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一天忘記瞭,這位風趣橫溢的好友。
——鄭振峰
★從佛經中邃智明辨筆墨中顯示散文的美光。
——瀋從文
★許地山在那一個時候,還不脫一種孩稚的頑皮氣,後來纔知道這一種天真的性格,他就一直保持著不曾改過。
——鬱達夫
★他的喜愛研究學問而又不忍放棄文藝的態度,和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大概都使他傾嚮著浪漫主義。
——老捨
《落花生》是《絕版好書》的係列之一,書中收錄瞭許地山的經典文章。如《空山靈雨》《山響》《落花生》等等膾炙人口的文章。是中學生和喜好文學的人必備的經典讀物。《落花生》有很好的可讀性,結構較新穎,本書續《飛鳥集》《夜鶯與玫瑰》《再彆康橋》《硃自清經典常談》等之後的絕版好書之一。由於丹和葛紅兵分彆作序。
許地山,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籍貫廣東揭陽,齣生於一個颱灣愛國人士傢庭中。在中國現代文壇中,許地山的作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所創作的小說和散文也成為被傳頌的經典。1921年,他和文學大師葉聖陶、鄭振鐸等人在北平創立瞭文學研究會,並創立《小說月報》。1922年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並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縱觀許地山的一生,個人筆觸樸實、感人;個人品格正派、堅韌,正如他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勉勵自己要做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022 信仰的哀傷
020 愛的痛苦
019 “小俄羅斯”的兵
017 蜜蜂和農人
015 愚婦人
014 山 響
012 願
011 香
009 三 遷
007 笑
006 蛇
005 蟬
004 心有事
003 《空山靈雨》弁言
059 美的牢獄
056 銀翎的使命
052 七寶池上的鄉思
049 荼 蘼
046 花香霧氣中的夢
044 春的林野
041 萬物之母
039 鬼 贊
037 暾將齣兮東方
034 債
032 愛就是刑罰
030 難解決的問題
029 梨 花
028 海
026 你為什麼不來
024 暗 途
091 愛流汐漲
088 彆 話
086 落花生
085 麵 具
083 公理戰勝
082 生
079 鄉麯的狂言
077 我 想
074 處女的恐怖
072 疲倦的母親
070 頭 發
068 橋 邊
065 再 會
063 光的死
061 補破衣的老婦人
危巢墜簡
136 危巢墜簡
132 無法投遞之郵件「續」
128 憶盧溝橋
125 先農壇
121 上景山
116 海角的孤星
113 海世間
097 無法投遞之郵件
一縷書香
196 《落華生舌》弁言
166 旅印傢書
163 牛津的書蟲
157 我的童年
《空山靈雨》弁言
生本不樂,能夠使人覺得稍微安適的,隻有躺在床上那幾小時,但要在那短促的時間中希冀極樂,也是不可能的事。
自入世以來,屢遭變難,四方流離,未嘗寬懷就枕。在睡不著時,將心中似憶似想的事,隨感隨記;在睡著時,偶得趾離過愛,我到迴憶之鄉,過那遊離的日子,更不得不隨醒隨記。積時纍日,成此小冊。以其雜遝紛紜,毫無綫索,故名《空山靈雨》。
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落華生
(原刊1922年4月《小說月報》第13捲第4號)
心有事
(開捲的歌聲)
心有事,無計問天。
心事鬱在胸中,教我怎能安眠?
我獨對著空山,眉更不展;
我魂飄蕩,猶如齣岫殘煙。
想起前事,我淚就如珠脫串。
獨有空山為我下雨漣漣。
我淚珠如急雨,急雨猶如水晶箭;
箭摺,珠沉,融作山溪泉。
做人總有多少哀和怨:
積怨成淚,淚又成川!
今日淚、雨交匯入海,海漲就要沉沒赤縣:
纍得那隻抱恨的精衛拼命去填。
呀,精衛!你這樣做,雖經萬劫也不能遂願。
不如咒海成冰,使他像鐵一樣堅。
那時節,我要和你相依戀,
各人纔對立著,沉默無言。
(原刊1922年4月《小說月報》第13捲第4號)
蟬
急雨之後,蟬翼濕得不能再飛瞭。那可憐的小蟲在地麵慢慢地爬,好容易爬到不老的鬆根上頭。鬆針穿不牢的雨珠從韆丈高處脫下來,正滴在蟬翼上。蟬嘶瞭一聲,又從樹的露根摔到地上瞭。
雨珠,你和他開玩笑麼?你看,螞蟻來瞭!野鳥也快要看見他瞭!
(原刊1922年4月《小說月報》第13捲第4號)
蛇
在高可觸天的桄榔樹下。我坐在一條石凳上,動也不動一下。穿彩衣的蛇也蟠在樹根上,動也不動一下。多會讓我看見他,我就害怕得很,飛也似地離開那裏,蛇也和飛箭一樣,射入蔓草中瞭。
我迴來,告訴妻子說:“今兒險些不能再見你的麵!”
“什麼原故?”
“我在樹林見瞭一條毒蛇:一看見他,我就速速跑迴來;蛇也逃走瞭。……到的是我怕他,還是他怕我?”
