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規範

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規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俊傑張福君... 編
圖書標籤:
  • 腫瘤學
  • 放射治療
  • 粒子治療
  • 規範
  • 臨床指南
  • 醫學
  • 腫瘤放射學
  • 重離子治療
  • 質子治療
  • 放療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土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衛生
ISBN:9787117224284
商品編碼:26802568341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規範
  • 作者:編者:王俊傑//張福君
  • 定價:43
  • 齣版社:人民衛生
  • ISBN號:9787117224284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6-05-01
  • 印刷時間:2016-05-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80
  • 字數:270韆字

編輯推薦語

王俊傑、張福君編著的《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規範》在《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腫瘤》的基礎上,列舉瞭我國各醫療單位粒子治療腫瘤方麵的經驗,詳細論述瞭各係統粒子治療的技術要點,同時也藉鑒瞭大量國外粒子治療方麵的成功經驗和其他醫院的體會,旨在方便相關醫療機構和基層醫院開展工作,希望對我國開展粒子治療工作有*大的幫助。本書共分十九章,主要內容包括:放射性粒子治療概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計劃係統、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顱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頭頸部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眼部原發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肝癌等。

目錄

第一章 放射性粒子治療概論
第一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腫瘤發展曆史
第二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物理學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放射生物學
第四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腫瘤術式
第五節 我國放射性粒子治療腫瘤發展曆程
第二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計劃係統
第一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計劃係統概述
第二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計劃係統應用流程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計劃係統應用注意事項
第三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影像引導技術規範
第一節 CT引導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操作規範
第二節 超聲引導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操作規範
第三節 磁共振引導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操作規範
第四節 SPECT/CT引導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操作規範
第四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顱內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神經係統腫瘤治療原則
第三節 神經係統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
第四節 顱內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及處理
第五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頭頸部腫瘤
第一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舌癌
第二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腮腺癌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頭頸部復發癌
第六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眼部原發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脈絡膜黑色素瘤分期
第三節 治療原則
第四節 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五節 治療技術
第六節 臨床療效
第七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肺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肺癌治療原則
第三節 肺癌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八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肺轉移癌和縱隔淋巴結轉移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肺轉移癌和縱隔淋巴結轉移癌治療原則
第三節 肺轉移癌和縱隔淋巴結轉移癌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肺轉移癌和縱隔淋巴結轉移癌放射性粒子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九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腔道惡性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腔道惡性腫瘤治療原則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腔道惡性腫瘤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腔道惡性腫瘤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十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肝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肝癌治療原則
第三節 肝癌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肝癌放射性粒子植人技術
第五節 乏血供肝癌放射性粒子治療
第六節 肝癌殘存及復發病竈放射性粒子治療
第七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八節 並發癥
第十一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肝轉移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肝轉移癌治療原則
第三節 肝轉移癌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及禁忌證
第四節 影像引導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肝轉移癌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肝轉移癌的並發癥及處理
第十二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胰腺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胰腺癌的分期及治療原則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胰腺癌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四節 粒子治療劑量
第五節 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流程
第六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胰腺癌術後並發癥
第七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後的輔助治療及隨診
第八節 臨床療效
第十三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瘤粒子治療原則
第三節 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瘤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十四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復發性直腸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直腸癌治療原則
第三節 局部復發直腸癌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局部復發直腸癌放射性粒子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十五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子宮頸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子宮頸癌治療原則
第三節 復發子宮頸癌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復發子宮頸癌放射性粒子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十六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脊柱原發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脊柱原發腫瘤的治療原則
第三節 脊柱原發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脊柱原發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十七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骨轉移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骨轉移瘤治療原則
第三節 骨轉移瘤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骨轉移瘤放射性粒子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十八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軟組織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軟組織腫瘤治療原則
第三節 軟組織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四節 軟組織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技術
第五節 臨床治療療效
第六節 並發癥
第十九章 美國近距離放射治療學會**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前列腺癌標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臨床結果
第三節 植入術後劑量評估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節 結論
附錄1 轉換**標準(SI)單位
附錄2 放射性核素衰變計算
附錄3 放射腫瘤治療協作組(RTOG)和歐洲癌癥研究治療中心(EORTC)的放射治療毒性標準
附錄4 放射性粒子治療相關專業術語


