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內絲·馬爾畢卡、伊麗莎白·尤斯捨編著的《 子宮頸和子宮體病理活檢解讀》(第2版)通俗易懂, 主要內容包括子宮頸和子宮體的正常組織學、非腫瘤 性疾病和腫瘤。著重闡述實際工作中處理活檢標本時 *常見的情形,體現婦科病理領域的*新進展,詳細 講解基於活檢組織的形態學特徵和免疫組化研究,尤 其側重鑒彆診斷,包括類似腫瘤的良性病變。
·體現婦科病理領域的*新進展,新增一章專門 闡述轉移性腫瘤,*新瞭參考文獻,統一采用*新術 語。
·強調子宮頸、子宮內膜和子宮肌層活檢標本中 常見的診斷陷阱和鑒彆診斷。
·含有大量高質量的病理顯微照片,均來自真實 病例。
·引入多種新技術,如HPV原位雜交、微衛星不 穩定性的分子學研究、葡萄胎的分子學研究。
**章 正常子宮頸
1.1 外宮頸上皮
1.2 宮頸內膜上皮
1.3 移行區上皮
1.4 移行細胞化生
1.5 宮頸間質
1.6 妊娠相關性改變
參考文獻
第2章 宮頸鱗狀上皮病變
2.1 基底細胞增生
2.2 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
2.3 萎縮
2.4 單純皰疹病毒性宮頸炎
2.5 反應性和修復性非典型鱗狀細胞
2.6 放射誘導的細胞非典型
2.7 鱗狀上皮內病變
2.8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挖空細胞、非典型挖空細胞、濕疣、宮頸上皮內瘤變1和輕度鱗狀上皮異型增生)
2.9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宮頸上皮內瘤變2或3,中度或重度鱗狀上皮增生和原位鱗狀細胞癌)
2.10 鑒彆診斷
2.10.1 LSIL vs反應性改變
2.10.2 LSIL vs HSIL
2.10.3 HSIL vs不成熟鱗狀化生
2.10.4 伴炎癥和海綿狀病變的HSIL vs反應性改變
2.10.5 HSIL vs萎縮
2.11 淺錶浸潤性鱗狀細胞癌或鱗狀細胞癌伴淺錶浸潤(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
2.11.1 定義
2.11.2 特徵
2.11.3 何時尋找
2.11.4 如何測量
2.11.5 鑒彆診斷
2.12 血管/淋巴管侵犯的識彆
報告內容
2.13 浸潤性鱗狀細胞癌,普通型
2.13.1 鑒彆診斷
2.13.1.1 HSIL廣泛纍及宮頸腺體
2.13.1.2 增生的宮頸腺體廣泛鱗狀上皮化生
2.13.1.3 炎癥導緻上皮-間質界限不清
2.13.1.4 腺鱗癌
2.13.1.5 神經內分泌癌
2.13.1.6 移行細胞癌
2.13.1.7問質蛻膜樣變
2.13.1.8 胎盤部位結節
2.13.1.9 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
2.14 鱗狀細胞癌常見的變異型
2.14.1 疣狀癌
2.14.2 乳頭狀鱗狀細胞癌
2.14.3 基底樣鱗狀細胞癌
2.14.4 淋巴上皮瘤樣癌
2.14.5 梭形細胞癌(肉瘤樣癌)
參考文獻
第3章 宮頸腺體病變
3.1 類似原位腺癌的良性病變
3.1.1 非典型反應
3.1.2 非典型嗜酸性化生
3.1.3 子宮內膜異位癥
3.1.4 腸上皮化生
3.2 類似浸潤性腺癌的良性病變
……
第4章 正常子宮內膜
第5章 良性子宮內膜病變
第6章 子宮內膜增生和化生
第7章 子宮內膜癌
第8章 子宮體和宮頸混閤性間葉性腫瘤
第9章 宮頸和子宮內膜的其他腫瘤
**0章 子宮體和宮頸轉移癌
索引
這本《子宮頸和子宮體病理活檢解讀(第2版)/華夏病理網翻譯叢書》的選購,源於我近期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幾個棘手病例,讓我深切體會到精準解讀病理切分的必要性。然而,在翻閱過往的資料和市麵上的一些書籍後,我發現真正能夠係統、深入地剖析子宮頸和子宮體活檢疑難雜癥的,確實不多。尤其是那些能夠結閤最新研究進展、提供豐富鑒彆診斷思路、並且附帶大量高質量圖片,幫助我們直觀理解病理形態的書籍,更是鳳毛麟角。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夠指導我如何細緻觀察細胞核、胞漿的細微變化,如何區分良惡性病變的微妙界限,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組織學類型,判斷預後和製定後續治療方案的工具書。一本真正實用的病理解讀指南,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是一種技能的提升,一種臨床判斷的支撐。它應該能夠解答我在麵對那些形態不典型、容易混淆的病變時的睏惑,幫助我建立起清晰的診斷邏輯。
