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典诗词中感受季节之美。本书以季节交替为时间线,跨越几千年,将古典诗词中对天地万物之灵,春夏秋冬之美,生动有趣地连成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有利于读者在诗词中看见季节之美!
2.在古典诗词中了解古人的情怀与意境。一shoushou诗词穿越千年,依然回想在耳畔心间,也许是春天的“迟日江山丽”,也许是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也许是秋天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也许是冬天的“日暮苍山远”。总有一句诗闯进你的心海,牵动一种情怀,让你在吟诵中见证诗词的美好。
3.在诗词中品读文化精粹。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篇,每个季节选取十个主题,选录自《诗经》以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触角进行生动的解读,跟着作者的文字跨越时间,仿fo走进了“诗词名人堂”,轻松学习中国文化诗词精粹。
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
他们的“梅花三弄”,宋朝的极简美学 /001
吃货,你们的春天到了! /008
春天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终究是蔷薇科的 /014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023
油菜花海,大地的艺术 /028
李商隐:风继续吹 /034
《春江花月夜》里的学问 /040
二月杨柳风,三月杨柳疯 /048
棠棣之花,暮春的草木狂欢 /055
唐诗里飞出小燕子 /063
夏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夏草木物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071
端午诗话,佳人相见一千年 /079
梅子成熟时 /086
夏日食堂,老杜教你做冷面 /092
清凉水世界,菱角、鸡头、美人腿 /099
夏日的梧桐 /106
昆虫记,知了、蜻蜓、萤火虫 /11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19
我们的七夕,我们的中元 /125
稻花香里说丰年 /134
秋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日的绝句 /143
长风万里送秋雁,秋日的水禽 /147
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6
穿越一千年,来看唐人宋人的重阳节 /164
平分秋色,丹桂与金菊 /171
小森林,山居秋暝 /179
承天寺,秋夜凉如水 /186
秋声赋,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9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00
风霜高洁,秋天的霜、露、雾 /207
冬
雪夜红泥小火炉
正是橙黄橘绿时 /215
唐诗里,雪天三大乐事 /224
宋朝人是怎样“猫冬”的? /229
秋冬季,大点兵 /236
故都的冬,老木寒云满故城 /241
zui美的冬天,要有绿竹,要有白雪 /247
岁寒然后知松柏 /254
一年冬至夜偏长 /262
爆竹声中一岁除,炮仗可以不放,年味必须要足 /268
元宵诗词,“火树银花”原来在这里 /273
诗词索引/279
这本《一年好景君须记》简直是我近几年来读到的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书籍之一。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苦于无法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浅出地解读诗歌,又能点亮季节之美、引发共鸣的读物。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以一种极为独特且充满艺术性的方式,将古诗词中的四季景色与人文情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杨金志先生的解读,绝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骨髓,将季节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春天,在他的笔下,不仅仅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羞涩,更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盛世繁华,也包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种离别的悠长。他让我们看到,同一个春天,在不同诗人心中,可以承载如此多样的情感和意境。 夏天,更是被他描绘得充满生命力与张力。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夏夜,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丰盛,再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机勃勃,他捕捉到了夏天最细微、最动人的瞬间。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描写秋天的分析,他能够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中,读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能从“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清冷中,体会到古代文人寂寞而又浪漫的情怀。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并非局限于某一个朝代的诗歌,而是将《诗经》的质朴、《唐诗》的辉煌,乃至历代许多优秀诗人的作品都融会贯通,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诗人如何用他们的笔墨,勾勒出四季流转的独特风貌。作者的知识储备相当深厚,但他的叙述方式却极为平易近人,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引导着我去探索诗歌的奥秘。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诗歌,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如何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如何从自然的轮回中找到生命的哲理,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的生活。读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生活本身就可以是一首诗。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热爱古典文学、热爱生活的朋友,相信你们一定会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感动。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平时读书涉猎不深,却又对古典文学充满向往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古诗词是个宝藏,里面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但往往因为对历史背景、文化典故的不熟悉,读起来总感觉隔靴搔痒,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这本《一年好景君须记》却非常聪明地抓住了“季节”这个切入点,这个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普遍主题。 作者杨金志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没有简单地罗列诗句,而是将季节的流转与诗人的情感、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他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穿越时空,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笔下的春秋冬夏。春天,他描绘的不仅仅是“草长莺飞”,更是“春日迟迟,采蘩祁祁”那种农耕社会对播种的期盼,以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种江南水乡的温柔。夏天,他会让你听到“熏风初入弦,夏木啭黄鹂”的慵懒,也会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甚至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种夏夜的清凉与宁静。 我特别喜欢他分析描写秋天的部分,简直让人心神俱逝。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到“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再到“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清冷思念,他把秋天那种从丰收到寂寥,从绚烂到沉寂的复杂情感,通过一首首诗歌,一点点地渗透进我的心里。而冬天,他则展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也描绘了“炉火照白发,寒窗听竹声”的静谧与温暖,让我在寒冷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安宁。 书中对《诗经》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文字最本真的生命力;对唐诗的挖掘,则展现了那个辉煌时代的风貌。我感觉作者的知识储备非常扎实,但解读方式却一点也不高冷,反而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会引用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到的景物,然后告诉你,原来古人早已用诗歌为我们描绘过,并且赋予了它们如此深刻的内涵。这本书让我觉得,读古诗词,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的美好过程。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让我对古典诗词的季节描写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我观察生活、感受季节的另一扇窗。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能一起沉醉在这份来自古人的季节之美中,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情怀。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那本“诗意生活指南”!我一直觉得,古诗词里蕴含着无穷的东方美学,尤其是对季节的描绘,更是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的极致体现。但是,很多时候,读到的诗句虽然优美,却缺乏一个能将它们串联起来,并深入挖掘其背后意境的引导者。