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488-2017 數據中心等級評定標準

T/CECS 488-2017 數據中心等級評定標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數據中心
  • 等級評定
  • 標準
  • T/CECS 488-2017
  • 信息技術
  • 基礎設施
  • 可靠性
  • 安全
  • 規範
  • 行業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通建築科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0000008776
商品編碼:20399009032
包裝:01
開本:04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暫時沒有內容介紹,請見諒!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現代數據中心能效管理與綠色計算技術展望 本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數據中心在快速發展中所麵臨的嚴峻挑戰——能效優化、可持續發展與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它並非聚焦於特定國傢或地區的等級評定標準(如T/CECS 488-2017),而是從全球視角和前沿技術趨勢齣發,為數據中心規劃者、運營商、工程師及決策者提供一套全麵的、麵嚮未來的能效管理與綠色計算實踐指南。 第一部分:數據中心能效的理論基石與評估體係重塑 本部分首先厘清瞭數據中心能效的底層物理學原理與經濟學驅動力。我們詳細分析瞭影響PUE(電源使用效率)的關鍵因素,超越瞭簡單的輸入/輸齣比率計算,轉而關注於IT設備本身的工作效率(PUE vs. IT Equipment Efficiency)。書中構建瞭一個動態的能效評估模型,該模型考慮瞭季節性變化、負載波動以及IT硬件生命周期對整體能效的影響,強調“實時能效監控”的重要性。 接著,我們對現有的能效評估體係進行瞭批判性審視。本書提齣,未來的能效評估應從靜態的閤規檢查轉嚮基於性能和可持續性的動態指標體係。我們引入瞭“碳效率”(Carbon Usage Effectiveness, CUE)和“水資源使用效率”(Water Usage Effectiveness, WUE)等新興指標,並闡述瞭如何將這些指標融入日常運營決策中,以實現更深層次的綠色目標。內容詳細解析瞭如何設計一套適用於不同規模、不同服務類型的定製化能效指標集。 第二部分:冷卻技術的顛覆性創新與熱管理策略 冷卻係統通常占據數據中心總能耗的30%至50%。本書將核心篇幅聚焦於下一代冷卻技術的研發與部署。 2.1 蒸發與間接蒸發冷卻的深度解析: 詳細分析瞭傳統的直接蒸發冷卻(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的局限性,並著重介紹瞭間接蒸發冷卻(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IEC)在保持空氣質量、降低濕度敏感性方麵的優勢及其在不同氣候帶的適用性。書中包含瞭大量基於CFD(計算流體力學)的模擬案例,用以優化空氣流道設計和換熱器性能。 2.2 液體冷卻技術的復興與前沿應用: 液體冷卻不再是小眾選擇。本書係統性地介紹瞭兩種主流的液體冷卻技術:冷闆(Cold Plate)接觸式冷卻和浸沒式冷卻(Immersion Cooling)。對於浸沒式冷卻,我們深入探討瞭單相與兩相流體的特性、介電液體的選擇標準、維護挑戰以及其在應對高密度計算(如AI/HPC集群)時的無與倫比的優勢。書中提供瞭詳細的實施路綫圖,指導讀者如何安全、高效地將浸沒式係統集成到現有基礎設施中。 2.3 熱能迴收與再利用: 綠色計算的終極目標是將廢棄熱能轉化為可用資源。本部分詳盡闡述瞭數據中心廢熱嚮區域供暖網絡、農業溫室甚至製冷循環(使用吸收式製冷機)的耦閤技術。我們分析瞭熱電聯産(CHP)在數據中心中的可行性,並探討瞭利用熱泵技術提升低品位餘熱利用效率的工程案例。 第三部分:IT基礎設施的能效提升與綠色軟件定義 能耗的根源在於計算負載本身。本書強調,脫離IT設備能效的討論是片麵的。 3.1 硬件層麵的能效優化: 書中對比瞭不同代際CPU、GPU和存儲介質的能效比(Performance per Watt)。重點討論瞭異構計算架構(如FPGA、ASIC)在特定工作負載下實現能效躍升的潛力。此外,我們還探討瞭固態硬盤(SSD)與下一代存儲技術(如MRAM)在降低待機功耗方麵的進展。 3.2 虛擬化與資源調度的高級策略: 傳統的虛擬化技術雖然提高瞭利用率,但往往導緻“虛擬化開銷”。本書介紹瞭軟件定義數據中心(SDDC)框架下的動態電源管理(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DPM)技術,包括基於實時負載預測的電源門控(Power Gating)和頻率調控。內容涉及先進的負載遷移算法,確保在最大化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避免因過度集成導緻的性能瓶頸和能耗反彈。 3.3 綠色軟件與算法效率: 本書拓展瞭能效管理的邊界,探討瞭軟件層麵的影響。我們討論瞭如何通過優化編程模型(如使用更具能效的並行計算庫)和選擇能效更高的編程語言來減少代碼執行時的能耗。特彆針對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書中分析瞭“模型瘦身”(Model Pruning)和量化技術對訓練和推理階段能耗的直接影響。 第四部分:智能運維與數據中心韌性 邁嚮智能化,是實現可持續運維的關鍵。 4.1 AI驅動的預測性維護與能效優化: 本部分聚焦於物聯網(IoT)傳感器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在數據中心運營中的應用。我們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時間序列分析預測製冷單元的故障、預測PUE的潛在惡化趨勢,並構建閉環反饋係統,讓係統自動調整供冷量以匹配瞬時負載,實現“零浪費”運行。 4.2 彈性與可持續性: 韌性不再僅僅是災難恢復,也包括環境變化下的持續高效運行。本書探討瞭如何整閤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間歇性特徵與數據中心負載需求,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與削峰填榖。內容涵蓋瞭電池儲能係統(BESS)的選型、優化充放電策略,以及微電網在數據中心中的集成設計。 4.3 供應鏈透明度與生命周期管理: 綠色數據中心的設計必須延伸至其生命周期終點。本書倡導“循環經濟”原則在數據中心硬件采購、使用和退役中的應用,強調設備製造商的能效聲明的可靠性驗證,以及關鍵原材料的迴收利用方案。 本書內容旨在提供一個超越當前標準的、麵嚮2030年及以後數據中心運營的全麵技術藍圖,專注於技術創新驅動的能效提升和環境責任的深度融閤。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深深吸引瞭我,"數據中心等級評定標準",這幾個字就足以讓身為行業內人士的我充滿好奇。數據中心作為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石,其穩定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而“等級評定”更是直接觸及到瞭如何量化和評估這些關鍵基礎設施的水平。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構建一個科學、嚴謹、且實用的評定體係。它是否會涵蓋從物理基礎設施(如電力、製冷、消防)到網絡設備、安全防護,再到運維管理等各個層麵?評定的標準是否考慮瞭不同規模、不同行業數據中心的需求差異?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評定指標、測試方法,甚至是評分細則,能夠讓我在實際工作中對照著去評估自己所負責的數據中心,或者在選擇第三方服務商時有一個清晰的依據。畢竟,一個明確的標準,纔能讓投資更有方嚮,讓建設更有效率,讓運維更有章法。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本教科書一樣,深入淺齣地解析評定標準背後的邏輯,讓我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評分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們承載著海量的數據和關鍵的業務。然而,如何科學、客觀地評估一個數據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一直是一個挑戰。因此,《T/CECS 488-2017 數據中心等級評定標準》的齣現,在我看來,填補瞭一項重要的空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具有前瞻性的評定方法。它是否會從多維度齣發,比如物理環境、網絡架構、計算與存儲能力、安全防護措施,乃至能源效率等,來構建一個全麵的評估體係?我想瞭解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將這些復雜的要素進行量化和整閤,最終形成一個清晰的等級劃分。更進一步,我希望它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可行的、切實有效的技術和管理建議,指導我們如何通過優化設計、改進運維,來達到更高的等級要求。畢竟,擁有一個高等級的數據中心,意味著更低的風險、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個成熟的行業,必然擁有一套完善的標準體係來規範其發展。數據中心作為支撐數字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其標準化程度直接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所以,當看到《T/CECS 488-2017 數據中心等級評定標準》這本書時,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濃厚的興趣。我想知道,這套標準在“等級”的劃分上,是如何體現不同數據中心在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性能以及效率等方麵的差異的。它是否會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對照錶,讓我們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對號入座,確定自己數據中心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評定背後的邏輯和科學依據,不僅僅是列舉條條框框,而是能夠解釋為什麼需要這些標準,以及這些標準如何幫助我們構建更強大、更穩定的數據中心。如果這本書還能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通過技術和管理的手段,去提升數據中心的等級,那就更具價值瞭。

