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尊碑(康有为书法研究)》是作者范国强积数年之功,对康有为书法艺术研究所做的一个具有总结性意义的工作成果,具体内容包括:康有为书法创作研究、康有为书法理论研究、康有为书法考释三编,并且有实地考察的各种康有为书迹图片,图文并茂,不仅给予读者以书法美的艺术享受,同时还有理论分析。
范国强,号芹人,又石斋主、与天游堂主。1960年生于青岛。**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专题展及**交流展。
书法史中的个案 个案中的书法史(序一)
康有为书法研究的一部力作(序二)
上编 康有为书法创作研究
导言
**章 康有为生平传略
一、少有异志的理学之後
二、哀物悼世的经世志向
三、维新变法的救国方略
四、虚君共和的保皇复辟
第二章 康有为书法分期
一、传统坚实的碑学启蒙期
二、道技脱节的碑帖转换期
三、探索实践的道技双进期
四、新理异态的入古出新期
五、碑帖融洽的炉火纯青期
第三章 康有为书法成就
一、新理异态的碑派典型
二、历史人生的珍贵文献
第四章 康有为书法影响
一、康有为对近现代书法的影响
二、康有为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三、康有为对海外书法的影响
中编 康有为书法理论研究
第五章 清代碑学的历史回顾
一、傅山借鉴碑刻首开风气
二、金石学带来艺术形式创新
三、阮元对碑学理论的开创
四、包世臣对碑派技法的探讨
第六章 康有为集清代碑学大成
一、康有为对清代碑学理论的总结
二、康有为对碑派书法体系的完善
三、康有为对碑学审美体系的确立
四、康有为对碑派技法理论的贡献
第七章 尊魏卑唐对清代书法形式法则的确认
一、独尊魏碑的碑派书法审美原则
二、崇尚篆隶的碑派书法用笔法则
三、数意兼包的独特用笔理念
第八章 书法创作对康有为书法理论的确认
一、碑派成为近现代书法的主流
二、当代书法对碑派法则的认同
三、碑帖结合成为书法创新源头
下编 康有为书法考释
第九章 康有为书法考释
一、康有为书法考释百例目次
二、康有为书法考释百例图版
三、康有为书法考释百例文字
附考
新见康有为《开封琉璃塔记》墨迹
康有为室名别号印章署款考略
康有为论书诗选注
康有为书法年表
康有为家族世系简表
康有为家庭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封面采用了一种低调而富有质感的材质,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体现了对内容价值的尊重。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距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插图和辅助资料的呈现方式,它们与正文的结合堪称完美,既起到佐证作用,又提升了整体的美感。很多历史文献的复刻件,清晰度高到令人赞叹,仿佛可以直接触摸到纸张上的墨迹痕迹。对于我这种对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图书馆或书架上的珍藏品。它不仅仅传达知识,更是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和礼赞。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致的仪式,让人心生敬畏。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完全称得上是出版界的典范之作,体现了出版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穿透力,它没有采用那种常见的、冷冰冰的“历史陈述”模式,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一种带有个人温度的洞察力。作者似乎对康有为的人生轨迹有着深切的共情,但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克制的、理性的,绝不流于煽情。在论述康有为的政治抱负与现实困境的冲突时,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美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在阅读时被某些段落深深打动,那是历史人物的挣扎、理想的幻灭与不屈的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力量。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匠心,它没有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推进,而是常常在关键节点进行思想层面的剖析和比较,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它引导我去思考,在那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口,任何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沉重的代价,而康有为正是那个时代中最敢于直面代价的人之一。
评分这本厚重的精装书,光是捧在手里就感受到一股历史的沉甸甸的分量。我一直对晚清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康有为这个名字,无疑是绕不开的。他不仅是维新变法的旗手,更是一位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都有着独特建树的大家。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非常精良,纸张手感极佳,色彩还原度很高,无论是观察那些复杂的图表还是阅读那些细致的文字,都让人感到一种心旷神怡的阅读体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那种严谨和耐心,仿佛带着读者穿越时空,细致入微地去触摸那个时代的脉搏。书中的一些细节考证,比如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描摹,对社会思潮演变的梳理,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那种震撼和感慨是难以言表的。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不仅仅是为历史爱好者,更是为所有对那个时代转型期有好奇心的人准备的。
评分我很少见到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论述能够如此全面且深入。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毋庸置疑,它显然是建立在海量一手史料的扎实基础之上的,这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论断都显得掷地有声,令人信服。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并没有让文字变得晦涩难懂。他对于一些复杂的哲学和政治概念的解释,清晰明了,即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领会其精髓。书中对康有为思想体系中那些看似矛盾的元素,是如何在历史的特定情境下统一起来的探讨,尤其精彩。它成功地将一个历史名人从神坛上请了下来,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巨大能量的个体。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被极大地拓宽了,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事件的全新视角,这种收获远超我的预期,绝对是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案头之作。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康有为的了解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几个标签:戊戌变法、维新派领袖。然而,这本书真正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多面的历史人物。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转折点,将康有为从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影响国家命运的改革者,中间的心路历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些关于他早年游历和思想形成过程的论述,颇具启发性。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但事实是,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激昂,时而沉静,如同欣赏一出跌宕起伏的史诗。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也让我这个“老读者”有茅塞顿开之感。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深度的思想对话,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多重维度和内在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