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

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频 编
图书标签:
  • 清宫钟表
  • 故宫博物院
  • 钟表
  • 文物
  • 历史
  • 艺术
  • 北京
  • 文化
  • 中英对照
  • 珍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论图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外文
ISBN:7119030507
商品编码:28004486157
丛书名: 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
出版时间:2002-01-01

具体描述

目录

 


 

一、中国钟表
清宫造办处制造
1.紫檀木亭式时刻更钟
2.紫檀重檐楼阁式更钟
3.黑漆彩绘楼阁式群仙祝寿钟
4.黑漆描金楼式钟
5.重檐楼阁式转八仙钟
6.双童托柜表
7.铜镀金迎手钟
8.铜镀金冠架钟
9.金漆楼阁式钟
10.时辰醒钟
11.铜镀金八仙水法转花钟
12.木制泥金鸟笼式表
13.红木座双面钟
14.自开花献桃荷花缸钟
15.木质塔式转八仙乐钟
16.木楼嵌铜花钟
17.紫檀插屏钟
18.掮扇机器人钟
19.元延祜三年漏壶
20.紫檀木雕楼式自呜钟
21.交泰殿铜壶滴漏
22.太和殿日晷

广州制造
23.铜镀金嵌珐琅开花仙人钟
24.铜镀金嵌黄珐琅四面钟
25.铜镀金亭式跑鸭转人钟
26.铜镀金亭式人打钟
27.铜镀金楼式献寿钟
28.铜镀金嵌珐琅三人献寿钟
29.铜镀金嵌珐琅葫芦式钟
30.铜镀金葫芦顶楼式钟
31.铜镀金珐琅楼渔樵耕读钟
32.珐琅亭式三猿献宝乐钟
33.铜镀金容镜钟
34.铜镀金仙猿献桃乐钟
35.铜镀金嵌珐琅鹿驮钟
36.铜镀金嵌珐琅龙吐水法钟
37.铜镀金珐琅翻伞座钟
38.铜镀金自开门五了夺莲钟
39.铜镀金珐琅花盆式钟
40.铜镀金转水法太平有象钟
41.群仙祝寿插屏钟
42.紫檀嵌螺钿群仙祝寿钟
43.铜镀金珐琅升降塔式钟
44.铜镀金珐琅葫芦式钟
45.铜镀金嵌料石花镜嵌表
46.铜镀金嵌珐琅楼式万寿无疆钟
47.铜镀金嵌珐琅飞人献福寿钟

