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本书是《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的教学辅导书,适合使用该教材的老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供高校其他语言类课程的老师、学生及语言学爱好者参考。
全书主要由教学指导和习题两大部分组成,以教材各章为序分章,习题分章后附。本书文字版不附习题答案,这是因为,这些习题有的需要学生自己从教材或指导书中去寻找答案,有的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还有的是开放性的,没有weiyi的答案。不附答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此外,各章所需延伸阅读的文献及出处可利用教材的脚注,本书不再另外给出。
目录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有哪些应用价值?
练习与思考
一章 语言的功能
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如何理解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三、如何理解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二、如何理解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三、如何从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四、如何理解儿童语言习得和大脑分工的临界期(the critical period)?
五、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练习与思考
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如何理解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二、如何认识语言的符号性?
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二、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三、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三节 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
练习与思考
三章 语音和音系
四章 语法
五章 语义和语用
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八章 语言的接触
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这本辅导书是我在研究语言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大助力。原著《语言学纲要》虽然是经典,但其内容体系的构建和表述方式,对于初学者或者需要系统复习的读者来说,常常显得不够直观,甚至有些晦涩。王洪君老师的这本辅导书,我对其最大的期待在于它能提供一个更清晰、更易于掌握的学习路径。我希望它能对原著的每个章节进行精炼,提炼出核心的主题和论点,并用清晰的逻辑结构呈现出来。尤其是在某些概念的辨析上,比如“方言”和“语言”的区别,或者是“词汇”和“语法”的界限,我希望辅导书能够通过更详尽的分析和对比,帮助我彻底理解这些易混淆的概念。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语言现象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这能够帮助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语言变化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语言学纲要》过程中的一个高效的学习工具,让我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最终能够内化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
评分刚收到这本《语言学纲要》的配套辅导书,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我是个对语言的本质充满好奇的学生,但语言学这个学科对我来说,总感觉像一团迷雾,很多理论和概念听起来高深莫测,虽然叶蜚声先生的原著《语言学纲要》是经典,但我总觉得读起来有些吃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清晰,逻辑链条有时也不太顺畅。王洪君老师的这本书,看名字就知道是专门针对原著的辅导,我期待它能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学习的道路。初步翻阅,这本书的排版就比较舒服,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小字堆砌,而是留有适当的间距,阅读起来不至于产生压迫感。而且,它似乎在每个章节都做了详细的梳理,把原著中分散的、有时显得比较抽象的概念,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解释了一遍,还配了一些恰当的例子,这一点我非常看重,因为我总是在理解概念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实例来支撑。我尤其希望能看到它对一些核心概念,比如“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语言的社会性”等,进行更深入浅出的剖析,并提供一些练习题,让我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真正帮助我掌握《语言学纲要》的核心内容,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刚接触语言学研究的学生,手里捧着叶蜚声先生的《语言学纲要》,常常感到一种既敬畏又无从下手的困境。这本辅导书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我迫切地需要一本能够真正“消化”原著,并将其中晦涩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学习资料。初步翻看,我发现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用心。例如,在讲解语音学部分,它可能不仅仅介绍了声母、韵母这些基础概念,还会深入探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细节,并通过图示清晰地展示出口腔的形状,这对于我这种在实际发音练习中容易混淆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考点”的提示,或者对某些章节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标注,这样我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够更有效地分配精力,优先掌握那些最核心、最常考的内容。同时,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模拟题,并且给出详尽的解析,那就更完美了,这能帮助我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评分我是一名非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好奇,选择了阅读叶蜚声先生的《语言学纲要》,希望能对语言的结构、发展和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原著中很多严谨的学术论述,对于非专业背景的我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庆幸的是,我找到了王洪君老师的这本辅导书。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能够“翻译”原著中的专业术语,并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理论。比如,在讲解“意合”和“形合”的时候,原著可能就直接给出一些语言现象的对比,而这本书或许会通过对比中文和英文的句子结构,或者分析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两种语法的差异。我非常看重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它能够帮助我迅速建立起对语言学基本概念的直观感受,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搭建起一座理解语言学的桥梁,让我能够更自信、更轻松地阅读原著,并从中获得真正的启示。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最近学习语言学过程中的一剂强心针!我一直觉得语言学是个既迷人又令人头疼的学科,原著《语言学纲要》是绕不开的经典,但说实话,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迷失,很多理论和术语的理解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琢磨。王洪君老师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们这些在语言学海洋中摸索的学生指明了方向。它最大的亮点在于,不是简单地重复原著的内容,而是对其进行了提炼、梳理和深化。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复杂理论的拆解,比如关于语言单位层级关系的论述,原著可能只是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可能通过图示、表格或者更具象化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我还注意到,书中似乎还包含了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可能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案例、历史背景的补充,甚至是其他语言学流派的对比,这些都能极大地丰富我们对语言学知识的认知。我非常期待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我不再感到碎片化,而是能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