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内丝·马尔毕卡、伊丽莎白·尤斯舍编著的《 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通俗易懂, 主要内容包括子宫颈和子宫体的正常组织学、非肿瘤 性疾病和肿瘤。着重阐述实际工作中处理活检标本时 *常见的情形,体现妇科病理领域的*新进展,详细 讲解基于活检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研究,尤 其侧重鉴别诊断,包括类似肿瘤的良性病变。
·体现妇科病理领域的*新进展,新增一章专门 阐述转移性肿瘤,*新了参考文献,统一采用*新术 语。
·强调子宫颈、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活检标本中 常见的诊断陷阱和鉴别诊断。
·含有大量高质量的病理显微照片,均来自真实 病例。
·引入多种新技术,如HPV原位杂交、微卫星不 稳定性的分子学研究、葡萄胎的分子学研究。
**章 正常子宫颈
1.1 外宫颈上皮
1.2 宫颈内膜上皮
1.3 移行区上皮
1.4 移行细胞化生
1.5 宫颈间质
1.6 妊娠相关性改变
参考文献
第2章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
2.1 基底细胞增生
2.2 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2.3 萎缩
2.4 单纯疱疹病毒性宫颈炎
2.5 反应性和修复性非典型鳞状细胞
2.6 放射诱导的细胞非典型
2.7 鳞状上皮内病变
2.8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挖空细胞、非典型挖空细胞、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1和轻度鳞状上皮异型增生)
2.9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2或3,中度或重度鳞状上皮增生和原位鳞状细胞癌)
2.10 鉴别诊断
2.10.1 LSIL vs反应性改变
2.10.2 LSIL vs HSIL
2.10.3 HSIL vs不成熟鳞状化生
2.10.4 伴炎症和海绵状病变的HSIL vs反应性改变
2.10.5 HSIL vs萎缩
2.11 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伴浅表浸润(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2.11.1 定义
2.11.2 特征
2.11.3 何时寻找
2.11.4 如何测量
2.11.5 鉴别诊断
2.12 血管/淋巴管侵犯的识别
报告内容
2.13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普通型
2.13.1 鉴别诊断
2.13.1.1 HSIL广泛累及宫颈腺体
2.13.1.2 增生的宫颈腺体广泛鳞状上皮化生
2.13.1.3 炎症导致上皮-间质界限不清
2.13.1.4 腺鳞癌
2.13.1.5 神经内分泌癌
2.13.1.6 移行细胞癌
2.13.1.7问质蜕膜样变
2.13.1.8 胎盘部位结节
2.13.1.9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2.14 鳞状细胞癌常见的变异型
2.14.1 疣状癌
2.14.2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2.14.3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2.14.4 淋巴上皮瘤样癌
2.14.5 梭形细胞癌(肉瘤样癌)
参考文献
第3章 宫颈腺体病变
3.1 类似原位腺癌的良性病变
3.1.1 非典型反应
3.1.2 非典型嗜酸性化生
3.1.3 子宫内膜异位症
3.1.4 肠上皮化生
3.2 类似浸润性腺癌的良性病变
……
第4章 正常子宫内膜
第5章 良性子宫内膜病变
第6章 子宫内膜增生和化生
第7章 子宫内膜癌
第8章 子宫体和宫颈混合性间叶性肿瘤
第9章 宫颈和子宫内膜的其他肿瘤
**0章 子宫体和宫颈转移癌
索引
在我接触到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中,子宫颈和子宫体无疑是出现病变最频繁的两个部位。因此,一本高质量的病理活检解读书籍对于我们这类临床医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我关注这本书的“第2版”更新,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近年来在分子病理学、免疫组化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并将其整合到形态学诊断中。这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更精准地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强调不同病变在分子标记物上的表现,例如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或者某些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分型的关系。这不仅能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也能为我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评分这次入手《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我主要是看中了它的“翻译丛书”这个定位,以及“华夏病理网”这个平台。我知道华夏病理网在国内病理界有着不错的口碑,汇聚了不少专家资源,他们的翻译出版物通常质量较高,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病理学理念和诊断标准。子宫颈和子宫体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变化复杂多样,涉及从炎症、增生到高度异型增生乃至各种肿瘤。尤其是一些少见病,或者早期病变,对于诊断的要求极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视野,覆盖从常见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到子宫内膜癌的各种类型,并且能够提供清晰的鉴别诊断流程。同时,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丰富的病理图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所描述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对于那些形态学上容易混淆的病变,图文并茂的解读至关重要。
评分最近在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对于一些需要细致辨别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掌握得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子宫颈和子宫体的活检,很多时候需要凭借经验来判断,而经验的积累又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病例实践。我希望通过学习《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能够系统地梳理和强化对这些组织形态的认识。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病变的组织学特点,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核浆比例、染色质分布、核仁是否存在以及核分裂象的特征等。同时,对于鉴别诊断,我也希望书中能够给出清晰的思路,例如,当遇到某个形态特殊的病变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鉴别,需要排除哪些疾病,又有哪些支持性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漏诊或误诊。
评分我购买《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女性生殖系统病理诊断方面的专业能力。这个领域涉及的病种繁多,而且很多病变在形态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容易造成混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从基础的炎症性病变,到复杂的增生性病变,再到各种良恶性肿瘤,都能有详尽的阐述。特别是一些特殊类型的病变,如果书中能够提供典型的病理图片,并辅以详细的解读,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诊断列表,更能深入讲解每种病变背后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不同病变之间的鉴别要点,让我在阅读后能够建立起清晰的诊断思路,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
评分这本《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华夏病理网翻译丛书》的选购,源于我近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棘手病例,让我深切体会到精准解读病理切分的必要性。然而,在翻阅过往的资料和市面上的一些书籍后,我发现真正能够系统、深入地剖析子宫颈和子宫体活检疑难杂症的,确实不多。尤其是那些能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供丰富鉴别诊断思路、并且附带大量高质量图片,帮助我们直观理解病理形态的书籍,更是凤毛麟角。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指导我如何细致观察细胞核、胞浆的细微变化,如何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微妙界限,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判断预后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工具书。一本真正实用的病理解读指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技能的提升,一种临床判断的支撑。它应该能够解答我在面对那些形态不典型、容易混淆的病变时的困惑,帮助我建立起清晰的诊断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