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学》:突破困局并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思维。
★如何在交际、职场、投资、管理、销售、情感中,揭穿洗脑者惯用的伎俩,看穿潜伏在你身边的纵者,以便识别他人给你施加的负面影响!心理博弈领域的深度之作,让你成为人生赢家。
★揭秘心理博弈的秘密,让你在理性、睿智,在不动声色中,影响和改变他人。适用于:职场、商场、子、婚恋等多种场合。
《博弈心理学》揭露心理博弈的秘密!用有趣的方式讲述的心理学,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拿来就用的博奔技巧!是给别人冼脑,还是被别人冼脑,主导权就在你手里!文中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向人们展示经验教训,让读者能够感悟到生存的智慧和方略。衷心希望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加理性而睿智,让你的人生加精彩而顺遂。
第章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对博弈的理解 / 002
构成博弈的五个基本要素 / 004
博弈是与人“斗心眼儿”的利器 / 007
纵别人,先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 009
博弈思维成就智慧人生 / 012
要学做人,先学博弈 / 014
用博弈创造交际新局面 / 017
第二章 博弈心理学的七个模型
囚徒困境,选择决定胜败 / 022
智猪博弈,行动之前开动脑筋 / 026
斗鸡博弈,进与退的智慧 / 031
博傻理论,做聪明的投资者 / 035
猎鹿行动,合作创出奇迹 / 040
信息博弈,比的就是信息 / 043
协和谬误,该放弃就放弃 / 046
第三章 从此不被人纵——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 052
长点心眼,别被对方纵 / 054
理性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 056
识破人心,一开始就留下好印象 / 058
有始有终,zui后时刻挽回局面 / 062
六招让对方心甘情愿听你的 / 065
夹缝中生存的“黄金四原则” / 071
与人争辩,损人不利己 / 074
第四章 玩转职场的软实力——办公室里的心理博弈
利益是人事博弈永恒的主题 / 080
和接触,多多益善 / 082
别太天真,读懂潜台词是基本功 / 084
不当傀儡,别被同事“绑架”了 / 086
过犹不及,动心你就输了 / 089
关于背叛和淘汰的博弈 / 091
不亮底牌,直到zui后一刻 / 093
第五章 有钱人不说,却在用——投资创富中的心理博弈
投资是的博弈场 / 098
理财投资是掷色子吗 / 099
不要将就,不要盲目跟风 / 102
与群众心理反向作 / 106
有自制力才能取得成功 / 108
在赢的概率时下大赌注 / 111
空手道,实现多赢博弈 / 113
贪心让人成为笨蛋 / 116
第六章 抱团打天下——管理中的心理博弈
管理者的预期决定博弈结果 / 122
老板与经理人的“较劲” / 125
远离尴尬的“夹心层” / 128
让员工从心理上认同企业 / 133
绩效考核中的微妙战争 / 137
激励背后是信用博弈 / 141
内部管理,不妨“分槽喂马” / 144
找准“兴奋点”诱导合作 / 146
第七章 搞定客户没那么难——销售中的心理博弈
先签小订单,再拿大订单 / 150
反客为主,牵着客户的鼻子走 / 153
适当让步,与客户进行条件博弈 / 155
欲擒故纵,让客户急于和你成交 / 157
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游说顾客 / 159
故意冷淡不理睬,吊足客户的胃口 / 162
先高后低,让客户觉得赚了便宜 / 164
玩数字游戏,以小藏大谈价格 / 166
第八章 让你爱的人爱你——恋爱婚姻中的心理博弈
先动优势,爱在心中口要开 / 170
有没有一种智慧可以让恋爱不分手 / 173
逆向选择,美丑搭配zui常见 / 175
性别之战中的纳什均衡 / 178
夫妻之间的“囚徒困境” / 182
夫妻之间要“密有间” / 187
爱的,有话好好说 / 189
第九章 少有人走的路——越自我的心理博弈
轻信与多疑——成功的绊脚石 / 194
和自己的贪婪本性博弈 / 196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优势 / 198
认识心中的恶魔,走出心魔 / 200
暂时压抑欲望是另一种前进 / 202
在错误面前学会反省自己 / 204
转换想法,心境豁然开朗 / 209
对博弈的理解
通俗地讲,博弈就是指游戏中一种选择策略的研究。博弈的英文为“game”,我们一般将它翻译成“游戏”。而在英语中,“game”的意义不同于汉语中的游戏,它是人们遵循一定规则的活动,进行活动的人目的是让自己“赢”。我们在和对手竞赛或游戏的时候怎样才能使自己赢呢?这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策略,还要考虑其他人的选择。生活中博弈的案例很多,只要涉及人群的互动,就有博弈。
晚上,你参加一个派对,屋里有很多人,你玩得很开心。这时候,屋里突然失火,火势很大,无法扑灭。此时你想逃生。你的面前有两扇门,左门和右门,你必须在它们之间选择。但问题是,其他人也要争抢这两扇门出逃。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么你将因人多拥挤冲不出去而被烧死。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那么你将逃生。这里我们不考虑道德因素,你将如何选择?
