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华夏病理网翻译丛书

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华夏病理网翻译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阿内丝·马尔毕卡伊丽莎白·尤... 编
图书标签:
  • 子宫颈病理
  • 子宫体病理
  • 病理活检
  • 妇科病理
  • 病理学
  • 诊断
  • 华夏病理网
  • 医学
  • 临床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技
ISBN:9787530484715
商品编码:23620267214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华夏病理网翻译丛书
  • 作者:编者:(美)阿内丝·马尔毕卡//伊丽莎白·尤斯舍|译者:廖林虹//薛德彬
  • 定价:180
  • 出版社:北京科技
  • ISBN号:978753048471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8-01
  • 印刷时间:2016-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66
  • 字数:320千字

内容提要

阿内丝·马尔毕卡、伊丽莎白·尤斯舍编著的《 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通俗易懂, 主要内容包括子宫颈和子宫体的正常组织学、非肿瘤 性疾病和肿瘤。着重阐述实际工作中处理活检标本时 *常见的情形,体现妇科病理领域的*新进展,详细 讲解基于活检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研究,尤 其侧重鉴别诊断,包括类似肿瘤的良性病变。
     ·体现妇科病理领域的*新进展,新增一章专门 阐述转移性肿瘤,*新了参考文献,统一采用*新术 语。
     ·强调子宫颈、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活检标本中 常见的诊断陷阱和鉴别诊断。
     ·含有大量高质量的病理显微照片,均来自真实 病例。
     ·引入多种新技术,如HPV原位杂交、微卫星不 稳定性的分子学研究、葡萄胎的分子学研究。
    

目录

**章 正常子宫颈
1.1 外宫颈上皮
1.2 宫颈内膜上皮
1.3 移行区上皮
1.4 移行细胞化生
1.5 宫颈间质
1.6 妊娠相关性改变
参考文献
第2章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
2.1 基底细胞增生
2.2 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2.3 萎缩
2.4 单纯疱疹病毒性宫颈炎
2.5 反应性和修复性非典型鳞状细胞
2.6 放射诱导的细胞非典型
2.7 鳞状上皮内病变
2.8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挖空细胞、非典型挖空细胞、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1和轻度鳞状上皮异型增生)
2.9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2或3,中度或重度鳞状上皮增生和原位鳞状细胞癌)
2.10 鉴别诊断
2.10.1 LSIL vs反应性改变
2.10.2 LSIL vs HSIL
2.10.3 HSIL vs不成熟鳞状化生
2.10.4 伴炎症和海绵状病变的HSIL vs反应性改变
2.10.5 HSIL vs萎缩
2.11 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伴浅表浸润(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2.11.1 定义
2.11.2 特征
2.11.3 何时寻找
2.11.4 如何测量
2.11.5 鉴别诊断
2.12 血管/淋巴管侵犯的识别
报告内容
2.13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普通型
2.13.1 鉴别诊断
2.13.1.1 HSIL广泛累及宫颈腺体
2.13.1.2 增生的宫颈腺体广泛鳞状上皮化生
2.13.1.3 炎症导致上皮-间质界限不清
2.13.1.4 腺鳞癌
2.13.1.5 神经内分泌癌
2.13.1.6 移行细胞癌
2.13.1.7问质蜕膜样变
2.13.1.8 胎盘部位结节
2.13.1.9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2.14 鳞状细胞癌常见的变异型
2.14.1 疣状癌
2.14.2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2.14.3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2.14.4 淋巴上皮瘤样癌
2.14.5 梭形细胞癌(肉瘤样癌)
参考文献
第3章 宫颈腺体病变
3.1 类似原位腺癌的良性病变
3.1.1 非典型反应
3.1.2 非典型嗜酸性化生
3.1.3 子宫内膜异位症
3.1.4 肠上皮化生
3.2 类似浸润性腺癌的良性病变
……
第4章 正常子宫内膜
第5章 良性子宫内膜病变
第6章 子宫内膜增生和化生
第7章 子宫内膜癌
第8章 子宫体和宫颈混合性间叶性肿瘤
第9章 宫颈和子宫内膜的其他肿瘤
**0章 子宫体和宫颈转移癌
索引