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規範 引言 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作為一種前沿的腫瘤治療手段,正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發射的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對腫瘤細胞進行精準打擊,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本書旨在係統闡述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的關鍵技術、操作流程、適應癥選擇、不良反應管理以及質量控製等內容,為臨床醫生、科研人員以及相關專業人士提供一份全麵、權威的指導手冊。本書的編寫,不僅凝聚瞭眾多資深專傢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智慧,更匯集瞭當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我們力求通過詳實的內容、嚴謹的論述,為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的規範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最終造福廣大腫瘤患者。 第一章 導論 1.1 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的起源與發展 迴顧放射性核素在醫學中的早期應用,追溯放射性粒子治療的萌芽。 介紹不同時期關鍵技術和核素的突破,如內照射治療(brachytherapy)的演進,同位素標記技術的發展,以及靶嚮性遞送係統的進步。 闡述粒子治療在腫瘤治療策略中的地位變化,從輔助治療到獨立治療,再到聯閤治療。 展望未來發展趨勢,如新型粒子源的研發、更智能的靶嚮遞送係統、個體化治療方案的製定等。 1.2 放射性粒子治療的基本原理 1.2.1 放射性衰變與粒子發射 詳細介紹α衰變、β衰變(β- 和 β+)的物理過程,包括其特點、射程以及能量分布。 闡述不同粒子在組織中的穿透深度及其生物學效應差異,為何選擇特定粒子用於特定治療。 解釋粒子治療的“臨界距離”效應,即能量集中在短距離內釋放,對近處靶點殺傷力強,遠處正常組織受纍輕。 探討不同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能量、發射粒子類型及其對治療周期的影響。 1.2.2 細胞殺傷機製 詳細描述粒子輻射誘導的DNA損傷,包括單鏈斷裂、雙鏈斷裂、堿基損傷等。 闡述直接作用(粒子直接撞擊DNA)和間接作用(粒子引發水分子電離産生自由基,自由基攻擊DNA)的機製。 解釋高綫性能量轉移(LET)粒子(如α粒子)與低LET粒子(如β粒子)在DNA損傷類型和修復難度上的差異,及其在腫瘤殺傷效率上的區彆。 討論粒子輻射對細胞周期的影響,以及其在細胞周期特異性殺傷方麵的潛力。 分析粒子治療誘導的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及其在激活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的作用。 1.2.3 靶嚮遞送策略 介紹將放射性核素“裝載”到靶嚮載體上的不同方法,如化學偶聯、納米載體包裹、脂質體封裝等。 詳細闡述各類靶嚮分子的選擇原則,如抗體、多肽、小分子配體等,以及它們如何識彆腫瘤特異性抗原。 分析不同遞送係統的優勢與劣勢,例如穩定性、腫瘤組織穿透性、體內分布、免疫原性等。 探討前藥(prodrug)策略,即放射性核素被惰性載體保護,在腫瘤微環境中被激活釋放,提高靶嚮性。 介紹影像學示蹤技術在評估遞送係統靶嚮性及體內分布中的應用。 1.3 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的優勢與局限性 1.3.1 優勢 高選擇性與精準性: 強調粒子治療對腫瘤細胞的靶嚮性和對正常組織的保護作用,減少全身毒性。 良好的藥物動力學特性: 探討某些粒子治療藥物在體內的分布、清除及作用時間,如何實現長效精準治療。 剋服腫瘤耐藥性: 分析粒子治療在某些情況下能夠有效殺傷對化療、放療耐藥的腫瘤細胞。 全身治療潛力: 討論對於轉移性腫瘤,特彆是骨轉移等,粒子治療的全身治療優勢。 與免疫治療的協同作用: 詳細介紹粒子治療誘導的免疫反應如何增強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等免疫治療的療效。 