評分

作為一名在數據中心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對各種標準和規範早已司空見慣。然而,真正能夠起到指導作用、解決實際問題的卻並不多見。當我在書店無意中翻到這本《T/CECS 488-2017 數據中心等級評定標準》時,內心湧起瞭一絲期望。標題中的“CECS”字樣,暗示瞭它可能是一項行業標準,這通常意味著它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和實踐性。我更感興趣的是,這個“等級評定”究竟是如何定義的?是基於某個國際通用模型,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體係?它是否考慮到瞭一些新興的技術趨勢,比如雲計算、邊緣計算對數據中心設計和運維帶來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詳細的、可操作的評判框架,能夠幫助我們識彆齣數據中心的短闆,並提供改進的方嚮。也許它會包含一些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不同等級數據中心在實際運行中的差異,從而更直觀地理解標準的重要性。一個好的標準,不僅是評判的工具,更是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的助推器。

評分

作為一名對基礎設施建設抱有濃厚興趣的旁觀者,我總是關注那些能夠影響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技術標準。數據中心,無疑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當我在書架上看到《T/CECS 488-2017 數據中心等級評定標準》這本書時,我的好奇心瞬間被點燃。我想象著,這本書是否像一本“數據中心體檢手冊”,能夠幫助我們全麵瞭解數據中心的“健康狀況”?它所提齣的“等級評定”,是否就如同醫院的體檢報告,清晰地標示齣各項指標的優劣?我更想知道的是,這個評定標準是否能夠涵蓋到數據中心設計的方方麵麵,從建築結構、電力供應的冗餘度,到製冷係統的效率,再到網絡帶寬的保障,甚至包括瞭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多個維度。如果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清楚這些評定標準的意義和作用,並且能夠說明如何通過這些標準來驅動數據中心朝著更可靠、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嚮發展,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