《病理诊断图谱: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本书是一部详尽的病理诊断图谱,专注于女性生殖系统,特别是子宫颈和子宫体部位的常见及少见病变。本书旨在为病理医生、临床医生、研究生以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学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权威、全面的参考工具。 本书特色与内容梗概: 本书内容涵盖了女性生殖系统多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子宫颈和子宫体为重点,详细阐述了与之相关的各类病理改变,从良性增生到恶性肿瘤,力求全面覆盖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本书的编排设计以图文并茂为核心,大量的彩色病理图像是其最大亮点,能够直观地展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辅助读者进行准确的诊断。 第一篇:子宫颈病理 本篇将深入探讨子宫颈的各种病理学改变。 子宫颈的正常组织学结构: 在进入病变之前,本书首先会详细介绍子宫颈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包括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移行带的细胞学特点,以及宫颈腺体的分布和功能。这为理解后续的病理改变奠定了基础。 子宫颈炎症: 详细描述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慢性宫颈炎,包括其组织学表现,如上皮的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腺体的改变等。特别会关注一些特殊类型炎症,如结核性宫颈炎等。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 这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CIN分级(CIN1, CIN2, CIN3): 详细阐述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在细胞学、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组织结构上的细微差别。通过大量的显微镜图像,展示不同级别CIN的特点,包括异型细胞的增生、核分裂象的异常、上皮结构的紊乱等。 浸润性宫颈癌: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浸润性宫颈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角化型、腺鳞癌、小细胞癌等)和腺癌(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等)。针对每种类型,将从宏观大体标本(若有)、微观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等方面进行详尽解析。特别强调浸润深度、淋巴间质侵犯(LIS)、脉管癌栓(LVI)等预后相关的病理指标的评估。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简要介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病理图像展示HPV感染引起的细胞学改变。 宫颈息肉: 描述常见的宫颈息肉,包括其组织学类型(如炎性息肉、腺性息肉、纤维肌性息肉等),以及鉴别其与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癌的重要性。 子宫颈腺体囊肿(Nabothian cysts): 介绍其形成机制和组织学表现。 宫颈上皮增生和萎缩: 描述与激素水平变化等相关的良性上皮改变。 子宫颈间质和肌层肿瘤: 简要介绍一些少见的累及宫颈的间质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纤维瘤等。 宫颈其他少见病变: 如宫颈外翻、宫颈结核、宫颈肉芽肿等。 第二篇:子宫体病理 本篇将专注于子宫体(子宫内膜)的各种病理学改变。 子宫内膜的正常组织学: 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及萎缩期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点,以及基底层和功能层的区别。 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这是子宫体病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纯性增生、腺瘤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 详细阐述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增生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腺体形态、细胞核异型性、细胞核质比、核仁、核分裂象等。特别强调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和其转化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通过大量图像,清晰展示这些细微的形态学差别。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作为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本书将详细介绍其不同分级(G1, G2, G3)的组织学表现,包括腺体形成程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等。 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粘液腺癌: 详细描述这些相对少见但侵袭性更强的子宫内膜癌类型,强调其特殊的组织学形态和预后。 肉瘤: 介绍子宫体各种肉瘤,包括子宫内膜基质肉瘤、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粘液样圆形细胞肿瘤等,并阐述其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癌肉瘤(Carcinosarcoma): 详细描述这种混合了上皮和间叶成分的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与早期癌的鉴别: 强调在病理诊断中,将增生性病变与早期癌区分开来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 子宫内膜息肉: 描述其组织学特征,以及鉴别其与腺瘤样增生和早期癌。 子宫内膜炎: 介绍急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理表现,以及与感染、异物(如节育器)等相关性。 子宫内膜结核: 描述其特殊的病理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重点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子宫体内的表现,可能伴随的腺肌病(Adenomyosis)。 子宫内膜增生过少或萎缩: 描述其组织学特点,常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相关。 子宫体其他良性病变: 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压迫等。 第三篇:免疫组织化学在女性生殖系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本书将阐述免疫组织化学(IHC)在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鉴别诊断: 介绍如何利用IHC标记物(如CK7, CK20, ER, PR, Vimentin, CD10, p16, Ki-67等)来鉴别相似形态的良恶性病变,区分不同来源的肿瘤,以及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预后评估: 探讨特定IHC标记物(如ER, PR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HPV感染的病理学证据: 介绍p16等标记物在评估HPV感染相关病变中的应用。 第四篇:病理诊断流程与误诊分析 诊断流程: 结合临床病史,指导病理医生如何从宏观检查到微观诊断,系统地进行病理分析。 常见误诊与鉴别要点: 总结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诊断误区,并给出详细的鉴别要点,帮助读者避免诊断错误。 目标读者: 本书特别适合以下人群: 病理科医生: 尤其是有志于专注于妇科病理领域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医生: 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地理解病理报告,指导临床决策。 病理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 作为学习和研究的权威参考。 医学检验技术人员: 辅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制备病理切片。 本书的价值: 本书通过大量高质量的病理图像,将抽象的组织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诊断准确性。其内容严谨,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既有基础理论的阐述,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本书的出版,必将成为女性生殖系统病理诊断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工具书,对于提高我国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接触到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中,子宫颈和子宫体无疑是出现病变最频繁的两个部位。因此,一本高质量的病理活检解读书籍对于我们这类临床医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我关注这本书的“第2版”更新,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近年来在分子病理学、免疫组化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并将其整合到形态学诊断中。这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更精准地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强调不同病变在分子标记物上的表现,例如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或者某些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分型的关系。这不仅能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也能为我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评分

