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卫星气象学-(第三版) |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01 |
| 作者:陈渭民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7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2966102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3 |
本书结合了近年来卫星气象学的新成果,对多年用于教学的第二版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删修 订,并增加了思考习题。全书共11章。第1章介绍卫星气象学的概貌。第2章介绍气象卫星轨道 和卫星轨道的基本知识。第3章介绍卫星观测基本原理。第4章是卫星资料的获取原理。第5章 介绍卫星云图分析基础。第6章介绍卫星云图大尺度云系的特征与天气物理机制间的关系分析, 和局地天气云系的分析。第7章介绍高空、地面和急流天气系统的云系分布特征分析。第8章介 绍中纬度锋面、气旋天气系统云图分析。第9章是冰雹、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第10章介绍热带 天气系统和台风的云图分析。第11章介绍卫星估计降水、风、大气温度垂直分布、云参数、水汽、 臭氧等。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大气科学领域高年级本科学生和广大气象台站气象工作者,以及相关 领域的科研人员。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非常严谨且富有学术气质的表达方式,每一个句子都力求精确无误,没有丝毫含糊不清的表述。这对于需要精确理解科学概念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在描述复杂物理过程或数学模型时,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精确的术语来勾勒出事物的本质,同时又巧妙地穿插一些生活化的类比来辅助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虽然整体偏向学术化,但并不显得枯燥乏味,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用最准确的语言向你传授知识的精髓。这种专业度让人感觉作者对所阐述的领域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驾驭能力。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展现出一种非常宏大的视野和对前沿动态的紧密追踪。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梳理上,更注重将这些理论与当前正在发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起来。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新兴技术的介绍和讨论非常到位,这表明作者团队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领域内的最新进展。这种与时俱进的特点,使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间点,而是具备了较长的生命周期,能够持续地为读者提供前沿的知识储备,避免了传统教材容易出现的“滞后性”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搭配给人一种专业而沉稳的感觉,初次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让人对内容的深度充满期待。内页的排版清晰流畅,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装订质量也很不错,感觉能够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细节之处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书脊上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易辨,放在书架上也非常显眼。整体来说,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是一本制作精良的教材或参考书,让人在阅读之前就有了良好的初印象。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后,最先关注的是它的目录结构,这直接反映了作者的逻辑思维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目录划分得非常科学合理,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处理得当,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层层深入,逻辑链条非常清晰。章节标题的拟定也很有水平,既概括了核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随便翻阅了几个章节的引言部分,发现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非常注重铺垫,没有那种生硬地抛出复杂公式或理论的做法,而是先从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专业领域。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对于非本专业背景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读者,我习惯于关注一本书中案例和习题的质量,因为这才是检验理论学习效果的试金石。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堪称典范。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题,更多的是贴近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性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设置巧妙地涵盖了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应用方向,迫使读者必须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的知识点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更值得称赞的是,随书附带的(或者在特定章节后提供的)详细解题思路和结果分析,它们不仅仅给出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剖析了得出答案背后的思考逻辑和潜在的错误陷阱,这种教学上的用心,远超一般参考书的范畴,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学习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