯」(Editor of the Year)。

席特維爾現與妻子蘿拉、子女愛麗絲與艾伯特,一同住在英國的北安普敦郡(Northamptonshire)。閒暇之餘,他喜歡在家種菜、下廚、除草和釀蘋果酒。在研究烹飪時寫下本書,這也是眾人翹首企盼下他的*一本著作。

■譯者簡介

張雅億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實習編譯、影片字幕翻譯、貿易公司業務。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設計大師語錄》、《電影大師語錄》與《當代酒標藝術》(合譯)。

William Sitwell

精彩书评

「一部成功之作。在這本歷經審慎研究、展現從容自信的著作中,幾乎每一個句子都洋溢著對吃的熱情。」
--《時代雜誌》

「席特威爾巧妙地做到了:這是一部考究仔細又幽默慧詰的歷史書,精采的內容不僅引人入勝,更富含淵博的學術知識……即使不是美食狂熱份子,也會愛上這本書。」
--英國《觀察家報》

「每次翻頁都會發現與社會、政治、烹飪歷史有關的片段新知……令人樂此不疲。」
--英國政論雜誌《旁觀者》

「史提威爾毫無疑問的是現今*好的美食作家之一。每個認真的廚師至少都要把本書從頭到尾看完一次。」
--英國*年經的米其林三星主廚 /馬可?皮耶?懷特(Marco Pierre White)

「這是一本非常精采的書;成功地結合了食譜收藏、烹飪歷史與世界歷史。」
--《歷史大口吃:食物如何推動世界文明發展》作者 /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

「他嚴謹的研究融合在看似輕描淡寫的字裡行間,再再散發出對『飲食』的熱情。……本書不管在結構與風格上都有其特色,是一本一翻開就讓你愛不釋手的書。」
--《英國泰晤士報》

「一份引導橫跨千年的食物歷史發展的品嘗菜單,能喚起過去的人物、地點、影響、奇事還有許多關於料理發明的故事。」
--Elle雜誌

「美食愛好者會在沙灘上讀這本書;這本書的格式將食物文化以迷人且容易閱讀的方式呈現出來。」
--《華盛頓郵報》

目录

序 
                                
1 古埃及麵包,西元前1958年~1919年            
2 卡納蘇高湯(蔬菜燉肉),約西元前1700年            
3 油莎草蜜糖球,約西元前1400年                 
4 烤無花果葉裹魚,西元前350年                 
5 火腿的鹽漬方法,西元前160年                 
6 烤山羊肉,西元前30年                     
7 禽肉的另一種搭配醬汁,西元10年                
8 蜂蜜乳酪蛋糕,約西元200年                   
9 粥,西元636年                         
10 魚乾,約西元800年                      
11 白麵包,約1070年                       
12 義大利麵,1154年                        
13 石榴醬燴肉丸,1250年                
14 梨子派,1379年                        
15 香草烘蛋,1390年                  
16 綠蔬濃湯,1392年                       
17 餐宴策劃,1420年                       
18 白酒醬燴淡菜,1440年                     
19 乳酪塔,約1450年                       
20 非大齋節期間可享用的義大利餃,1465年             
21 烤榅桲的方法,1500年                     
22 香料酒凍,1530年                        
23 火雞肉玉米粽,約1540年                    
24 熱可可,1568年                        
25 沙巴雍甜湯的作法,1570年                 
26 土蘋果(煨炒馬鈴薯拌培根末),1581年
27 乳脂鬆糕,1596年                       
28 王子餅乾,1602年                     
29 奶油螯蝦的作法,1604年                    
30 一位英國人發現了叉子,1611年                 
31 蘆筍佐白醬,1651年                      
32 美味的晚餐佳餚(烤麵包粉裹羊肉),1664年            
33 豌豆湯,1669年                        
34 菲力牛排,1671年                       
35 第八號烹魚實驗,1681年                    
36 西班牙風味番茄醬,1692年                   
37 沙拉醬,1699年                        
38 冰淇淋,1718年                        
39 千層酥皮,1739年                       
40 松露鵝肝醬小餡餅,1740年                   
41 約克郡布丁,1747年                      
42 橙皮果醬的作法,1783年                    
43 三明治,1787年                        
44 奶油蘋果派,1796年                      
45 舒芙蕾,1816年                        
46 春季水果酥派,1817年                     
47 布里亞─薩瓦蘭的烹雉雞,1825年                
48 杯子蛋糕,1828年                       
49 迷你玫瑰舒芙蕾,1833年                    
50 球芽甘藍,1845年                       
51 印度傳統早餐:魚片蛋炒飯,1845年               
52 威爾斯兔子,1852年                      
53 焗烤花椰菜,1860年                      
54 果醬捲,1861年                        
55 班尼迪克蛋,1894年                      
56 荷蘭醬,1895年                        
57 草莓鮮奶油蛋糕,1896年                    
58 豌豆的料理方法,1902年                    
59 蜜桃梅爾芭,1903年                      
60 蘇格蘭大麥濃湯,1907年                    
61 洋蔥奶油醬,1908年
62 庫克先生,1915年       
63 巧克力蛋糕,1916年                
64 金寶番茄濃湯煮通心粉,1916年
65 奶醬燴蘑菇,1919年                      
66 草莓冰淇淋蘇打,1927年                    
67 蟾蜍在洞,1927年                       
68 速成燕麥餅乾,1931年                     
69 歐姆蛋,1937年
70 接骨木蘋果醬,1940年                     
71 法式奶醬燴牡蠣,1941年                    
72 棉花糖米酥,1941年                      
73 維多利亞海綿蛋糕,1948年                   
74 土魯斯白豆燉肉鍋,1950年                   
75 糖漿塔,1950年                        
76 紅酒燉牛肉(牛肉以紅酒燉煮,並加入培根、洋蔥,與蘑菇),1961年  77 一人份水田芥湯,1963年                    
78 四十人大型雞尾酒派對,1965年                 
79 褪去襯衣的黑妞,1966年                    
80 乳酪火鍋,1970年                       
81 地中海風味檸檬湯搭配中東口袋餅,1971年            
82 拷瑪醬燉羊肉,1973年                     
83 薑汁蛋糕,1974年                       
84 鮭魚薯餅,1976年                       
85 經典馬賽魚湯,1984年                     
86 咕咾肉,1984年                        
87 義式燉牛肉,1986年                      
88 牡蠣寬扁麵佐魚子醬,1987年                  
89 雞肉羊奶乳酪慕斯佐橄欖,1987年                
90 烤鵪鶉搭配北非小米,1990年                  
91 香腸番茄朝鮮薊心披薩,1995年                 
92 胡桃格子鬆餅佐香蕉糖漿,1998年                
93 仙女蛋糕,2000年                       
94 白醬焗烤培根韭蔥馬鈴薯,2001年                 
95 辣醬燒大蝦,2001年                      
96 煙燻鯖魚抹醬,2004年                     
97 亞洲風味沙拉佐薑汁柑桔醬與芥辣豌豆,2006年          
98 蒸鮭魚搭配番茄羅勒小米飯,2009年               
99 糖煨大黃,2010年                       
100 鮮肉果(鵝肝與雞肝綜合凍),2011年    
            
