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炳寅,王大庆,刘旸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结构设计
  • 结构方案
  • 建筑结构
  • 朱炳寅
  • 技术措施
  • 规范
  • 中国建筑设计院
  • 工程建设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行业标准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10329
商品编码:2655566735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12-01
页数:404
字数:818000

具体描述




【合计2本】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diyi卷)+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结构方案评审表
            定价 133.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开本 16
作者 朱炳寅,王大庆,刘旸 主编
装帧 平装
页数 404
字数 818000
ISBN编码 9787112210329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定价 65.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开本 16
作者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装帧 平装
页数 315
字数 453000
ISBN编码 9787112216437





共两本

1.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diyi卷)

2.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一本独立成册的著作,而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了在中国建筑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两类技术文献。第一部分是“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第二部分是“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两部分内容虽有联系,但在功能和侧重点上有所区别。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在特定时期内,针对其承担或参与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所进行的结构方案评审的汇编。评审录的目的是记录和总结结构方案审查的关键环节、技术要点、常见问题以及最终的评审结论。 1. 评审目的与意义: 结构方案评审是中国建筑设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旨在评估项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确保设计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及业主的需求。通过结构方案评审,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或技术难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降低后期施工风险,节约工程造价,并最终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2.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背景: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CADI)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工程设计单位,在建筑设计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和卓越的声誉。其结构设计团队由众多资深专家和工程师组成,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其结构方案评审录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借鉴价值。 3. “第一卷”的含义: “第一卷”表明这只是一个系列性文献的开端,可能意味着后续还会有其他卷,涵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项目,或者更深入的专题研究。这暗示了结构方案评审工作是一个持续进行且不断积累的过程。 4. “朱炳寅”的标注: “朱炳寅”的出现,可能指向在该卷的评审工作中,朱炳寅先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可能是一位在结构设计领域具有很高声望的专家,是评审委员会的核心成员,甚至是该卷评审工作的牵头人或主要贡献者。他的专业意见和判断对评审过程和结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或许会集中体现朱炳寅先生在结构方案评审中的具体观点、技术分析和判断依据。 5. 内容构成猜想: 基于上述分析,第一卷的结构方案评审录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项目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被评审的建筑工程项目概况,包括其功能、规模、地理位置、特殊要求等。 结构方案文本: 详细描述项目的结构体系选择、主要构件设计参数、材料选用、基础形式等。 评审意见与讨论: 详细记录专家评审组(包括朱炳寅先生)对结构方案的评价,包括对方案的优点肯定,以及对潜在问题、风险点的分析和讨论。 技术问题探讨: 针对项目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难点,如复杂结构形式、特殊荷载作用、抗震设防等,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和论证。 改进建议与优化方案: 提出针对存在问题的修改意见和优化建议,以及最终的评审结论和批准意见。 相关图纸与计算书节选: 可能包含部分关键性的结构图纸或计算书的节选,用以佐证评审内容。 专家签名与日期: 标注参与评审专家的签名以及评审的时间,以示正式。 6. 学习价值: 通过阅读这一部分的评审录,读者可以学习到: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在结构方案设计中的通用方法和技术考量。 资深结构工程师(如朱炳寅先生)的思维方式、判断标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类型建筑工程结构方案设计的优劣势分析。 识别和规避结构设计中常见风险和错误的方法。 理解结构方案评审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这一部分是2018年发布的,一套针对结构设计领域的统一性技术指导文件。与第一部分侧重于具体项目的评审记录不同,这部分更侧重于规范性、指导性和普遍性。 1. “统一技术措施”的含义: “统一技术措施”表明这是一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文件,其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或特定机构内,统一结构设计的技术要求、设计流程、计算方法、安全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的出台是为了提高结构设计的整体水平,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2018”的年份标识: 年份“2018”表明这是该技术措施的发布或修订时间。在工程技术领域,规范和措施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标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修订。2018年版意味着它反映了当时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设计理念。 3. 主要内容推测: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可能涵盖以下方面: 总则与术语: 明确文件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相关专业术语的定义。 设计依据与基本要求: 列出结构设计必须遵循的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标准、规程等,并规定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可施工性等。 荷载与作用: 详细规定各种荷载(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的取值方法、组合原则以及计算要求。 结构材料: 对常用结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砌体、木材等)的性能要求、选用原则、强度计算方法等进行规定。 结构体系选择与计算: 指导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功能、规模等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并规定各类结构(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的设计计算方法、验算要求。 构件设计: 详细规定梁、柱、板、墙、基础等主要结构构件的设计要求,包括配筋计算、连接设计、构造措施等。 特殊结构设计: 可能包含对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地下工程、抗震设防等特殊结构的设计指导。 抗震设计: 详细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计算、抗震构造措施等,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施工图设计要求: 规定施工图纸应包含的内容、表达方式、标注要求等,确保设计意图能够准确传达给施工方。 工程质量管理: 对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计文件的审查、设计变更管理等进行规定。 勘察与地基: 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基础设计相关的技术规定。 节能与绿色建筑: 可能包含与结构设计相关的节能和绿色建筑要求。 4. 学习价值: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是一份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工具性文件,其价值在于: 统一标准: 为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技术语言和标准,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的均一性。 规避风险: 明确的技术要求有助于避免设计中的疏忽和错误,降低工程风险。 提升效率: 提供了明确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指导实践: 是结构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重要依据。 培训新人: 是结构设计领域新手学习和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重要教材。 问题解决: 提供了解决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技术指南。 总结: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作为一个整体,集合了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指导的权威性文件。第一部分通过对具体项目评审的记录,展现了结构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考量、挑战与解决方案,尤其体现了以朱炳寅先生为代表的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第二部分则以“2018”为时间节点,提供了一套系统、通用、标准化的结构设计技术指南,为所有结构设计工作者提供了遵循的依据和方法。 这两部分内容相互补充,前者是“怎么做”的鲜活案例,后者是“应该怎么做”的规范指引。共同构成了在中国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经验到规范的宝贵知识体系。它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设计工作的指导,对于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沉甸甸的书本,仿佛承载着多年的智慧与实践。我是一名对建筑结构领域怀有极大热情的设计新人,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对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权威性以及朱炳寅老先生在结构设计界的崇高地位的景仰。初次翻阅,我被书中严谨的逻辑、详实的案例以及精炼的语言所吸引。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娓娓道来,将一个个复杂的结构设计难题,通过评审的视角,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尤其对书中对不同类型建筑(例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桥梁等)结构方案的评审过程和关键考量点印象深刻。那些图文并茂的分析,不仅展示了评审专家们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功底,更让我看到了结构设计中“安全、适用、经济”原则的生动体现。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一些常见技术难点和潜在风险的预警,以及提出的一系列优化建议,这些都是我在学校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宝贵经验。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身知识的不足,同时也激发了我深入钻研的动力。