苏州制造
48.铜镀金鸟音亭式钟
49.铜镀金自开门变戏法钟
50.紫檀木北极恒星图时辰节气钟

二、欧洲钟表
英国钟表
51.铜镀金狮驮嵌螺钿方花盆表
52.铜镀金四狮驮水法乐钟
53.铜镀金立牛长方座钟
54.铜镀金四方形鸟笼表
55.铜镀金犀牛驮容镜规矩箱表
56.铜镀金嵌玛瑙转花表
57.铜镀金镶玛瑙双童方座表
58.木楼嵌铜花木哨乐钟
59.红木楼式带日历两套钟
60.铜镀金假山跑鸭水法钟
61.铜镀金花盆式嵌料石花表
62.狮驮木楼三角形音乐钟
63.铜镀金自开门转人转柱乐钟
64.铜镀金写字人钟
65.铜镀金葡萄架铜人举表
66.铜镀金嵌珐琅转花鸟音水法钟
67.铜镀金牌楼式孑1雀开屏钟
68.铜镀金羊驮钟
69.铜镀金嵌珐琅画怀表
70.铜镀金四马驮亭式平放钟盘钟
71.铜镀金牌楼式舞人音乐钟
72.铜镀金人戏狮象驮钟
73.铜镀金玻璃柱音乐镜表
74.铜镀金四羊驮两人举表
75.铜镀金镂花珐琅套音乐怀表
76.玳瑁楼嵌铜饰日历钟
77.铜镀金反光镜滚球钟
78.铜镀金四羊驮塔式转花钟
79.铜镀金象驮水法塔乐钟
80.铜镀金转花水法乐钟
81.铜镀金珐琅壁瓶式表
82.玳瑁楼式跑船跑人时乐钟
83.黑漆木楼嵌铜饰大座钟
84.铜镀金亭式料石地球钟
85.铜镀金镶料石圈口明机芯怀表
86.铜镀金少年牵羊钟
87.木楼嵌铜饰跑船水法钟
88.铜镀金楼式规矩箱四面钟
89.铜镀金镶珠石杯式表
90.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
91.铜镀金象驮琵琶摆钟
92.铜镀金人奏乐容镜钟
93.铜镀金转人升降塔钟
94.铜镀金转花翻伞钟
95.铜镀金水法连机动大座钟
96.铜镀金花瓶式顶转花钟
97.铜镀金转花钟
98.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
99.铜镀金三人打乐钟
100.铜镀金乐箱鹧鸪钟
101.铜镀金亭式滚球转鸭水法钟
102.铜镀金水法转人骆驼驮钟
103.铜镀金四马驮转花转人水法钟
104.铜镀金转花人打钟
105.木壳铁板机器钟
106.铜镀金饰玛瑙望远镜表
107.银镂空花卉跑人风琴钟
108.铜镀金架挂钟
109.铜镀金嵌珐琅片钟
110.红木楼式嵌铜饰三套钟
111.铜镀金变花水法翼兽驮钟
112.铜镀金自开门人打钟
113.玳瑁楼嵌铜饰乐钟
114.铜镀金珐琅镶钻石壳怀表(正、反面)
115.铜镀金转水法三面人打钟
116.铜镀金珐琅听萧图壳怀表(正、反面)
117.铜镀金嵌珐琅画镶珠怀表(正、反面)
118.铜镀金铜色表盘怀表
119.铜镀金镶料石花如意嵌表
120.铜镀金镶料石口马鞍表

法国钟表
121.铜镀金亭式钟
122.铜镀金珐琅座钟
123.铜镀金女神举球钟
124.铜镀金嵌珐琅圆亭式座钟
125.铜轮船式表
126.铜火车头式表
127.铜锅炉式表
128.鹦鹉钟
129.掐丝珐琅八音表
130.铜镀金滚球压力钟
131.铜镀金鸟音座钟
132.铜镀金蓝瓷花瓶式钟
133.铜镀金滚钟
134.铜镀金镶料石花把镜表
135.气球载人钟
136.铜镀金饰彩绘蓝瓷瓶钟

瑞士钟表
137.金嵌钻石蝉形别针表
138.黑漆描金楼式钟
139.铜镀金镶珠口边珐琅花卉怀表
140.铜镀金珐琅六柱亭式钟
141.铜镀金石座亭式水法表
142.金珐琅镶珠怀表
143.珐琅镶珠蕃莲花怀表
144.铜镀金珐琅珠口怀表
145.金珐琅镶钻石石榴形别针表
146.铜镀金掐丝珐琅镶珠锁形表
147.铜镀金座珐琅双耳瓶嵌表

其它国家的钟表
148.铜风车钟(亨德利)
149.小金表(亨德利)
150.铜镀金鸟音座钟(亨德利)
151.铜镀金四明钟(美国)
152.铜镀金嵌假钻石表(美国)
153.铜镀金转水法人物马驮钟(意大利)
154.铜镀金双狗座钟(日本)

内容提要

 


 