这本《一年好景君须记》恰恰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作者杨金志先生的解读方式,让我眼前一亮。他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带领读者去“体验”诗歌中的季节。春天,他描绘的不仅是“黄鹂鸣翠柳,紫燕语雕梁”的生机,更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浪漫,以及“杨柳岸,晓风残月”那种别离的淡淡愁绪。他将不同的春天意象,如桃花、燕子、杨柳、春风,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对于夏天,他则捕捉到了那种热烈而又慵懒的气息。从“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闲适,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壮阔,再到“绿荫浓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安宁”的意境,他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独有的韵味。我特别喜欢他分析描写秋天的部分,他没有止步于“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而是挖掘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种时间流转的哲思,以及“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草”的迷茫与追寻。 书中对《诗经》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文字最朴素、最本真的生命力;对唐诗的深入剖析,则让我领略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细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诗句背后文化背景的考量,他会将季节的描绘置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哲学思想甚至情感需求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满,也更容易被现代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我觉得读古诗词是一件非常“生活化”的事情。它提醒我,那些被古人写下的季节之美,其实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一次日出日落,每一次花开花谢,都蕴含着千年前同样的诗意。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重新审视和感受身边世界的大门,让我不再只是匆匆过客,而是能够真正地去品味时光,去体会那份来自古人的诗意与浪漫。
评分这本《一年好景君须记》真的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一直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而,市面上很多解读古诗词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流于表面,仅仅解释字词,缺乏深度。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它用一种极为人性化、极为贴近生活的方式,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季节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杨金志先生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可见一斑。他并非只是简单地摘录古诗,而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诗人笔下的四季风光。他笔下的春天,不是只有“春风”二字,而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生动,还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明媚。读到这些,我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江边,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春意,心中涌起的无限生机。 而夏天,在他的笔下则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悠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以及“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生机勃勃,都让我感受到了夏日独有的热情与活力。书中对描写秋天的部分更是精彩绝伦。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壮怀,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旷达,再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清冷与感伤,他将秋天的多层次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这个季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 就连描写冬天的诗句,在他笔下也变得温暖起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孤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肃杀,都被他解读出了坚韧与希望。“炉火照白发,寒窗听竹声”更是让我感受到一种在寒冷中守候温暖的诗意。这本书让我明白,古诗词中的季节描写,并不仅仅是对景物的客观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对生命、对时光的感悟。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读诗句时,会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和个人的感悟,这让我觉得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博学又温和的朋友聊天,他把深奥的文学知识用最易懂、最有趣的方式分享给我。这本书让我重新发现,原来身边最熟悉的四季变化,在古人的眼中,竟能被赋予如此丰富和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诗词鉴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感知生活、体悟人生的书。
评分这本《一年好景君须记》可真是我的意外之喜!一直以来,我对古诗词里的季节变换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觉得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时光的印记,是自然的低语。然而,市面上真正能打动我的,能够将这季节之美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的书籍却不多。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算是找到了知音。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论著,堆砌着晦涩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细腻的笔触,带领我一步步走进古人的诗意世界。 作者杨金志先生对诗词的解读,简直就是拨云见日。他不仅仅解释了诗句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他挖掘出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特别是那些与四季相关的描绘。比如,当读到描写春天的诗句时,他会细致地描绘出嫩芽初绽的勃勃生机,孩童嬉戏的欢声笑语,还有那淡淡的花香如何拂过脸颊。到了夏天,他笔下的蝉鸣、骤雨、荷风,仿佛就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而又慵懒的氛围。而秋天的落叶、寒蝉、思念,更是被他渲染得凄美动人,让人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一种丰收后的宁静,也夹杂着一丝淡淡的离愁。至于冬天,那种凛冽的寒风,堆积的白雪,以及围炉夜话的温暖,都被他描摹得栩栩如生,让我在寒冷中感受到别样的温情。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拘泥于某一朝代的诗歌,而是将《诗经》的质朴、《唐诗》的辉煌,甚至更广泛的古典诗词都融汇其中,展现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人如何用他们的笔墨勾勒出四季的变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比了不同时代诗人对同一季节的描写,比如春天,有《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初见美好,也有唐代诗人笔下“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昂扬,更有晚唐时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含蓄与寄托。这种对比分析,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对季节描写的深远影响。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即使是阐述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学概念,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让人一点都不会觉得吃力。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那些作者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这些真诚的分享,拉近了我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也让我觉得,原来读诗,也可以是一件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富有情感的事情。它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与古人精神对话的奇妙体验。 总而言之,《一年好景君须记》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诗词的解读,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感受生活、如何品味时光的指南。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四季轮回,发现在寻常风景中,原来隐藏着那么多古人早已为我们写下的诗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古诗词、热爱生活的朋友们,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惊喜与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