參考書目                             
索引                             
圖片與資料來源                        
致謝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世界历史与饮食文化的书籍简介,不涉及《料理世界史:一百道食谱看饮食的千年故事》的具体内容,旨在描绘一幅宏大而细腻的饮食文化图景。 --- 书名:《餐桌上的文明史:从石器时代到全球互联的味觉变迁》 副标题:人类迁徙、技术革新与食材碰撞下的风味演变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食谱汇编,也不是孤立的烹饪技艺指南,而是一部跨越数万年、横贯五大洲的宏大叙事——人类文明如何通过餐桌上的食物得以展现、塑造与传播。我们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历史观察路径:从人类最早的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的定居生活,再到工业化时代的规模生产与全球贸易,每一次重大的社会结构变迁,都深深烙印在食物的生产、分配和享用方式之上。 第一部:原始的印记与早期文明的奠基(约公元前1万年 – 公元前500年) 本篇将深入探讨“吃”如何定义了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我们将从冰河世纪末期开始,考察火的驯服如何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社交活动的中心。重点聚焦于“驯化”这一概念对饮食结构的颠覆性影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中,我们探寻大麦啤酒与面包的最初配方,理解苏美尔文明中谷物储存与财富分配的关系。在尼罗河畔,咸鱼、大蒜与小麦是如何支撑起金字塔建造者的日常。 我们将详细解析新石器革命中,特定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的传播轨迹,并对比分析它们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催生的独特加工技术。例如,北美洲的“三姐妹”种植法(玉米、豆类、南瓜)如何构建了一种可持续的饮食生态,以及它们如何支撑了庞大而复杂的土著部落社会。 第二部:帝国、香料与地中海的馈赠(约公元前500年 – 公元1500年) 这一时期是区域性饮食文化深度固化与远距离贸易网络初具规模的时代。罗马帝国的扩张不仅仅是军事行动,也是一种饮食同化过程。橄榄油、葡萄酒和谷物构成了“罗马式生活”的核心,它们通过广阔的道路网络运输至帝国的边疆,成为维系阶层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探讨古罗马的“富人宴会”与“平民粥铺”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调味品(如鱼酱Garum)在古代社会流动中的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东方文明的发展展现出对精细烹饪与哲学思考的结合。中国的“五味调和”思想如何影响了烹饪技艺的迭代,以及丝绸之路沿线,食盐、蔗糖和茶叶如何超越了单纯的商品价值,成为外交、身份与地域认同的象征。 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成为重要的农业技术中心和食谱保存所,宗教节庆的饮食规范如何制约和丰富了民众的日常。伊斯兰黄金时代则在香料贸易中占据核心地位,他们对蒸馏技术的掌握,不仅推动了化学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食物保存与风味萃取的水平。 第三部:全球化浪潮与风味的碰撞(约公元1500年 – 公元1900年) “地理大发现”彻底重塑了全球的餐桌。哥伦布大交换的意义远超政治范畴,它是一场彻底的食材基因重组。马铃薯如何从安第斯山脉的块茎,成为爱尔兰乃至整个欧洲人口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以及它在适应性上的巨大优势。番茄从阿兹特克的“金苹果”如何被意大利人接受并最终成为其烹饪的灵魂。辣椒的引入,则彻底改变了南亚、东南亚乃至西南中国的风味版图。 本书将剖析殖民体系下,特定经济作物(如糖、咖啡、烟草)的种植如何与奴隶贸易紧密交织,探讨“美味”的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成本与不平等结构。殖民地饮食的融合现象,如加勒比海地区的克里奥尔菜肴,是不同文化在极端环境下相互妥协与创造的生动例证。 第四部:工业化、标准化与现代餐饮的诞生(公元1900年至今) 进入现代,食品工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人类的进食习惯。冷链技术、罐头制作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使得食物的地域限制被打破,标准化成为了衡量效率的黄金标准。我们将审视快餐文化的兴起,分析其对家庭烹饪的冲击,以及冰箱的发明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家庭的食物储备与日常节奏。 现代社会对“健康”与“安全”的关注,催生了新的饮食思潮,从有机运动到素食主义的复兴,再到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论。本书将以批判性的视角,审视现代食品体系如何平衡效率、口味、营养与环境影响,并展望未来食品技术(如人造肉、垂直农业)可能带来的下一轮饮食革命。 本书特色: 本书不仅梳理了宏观的历史脉络,更注重微观的“物件史”——一把餐叉的演变、一个烤炉的结构、一罐盐的价值,都是解读时代精神的钥匙。通过对不同文明的“主食”、“调味品”和“宴饮礼仪”的对比分析,读者将获得对人类文明进程更为立体、可感的理解。我们相信,要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他们的厨房和餐桌。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世界史略知一二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饮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常常被低估。而这本《料理世界史》则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饮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从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的诞生,再到香料之路的繁荣,最后抵达现代的全球化美食景观。每一道精心挑选的食谱,都不仅仅是味的享受,更是历史的缩影。