創傷小、恢復快: 相較於手術,粒子治療的創傷性較小,患者恢復周期短。 1.3.2 局限性 放射性核素的選擇與可及性: 某些核素的生産、獲取可能存在睏難,成本較高。 靶嚮遞送係統的研發挑戰: 尋找高效、特異的靶嚮分子,優化遞送係統,提高腫瘤攝取率。 腫瘤微環境的影響: 腫瘤血管生成、缺氧、免疫抑製等微環境因素可能影響粒子治療的療效。 劑量的精確控製: 如何準確評估腫瘤內和腫瘤外組織的放射劑量,確保治療效果並控製毒性。 潛在的放射性汙染與輻射防護: 強調操作人員和環境的輻射安全問題。 療效評估與監測的復雜性: 需要結閤影像學、生物標誌物等多種手段進行綜閤評估。 1.4 適用範圍與未來展望 1.4.1 當前臨床應用領域 列舉目前粒子治療已在哪些類型的腫瘤中取得顯著療效,如前列腺癌(α粒子)、肝癌(β粒子)、骨轉移瘤(鍶-89,釤-153)、神經內分泌腫瘤(Lu-177 DOTATATE)等。 分析不同腫瘤類型對粒子治療的敏感性差異。 1.4.2 未來發展方嚮 新核素與新載體的開發: 介紹正在研發中的新型放射性核素和更先進的靶嚮遞送係統。 多模態治療的整閤: 探討粒子治療與靶嚮治療、化療、免疫治療、放療等聯閤應用的優化策略。 人工智能在粒子治療中的應用: 預測腫瘤對粒子治療的反應,優化劑量分布,輔助靶嚮選擇。 個體化與精準化治療: 基於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影像組學等信息,製定個體化的粒子治療方案。 拓展治療適應癥: 探索粒子治療在更多實體瘤和血液係統腫瘤中的應用潛力。 第二章 放射性粒子治療的分類與核素選擇 2.1 按粒子類型分類 2.1.1 α粒子治療 特點: 高LET,短射程,高相對生物學效應(RBE),能量集中,對腫瘤細胞損傷大,對周圍組織損傷小。 常用核素: 鐳-223($^{223}$Ra): 適用於骨轉移癌,尤其是前列腺癌骨轉移,其化學性質與鈣相似,優先富集於骨骼。 鎿-225($^{225}$Np): 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和高能量α粒子,研究其在多種腫瘤治療中的應用潛力。 釙-210($^{210}$Po): 曾用於研究,但毒性較大,臨床應用受限。 靶嚮遞送策略: 骨靶嚮藥物(如雙膦酸鹽類似物)與α發射核素偶聯,或直接注射到腫瘤區域。 2.1.2 β粒子治療 特點: LET較低,射程較長,RBE相對較低,穿透深度可達幾個毫米至幾厘米,適用於較大體積腫瘤或區域性治療。 常用核素: 碘-131($^{131}$I): 廣泛應用於甲狀腺癌的治療,可被甲狀腺組織攝取。 鑥-177($^{177}$Lu): 半衰期適中,能量適中,常與靶嚮分子(如多肽、抗體)偶聯,用於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如$^{177}$Lu-DOTATATE)、前列腺癌(如$^{177}$Lu-PSMA)等。 鍶-89($^{89}$Sr): 適用於緩解疼痛的惡性腫瘤骨轉移,其化學性質與鈣相似,在骨骼中富集。 釤-153($^{153}$Sm): 適用於緩解疼痛的惡性腫瘤骨轉移,也具有骨骼靶嚮性。 磷-32($^{32}$P): 曾用於治療多血癥等血液係統疾病,但高能量β粒子易導緻骨髓抑製。 釔-90($^{90}$Y): 常與抗體偶聯(如$^{90}$Y-ibritumomab tiuxetan治療淋巴瘤),或用於肝髒腫瘤的介入治療。 靶嚮遞送策略: 放射性核素與特異性抗體、多肽、小分子配體偶聯;放射性粒子填充到微球中進行區域灌注。 2.1.3 其他粒子 γ射綫發射核素: 雖然γ射綫不是粒子,但常與粒子治療中的內照射治療(brachytherapy)技術結閤,例如銥-192、銫-137等,用於近距離照射。本書主要關注α和β粒子治療,但在此章節簡要提及與之相關的技術。 2.2 按治療方式分類 2.2.1 全身性放射性核素治療(Systemic Radionuclide Therapy, SRT) 特點: 將放射性藥物通過靜脈注射、口服等方式引入體內,核素隨血液循環分布,靶嚮腫瘤細胞。 適應癥: 廣泛轉移的腫瘤,如骨轉移、彌漫性淋巴瘤等,以及對靶嚮分子有高錶達的腫瘤(如神經內分泌腫瘤)。 核素選擇: 需考慮核素的半衰期、能量、靶嚮性、體內分布和清除速率,以及對正常組織的安全性。 2.2.2 區域性放射性核素治療(Regional Radionuclide Therapy, RRT) 特點: 將放射性核素直接注入腫瘤部位或相關血管(如肝動脈灌注),實現局部高劑量照射。 適應癥: 局限性腫瘤,如原發性肝癌、肝轉移瘤。 核素選擇: 常用β發射核素,通過微球(如$^{90}$Y微球、$^{131}$I微球)或溶液形式遞送。 2.3 放射性核素的選擇原則 2.3.1 物理特性 半衰期: 需與治療周期相匹配,過短影響劑量纍積,過長增加輻射暴露。 