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国画很难么?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唐伯虎的山水、张大千的兰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与零基础初学者的距离真的遥不可及么?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提高国画水平呢? 飞乐鸟工作室著的这本《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采用了“向名家学画”的讲解方式,通过名家画法剖析+超细步骤案例+临摹大图赏析,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国画,真正掌握技法知识关键点,*简单、高效、惬意地学画国画、画好国画。
飞乐鸟工作室著的这本《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 会的简单水墨画)》在介绍国画入门**纸笔工具及 用法的基础上,依次通过分析郑板桥、张大千、任伯 年、吴昌硕、八大山人、齐白石和唐伯虎这七位国画 大家的名作与画法精髓,详细剖析了国画中竹、兰草 、百花、藤本、禽鸟、虾虫和山水这七大题材的绘制 技法。书中绘制步骤详尽,技巧提炼清晰、案例类型 丰富,大字大图阅读轻松、临摹方便,**适合各年 龄段零基础国画初学者自学提高。
飞乐鸟工作室,**知名插画家飞乐鸟发起的绘画工作室。致力于传播“创享美丽生活”的理念,对生活永远怀有*远大的梦想和*朴实的情怀,通过绘画、手作、栽培等多种形式让*多的人发现并享受身边的乐趣,为帮助每个爱画画、爱动手的人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而努力。其代表作《三天学会铅笔画》、《从0开始学素描》、《怎么画都可爱的生活涂鸦》、《飞乐鸟的手绘时光》系列等长期荣登全国各大书店畅销榜,*有数十种版权远销海外。
第壹章 笔墨使用守则
壹·壹 画国画需要用到的工具
壹·贰 毛笔的种类与材质
壹·叁 握笔是使用笔锋的关键
壹·肆 毛笔的行笔技巧
壹·伍 墨五彩与基本墨法
壹·陆 用墨的技巧
第贰章 跟郑板桥学画竹
贰·壹 画竹叶的技巧
贰·贰 案例“近竹”
贰·叁 案例“新竹”
贰·肆 案例“丛竹”
贰·伍 竹谱
第叁章 跟张大千学画兰
叁·壹 兰的画法
叁·贰 案例“墨兰”
叁·叁 案例“红兰”
叁·肆 案例“兰竹图”
叁·伍 兰谱
第肆章 跟任伯年学画百花
肆·壹 颜色与笔法的结合
肆·贰 案例“牡丹”
肆·叁 案例“荷花”
肆·肆 案例“梅花”
肆·伍 案例“水仙花”
肆·陆 百花谱
第伍章 跟吴昌硕学画藤本
伍·壹 藤本植物的绘制技巧
伍·贰 案例“葡萄”
伍·叁 案例“牵牛花”
伍·肆 案例“紫藤花”
伍·伍 藤本谱
第陆章 跟八大山人学画禽鸟
陆·壹 驾驭抽象的形象
陆·贰 案例“八哥”
陆·叁 案例“麻雀”
陆·肆 案例“雏鸡”
陆·伍 案例“夏荷翠鸟”
陆·陆 百鸟谱
第柒章 跟齐白石学画鱼虫
柒·壹 用色块组成形状
柒·贰 案例“虾”
柒·叁 案例“螃蟹”
柒·肆 案例“金鱼”
柒·伍 案例“螳螂”
柒·陆 生灵谱
第捌章 跟唐伯虎学画山水
捌·壹 学习基础皴法
捌·贰 山石树木的画法
捌·叁 案例“渡头丛树图”
捌·肆 案例“临摹《骑犊归来图》”
捌·伍 山水谱
国画小品品鉴
我抱着尝试的心态买下了《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枯燥术语和难以理解概念的书,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其耐心的国画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它并没有上来就给你一个宏大的绘画目标,而是从最根本的“物料”说起。像是笔,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买支毛笔”,而是详细地解释了不同毛笔的特性,比如狼毫、羊毫、兼毫,以及它们在绘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墨也是一样,从墨块、墨锭到墨汁,每一种的使用方法和效果都有清晰的说明。我之前一直以为水墨画就是“黑白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墨的“八色”,从焦墨的深邃到清水笔的灵动,每一种变化都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然后是纸,宣纸的“生熟”之分,以及它们对墨色晕染效果的影响,这些细节,如果没有人点拨,自己真的很难领悟。在技法方面,这本书更是做到了化繁为简。它从最基础的“点”和“线”开始,教你如何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事物的形态和质感。比如,画竹子,它不会让你一步到位,而是先教你如何画出有生命力的“竹叶”,如何用“飞白”来表现竹子的挺拔,如何用“浓淡”变化来展现竹竿的圆润。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非常强调“意”的表达,而不是单纯的“形似”。它会引导你去观察事物的本质,去捕捉那种“神韵”。比如,画梅花,它会告诉你,不只是画出花瓣的形状,更要画出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的精神。这种由“形”到“意”的引导,让我觉得学国画不仅仅是在学一种绘画技巧,更是在学习一种中国式的审美哲学。我之前对国画的理解,只停留在“水墨丹青”的表面,现在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终于触及到了国画的灵魂,并且发现,原来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去描绘出那份独特的东方韵味。这本书,简直是我对国画“望而却步”的心理防线的彻底瓦解。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深深的喜爱,总觉得那是一种蕴含着东方智慧和独特韵味的艺术。然而,现实是,我始终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从未真正踏出“学习”的脚步。究其原因,无非是觉得门槛太高,自己没有绘画基础,担心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直到我遇见了《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国画入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耐心而又充满智慧的引路人。它没有给我灌输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纸砚”一一讲起。从如何选择一支适合初学者的毛笔,到如何调制出具有丰富层次的墨色,再到宣纸的“生熟”特性对绘画效果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详尽而实用。我之前对这些工具一无所知,现在却能对它们有初步的了解和运用。在技法方面,这本书更是将复杂的国画简化成了易于掌握的步骤。它从最基本的“点”和“线”开始,通过大量的图例和生动的讲解,教我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事物的形态和质感。