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书名: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 作者:李少波 | 定价:29.00 |
| ISBN:9787802318380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6-1 |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 |
| 重量:340 g | 字数:1 | 平装:190页 |
内容简介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首先以增强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动静功法系列和系统的真气运行法理论,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其次穷究“三圣道”理论、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将真气运行学说根植于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之中;最后,以数据翔实的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上下呼应,前后印证。
作者简介
李少波,1910年2月出生,河北省安平县人。幼年体弱多病,师从祖父学练吐纳导引、行气摄生之术,兼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勿药元诠》等经典,研究各家各派养生修持要旨。经数十年的躬亲实践和潜心钻研,深悉医经即道,道经亦医,皆以健身延年为旨归。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辗转在陕西风县、甘肃兰州、青海西宁和北京等地行医,以医道至理医人济世,医德医术颇受群众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在甘肃省藏族群众聚居的临潭、卓尼等县医院任门诊部主任、住院部主任,极力推广中医、针灸,培养培训医疗专业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60年代以来,先后在甘肃省中医院和甘肃中医学院工作、任教,任医院针灸门诊主任,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甘肃老年大学名誉教授,政协甘肃省第四、五届委员等职。
李少波根据祖传秘旨和自身修为所得,结合《黄帝内经》理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经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普及推广验证,对各种药物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症均有显著疗效,是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中医预防学方法,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精神实质,开创了真气运行调控人体生命之先河,成就了医学养生学史上的一代伟业。
李少波经长达5年多的临床观察研究,真气运行获甘肃省卫生厅临床验证科技奖。著有《真气运行法》、《增订真气运行法》、《李少波真气运行法》(1993年版)、《真气运行论》、《真气运行学》等,形成了完整的真气运行学术体系。《真气运行法》曾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甘肃省同名一等奖;《李少波真气运行法》(1993年版)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优秀图书奖等。摄制出版发行的《真气运行法》大型电视教学录像片,获国家广播电影屯视部著作演示“双向”荣誉奖。
1987年人编《甘肃省教育人名录》
1994年被中国名人研究院编人《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
1997年入选美国名人书局《跨世纪名人名作》
2000年被评为中国世纪专家,入编《中国世纪专家传略》
2001年获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
2009年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目录
第一章 真气与真气运行——生命活动的核心
第二章 真气运行的通路——经络
第三章 真气运行五步功成
一、五步功成
二、真气运行法姿势
三、对五官的要求
四、练功须知
第四章 《黄帝内经》与真气运行
第五章 动与静
一、动与静的关系
二、静极生动
三、八触
四、动极复静
第六章 真气运行对五脏和疾病的影响
一、肺脏
二、心脏
三、肝脏
四、脾胃
五、肾与命门
附:练功病例小结45例
第七章 真气运行的动力与丹田
一、呼吸的生理
二、呼吸运动天人相应
三、呼吸运动对真气的影响
四、调整呼吸
五、丹田的部位及命名
六、丹田的作用
第八章 真气运行高级功法——真气抟聚法
一、混元坐——真气抟聚法之一
二、下河车搬运——真气抟聚法之二
三、上河车搬运——真气抟聚法之三
四、五行攒簇——真气抟聚法之四
五、五龙蛰法——真气抟聚法之五
结语 真气抟聚论
附:捻指通经
第九章 《黄帝内经》养生修真秘旨——《内经图》释义
一、题解
二、生化之源
三、修真秘要
四、赞真气抟聚之妙
五、脏象
六、补释
第十章 真气运行法印证
一、真气运行法与《内经图》
二、真气运行法与《行气玉铭》
三、真气运行法与道家
四、真气运行法与内丹术
五、真气运行法与儒家
六、真气运行法与易卦
七、真气运行法与佛家
八、真气运行法与《西游记》
第十一章 练功体会10则
一、我的养生之道——翟翕武同志访谈录
二、真法奏奇效一靠信二靠练
三、矢志不渝从苦练争做凡间活仙翁
四、真气运行法慈惠无穷
五、练功要专一短期可通督
六、真法起效时间有早有晚
七、自学真气运行五步静功实践体悟
八、真气运周天形神妙圆通——谈真气运行法与太极拳兼练
九、练好五禽导引精盈气盛神旺
十、让真法为更多的印尼人造福
第十二章 练功指导(问题解答)
我购买《李少波真气运行法》纯粹是因为朋友的推荐,他一直以来身体都不是很好,但自从开始练习书里的方法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连带着脸色也红润了不少。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入手了一本。坦白说,最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养生之路漫漫,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现实的。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那种科学严谨的论述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所折服。作者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非常客观地分析了人体经络、穴位与真气运行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导引”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动作,更强调意念与动作的配合,以及如何通过呼吸来调动身体的能量。书中的图文并茂,让那些复杂的动作变得清晰易懂,即使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照着练习。我尝试了几种方法,虽然效果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某些部位开始放松,一些长期存在的僵硬感也逐渐消退。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指引我踏上一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分拿到这本《李少波真气运行法》时,说实话,我是带着一丝怀疑的。市面上的养生书籍太多了,良莠不齐,很多都只是泛泛而谈,或者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但李少波老师的名字,加上“畅销”这个标签,还是让我忍不住翻开。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被它那种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吸引了,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就是一种非常接地气、实实在在的分享。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意守”的论述,以前总觉得练气功需要什么特别的天赋或者高深的理论基础,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关键在于专注和持之以恒。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将抽象的真气运行概念具象化,让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调整呼吸、如何感受身体的变化,这些细节对于我这种刚刚入门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之后就想立刻“飞升”的书,而是循序渐进,让你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体会,去感受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虽然我才刚开始尝试,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的一些细微的改变,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继续下去。
评分在我的书架上,养生类的书籍不算少,但真正能让我反复阅读、并且在实践中获得益处的,却屈指可数。《李少波真气运行法》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寻找一种能够改善我长期以来睡眠质量不佳的方法。翻开这本书,我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实用的练习方法所吸引。作者并没有鼓吹一些虚无缥缈的养生秘诀,而是基于中医理论,系统地阐述了真气运行的原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调身、调息、调心”三者的有机结合的强调,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养生并非单一的某个方面,而是整体性的调理。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个核心练习,比如“胎息法”,虽然一开始有些困难,但经过几次的练习,我逐渐能够体会到呼吸的深沉和腹部的起伏,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养生视角,让我明白了身体内部蕴藏着多么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评分之前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抱有好奇,但总觉得深奥难懂,缺乏一个真正能够入门的契机。《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这本书的,当时被它简洁明了的书名吸引,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俗易懂”。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智慧,比如“气”的概念,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了解释。书里没有枯燥的术语,也没有复杂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的引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入静”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讲如何放松,更是一种关于如何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方法,让我学会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通过练习书中介绍的几个基础动作,我逐渐感受到身体内部一种微妙的能量流动,虽然还不能称之为“真气”,但确实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感。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养生指南,更是一次关于认识自己、关爱身体的启蒙。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畅销”光环所吸引,觉得这么多人都在读,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我本身对中医养生就挺感兴趣,但总是觉得很多理论太抽象,很难付诸实践。《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深奥的“真气运行”化繁为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意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让你去想,更是教你如何去“感受”,如何通过意念引导身体的能量。《李少波真气运行法》的优点在于,它把一个看起来很“玄”的概念,分解成了很多可以具体操作的步骤。我尝试了书里的一些基础练习,比如如何去体会身体的“气感”,如何通过呼吸来疏通经络。虽然我还是初学者,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比如精神状态有所提升,一些小毛病也似乎在慢慢好转。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一步一步地教会我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的身体沟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