粒子類型與能量: 根據腫瘤大小、位置、組織穿透性需求選擇。 輻射産物: 關注是否有高能γ射綫發射,影響輻射防護和影像學評估。 2.3.2 生物特性 靶嚮性: 核素是否能被腫瘤細胞特異性攝取或在腫瘤微環境中富集。 體內分布與清除: 避免在易受損的正常器官(如骨髓、腎髒)過度蓄積。 細胞殺傷效率(RBE): 評估其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 2.3.3 臨床實用性 可及性與成本: 核素的生産、儲存、運輸是否方便,治療費用是否可接受。 安全性: 放射性汙染風險,對操作人員和環境的安全要求。 與影像學診斷的匹配性: 某些核素本身可以作為示蹤劑,或其衰變産物可用於PET/CT等影像學診斷。 第三章 放射性粒子治療的臨床應用 3.1 前列腺癌 3.1.1 α粒子治療(鐳-223) 適應癥: 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特彆是伴有骨轉移的患者。 作用機製: 鐳-223模擬鈣,在骨骼中選擇性沉積,通過α粒子輻射殺傷骨轉移竈的腫瘤細胞,緩解骨痛。 劑量與療程: 詳細說明推薦劑量、注射頻率、總療程等。 療效評估: 疼痛緩解評分,PSA變化,影像學評估(骨掃描、CT、MRI),生存期。 不良反應與管理: 骨髓抑製(如貧血、血小闆減少),胃腸道反應,水腫等,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3.1.2 β粒子治療(鑥-177) 適應癥: 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特彆是PSMA(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高錶達的患者。 作用機製: 鑥-177標記的PSMA靶嚮配體(如$^{177}$Lu-PSMA-617, $^{177}$Lu-PSMA-I&T)能夠特異性結閤錶達PSMA的腫瘤細胞,通過β粒子殺傷腫瘤。 劑量與療程: 詳細說明推薦劑量、注射頻率、總療程等。 療效評估: PSA變化,疼痛緩解,影像學評估(PET/CT),生存期。 不良反應與管理: 口乾、疲勞、骨髓抑製、腎髒損傷、胃腸道反應等,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3.2 肝癌 3.2.1 區域性放射性核素治療(90Y微球) 適應癥: 局限性、無法手術或射頻消融的原發性肝癌及肝轉移瘤。 作用機製: 將$^{90}$Y標記的微球通過肝動脈灌注至腫瘤區域,微球被腫瘤血管滯留,釋放β粒子,對腫瘤進行局部高劑量照射。 操作流程: 介入導管插入,微球輸注,劑量計算。 療效評估: 影像學評估(CT,MRI),腫瘤標誌物,生存期。 不良反應與管理: 肝功能損害,骨髓抑製,疼痛,疲勞等,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3.2.2 其他肝髒靶嚮核素治療 介紹其他可能應用於肝癌的核素,如$^{131}$I-Lipiodol等。 3.3 甲狀腺癌 3.3.1 碘-131($^{131}$I)治療 適應癥: 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術後,用於清除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和轉移竈。 作用機製: 甲狀腺細胞特異性攝取碘,$^{131}$I釋放β和γ射綫,殺傷甲狀腺癌細胞。 劑量與療程: 術後分期、殘留腺體大小、有無轉移等因素決定劑量。 療效評估: 血清TSH、Tg水平,$^{131}$I全身掃描。 不良反應與管理: 甲狀腺功能減退,唾液腺炎,胃腸道反應,骨髓抑製等,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3.4 神經內分泌腫瘤(NET) 3.4.1 鑥-177($^{177}$Lu-DOTATATE)治療 適應癥: 晚期、生長性、高分化/中分化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s)。 作用機製: $^{177}$Lu標記的生長抑素類似物(如DOTATATE)特異性結閤錶達生長抑素受體(SSTR)的NET細胞,通過β粒子殺傷腫瘤。 劑量與療程: 依據患者體重、受體錶達情況製定。 療效評估: CT、MRI、PET/CT評估腫瘤負荷變化,CTCAE標準評估療效,生存期。 不良反應與管理: 骨髓抑製、腎髒毒性、疲勞、惡心嘔吐等,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3.5 骨轉移瘤的鎮痛治療 3.5.1 鍶-89($^{89}$Sr)和釤-153($^{153}$Sm) 適應癥: 多個部位疼痛性骨轉移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 作用機製: 具有骨骼親和力,在成骨活躍區域富集,通過β粒子減少腫瘤細胞的生長和骨質破壞,緩解疼痛。 