《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


《宫廷匠韵:故宫珍藏的西方钟表杰作》 本书是一部关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精美西方钟表艺术的专著。在紫禁城深邃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珍宝静静诉说着昔日皇家的奢华与匠心。而其中,来自遥远欧洲的钟表,以其精湛的工艺、奇巧的机械和富有想象力的造型,为宫廷生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异域风情与科技魅力。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宫廷,探寻那些被精心运送到中国,并最终成为清宫陈设的璀璨夺目的钟表艺术品。这些钟表不仅是计时工具,更是当时欧洲顶尖工艺、机械技术和艺术审美的集大成者,堪称一件件移动的艺术雕塑。 一、 辉煌的馈赠: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本书将首先梳理这些西方钟表进入清宫的历史脉络。它们大多是作为欧洲国家元首、使节赠送给清朝皇帝的“贡品”,或是通过中西方贸易往来而抵达。这些珍贵的器物,承载着当时东西方外交与文化交流的深刻印记,反映了清朝皇室对西方先进技艺和新奇事物的浓厚兴趣。从乾隆皇帝对西洋钟表的喜爱,到宫廷将其视为重要的赏玩和陈设品,本书将通过史料的梳理,展现这段别具一格的文化互动。 二、 机械的诗篇:精巧的结构与繁复的功能 本书的重点将在于深入剖析这些钟表的机械结构与艺术造型。我们将逐一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揭示它们是如何巧妙地将精密的齿轮、发条、擒纵系统与各种机械装置相结合,实现报时、报刻,甚至更为复杂的功能,如音乐奏鸣、自鸣、自动表演等。 自动装置的奇迹: 许多钟表并非简单的计时工具,而是集成了精密的自动人偶装置。当报时声响起,钟表上的小人偶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或是进行各种生动的表演,例如小鸟唱歌、乐队演奏、船只启航等。本书将详细解读这些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机械智慧,展现了当时欧洲工匠们在微型机械领域所达到的极致。 音乐的律动: 许多钟表还具备播放音乐的功能,通常是通过音乐盒的原理,利用金属梳齿拨动小圆筒上的凸起,从而奏响悠扬的旋律。本书将探讨不同音乐钟表的音乐类型,以及它们是如何模拟真实的乐器演奏,为宫廷生活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报时与报刻的艺术: 除了基础的报时报刻功能,一些钟表还拥有复杂的报刻装置,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和频率发出声音,例如整点报时、半点报刻,甚至更精细的时间间隔。本书将细致讲解这些报时装置的机械构成,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独特声音。 三、 造型的华章:材质、装饰与象征意义 除了机械之美,这些西方钟表的造型设计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它们通常采用贵金属(如黄金、白银)作为主要材质,并辅以珍贵的宝石(如钻石、红宝石、祖母绿)和珐琅工艺进行装饰。 材质的奢华: 书中将详细介绍钟表所使用的各种珍贵材质,以及它们在西方工艺中的地位。从细腻的金属雕刻到色彩斑斓的珐琅,无不彰显着制作者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图案的寓意: 钟表上的雕刻和装饰图案往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可能取材于西方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动植物图案,或是当时的贵族徽章。本书将尝试解读这些图案背后的文化含义,以及它们如何与欧洲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相呼应。 人物与场景的再现: 许多钟表以人物、动物或戏剧性场景作为主题,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或艺术表现。例如,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造型的钟表,或是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钟表,都为观赏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本书将对这些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和解读。 四、 宫廷的陈设:从实用器到艺术品 本书还将探讨这些西方钟表在清宫中的实际陈设与使用情况。它们被放置在皇帝的书房、寝宫、御花园等重要场所,既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更是彰显皇家权威、品味和对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品。本书将结合故宫的建筑空间和历史文献,推测这些钟表可能被放置的具体位置,以及它们在宫廷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五、 传承与价值:历史、艺术与科学的结晶 《宫廷匠韵:故宫珍藏的西方钟表杰作》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钟表的图录,更是一部关于历史、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生动叙事。通过对这些珍贵藏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机械制造与艺术设计的高度发展,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东西方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奇妙碰撞与交流。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与智慧盛宴,让人们在欣赏精美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类不懈追求技术创新与艺术表达的永恒魅力。 本书的呈现方式将力求严谨而富有吸引力,通过高质量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为钟表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艺术鉴赏者以及所有对中国宫廷文化和西方机械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珍贵而深入的阅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略有研究的人,我一直觉得,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个朝代的文化,就必须关注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工艺品。《清宫钟表集萃》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清朝,特别是乾隆时期,是中国古代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而宫廷钟表正是这个时期工艺集大成者。这本书让我看到,当时的钟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计时工具,它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那些精美的雕刻,华丽的装饰,无不体现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钟表的梳理,从早期的欧洲引进,到后来的本土化改造,再到与中国传统工艺的融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钟表。书中对每一件展品的材质、工艺、以及可能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对于研究清朝宫廷的审美取向、工艺水平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细节清晰,色彩饱满,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近距离地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上的故宫琉璃瓦和钟表元素的结合,就已经预示了其内容的珍贵与庄重。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是一名对西方古典机械工艺情有独钟的爱好者,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在这一领域的辉煌成就。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欧洲钟表传入中国后,如何被改造和融合的介绍。那些原本纯粹的欧洲风格钟表,经过中国工匠的巧手,被赋予了龙纹、祥云、花鸟等中国传统纹饰,甚至加入了京剧表演、杂耍等中国特色元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式钟表”。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书中对每一件展品的细节描述都非常到位,从齿轮的精密程度,到珐琅彩的色彩搭配,再到宝石的镶嵌工艺,都无微不至。这让我得以近距离地欣赏到这些古代艺术品的精湛技艺。这本书不仅是钟表爱好者的福音,更是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研究的宝贵贡献。