例如,书中关于如何画出“浓淡枯湿”不同的笔触,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画的线条总是死板而缺乏变化,现在通过练习,我能感受到笔墨在纸上流淌的生命力。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忽略国画的“神韵”和“意境”。它在教授技法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气韵生动”、“留白”的理念,引导我去观察自然,体会生活,用最简洁的笔墨去传达事物最本质的精神。这种“形神兼备”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国画不仅仅是在学绘画,更是在学习一种东方美学和生活态度。我感觉这本书,真的如书名所言,让国画变得“简单”,变得“亲民”,是我开启国画学习之旅的最佳选择。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艺术不敏感的人,尤其对中国传统国画,更是只能欣赏,完全不敢想象自己能动手画。但《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这本书,像一股清流,悄悄地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它最让我赞赏的地方在于它的“零基础友好性”。它完全没有假设读者有任何绘画基础,而是从最最基础的“握笔”讲起,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却是我之前一直忽略的。它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告诉我如何放松地握笔,如何运用手腕的力量,而不是仅仅用手指僵硬地去画。然后,关于墨的讲解,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黑白”的全新认知。书中对墨的“浓、淡、干、湿”四种基本状态的运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并且通过范例展示了每一种状态能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我之前以为墨只有深浅之分,现在才知道,原来墨的“干湿”变化,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质感,比如用“飞白”来表现树木的沧桑,用“湿笔”来表现花瓣的娇嫩。这些技巧,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但书中的讲解非常清晰,我跟着练习,感觉自己也能画出有生命力的线条了。而且,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它还非常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比如,关于“留白”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国画的魅力在于“虚实相生”,在于“意在笔先”。这种不只是教你“怎么画”,更是教你“为什么这么画”的理念,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把我领进了国画的殿堂,让我看到了国画的“亲切”和“易学”,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体验和感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所有想了解和尝试国画的朋友的书。
评分我对国画一直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文人雅士才能掌握的技能,我这种凡夫俗子,恐怕是学不会的。但《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观念。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极简主义”和“循序渐进”。它不像很多教程那样,上来就画什么山水花鸟,而是从最最基础的“点”和“线”开始。比如,它会教你如何用不同的笔触,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如何用不同的墨色,画出深浅不一的点。这些基础的练习,虽然简单,但它强调了重复练习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让你在反复练习中,慢慢地掌握笔墨的运用。我之前画画,总是觉得画面很“死”,没有生气,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是笔墨的“变化”不够。书中对墨的“浓、淡、干、湿”的运用,讲解得非常到位,比如,如何用“飞白”来表现树枝的苍劲,如何用“晕染”来表现花瓣的柔美。这些技法,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但书中的讲解非常清晰,我跟着练习,感觉自己的笔墨运用,真的有很大的提升。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意境”的培养。它不是让你去完全复制,而是引导你去观察生活,去体会物体的神韵,然后用最简洁的笔墨去表现出来。比如,画一丛竹子,它会教你如何捕捉竹子的“气节”,如何用留白来表现竹林的空灵。这种“写意”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国画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我感觉这本书,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国画启蒙读物,它让国画变得亲切,变得易懂,也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兴趣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名字叫《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我一直以为“中国人都该会”这句话,多少有点夸张成分,没想到,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它所言非虚。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反套路”和“高效率”。它没有给你灌输一堆理论,而是直接切入“实操”。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到如何让笔尖上的墨“活”起来,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得非常细致,而且配有大量清晰的插图,我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现场教学视频一样。比如,它讲到“用笔”,不会只是告诉你“用笔要圆转”,而是会具体示范,什么样的笔触能画出柳叶的舒展,什么样的笔触能画出松针的硬朗,我之前画直线总是歪歪扭扭,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运腕的问题,书里对此有非常好的讲解。