妻子說:“若你不走,誰也不怕誰。在你眼中,他是毒蛇;在他眼中,你比他更毒呢。”
但我心裏想著,要兩方互相懼怕,纔有和平。若有一方大膽一點,不是他傷瞭我,便是我傷瞭他。
(原刊1922年4月《小說月報》第13捲第4號)
……
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的震撼,簡直如同置身於一場精心編排的迷霧之中,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踏入瞭一個全新的、光影交錯的世界。作者的筆觸細膩得近乎殘忍,他沒有直接告訴你真相,而是像一個高明的魔術師,用無數看似無關緊要的碎片,搭建起一個宏大而又脆弱的敘事結構。我尤其欣賞他對時間綫處理的嫻熟技巧,時間仿佛不再是綫性的河流,而是不斷迴鏇、交織的藤蔓,過去、現在和那些尚未發生的可能性,都在同一個頁邊共存。讀到某些轉摺點時,我甚至需要停下來,深吸一口氣,努力將散落在不同章節的綫索重新拼湊起來,那種智力上的挑戰感令人欲罷不能。書中對人物內心深處的描摹,更是達到瞭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實感,那些隱藏在體麵言辭下的焦慮、欲望和無法言說的秘密,被作者毫不留情地剝開,讓我們直視人性中最幽暗也最真實的一麵。這不是一本可以輕易讀完的書,它需要你全神貫注,用你全部的感知力去捕捉那些潛藏在字裏行間的微光,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入靈魂的挖掘工作。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揭示齣初次閱讀時被忽略的微妙伏筆,這纔是真正偉大的文學作品所應有的生命力。
評分初讀此書,我感到一種強烈的疏離感,好像自己是一個被遺忘在角落的旁觀者,看著一幕幕精心排練的悲喜劇在上演。作者似乎對情感的直接抒發持有一種剋製的態度,他更傾嚮於通過環境的冷漠、人物對話的空洞,以及大量留白的細節來暗示人物的痛苦。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反而使得最終情感衝擊力更為強大——當那些壓抑的情緒終於在不經意間爆發時,其效果遠超那些直白的宣泄。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配角的塑造,很多配角看似邊緣化,但他們的一兩句颱詞或一個轉身的動作,卻能瞬間點亮整個場景,揭示齣主角們所處睏境的復雜性。這顯示齣作者高超的掌控力,知道何時該聚焦,何時該放開視角。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需要耐心和投入的閱讀體驗,它不迎閤大眾,它有著自己獨特的節奏和邏輯,但一旦你適應瞭它的頻率,它所展現齣的藝術高度和思想深度,絕對值得你付齣所有的心力去探索和迴味。
評分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對“記憶”這一主題的解構和重構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沒有采用傳統的迴憶錄寫法,而是將記憶描繪成一種極不可靠的、隨時可能被篡改和遺忘的流沙。書中的敘事者似乎也在不斷地質疑自己所講述的一切,這種不確定性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懸念和張力。你永遠無法完全信任眼前的文字,你必須像一個偵探一樣,時刻留意那些前後矛盾的地方,去追溯一個更深層次的、可能被故意隱藏的真相。這種敘事手法極具顛覆性,它挑戰瞭讀者對故事可靠性的基本假設。此外,書中對社會背景的刻畫也極其到位,那些虛構的、卻又帶著強烈時代烙印的社會規則和潛規則,為人物的睏境提供瞭堅實的土壤。作者沒有直接批判,而是通過營造一個令人窒息的環境,讓悲劇的必然性自然而然地滲透齣來。這使得整本書不僅僅是一個私人的故事,更像是一則針對特定社會形態的寓言,發人深省。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相當“摺磨人”的,但這種摺磨卻帶著一種令人沉溺的魔性。我得承認,好幾次我都想閤上書,讓自己的神經係統休息一下,因為作者構建的世界觀實在是太過龐大和復雜,充滿瞭各種晦澀的符號和難以捉摸的隱喻。這更像是一部哲學論著披上瞭小說外衣,每一個段落都值得被反復咀嚼和推敲。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在描述環境時的用詞,那種對細節的偏執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他筆下的場景仿佛被施瞭魔法,擁有瞭自身的呼吸和溫度,讓你真切地感受到空氣的濕度和牆壁的冰冷。然而,這種極緻的精緻也帶來瞭一定的閱讀門檻,對於習慣瞭快節奏敘事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節奏拖遝。但我堅持瞭下來,原因在於那種對“意義”的探尋。這本書似乎在不斷地嚮讀者提齣挑戰:你所感知的現實,是否真的是全部?那些被忽略的、被邊緣化的聲音,它們是否纔是構成這個世界真實骨架的關鍵?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用它特有的、近乎冷峻的筆調,逼迫你去構建自己的答案,這種互動性,是當下很多文學作品所缺乏的。
評分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文學盛宴,簡直可以用“華麗而又精準”來形容。作者的遣詞造句,絕非為瞭炫技,而是服務於他想要營造的特定氛圍。我特彆喜歡他對長句的運用,那些層層疊疊的從句和精妙的修飾語,就像是精雕細琢的巴洛剋式建築,結構復雜但又氣勢恢宏,讀起來有一種莊嚴的儀式感。特彆是那些描寫人物內心獨白的部分,常常是長達半頁的意識流,捕捉到瞭人類思維跳躍、矛盾和自我欺騙的真實狀態,這種對內心幽微之處的捕捉,精準到讓人感到一絲不安。這本書的節奏控製也處理得極為高明,在平靜敘事中突然插入的爆發性場景,如同平靜湖麵上突然投下的巨石,激起的漣漪久久不能平息。不過,這種對語言的極緻追求,也讓一些情節的推進顯得略微緩慢,它更側重於“如何說”而非“說瞭什麼”。對於我這種熱愛文字本身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甚至會特意放慢速度,反復品味那些措辭巧妙的句子,仿佛在品鑒一瓶年份久遠的佳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