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迟子建散文系列全套5册
作者:迟子建
定价:168元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类型:图书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简体中文
出版时间:2016年9月1日
版次:1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女作家迟子建的散文作品集,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斯人独憔悴”“是谁扼杀了哀愁”和“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四辑构成。*一辑收入极北天气、时光流逝、童年记忆相关散文;第二辑收入读书、文字、文学、艺术、创作相关散文;第三辑收入带有反思或者批评性质的散杂文;第四辑收入人生感悟、生命遐思类散杂文,足球评论相关散文。
《光明于低头的一瞬》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游记为主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49篇作品,主要由作者生活的东北地区与生活回忆有关的散文,游历祖国各地的游记,国外游记和国外与艺术文化有关的游记四个板块组成。文笔优美,语言流畅,气质沉静,胸襟开阔,就像养育作家的东北大地,意境丰厚、典雅。
《云烟过客》是“迟子建散文系列”之一,是一部以记人为主的散文集。怀念那些逝去的身边生命,哀恸中有喜感的回忆,伤感中有温情的叙述;纪念那些去世的文人与艺人,情感真挚,评价中肯;对当代男女作家的肖像速写,惟妙惟肖,妙语连珠;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对极地民俗风情的赞美,有对自然、对淳朴人性的喜爱。这些散文,体现出迟子建散文共同的艺术魅力:极地的风情之美,温暖的伤怀之美,诗画的意境之美。
《锁在深处的蜜》为迟子建散文系列之一,比较完整地收录了迟子建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所写的五十余篇创作谈、书评等,其中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跋《从山峦到海洋》,以及获得2016年度“花地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群山之巅》的后记《每个故事都有回忆》等作品。
《我的世界下雪了》收录了迟子建的精品散文58篇,包括《年画与蟋蟀》《暮色中的炊烟》《会唱歌的火炉》《采山的人们》《农具的眼睛》等。全书分为六辑,有对故乡风光的怀念,对童年逸事的回忆,对自然美景的感触,对北国食物的品味,和对人情世故的慨叹等。作品的语言风格朴实温厚,细腻而不华丽,灵动而不做作。迟子建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北国疆土白山黑水的生动画卷,以及人们朴实宁静又充满温情的生活,淡淡乡土的味道被裹挟在文字中,令人沉醉。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现为黑龙江省作协主席。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等,散文随笔集《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获鲁迅文学奖(三次)、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作品有英、法、目、意、韩、荷兰文等海外译本。
迟子建散文系列: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散文系列: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散文系列:锁在深处的蜜
迟子建散文系列: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迟子建散文系列:云烟过客
正午时母鸡下完蛋则咯咯咯地叫唤,所以我常常不知道是公鸡好呢,还是母鸡好。公鸡的冠子红彤彤的,走起路来昂首阔步,而母鸡则很温情,它在下蛋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趴在窝里,不管外面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在诱惑它,它都毫不动摇,所以我又常常对产蛋的母鸡生出几分敬意。
十年以前我家的房屋是真正的房屋,因为它和土地紧紧相连,不像现在的楼房以别人家的天棚作为自己的土地。那造作的土地是由钢筋和混凝土加固而成的。十年以前的房屋宽敞而明亮,房子有三大间,父母合住一间,我和姐姐合住一间,弟弟住一间。厨房里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走廊连接着三个房间。整座房子一共开着五个窗口,所以屋子里阳光充足。待到夜晚,若外面有好看的月亮的时候,便可以将窗帘拉开,那么躺在炕上就可以顺着窗子看到外面的月亮,月光会泻到窗台上、炕面上,泻到我充满遐想的脸庞上。好的月光总是又白又亮的。
春天来到的时候燕子也来了,墙上挂着的农具就该拿下来除除锈,准备春耕了。我家有三片菜园,一片自留地。有两片菜园围绕着房子,一前一后,前菜园较大,后菜园小一些。前菜园大都种菠菜、生菜、香菜、苞米、柿子、辣椒,而后菜园主要栽着几行葱和十几垄爬蔓的豆角。另外一片菜园离家大约有七八百米的路程,不算远,它位于一片松树林中,主要种豌豆、大头菜和秋白菜。我喜欢来这片菜园,因为在它附近常常可以找到高粱果,我喜欢吃高梁果。而且,在这片菜地附近的草地上还可以捉到蚂蚱和身背长刀的“三叫驴”。除了这三片菜园外,我家还有一片广大的自留地,它离家很远,远到什么程度呢?骑着自行车一路下坡地驰去也要用十几分钟,若是步行,就得用半个小时了。不过我从来没有在半小时之内走完那一段路程,因为我总是走走停停,遇到水泡子边有人坐在塔头墩上钓鱼,我便要凑上去看看钓上鱼来了没有。要是钓上来了则要看看是什么鱼,柳根、鲫鱼,还是老头鱼。有时还去问人家:“拿回去炸鱼酱吗?”我喜欢吃鱼酱。我的骚扰总是令钓鱼人不快,因为我常常不小心将人家的蚯蚓罐踢翻,或者在鱼将要咬钩的时候,大声说:“快收竿呀,鱼打水漂了!”结果鱼听到我的报警后从水面上一掠而过,钓鱼人用看叛徒那样的眼光看着我,那么就识趣点离开水泡子接着朝前走吧。结果我又发现草甸子上那紫得透亮的马莲花了,我便跑去采,采了这棵又看见了下一棵,就朝下一棵跑去,于是就被花牵掣得跑来跑去,往往在采得手拿不住的时候回头一看,天哪,我被花引岔路了!于是再朝原路往回返,而等到赶到自留地时,往往一个小时就消磨完了。我家的自留地很大(P4-5)