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画面感,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在讲述中世纪欧洲的宴会菜肴时,我能想象出贵族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奢华的盛宴,而菜肴的选择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宗教信仰。书中对食物传播、技术革新以及不同文化之间饮食交流的阐述,也让我对人类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原本可能干燥乏味的历史事件,通过“吃”这个最基本、最贴近人性的方式,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我不仅学到了烹饪技巧,更收获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既喜欢烹饪又对历史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制的。它巧妙地将“吃”这一最基本的人类活动,与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宏大叙事,而是通过精选的一百道食谱,串联起人类文明的千年画卷。每一道菜肴背后,都隐藏着一段 fascinating 的故事,有关于食材的起源、烹饪技艺的传承,更有关于社会变迁、文化融合的深刻洞察。我读到关于中国古代宴席的描写时,对当时食物的种类、制作方法以及宴席的礼仪有了全新的认识,这远比枯燥的史书描述来得生动有趣。书中对不同文明之间饮食交流的探讨,也让我对世界的多元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通过食物塑造自身、连接彼此的史诗。我从中不仅学到了新的烹饪灵感,更重要的是,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和厚度。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是被它极具吸引力的书名和精美的封面所打动,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食谱书。然而,当我翻开它,才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菜谱,而是将每道菜肴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细致的解读。我看到了食物如何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如何影响政治格局,甚至如何反映社会思潮。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智慧,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与日常饮食相结合,让我读来丝毫不感到枯燥。例如,书中关于近代欧洲殖民史的章节,通过介绍殖民者带回的农作物以及当地原住民对这些新食材的适应和创新,生动地描绘了全球食物网络的形成。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故事和无数人的智慧。它激发了我对食物背后历史的强烈好奇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的饮食,思考它们是如何走到今天。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历史书读起来有些沉重,而这本《料理世界史》却像一股清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了历史。它不是那种板着脸讲大道理的书,而是通过一百道诱人的食谱,带你走进历史的深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的挖掘,那些关于食材的发现、烹饪方式的演变、甚至是某个特定菜肴在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都写得极其生动有趣。例如,当读到关于丝绸之路上的香料时,我才明白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香料,在历史上竟然是如此珍贵,能够改变贸易格局,甚至引发战争。书中的食谱本身也极具启发性,很多都是我从未听说过的,但读完介绍,就充满了尝试的冲动。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对食物的热爱,却能深深打动我。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智慧、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书。我打算慢慢地尝试书中的每一道菜,用味蕾去丈量历史的长度。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烹饪爱好者的宝藏!我一直对食物的历史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零散的知识难以串联。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百道经典菜肴,巧妙地串联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饮食变迁。每一道食谱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烹饪指南,更像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引子。作者在介绍菜谱的同时,会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道菜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甚至是它如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演变。比如,我读到一道关于古代罗马的烤肉食谱时,书里详细描述了当时的食材来源、烹饪方式,以及这道菜在社会阶层中的意义。这让我不再是简单地跟着食谱制作一道菜,而是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气息。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都非常精美,让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一家历史悠久的餐厅,一边品味美食,一边聆听店主讲述古老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中的每一道菜,去味蕾上体验那些鲜活的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