评分

作为一名在校的建筑学研究生,我对结构设计的深入理解,一直是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座通往结构设计“高级殿堂”的桥梁。我并非直接从事结构设计,但作为未来的建筑师,理解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我尤其关注书中对结构方案评审过程的详尽描述。例如,评审专家是如何分析结构的受力特性,如何评估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以及如何判断施工方法的合理性。这些细节,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一个建筑方案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朱炳寅先生的点评,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让我能够理解结构设计的“前世今生”。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的引入,也让我了解到当前国家在结构设计领域的最新要求和标准,这对于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自己对结构整体性的感知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更好地与结构工程师协同合作。

评分

作为一个对工程技术细节有着极致追求的普通读者,我对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解惑”和“学习”的心态。我一直认为,建筑的宏伟离不开坚实的结构支撑,而结构设计的严谨,则需要无数的经验积累和专业判断。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结构方案评审”这个过程。它不仅仅是对图纸的审核,更是一种智慧的碰撞,是一种对潜在风险的预判。朱炳寅先生在评审中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苛要求,都让我深感敬佩。我甚至想象,在每一次评审会议上,都充满了紧张而又充实的讨论。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的加入,让我能够理解到,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背后,总有规范作为基石。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工程师的养成秘籍”,让我得以一窥行业内的“内功心法”。我渴望从中学习到那些能够让建筑更加安全、更加耐久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的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而言,无疑是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一大痛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结构方案的评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成本和最终的质量。《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就像为我们提供了一本“标准答案集”和“经验宝典”。 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结构方案评审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和分析。我们经常会遇到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方在某些技术细节上的分歧,而这本书中的评审录,往往能够以一种客观、专业的角度,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朱炳寅先生的评审意见,其深度和广度,常常能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而《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则为我们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指导,确保我们的施工能够符合最新的行业标准。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常常需要在方案图纸和规范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本书的提供,使得这种平衡更加容易实现,也更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评分