劑量與療程: 依據疼痛程度和轉移瘤負荷。 療效評估: 疼痛評分,嗎啡等止痛藥物用量。 不良反應與管理: 骨髓抑製(尤其是血小闆和白細胞),骨摺風險(早期可能加重疼痛)。 3.6 其他潛在應用領域 淋巴瘤 腦膠質瘤 其他實體瘤的臨床試驗及研究進展。 第四章 放射性粒子治療的流程與技術要點 4.1 患者篩選與評估 4.1.1 適應癥判斷 詳細列齣每種粒子治療的詳細適應癥,以及排除標準。 評估腫瘤類型、分期、病竈數量、大小、位置。 評估患者的全身狀況(ECOG評分、器官功能)。 評估患者的靶嚮分子錶達水平(如PSMA、SSTR)。 4.1.2 影像學檢查 PET/CT, SPECT/CT, MRI, CT等在腫瘤顯像、靶嚮分子錶達評估、靶區勾畫中的作用。 骨掃描在骨轉移瘤評估中的重要性。 4.1.3 生物標誌物檢測 PSA, CEA, CA19-9, NSE, Chromogranin A等在診斷、療效評估中的作用。 4.1.4 詳細的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 瞭解患者既往治療史、閤並癥、過敏史等。 4.2 治療方案製定 4.2.1 劑量計算與個體化 如何根據患者體重、核素活度、靶嚮性、腫瘤負荷等因素計算放射性藥物劑量。 考慮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 介紹劑量限製,如骨髓抑製、腎髒毒性等。 4.2.2 治療周期與重復治療 確定每次治療間隔和總治療周期。 根據療效和毒性判斷是否需要重復治療。 4.2.3 聯閤治療方案 與化療、靶嚮治療、免疫治療、外照射放療等聯閤應用的策略。 4.3 放射性藥物的準備與輸注 4.3.1 放射性藥物的接收與儲存 放射性物質的安全儲存要求,屏蔽措施。 核素的質量控製,活度、純度檢測。 4.3.2 劑量準備與稀釋 精確測量和製備放射性藥物。 無菌操作,防止汙染。 4.3.3 輸注途徑與技術 靜脈注射、口服、動脈灌注等。 介紹不同輸注方法的具體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對於介入治療,詳細描述導管選擇、路徑選擇、栓塞材料等。 4.4 治療過程中的監測 4.4.1 放射性藥物體內分布監測 SPECT/CT, PET/CT在評估藥物靶嚮性、攝取程度、是否存在異常蓄積中的應用。 血藥濃度監測(如有需要)。 4.4.2 生命體徵監測 關注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 4.4.3 癥狀監測 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的及時發現與記錄。 4.5 放射性粒子治療後的管理 4.5.1 不良反應的監測與處理 詳細分類和描述常見的血液學毒性、消化道毒性、腎髒毒性、肝髒毒性、皮膚反應、疲勞等。 提供處理方案和藥物選擇。 4.5.2 放射性安全與防護 患者的體內殘留放射性監測,齣院標準。 傢屬及公眾的防護建議,如避免密切接觸、增加飲水量、注意排泄物處理等。 醫療機構的輻射安全管理規定。 4.5.3 療效評估與隨訪 規定隨訪時間點和評估內容。 影像學檢查(CT, MRI, PET/CT)。 腫瘤標誌物復查。 疼痛評分。 生活質量評估。 第五章 放射性粒子治療的質量控製與安全管理 5.1 放射性藥物質量控製 5.1.1 生産與製備環節 GMP(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在放射性藥物生産中的應用。 核純度、放射化學純度、放射活度、pH值等關鍵指標的檢測。 5.1.2 儲存與運輸環節 符閤法規的儲存設施和條件。 運輸過程中的輻射安全保障。 5.1.3 使用前的檢測 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的劑量、純度、pH等檢測。 5.2 治療設備與環境控製 5.2.1 劑量測量設備 蓋革計數器、電離室、閃爍計數器等設備的校準與維護。 5.2.2 屏蔽設施 注射室、儲存室、病房的屏蔽設計與驗收。 鉛當量計算,防護材料選擇。 5.2.3 放射性廢物處理 不同放射性廢物(短半衰期、長半衰期)的分類、儲存、衰變處理及最終處置。 符閤環保法規要求。 5.3 團隊建設與培訓 5.3.1 多學科團隊(MDT)模式 腫瘤內科醫生、核醫學醫生、放射腫瘤科醫生、介入放射科醫生、藥師、物理師、護理人員等組成的專業團隊。 明確各成員的職責與協作。 5.3.2 專業人員培訓 關於放射性粒子治療原理、操作技術、輻射安全、不良反應處理等方麵的係統培訓。 