墨的运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国画就是黑白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墨的“浓、淡、干、湿”变化无穷,可以表现出无数种质感和层次。比如,画山石,用焦墨勾勒轮廓,再用淡墨皴擦,一下子就有了立体感,再用湿笔点缀一些苔点,感觉就像真的山石一样。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非常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比如“留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笔墨来表达“气韵”。它不是强行灌输,而是通过绘画的例子,让你自己去体会。比如,画一幅简单的花鸟,它会教你如何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让画面更有意境。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画画,更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国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它就像是一种中国人的“母语”,只要你愿意去学习,去感受,你也能熟练地运用它。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水墨画情有独钟,总觉得那是一种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艺术形式,但碍于自己没有绘画基础,总是觉得望而却步。直到我遇到了《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中国水墨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国画入门》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非常实在地从最基础的工具讲起。比如,如何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不同的毛笔在绘画中有什么样的特点,用墨的浓淡干湿如何变化才能画出不同的效果,纸张的种类有哪些,每一种纸的特性又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在书里都有非常清晰的讲解和图示。我之前对这些东西是一无所知的,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我带进了门。在技法方面,这本书更是做到了“化繁为简”。它从最简单的“点”和“线”开始,循序渐进地教你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比如,它会教你如何用不同的笔触来画出树木的枝干,如何用淡墨来表现远山的朦胧,如何用飞白来表现风的动感。这些简单的技法,在书里被拆解得非常细致,并且配有大量的范例,让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让你去模仿,而是引导你去观察和体会,用最少的笔墨去传达最丰富的神韵。比如,画一幅简单的竹子,它会告诉你,不仅仅是画出竹子的形态,更要画出竹子的“气节”。这种从“形”到“神”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学国画不仅是学习一种绘画技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深入理解。我感觉这本书真的是为每一个想尝试国画的人量身定做的,它让国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体验和创造的美好。
评分我最近购买了这本《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把国画这门看似高深莫测的艺术,拆解成了一系列简单易懂、可操作性极强的步骤。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国画是那种需要从小培养,天赋异禀才能入门的艺术,所以总是抱着一种“看看就好”的心态。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它并没有一开始就要求你画出复杂的山水还是精美的花鸟,而是从最基础的“用笔”开始。这本书里对如何握笔、如何运腕、如何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都有非常细致的图示和讲解。我之前总是觉得笔画就是随手一划,根本没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学问。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墨的“浓、淡、干、湿”四种基本状态,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比如,画一片叶子,用浓墨勾勒轮廓,然后用淡墨晕染,再用干笔扫出纹理,这样看起来就栩栩如生,完全不像我之前那种死板的线条。而且,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它不像一些专业教材那样充满术语,而是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比如把笔锋比作“头发”,把墨的晕染比作“烟雾”,这样一来,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书里还穿插了一些简单的花卉和竹子的画法,这些都是我一直很想尝试的题材。它不是直接给你一个成品图让你临摹,而是把一个花朵的绘画过程拆解成几个关键步骤,比如先画花瓣的形状,然后用不同的笔触表现花瓣的卷曲和层次,最后点缀花蕊。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即使是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也能很快找到自信。最让我觉得难得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忽视“意境”的培养。它在讲解技法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气韵”、“留白”的理解,让我明白,国画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我感觉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真正踏入国画世界的大门,而且这个门槛,远比我想象的要低得多。
