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1版 (2017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Green therapy of cancer
精装: 26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2
ISBN: 9787530484593
条形码: 9787530484593
商品尺寸: 29 x 21.6 x 2.2 cm
商品重量: 1.1 Kg
本书分为两部分,理论篇系统梳理了中西方医学对肿瘤认识的发展,讨论了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确定了以生活质量为首要评价标准和以控制为导向的治疗目标,以及可作代表性选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技术;实践篇包含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晶——现代医疗技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所有先进的医疗技术都可以纳入肿瘤绿色治疗这一开放的体系之中,丰富现代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诊疗过程包含了多个系统肿瘤在绿色治疗理论指导下的诊疗思维过程,通过临床实例展示肿瘤患者的获益。
上篇 理论篇
第1章 历史:我们所认识的肿瘤
一、肿瘤的存在比人类更久远
二、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在不断进展
三、癌症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治疗
第二章 思考:换个角度看癌症
一、癌是什么
二、癌的特点
三、癌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 新模式:肿瘤绿色治疗体系
一、肿瘤绿色治疗概念的提出
二、肿瘤绿色治疗体系的主要服务对象和治疗目标
三、肿瘤绿色治疗体系的治疗原则
四、肿瘤绿色治疗体系的纲领式辨证法和病势分期论治法
五、肿瘤绿色治疗体系中技术体系的特点
第四章 肿瘤绿色治疗体系中的中医外治技术
一、外治辨证
二、外治原则
三、外治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五章 肿瘤绿色治疗体系中的微创外科诊疗技术
一、物理消融技术
二、血管介入技术
三、药物局部灌注技术
四、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技术
五、微创治疗技术的实施前提——经皮穿刺技术
第六章 肿瘤绿色治疗体系中的中医内科治疗
一、癌症中医内科治疗的常用治法
二、癌症治疗中特色中药的应用
三、抗肿瘤中成药的选用要点
下篇 实践篇
第七章 肿瘤绿色治疗综合病案
一、肺癌绿色治疗病案
二、乳腺癌绿色治疗病案
三、结肠癌绿色治疗病案
四、肝癌绿色治疗病案
五、胰腺癌绿色治疗病案
六、食管癌绿色治疗病案
七、肾癌绿色治疗病案
八、膀胱癌绿色治疗病案
九、口底癌绿色治疗病案
十、脑瘤绿色治疗病案
十一、肉瘤绿色治疗病案
十二、多原发癌治疗病案
第八章 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及癌症相关症状的绿色治疗
一、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
二、化疗相关性呕吐
三、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
四、EGFR-TKI 类靶向药物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
五、恶性胸腹腔积液(附:恶性心包积液病案)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肿瘤治疗理念的“洗礼”。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治疗模式,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将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与更符合自然、更温和的治疗方式相结合。书中关于“绿色”的定义,也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指代药物的环保性,更包含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尊重,对身心健康的全面考量,以及对可持续性医疗的追求。这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让我对肿瘤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例如关于如何平衡疗效与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如何从预防和康复的角度入手,建立一个更全面的肿瘤防治体系。胡凯文教授的专业学识和临床经验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平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很精美,封面设计既有学术的严谨感,又不失现代的科技感,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充满希望的气息。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抹淡雅的绿色,它象征着生命、自然与疗愈,这与书名《肿瘤绿色治疗学》的主题非常契合。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印刷纸,而是略带磨砂质感,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想象着里面会是怎样的严谨研究和前沿探讨。胡凯文教授的名字也给我一种可靠感,我对他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专业造诣早有耳闻,相信这本书一定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和智慧。书的整体设计,从封面到纸张,都体现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一种专业而又温暖的氛围。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去了解那些关于肿瘤绿色治疗的奥秘,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一场严谨而又充满启发的学术对话。作者的文字中充满了对肿瘤治疗的热情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在介绍各种治疗手段时,作者不仅列举了其优势,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局限性和潜在的风险,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让我倍感信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综合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章节,它强调了肿瘤治疗并非单一学科能够独立完成,而是需要整合多种治疗手段,并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作战,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 holistic approach(整体性方法)的理念,对于改变过去一些治疗上的“碎片化”思维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治疗研究方向,例如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为读者提供了了解未来肿瘤治疗趋势的窗口。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这立刻就打消了我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技术书籍的担忧。作者在叙述医学概念时,非常注重逻辑的清晰和内容的连贯性,即使是对于非专业人士,也能在细细品味后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剖析,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现象,而是追溯到细胞层面、分子层面,甚至是基因层面的细微变化,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方式,让我对肿瘤这个复杂的疾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着一些我已知的医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联想,发现作者的观点既有独到之处,又不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整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学术论文,但又不至于过于枯燥,在一些关键概念的阐述上,作者会适当地加入一些生动的比喻或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平衡,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了持续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十分合理,就像是为临床医生量身打造的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从基础理论的铺垫,到各种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再到不同类型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层层递进,逻辑性非常强。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绿色治疗”理念的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强调副作用的减轻,更是从肿瘤治疗的整体性、个体性和可持续性出发,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同时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书中列举了许多具体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并且对每一种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以及预期效果都做了详尽的说明,这些信息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常常会在阅读的同时,在脑海中模拟一些临床场景,想象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书中的图表和插画也用得恰到好处,很多复杂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图示能够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