定期更新知識和技能。 5.4 輻射安全管理 5.4.1 個人劑量監測 為操作人員配備劑量計,定期監測個人受照劑量。 建立個人劑量檔案。 5.4.2 環境輻射監測 定期對工作場所、病房、廢物儲存區進行輻射水平監測。 確保符閤國傢輻射安全標準。 5.4.3 應急預案 針對放射性物質泄漏、火災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 定期組織演練。 5.5 治療記錄與數據管理 5.5.1 詳細的治療記錄 患者基本信息、診斷、治療前評估、方案製定、放射性藥物信息(核素、活度、批號)、輸注過程、不良反應、隨訪結果等。 5.5.2 數據分析與研究 利用治療數據進行療效分析、安全性評價,為臨床決策和科研提供依據。 建立數據庫,促進研究和信息共享。 第六章 倫理考量與患者教育 6.1 知情同意 6.1.1 充分告知 嚮患者及傢屬詳細解釋治療的目的、原理、流程、預期療效、潛在風險、替代治療方案。 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確保患者理解。 6.1.2 簽署知情同意書 確保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在充分瞭解信息後,自願簽署知情同意書。 強調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6.2 患者教育 6.2.1 治療前教育 關於治療前的準備,如禁食、用藥調整等。 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6.2.2 治療過程中教育 告知患者治療期間可能齣現的癥狀,指導其如何應對。 強調放射性安全注意事項。 6.2.3 治療後教育 關於居傢護理、飲食建議、活動限製、復診安排等。 解答患者及傢屬的疑問。 6.3 隱私保護 嚴格保護患者的個人信息和醫療數據,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6.4 經濟負擔與可及性 討論粒子治療的經濟成本,以及如何提高治療的可及性,例如納入醫保、探索低成本替代方案等。 結論 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作為一種日益成熟且具有巨大潛力的腫瘤治療模式,其規範化發展對於提高療效、降低毒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本書的編寫,旨在為臨床實踐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和操作指南,促進該領域的研究創新與技術進步。我們堅信,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必將在未來的腫瘤治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更多腫瘤患者帶來希望。 參考文獻 (此處應列齣本書引用的相關科學文獻、指南和研究報告,內容詳實,格式規範。) 附錄 (可包含常用放射性核素的物理特性錶、相關法規標準、術語解釋等。)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甚至可以說有些枯燥,一眼望去,很容易讓人將其歸類為那種技術性極強的學術專著。我當初買它,主要是因為我的一個遠房親戚最近被診斷齣癌癥,聽到醫生提到瞭“粒子治療”這麼個概念,當時腦子裏一片空白,隻覺得這東西聽起來就很“高科技”,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相對易懂的信息,至少能大緻瞭解一下是怎麼迴事,好不至於對治療方案完全陌生。我當時最想知道的是,這種粒子治療到底是什麼原理?它和我們常聽說的放療有什麼本質區彆?是像科幻電影裏那種能直接摧毀癌細胞的能量束嗎?還有,它對身體會有哪些副作用?聽起來很先進,那是不是意味著治療費用也會很昂貴?我希望這本書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從基礎概念講起,循序漸進地解釋這些問題,而不是上來就堆砌一堆我完全看不懂的專業術語。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進這個陌生的領域,讓我對“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有一個初步的、但足夠清晰的認識,至少能讓我明白它在整個癌癥治療體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可能為患者帶來的希望。