评分《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这本书,我只能说,它彻底刷新了我对国画的认知,也让我这个连毛笔都拿不稳的“门外汉”,找到了学习的勇气和方向。我一直觉得国画是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神秘艺术,总感觉自己没有那个“天赋”。但是,这本书完全是以一种“你也可以”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的。它从最最基础的“用笔”讲起,比如握笔的姿势,运腕的技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书中都用非常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而且讲解得异常生动。我之前握笔总是死死的,感觉像是在“写字”,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画画的握笔应该是更放松,更灵活的。墨的运用也是它的一大亮点。我一直以为墨只有黑白两种,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墨的“浓淡干湿”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变化来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比如,画一片飘落的树叶,书里会教你如何用淡墨打底,再用焦墨勾勒边缘,最后用枯笔扫出叶脉的痕迹,这样画出来的叶子,感觉真的就像是随风飘落一样,非常有动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构图和意境的营造。它不是让你照猫画虎,而是教你如何去观察事物,如何去捕捉事物的“神”。比如,画一幅简单的山水,它会教你如何运用“留白”来表现山峦的缥缈,如何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云雾的缭绕。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让我觉得国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含蓄和写意。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和美学理念,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这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学习体验。我感觉我终于找到了那个可以让我放下“不敢”的包袱,去勇敢尝试国画的“钥匙”。这本书,真的是一本极其“友好”的国画入门书籍,适合任何一个对中国水墨画心生向往的人。
评分这本《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真的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它遥不可及,像是高雅艺术家的专属,自己动手只会弄得一团糟。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以为又是一本讲理论讲历史,让人望而却步的书。没想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从最基础的笔墨纸砚的介绍开始,就写得极其细致,仿佛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握笔,如何调墨,如何选择合适的纸张,连宣纸的种类有哪些,各自的特性是什么,都讲解得明明白白。这一点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之前对这些工具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然后,就是技法的讲解,这本书没有上来就教你画什么山水花鸟,而是从最简单的点、线、面入手,教你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形态。比如,它会教你如何用墨的浓淡来画出层次感,如何用干湿笔法来表现树叶的枯荣,如何用飞白来表现风的动感。这些基础技法看似简单,但它反复强调了练习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讲解,比如“留白”的意境,“气韵生动”的哲学,这些都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你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之前总觉得水墨画是中国人的“根”,但总是在历史课本里,现在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真的可以“触碰”到这个“根”了,而且是以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笔,照着书上的范例,自己动手尝试一下,那种期待感,是之前从未有过的。这本书,绝对是我开启国画之旅的最佳伴侣。
评分我之前对国画的印象,就是那种很古老、很神秘,而且非常难学的艺术,总觉得跟自己这样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直到我翻开了《国画入门(中国人都该会的简单水墨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误解了国画。《国画入门》这本书,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身边的朋友在和你分享绘画的乐趣,一点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它从最基础的“用笔”开始,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如何握笔、运腕、以及笔锋的各种变化,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画画总是用一种“写字”的力道,感觉很僵硬,这本书告诉我,画画的用笔应该是更灵动、更自由的。然后是墨,书中对墨的“浓、淡、干、湿”四种基本状态的运用,做了非常深入的讲解。我之前以为墨只是黑白,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墨的无限变化,比如用焦墨可以画出苍劲的树干,用淡墨可以表现朦胧的山峦,用干笔可以画出枯草的质感。这些墨色的运用,让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生命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知识,比如“留白”的意境,“气韵生动”的哲学,这些内容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巧妙地融入到了绘画的讲解中,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在学习一种中国式的审美。它不是让你去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你去观察生活,去体会美。比如,它会教你如何观察一朵花的姿态,如何去捕捉一片叶子的动态,然后用最简单的笔墨去表现它们。这种“由简入繁”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我感觉这本书真的就像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国画入门指南,它让我看到了国画的亲切和易学,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