毫不夸张地说,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避风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能够拥有一套如此完整、系统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实属幸运。迟子建的文字有一种“古意”,不是指她模仿古人,而是指她对待文学的态度和她作品中那种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她很少提及当下热点,却能写出关于人类永恒困境的深刻见解。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对文学前辈的致敬和回忆,这些片段显示了她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她的幽默感也很有味道,是那种带着一丝无奈和自嘲的、发自内心的笑意,而非廉价的噱头。读完之后,我的心情总是趋于平静和豁达。她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但她提出了最正确的问题,并用最美好的文字陪伴我们一起面对。这套书,绝对值得拥有并细细品味,它带来的精神滋养,远超其价格本身。
评分初捧此书,便被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吸引。迟子建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看似平实,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张力。她的叙事节奏,时而舒缓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陡然收紧,掷地有声,像是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足以令人深思的观点。尤其欣赏她对“时间”与“存在”的探讨,那些关于消逝、关于铭记的思考,写得极其到位。她不像有些当代作家那样热衷于宏大叙事或晦涩的理论构建,而是将哲理融入最日常的细节之中,比如一顿饭,一次行走,一次与动物的对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写作方式,使得书中的思想内核得以更深层次地渗透。读完整套书,我感觉自己的感官被重新打开了,对周遭环境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这套书的五册内容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追求精神深度和文学质感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案头不可或缺的珍藏。
评分读这套散文集,像是在进行一场结构精密的思想漫步。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不同主题时,运用了截然不同的叙事结构。例如,有些篇章是高度个人化的内心独白,情感浓烈,如同一本日记的公开分享;而另一些篇章则更像是田野调查的记录,客观冷静,充满了对地方志般的尊重和细致的描摹。这种结构上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避免了长篇散文可能出现的单调感。更难得的是,迟子建成功地将地域文化(特别是东北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提炼升华为具有普世意义的人类情感共鸣点。你不需要是北方人,也能被她笔下那些关于坚守、关于情义的故事所打动。她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令人叹服,那种用最简单的词汇,搭建出最复杂情感图景的能力,是许多追逐新潮的作家所不具备的。这是一套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有新发现的书籍,它的价值是随着读者的阅历增长而不断深化的。
评分这部散文集,读来如饮醇醪,回味无穷。迟子建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将读者带到她所描绘的黑土地上,亲身感受那份粗粝与温柔并存的生命力。她对自然的观察,不是简单的景物描摹,而是融入了深沉的哲思与对人性的洞察。比如她写雪,写风,写那些看似寻常的北方冬景,却能从中挖掘出生命深处的寂静与力量。文字里有一种质朴的力量,没有矫饰,不事雕琢,却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关于童年记忆和故乡情怀的篇章,读起来让人忍不住鼻子一酸,仿佛自己的童年也被重新唤醒,那些被时间冲淡的色彩又重新鲜活起来。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很用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方的诚意。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文字,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慢游,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可以安静沉思的角落。我已经推荐给好几位朋友了,他们也和我一样,被这种内敛而深沉的美学深深打动。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安放自我的独特视角。
评分坦白说,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读者,但迟子建的散文系列却做到了。这套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种对“在路上”状态的精准捕捉。她笔下的人物,不论是她自己还是她记录的乡人,似乎总是在行走,在与环境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这种行走,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位移,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探寻。她没有刻意去渲染苦难,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坚韧和对生活本真的敬畏,比任何激烈的控诉都更有力量。特别是关于她在极北之地生活的那些片段,那种与自然达成和解的姿态,让人由衷地佩服。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能让你慢下来,去体味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匆忙忽略的美好与不易。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缺失的那份“根性”和对“慢”的渴望。装帧设计上的素雅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这种沉静的文学气质,让人每次翻开都心生欢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