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实用手册

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实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鲍秀兰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养育
  • 早期教育
  • 育儿知识
  • 亲子关系
  • 0-3岁
  • 儿童发展
  • 实用指南
  • 新手爸妈
  • 家庭教育
  • 健康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洪泽新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0917
商品编码:2475372565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ZM儿科学专家鲍秀兰教授继《0~3 岁儿童ZJ人生开端》之后,奉献给广大婴幼儿父母和专业人士的Z宝贵的经验和指导,详细讲解各月龄段宝宝的养育问题、早期方法、ZX育儿理念、智能和体格发育、行为培养、安全问题、以及常见不适的应对等父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鲍秀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WY会主任WY,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WY会WY,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WY会WY,宝篮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1席专家。

目录

D一章 概述和新进展
001什么是ZJ人生开端
002如何使你的宝宝拥有ZJ的人生开端
003什么是早期教育
004为什么教育Z好从新生儿开始
005为什么要重视0~3岁儿童早期教育
006早期教育应注意些什么
007早期教育有效果吗?
008怎样才是爱孩子?
009为什么音乐对孩子有积J的影响?
010如何按照婴儿运动发育的规律促进运动发育?
011父母过度保护、限制婴幼儿运动有什么不良后果?
012早期教育如何促进语言发育?
013语言发育有关键期吗?
014为什么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
015视觉发育有关键期吗?
016从新生儿开始如何促进视觉的发育?
017为什么孩子不爱看人脸?
018正常出生的婴儿也可能发展为智力落后儿童吗?
019如何预防因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
020不同气质孩子有什么表现?
021不同气质孩子应如何养育和教育?
022什么是依恋?依恋有不同类型吗?
023安全型依恋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024婴儿的养育人经常更换有什么危害?
025如何培养安全依恋、预防不安全依恋?
026你了解情绪的作用吗?
027婴儿的兴趣是怎么产生的?兴趣在早期教育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028为什么说对婴儿Z好的教育方法之一是使他快乐?
029父母如何对待婴幼儿的痛苦和悲伤?
030婴幼儿的记忆是如何发展的?
031婴儿会想事吗?
032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可以预防吗?
033婴幼儿健全人格包括哪些内容?
034如何培养婴幼儿快乐和稳定的情绪?
035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36如何培养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037D立自主性格应如何培养?
038什么是多元智力?
039孩子心中的两颗种子和谐发展有什么含义?
040婴幼儿早期J有动机吗?
041培养孩子自控能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042什么是情绪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重要吗?
043如何使你的家庭成为宝宝的D一所好学校?
044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什么时候开始Z有效?
045什么是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观察(NBD)?对宝宝发育有什么意义?
046脑外间隙增宽需要治疗吗?
047如何识别异常的拇指内收?
048婴儿足尖着地是脑瘫的表现吗?
D二章 新生儿期
049新生儿出院后居家环境应如何安排?
050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应是怎样的?
051为什么母乳是婴儿Z理想的食品?
052如何促进母乳分泌?
053如何喂母乳才能使宝宝吃得Z好?
054妈妈吃什么膳食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
055如何估计母乳量是否充足?
056新生儿皮肤上有小疹、色斑,有问题吗?
057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058为什么新生儿出院后观察黄疸是否加重FC重要?
059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060母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061新生儿呼吸为什么有时快有时暂停?
062新生儿出生后饥饿过久有什么风险?
063什么是马牙和螳螂嘴?
064新生儿头颅为什么有肿块?
065新生儿乳房增大怎么办?
066女宝宝为什么外阴部有分泌物?
067母乳喂养宝宝,如何知道宝宝是否吃饱了?
068宝宝吃奶量怎么掌握?
069宝宝吃母乳需要喂水吗?
070宝宝奶量摄入不足有什么表现?
071为什么宝宝经常要从口内流出些奶水,有时吐很多奶?
072宝宝的大便经常是稀的,每次吃完奶都要拉大便,正常吗?
073该时期的宝宝每天排尿多少次为正常?尿黄有什么问题吗?
074宝宝尿布上有粉色痕迹,有问题吗?
075宝宝哭闹怎么办?
076孩子从小和妈妈分床睡好不好?