这次入手《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我主要是看中了它的“翻译丛书”这个定位,以及“华夏病理网”这个平台。我知道华夏病理网在国内病理界有着不错的口碑,汇聚了不少专家资源,他们的翻译出版物通常质量较高,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病理学理念和诊断标准。子宫颈和子宫体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变化复杂多样,涉及从炎症、增生到高度异型增生乃至各种肿瘤。尤其是一些少见病,或者早期病变,对于诊断的要求极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视野,覆盖从常见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到子宫内膜癌的各种类型,并且能够提供清晰的鉴别诊断流程。同时,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丰富的病理图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所描述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对于那些形态学上容易混淆的病变,图文并茂的解读至关重要。

评分

最近在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对于一些需要细致辨别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掌握得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子宫颈和子宫体的活检,很多时候需要凭借经验来判断,而经验的积累又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病例实践。我希望通过学习《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能够系统地梳理和强化对这些组织形态的认识。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病变的组织学特点,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核浆比例、染色质分布、核仁是否存在以及核分裂象的特征等。同时,对于鉴别诊断,我也希望书中能够给出清晰的思路,例如,当遇到某个形态特殊的病变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鉴别,需要排除哪些疾病,又有哪些支持性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漏诊或误诊。

评分

我购买《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女性生殖系统病理诊断方面的专业能力。这个领域涉及的病种繁多,而且很多病变在形态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容易造成混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从基础的炎症性病变,到复杂的增生性病变,再到各种良恶性肿瘤,都能有详尽的阐述。特别是一些特殊类型的病变,如果书中能够提供典型的病理图片,并辅以详细的解读,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诊断列表,更能深入讲解每种病变背后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不同病变之间的鉴别要点,让我在阅读后能够建立起清晰的诊断思路,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

评分

这本《子宫颈和子宫体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华夏病理网翻译丛书》的选购,源于我近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棘手病例,让我深切体会到精准解读病理切分的必要性。然而,在翻阅过往的资料和市面上的一些书籍后,我发现真正能够系统、深入地剖析子宫颈和子宫体活检疑难杂症的,确实不多。尤其是那些能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供丰富鉴别诊断思路、并且附带大量高质量图片,帮助我们直观理解病理形态的书籍,更是凤毛麟角。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指导我如何细致观察细胞核、胞浆的细微变化,如何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微妙界限,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判断预后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工具书。一本真正实用的病理解读指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技能的提升,一种临床判断的支撑。它应该能够解答我在面对那些形态不典型、容易混淆的病变时的困惑,帮助我建立起清晰的诊断逻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