对于我这个已经从业多年的资深结构工程师来说,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经验的传承。《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无疑扮演了这个角色。我之所以对它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于一本简单的技术规范。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复杂结构体系的评审分析,以及其中对一些创新性结构的考量。朱炳寅先生的评审,不仅仅是“挑毛病”,更是一种“启发式”的指导,他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指出方案的潜在问题,并提出极具价值的优化方向。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挑战新项目、应对新技术的设计师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此外,书中结合了《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一最新标准,这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具时效性和指导意义。我会在工作之余,将其中的案例与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对照,从中吸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它让我想起了当年学习时,老师反复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

评分

这本《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对于我这样一名身处工程一线,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结构工程师来说,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我之所以反复研读,是因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高度契合实际工程的评审需求。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就像是一场场精彩的“技术实战演习”,我可以在其中学习到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评估一个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朱炳寅先生在评审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往往能点醒我之前可能忽略的细节。他不仅仅是审查方案是否符合规范,更重要的是从工程实际出发,考虑施工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这种全方位的考量,正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的挑战。而《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为我提供了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导。我常常将书中提到的条文与实际项目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从中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时,我被其标题所吸引,并且对它寄予了厚望。我是一名对建筑安全和工程质量有着高度关注的市民,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结构设计”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以及评审环节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尤其想了解,在建造我们身边的那些高楼大厦、桥梁隧道时,设计师和评审专家是如何确保它们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的。书中可能包含的案例分析,如果能够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解释结构设计的原理和评审的要点,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 朱炳寅先生的评审记录,让我看到了专业人士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我相信,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敬业的专家,我们才能拥有安全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的引入,也让我了解到,国家对建筑安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这让我感到安心。这本书,是我了解建筑背后“硬核”力量的一扇窗。

评分

我是一名对技术发展趋势敏感的工程咨询公司负责人。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我们需要能够准确地把握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权威的技术信息。《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掌握了一把“金钥匙”,能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和专业性的建议。 我最看重的是本书能够反映出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在结构方案评审方面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通过对书中案例的研读,我能够了解到当前国内最前沿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朱炳寅先生的点评,更是点出了行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同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的纳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指南。在为客户评估项目时,我们可以直接引用书中的相关条文,为客户的决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这本书的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有信心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结构设计挑战。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建筑情有独钟的建筑历史爱好者,当我偶然发现《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时,内心充满了好奇。我预想这本书或许会涉及到一些古建筑结构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或者是现代结构设计如何借鉴古代智慧。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结构工程师,但书中对结构体系的分析,对材料性能的解读,以及对施工工艺的描述,依然能让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精妙。 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对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结构改造或加固的案例。如果书中能够展示现代结构技术如何与历史建筑的特质相融合,并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风貌,那将是一次令人惊叹的结合。虽然书中可能更多关注的是现代工程,但我相信,任何优秀的结构设计,都离不开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而这些原理,无论古今,都有其共通之处。

评分

我是一位对工程管理以及项目风险控制充满兴趣的管理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结构方案的评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涉及到项目管理中的成本、进度、安全等诸多方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结构方案评审录(第一卷)朱炳寅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一个复杂工程背后,结构设计评审环节的精细化运作。 我尤其对书中可能包含的评审流程、评审标准以及评审过程中的决策机制等内容感兴趣。了解这些,有助于我理解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如何通过科学的评审流程,将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降到最低。朱炳寅先生的经验分享,也让我能够学习到如何从管理者和技术者的双重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同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所提供的规范性指导,也让我能够理解在现代工程中,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结构设计评审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链条中的关键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