一个人做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而其他人做选择时也会考虑此人的选择。此人的结果——博弈论称之为支付,不仅取决于他的行动选择——博弈论称之为策略选择,同时取决于其他人的策略选择。这样,此人和其他人就构成了一个博弈。
博弈的特色是互动性,就是博弈的参与者至少有两个,即使只有一个人,比如我们考虑出门是否带雨伞,也要把天气作为另一个博弈参与者。只要明白了博弈的这个特点,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看作是博弈。请看下面这个寓言故事:
有一个人死后升了天,在天堂待了数日,觉得天堂太单调,于是就请求天使让他去地狱看看,天使答应了他。
他到了地狱,看到繁花似锦的宫殿、一群群妖媚的美女以及各种美食。他对魔鬼说:“我决定在这里过夜,听说这里很好玩。”魔鬼同意让他留下来过夜,并派了个美女招待他。
第二天,那人回到天堂。跟地狱比起来,天堂的生活仍然很单调。过了不久,他又开始想念地狱的花天酒地,再次请求天使准许他去地狱。都如同上一次,他容光焕发地回到天堂。又过了一阵子,他向天使说他要去地狱居住,说完不理天使的劝告,坚决地离开了天堂。
他到了地狱,告诉魔鬼他是来定居的,魔鬼把他迎进去,可这次接待他的是一个蓬头散发、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以前接待我的那些美女哪儿去了?”那人不满又好奇地问。
“朋友,老实跟你说,旅游是旅游,移民却不是一回事!”魔鬼告诉他。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它与博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里面的局中人,在这个生活场景里有天使、魔鬼、当事人。当事人有两种策略选择:一种是继续待下去,另一种是换个环境,比如去地狱。这两种选择是他与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博弈。如果我们把与他博弈的局中人换成天使,那么他在选择两种策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天使的反应。他想选择第二种策略,去地狱,天使就面临着答应与不答应两种策略。若天使答应,他怎么办,若天使不答应,他又该怎么办。当然,zui后的策略天使是答应了。他去地狱后,魔鬼与他进行博弈。用诱惑来吸引他和用丑恶来接待他,这两种策略选择中,魔鬼为了留住他,先用种策略来吸引。如果魔鬼先用第二种策略的话,当事人肯定要走了,不会留在地狱的。魔鬼先选择种策略,而等当事人决定留在地狱后,再拿出第二种策略。魔鬼的每一个策略都是揣摩当事人的意思而定的,他和当事人之间有一个互动关系,如果当事人的策略选择是不留下,魔鬼肯定要换另外的策略,他总是按照当事人可能的策略选择来定自己的策略。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上都是心与心的较量,充满了影响与反影响、纵与反纵。我们只有站在博弈的制高点,客观、冷静地观察与分析,才能察觉到他人的意图,用zui有效的策略克敌制胜。
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潜意识的大门,让我开始理解那些隐藏在表层行为之下的驱动力。它并没有直接教授技巧,而是让你学会“看透”。我曾经总觉得,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特别有说服力,而我努力表达却收效甚微,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语言的背后是心理的博弈,是逻辑的构建,更是情绪的引导。书中的“承诺和一致性”原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继续坚持某个决定,并非因为那个决定本身有多么正确,而是因为我们已经向自己或他人做出了承诺,为了维持一致性,我们会不断强化这个行为。我开始留意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曾经被这种心理所影响,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去打破这种僵局。书中也讲到了“社会认同”的力量,这让我明白为什么在群体中,人们更容易随波逐流,也让我对一些社会事件有了更深入的解读。这本书就像一种“心理麻醉剂”的解药,它让你从盲目中清醒过来,学会审视,学会质疑,也学会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引领。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短,但我却感觉读得格外快,因为每一个字都仿佛击中了要害,让我忍不住想要继续往下读。它并不是那种让你轻松愉快的“读物”,而是需要你带着思考去“啃”的。书中对于“说服的原理”的剖析,让我以前在销售和谈判中的一些失败经历,找到了根源。我意识到,我之前过于注重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优点,却忽略了如何触动对方的内心需求,如何构建一个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心理框架。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共情”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真正的说服不是压倒对方,而是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沟通。这本书也让我对“洗脑”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那种遥远的、戏剧化的概念,而是可能悄无声息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的互动和信息接收中。它教我如何识别那些试图影响我思想的“隐形的手”,并且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面对信息和人际关系时,多了一层“防护罩”,也多了一套“侦测器”。