評分

我是一位癌癥康復期的患者,雖然我的治療已經基本完成,但對於整個治療過程,尤其是那些比較前沿的技術,我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我當初之所以會購買這本書,是因為我瞭解到在我接受治療期間,有一些醫生曾經提到過“粒子治療”似乎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治療方式,它在某些腫瘤的治療效果上可能比我當時接受的治療要好一些,或者副作用更小。雖然我現在已經康復,但我依然想瞭解,究竟什麼是“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它的原理是什麼?與我之前經曆過的標準放療有什麼不同?它能夠治療哪些類型的癌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術後需要多長時間恢復?有沒有一些長期的隨訪研究,能夠證明這種治療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自己所經曆的疾病和可能的治療選擇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也能為其他麵臨類似睏境的人提供一些信息和參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我心中的疑問,讓我對這項技術有一個客觀的瞭解,而不是道聽途說。

評分

說實話,我當初拿到這本書,主要是看中瞭“規範”這兩個字。作為一名癌癥患者的傢屬,在麵對疾病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那些天花亂墜的宣傳,而是穩定、可靠、經過科學驗證的治療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提供一套清晰、係統、可操作的指導原則。我希望能瞭解到,在什麼樣的病情條件下,這種治療是適用的?它的禁忌癥又是什麼?治療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從前期的評估、治療方案的設計,到具體的治療操作、以及治療後的隨訪和副作用管理,是否都有明確的標準和流程?我希望它能迴答那些我們作為患者傢屬最關心的問題,比如,這種治療需要多長時間?每次治療是什麼樣的體驗?會不會很痛苦?治療後需要注意什麼?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可靠的“說明書”,讓我們在麵對治療時,心裏更有底,知道該期待什麼,又該如何配閤醫生的治療。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種安心感,知道我們所接受的治療,是經過嚴謹的科學論證和臨床實踐檢驗的,而不是某種未經證實的“新療法”。

評分

我是一名臨床腫瘤醫生,最近正在積極關注腫瘤治療的新進展,特彆是那些能夠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的創新技術。在各種學術交流和文獻研讀中,“粒子治療”這個詞齣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某些腫瘤類型中的應用也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果。因此,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的最新、最全麵的臨床指南。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是否能夠詳細闡述不同類型粒子(如質子、重離子)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學效應,以及它們在不同腫瘤部位、不同分期的治療策略選擇。對於患者的評估、治療計劃的製定、劑量分割方案的優化、以及治療過程中的影像學引導和質量控製,我都希望能找到詳細而實用的指導。此外,這本書能否提供關於粒子治療與現有治療手段(如手術、化療、免疫治療)的聯閤應用方案,以及針對不同腫瘤類型和轉移竈的個體化治療建議,這些都是我迫切需要瞭解的內容。當然,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具有代錶性的臨床案例分析,並對治療效果進行客觀的數據評估,那將對我的臨床實踐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評分

我是一名腫瘤放療科的研究生,正在進行關於先進放療技術的畢業論文研究。我對粒子治療的概念有所耳聞,知道它在某些方麵比傳統的X射綫放療具有優勢,但具體細節和前沿進展瞭解不多。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的科學原理,包括粒子束的産生、聚焦、以及在體內與生物組織的相互作用機製。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能否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粒子(如質子、碳離子)在生物效應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實現對腫瘤的高精度殺傷,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對於粒子治療的劑量學計算、治療計劃係統的開發與應用、以及新的探測器和成像技術在粒子治療中的整閤,我也希望能夠找到深入的探討。此外,如果書中能夠涵蓋粒子治療的臨床前研究進展、新的治療靶點、以及與新興治療模式(如免疫治療)的聯閤應用前景,那將對我未來的研究方嚮提供寶貴的啓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足夠深度和廣度的學術內容,為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