评分

拿到《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翻阅目录,看看有哪些让我眼前一亮的展品。书中的内容之丰富,着实让我惊喜。从欧洲进贡的精巧机械,到融入中国龙凤纹样、山水意境的本土化创作,再到那些带有报时、自动表演等附加功能的“大玩具”,每一件都诉说着一段历史,一项技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活动钟”的介绍,那些精巧的机械装置,能够驱动人偶、动物模型,甚至表演简单的戏剧,这种将精密机械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创意,至今仍令人拍案叫绝。书中的图片高清且细节丰富,无论是珐琅彩的细腻笔触,还是金属雕刻的立体感,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英文部分的翻译也十分专业,准确地传达了中文的意涵,让这本书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这些钟表在宫廷中是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们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身份的象征,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一直认为,一件精美的器物,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清宫钟表集萃》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罗列了故宫珍藏的钟表,更是深入挖掘了这些钟表背后的历史脉络。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这些钟表如何进入宫廷的叙述,是作为贡品,还是通过贸易?是哪个皇帝对它们情有独钟,从而大量搜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中得到了解答,它们是乾隆皇帝对西方科技的浓厚兴趣的体现,也是当时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缩影。书中对每一件钟表的工艺细节的描述,如珐琅彩、雕金、嵌玉等,都让我惊叹于当时匠人的高超技艺。尤其是那些带有复杂机械结构的钟表,其精密度和稳定性,足以与当今的精密仪器相媲美,这让我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全新的认知。书中的英文翻译也相当到位,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更广泛的传播价值,让更多国际友人也能领略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钟表爱好者,我对《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这本书简直爱不释手。过去,我只能通过零散的文章或博物馆的简短介绍来了解清宫钟表,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书中收录的展品种类繁多,涵盖了自清初到晚清的各个时期,既有来自欧洲的顶级工艺品,也有大量中国本土制造的精品。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具有复杂功能的钟表,比如带有星象仪、自动报时人偶、甚至音乐盒功能的钟表。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色彩还原度好,而且对细节的捕捉十分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钟表表面的纹饰、机芯的结构,以及镶嵌宝石的光泽。文字部分的介绍也十分翔实,不仅讲解了钟表的机械原理,还介绍了它们的历史渊源、制造背景以及在宫廷中的使用情况。尤其是那些中西合璧的钟表,它们巧妙地将西方机械技术与中国传统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无疑是我在钟表收藏和研究道路上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心心念念已久,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厚重感,那精美的珐琅彩绘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繁华而神秘的紫禁城。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很高,这点对于一本图录来说至关重要。我一直对清宫的器物,尤其是钟表,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不仅仅是计时工具,更是那个时代工艺、审美乃至政治文化的载体。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几幅宫廷钟表的宏伟场景,大气磅礴,让人肃然起敬。那些镶嵌着宝石、雕刻着龙凤纹样的机械装置,在如今看来依旧是鬼斧神工,难以置信。我尤其留意了那些来自欧洲的钟表,它们如何被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元素,成为独一无二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品,这其中的故事和工艺,简直让人着迷。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一位匠人的心血,一位帝王的品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的细节,它们的来源、制造年代、以及在宫廷中的使用场景。这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遥远而辉煌的时代。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时喜欢通过阅读来了解不同的时代风貌。