評分我購買《子宮頸和子宮體病理活檢解讀(第2版)》主要是為瞭提升自己在女性生殖係統病理診斷方麵的專業能力。這個領域涉及的病種繁多,而且很多病變在形態學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容易造成混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學習框架,從基礎的炎癥性病變,到復雜的增生性病變,再到各種良惡性腫瘤,都能有詳盡的闡述。特彆是一些特殊類型的病變,如果書中能夠提供典型的病理圖片,並輔以詳細的解讀,將對我非常有幫助。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個診斷列錶,更能深入講解每種病變背後的發生發展機製,以及不同病變之間的鑒彆要點,讓我在閱讀後能夠建立起清晰的診斷思路,並在臨床實踐中能夠靈活運用。
評分最近在學習和實踐中,我發現自己對於一些需要細緻辨彆的病理組織學特徵掌握得還不夠紮實。特彆是子宮頸和子宮體的活檢,很多時候需要憑藉經驗來判斷,而經驗的積纍又離不開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大量的病例實踐。我希望通過學習《子宮頸和子宮體病理活檢解讀(第2版)》,能夠係統地梳理和強化對這些組織形態的認識。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各種病變的組織學特點,包括細胞大小、形態、核漿比例、染色質分布、核仁是否存在以及核分裂象的特徵等。同時,對於鑒彆診斷,我也希望書中能夠給齣清晰的思路,例如,當遇到某個形態特殊的病變時,應該從哪些方麵入手進行鑒彆,需要排除哪些疾病,又有哪些支持性的證據。隻有這樣,纔能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避免漏診或誤診。
評分這次入手《子宮頸和子宮體病理活檢解讀(第2版)》,我主要是看中瞭它的“翻譯叢書”這個定位,以及“華夏病理網”這個平颱。我知道華夏病理網在國內病理界有著不錯的口碑,匯聚瞭不少專傢資源,他們的翻譯齣版物通常質量較高,能夠引進國外先進的病理學理念和診斷標準。子宮頸和子宮體作為女性生殖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病理變化復雜多樣,涉及從炎癥、增生到高度異型增生乃至各種腫瘤。尤其是一些少見病,或者早期病變,對於診斷的要求極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比較全麵的視野,覆蓋從常見的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到子宮內膜癌的各種類型,並且能夠提供清晰的鑒彆診斷流程。同時,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豐富的病理圖片,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所描述的形態學特徵,尤其是對於那些形態學上容易混淆的病變,圖文並茂的解讀至關重要。
評分在我接觸到的女性生殖係統疾病的病理診斷中,子宮頸和子宮體無疑是齣現病變最頻繁的兩個部位。因此,一本高質量的病理活檢解讀書籍對於我們這類臨床醫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我關注這本書的“第2版”更新,意味著它可能包含瞭近年來在分子病理學、免疫組化等領域取得的新進展,並將其整閤到形態學診斷中。這對於我們理解疾病的發病機製,以及更精準地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強調不同病變在分子標記物上的錶現,例如HPV在宮頸病變中的作用,或者某些基因突變與子宮內膜癌分型的關係。這不僅能加深對疾病的認識,也能為我們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治療建議,從而更好地服務患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