文摘

D二章 新生儿期
049 新生儿期049新生儿出院后居家环境应如何安排
新生儿的居室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但不要有穿堂风。室温适宜(冬季24℃~25℃,夏季27℃~28℃),湿度50%~60%。尽量减少外人来访,家人如有感冒症状要避免接触宝宝,妈妈感冒时,喂奶要戴口罩。
接触宝宝前和换尿布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奶瓶清洁和消毒,妈妈哺乳时先将乳房清洁再喂奶。
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要勤换尿布或尿不湿,大小便后用清水冲洗,少用湿纸巾,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预防尿布疹。经常给宝宝洗澡,不需每天使用沐浴液或洗发水。在宝宝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用酒精消毒脐带残端2次,保持其干燥。
宝宝的衣物选择全棉制品,经常清洗更换,被褥经常晒晒,注意卫生。宝宝的衣被厚薄要适宜,不要捂得太热,以手脚暖和而头颈部没有汗为准。在家里不要用包被将宝宝包裹得太紧,要方便宝宝四肢活动。
050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应是怎样的
这个月的宝宝体重增长为1千克左右,平均每天增长30克~40克,满月时体重可达4��5千克。身长增加4厘米~5厘米。头颅骨增长很快,1个月内头围增加约3厘米。
051为什么母乳是婴儿Z理想的食品
母乳是婴儿早期Z理想的天然营养品。
母乳喂养有以下的优点:
(1)母乳喂养Z适合婴儿需要。母乳所含的营养素质量Z适合婴儿需求、消化、吸收和利用;母乳中蛋白质的性质优于牛奶,易被婴儿吸收和利用;脂肪成分好,易吸收,含有小儿脑发育的重要成分——亚油酸、卵磷脂和鞘磷脂等;所含乳糖可促进乳酸杆菌生长,能预防肠道疾病;钙磷比例(2∶1)适宜,利于吸收;母乳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高于牛奶。
(2)母乳喂养不易引起过敏。母乳中蛋白质属人体蛋白质,而牛、羊乳的蛋白质为异体蛋白质,可引起婴儿湿疹等过敏症状。
(3)母乳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母乳含大量具有活性的免疫因子。这是其他食物所不具备的。母乳中有多种免疫球蛋白、活的免疫细胞和活性溶菌酶,可保护婴儿肠道和呼吸道黏膜,减少肠道和呼吸道感染。
(4)母乳直接喂哺,不需要消毒,既方便又经济。母乳几乎无菌,温度适宜,随婴儿需要自然调节。哺喂母乳不易过量,较少产生婴儿肥胖症。
(5)母乳喂养还能促进母婴感情,更易产生母婴依恋情绪,有利于婴儿智力发展。
(6)哺乳对母亲的好处是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婴儿吸吮乳房可促进母亲分泌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防止子宫出血;降低乳母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生概率。
052如何促进母乳分泌
吸吮刺激乳汁分泌。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婴儿不定时、频繁地吸吮乳头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吸吮次数、强度、持续时间与乳量分泌多少密切相关。因此,乳汁是越吸越多,且是边吸边分泌的。哺乳开始2~3分钟乳汁分泌较快,吸吮7~8分钟后乳汁减少。
婴儿出生后越早开始哺乳越好,Z好在生后剪断脐带在产床上J开始吸吮母乳,生后30分钟左右开始吸吮母乳有利于乳汁早分泌。生后头几天Z好按需哺乳,每1~3小时1次,间隔Z好不要超过3小时,以后每天喂8~12次。
053如何喂母乳才能使宝宝吃得Z好
母亲应体位舒适,心情愉快,全身肌肉放松。母婴必须紧密相贴,使婴儿体位和母亲相贴,婴儿的头和双肩朝向乳房,婴儿的嘴和乳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母亲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避免“剪刀式”夹住乳房(除非乳汁流速过急,婴儿有呛溢时)。每次喂奶前先将乳头触及婴儿的嘴唇,刺激婴儿口张大,使其能大口地把乳头和乳晕放入口内,在婴儿吸吮时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吸吮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要,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下次哺乳时先后次序交替,使两侧乳房均有排空的机会,并挤空剩余的乳汁,这样可促使更多的乳汁分泌。喂母乳期间不能让婴儿吸吮橡皮奶头,必要时用匙喂,以免婴儿产生乳头错觉、拒吸母乳,从而造成母乳喂养困难。
054妈妈吃什么膳食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
乳母膳食营养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应满足泌乳的营养素消耗的需要。轻体力劳动妇女哺乳期每天进食主食450克~500克,蛋类50克~100克,肉类100克~150克,豆制品100克,牛奶250克,蔬菜400克(绿叶菜应占50%)。烹调方法应多用烧、煮、炖,少用油炸,进餐时多喝汤。每日三餐外,可适D加餐2~3次,餐间多饮水,这样可促进乳汁分泌。
乳母精神因素影响乳汁的质量。乳母惊恐、愤怒、悲伤、忧虑、焦急和疲劳等精神因素都能使乳汁分泌大受影响,甚至可引起婴儿消化紊乱。乳母心情愉快、生活平和、轻松自如,有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利乳汁分泌。
055如何估计母乳量是否充足
乳母常担心自己的乳汁量不足,不能喂饱婴儿,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估计乳汁是否足够:
(1)母亲可从自身乳房变化和婴儿吃奶前后的表现判断奶量是否充足。喂奶前乳房有胀满感,局部表皮静脉清晰可见,喂奶时有下奶感觉,喂奶后乳房变软。婴儿吸吮时,能听到连续吞咽声,有时随着吸吮,奶水会从婴儿口角溢出,说明奶是充足的。婴儿开始吸奶时,常常急速有力地吸吮,3~5分钟后会吸到大部分乳汁,继而吸吮力变小。婴儿吃饱后会自动松开乳头。宝宝在新生儿期夜间睡2~3小时J醒,随月龄增大,夜间睡眠时间达5~6小时,则提示婴儿每次都能吃饱。啼哭不一定是婴儿饥饿的信号,很多原因如太冷、太热、不舒服和要妈妈抱等都可用“哭”来表示。妈妈从哭声可学会区别婴儿不同的要求。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现代城市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智慧》 图书简介 在信息爆炸、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代都市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个体生存质量和发展潜力的关键要素。本书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说教之作,而是深入剖析现代城市人际关系网络,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极具操作性的交往策略与心法。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无数交集构成的“社会迷宫”中,如何精准导航,高效建立并维护有价值的连接,避免无效消耗和冲突,是摆在每一位城市居民面前的必修课。 