当我在书店看到《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封面上的那件钟表,华丽而精致,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拿到书后,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片集,更是一部关于清宫钟表文化的百科全书。书中对每一件钟表的介绍都非常详细,不仅仅有精美的图片,还有关于钟表历史、制造工艺、以及它在清朝宫廷中的作用的介绍。我尤其喜欢那些带有音乐和自动人偶表演功能的钟表,它们仿佛是一个个微缩的舞台,在讲述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欧洲传教士和工匠,他们将西方先进的钟表制造技术带到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皇亲国戚们在宫殿中欣赏这些钟表的场景,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昌盛。这本书让我对清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和内容都让我非常满意。我一直觉得,对于像清宫钟表这样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只有通过精美的图册和详实的解读,才能真正地让大众了解和欣赏。而《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收录的钟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涵盖了从早期的西洋钟到晚期的国产钟,以及各种仿制品和创新作品。每一件展品的图片都高清细腻,色彩饱满,能够清晰地展现出钟表的每一个细节。文字部分的介绍也十分专业,不仅对钟表的工艺、材质、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结合历史背景,讲述了这些钟表在宫廷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探讨,这些钟表是东西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它们见证了清朝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这本书的出现,让这些沉睡的古老机械焕发新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清朝宫廷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窗口。

评分

读完《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汉英)》,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高大的宫殿,精美的陈设,身着华服的帝王嫔妃,以及在厅堂中悠扬报时的钟表。这本书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录,它仿佛是一个动态的展览,让我能够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精致。我尤其被书中一些大型的座钟所吸引,它们通常体型庞大,装饰华丽,集计时、报时、音乐、甚至自动表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堪称当时的科技与艺术的集大成者。书中的文字不仅介绍了这些钟表的物理特征,更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哪些钟表是帝王赏赐给大臣的,哪些是为特定节日而制造的,这些信息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清朝宫廷生活的想象。同时,书中对“广钟”的研究也让我耳目一新,了解到中国工匠如何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基础上,融入本土的审美情趣,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钟表。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理解清朝宫廷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清宫钟表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过去,关于清宫钟表的资料分散,且大多停留在浅显的介绍层面。而《清宫钟表集萃》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为基础,系统性地呈现了大量珍贵而罕见的钟表精品,这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我特别欣赏书中在介绍每一件展品时,不仅提供了清晰的图片,还附有详实的文字说明,包括其工艺特点、材质、制造者、以及可能的来源和流传过程。这些信息对于钟表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以及文博工作者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我仔细研究了其中几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钟表,例如那带有自动人偶表演功能的钟表,其机械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精巧设计,即使在现代看来也令人惊叹。书中对这些机械原理的解释,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出版,让更多普通读者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原本深藏宫廷的瑰宝,了解中国古代在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的成就,以及清朝宫廷对西方钟表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这种文化交流的印记,在这些钟表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