评分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硬核”的一本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用一种极其直白、甚至有些冷酷的方式,揭示了人性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阴暗面,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些阴暗面中求生存、求发展。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成功”,很多时候并非依靠纯粹的努力和天赋,而是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运用恰当的策略。书中关于“权威效应”的分析,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对某些“权威”的盲目信任,也让我学会如何更客观地去评估信息和观点。它并没有鼓励你去“欺骗”或“操纵”他人,而是让你更清楚地看到别人可能使用的“手段”,从而保护自己,并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反制”。我喜欢这本书的态度,它不回避冲突,不回避博弈,而是让你直面这些挑战。它让我明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懂得一些基本的“博弈规则”,就像在棋盘上不知道怎么走棋,很容易就输得一败涂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心理素质”的重塑,变得更加警觉,也更加自信。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新视角!以前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纯粹的、直来直去的交流,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心理博弈。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操控别人”,而是让你深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例如,书里讲到的“损失厌恶”效应,我之前从未意识到自己会在购物时,因为害怕失去一个“可能不错”的优惠而做出冲动消费,但读完之后,我开始能识别出这种心理陷阱,并且在购物时更加理性。还有关于“锚定效应”的讲解,让我明白为什么在谈判时,先开出一个“过高”的价码,往往能为自己争取到更有利的后续空间。书里充斥着大量的案例分析,每一个都生动形象,让我能立刻联想到生活中的场景,并且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决策和互动。它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理论书,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低语,点拨你那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中的智慧。我现在看新闻,听别人说话,甚至刷社交媒体,都会不自觉地去分析其中的博弈和心理学原理,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有趣和透明了。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颠覆性的。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立马就能变成社交达人的“速成手册”,而是像一块沉甸甸的磨刀石,需要你耐心地去打磨,去消化。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回避那些“阴暗面”,而是坦诚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套路”。当然,它也同样强调了“反控”的力量,教你如何识别并化解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心理攻势。书中对于“认知失调”的解读,我印象尤为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即使知道某些事情不合理,却仍然会坚持下去,这种解释让我对很多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曾经的一些固执己见进行了反思。作者的语言风格很沉稳,没有过度的煽情,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理性、分析性的方式,层层剥茧地展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确认偏误”的讨论,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往往只愿意看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相反的证据,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危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容易被他人情绪和言语所左右的“小白”,而是能够更冷静、更有策略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