第一部分:洞察现代人际图谱——理解你的社交环境 本部分聚焦于解析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城市环境的特点是高流动性、快节奏和强功能性。人们的交往目标往往更加明确,关系深度参差不齐。 一、 “弱连接”与“强连接”的辩证法: 城市生活仰赖大量的“弱连接”(如同事、邻居、点头之交),它们构成了社会稳定性的基础和信息流通的管道。我们详细探讨了如何识别、激活并适度维护这些连接,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寒暄。同时,深入分析了“强连接”(亲密朋友、家人)的培养机制——这需要投入高质量的时间和情感资本。我们提出一套“关系投入-回报模型”,帮助读者科学分配精力。 二、 社交符号与身份认同的重构: 在大型城市中,个体的身份不再单一由血缘或地域决定,而是由职业标签、兴趣社群和线上形象共同构建。本书剖析了在不同社交圈层中,人们如何通过特定的“社交符号”(如穿着风格、谈吐话题、参与的活动)来快速建立初步的信任和归属感。我们揭示了“表演性社交”的本质,并指导读者如何在保持真实自我的前提下,适应不同场景的社交期待。 三、 社交焦虑的“去魅”: 现代人普遍面临社交压力和“错失恐惧症”(FOMO)。本章从认知行为角度,解构了社交焦虑的成因——往往源于对完美形象的执着和对负面评价的过度敏感。我们提供了实用的“降噪”技巧,帮助读者将注意力从“别人怎么看我”转移到“我能提供什么价值”上来,从而实现更放松、更真诚的交流。 第二部分:核心技能的精进——沟通的“软硬实力” 人际交往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沟通的效率和艺术。本部分侧重于提升读者的“软实力”——倾听、表达与非语言信息控制。 一、 倾听的层次与“有效共情”: “会说话”不如“会听话”。我们区分了被动倾听、选择性倾听和积极倾听。积极倾听不仅仅是保持沉默,更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反馈过程。本书详细介绍了“有效共情”的三个步骤:识别情绪、确认感受、反馈理解,这使得对话者感到被真正接纳,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二、 结构化表达与“电梯游说”: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清晰、简洁的表达至关重要。我们引入了“金字塔原理”在日常对话中的应用,教授读者如何快速提炼核心观点。特别是针对职场交流,我们提供了“STAR原则”和“PREP框架”等实用工具,确保每一次汇报、每一次请求都能直击要点,避免冗长拖沓。 三、 非语言信息的掌控:身体语言的“沉默宣言”: 超过70%的信息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讲解了眼神接触、姿态、手势和声音语调在不同文化和情境下的解读。重点在于训练读者如何阅读他人的潜意识信号(如微表情、回避眼神),并自觉优化自身的身体语言,以传达自信、开放和尊重。 第三部分:冲突管理与边界构建——维护关系的健康 健康的人际关系必然伴随着摩擦和分歧。本部分关注如何专业、成熟地处理负面互动,以及如何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 一、 “非暴力沟通”在都市中的实践: 冲突的爆发往往源于指责和评判。本书系统阐述了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NVC)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现代职场和家庭冲突场景。重点在于将“你总是…”的指控转化为“我感到…因为我观察到…”的客观描述,从而将焦点从人转向问题本身。 二、 拒绝的艺术:设定有力的情感边界: 在人情社会中,不懂拒绝是关系耗竭的主要原因。我们探讨了“讨好型人格”的成因,并提供了一套渐进式的拒绝练习。关键在于使用“缓冲语言”和“替代方案”,既维护了自己的需求,又不完全切断对方的尊重。例如,学会使用“我现在无法承诺,但我可以在X时间后给你答复”,而不是生硬的“不”。 三、 维护“专业距离”的艺术: 在职场中,处理好与上级、下属及平级之间的专业界限至关重要。本书深入分析了“越界行为”的常见表现(如过度分享私事、借贷关系),并指导读者如何以尊重但坚定的方式,重新校准这些边界,确保关系始终服务于共同目标,而非成为个人情感的负担。 第四部分:网络时代的社交重塑——数字连接的策略 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已成为现代人际网络的主要载体。本部分旨在帮助读者驾驭数字世界,避免被技术反噬。 一、 线上形象的“人设”构建与维护: 数字平台上的每一次点赞、评论和发布都是在构建一个数字“人设”。本书指导读者审视自己的线上足迹,确保其与现实身份的一致性。我们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利用LinkedIn、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进行有目的性的社交投资,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二、 即时通讯效率化: 信息过载是数字时代的主要压力源。本书提供了针对不同通讯工具(邮件、微信、Slack)的回复时效性规范。例如,区分“紧急事件”与“例行事务”,并教授读者如何使用“延迟满足”的原则,避免手机成为持续的干扰源。 三、 跨越屏幕的连接转化: 最重要的目标是将虚拟连接转化为有意义的现实互动。我们提出了“线上邀约的三段式策略”:从线上互动积累共同话题 → 提出低压力的邀约(如咖啡)→ 确认线下互动的价值。 结语:关系投资,长期主义 本书的最终观点是:人际交往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项需要耐心、智慧和持续投入的“长期投资”。成功的城市人际交往者,是那些既能敏锐感知社会脉搏,又能坚定守护内心边界的平衡者。掌握这些艺术与智慧,你将能更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支持系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和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大那个时候,我走了不少弯路,看了很多书,但总觉得有些方法不太适合我的孩子。所以,在迎接老二到来之前,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这本书。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育儿模式,而是非常注重个体差异。书中反复强调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养育方式,这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比如,在关于宝宝的运动发展章节,它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宝宝可能出现的各种运动能力,并提供了相应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孩子的进步,而不是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比较。书中的养育建议,无论是在生活习惯的培养,还是在品格的塑造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过于急于让孩子“快点长大”,反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需求。这本书提醒我,要放慢脚步,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含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心灵的滋养。

评分

我一直对儿童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性不强。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将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养育和教育的实践中,使得理论和实践能够无缝衔接。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婴幼儿情绪发展和行为解读的分析,它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宝宝哭闹背后的原因,以及不同阶段孩子出现的各种“令人头疼”的行为,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例如,书中关于分离焦虑的章节,详细解释了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以及家长可以采取的循序渐进的安抚方法,这在我之前看来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今却有了清晰的指引。此外,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理念上的引导,让我明白如何通过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而这本书无疑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评分

作为一名新手妈妈,在宝宝出生前我最焦虑的就是如何照顾这个小生命。各种育儿书籍看得我眼花缭乱,总觉得它们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太笼统,很难真正落地。直到我偶然间翻到了这本书,才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我这个完全没有经验的新手也能轻松理解。书里关于喂养的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月龄宝宝的辅食添加原则和具体食谱,还有很多小贴士,比如如何应对挑食,如何制作营养均衡又美味的辅食,甚至还有宝宝过敏的处理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睡眠的部分,终于解决了宝宝频繁夜醒的难题,书里提供的作息建议和安抚技巧真的太实用了!而且,书中关于宝宝早期发展的启蒙游戏也给了我很多灵感,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让我在陪伴宝宝成长的同时,也能促进他的认知发展。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适,插图清晰,让我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总之,这本书就像一本贴身管家,解决了我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扰,让我更有信心和耐心去迎接宝宝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妈妈,对宝宝的到来既充满期待,又感到一丝迷茫。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但缺乏经验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没想到它比我想象的要实用得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就像一位邻家姐姐在分享她的育儿经验,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放松。它并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的压力,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我去了解和学习。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部分,它教我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如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对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宝宝日常护理的细节,比如洗澡、换尿布、哄睡的技巧,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新手父母们最需要学习的。而且,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让我觉得非常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温暖的指南,帮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我更加自信地迎接和陪伴我的宝宝成长。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孩子当下的学习能力,更会塑造他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市面上很多关于早期教育的书籍,要么过于强调技能培养,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要么就是一些非常主观的经验分享,缺乏科学依据。这本《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实用手册》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强求孩子学习多少知识,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玩中学”的理念,它强调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书中提供了大量不同年龄段的亲子游戏,这些游戏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更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一些游戏,发现我的孩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也更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尝试新事物。此外,书中对孩子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培养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教导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仔细思考过但又极其重要的问题。这本书让我明白,早期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和积极参与的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