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 | ||
| 定价 | 78.00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 | |
| 开本 | 大32开 | |
| 作者 | [美] 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448000 | |
| ISBN编码 | 9787508668208 | |
| 重量 | 891 | |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通识读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恢宏叙述的同时,也细致反映了日本不同*层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是一本全新解读现代日本史的通俗历史佳作。 *近200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过去200年的现代化经验是个令人惊叹的故事。《现代日本史》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近代化历程的通史著作。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通识读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恢宏叙述的同时,也细致反映了日本不同*层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是一本全新解读现代日本史的通俗历史佳作。
*近200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过去200年的现代化经验是个令人惊叹的故事。《现代日本史》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近代化历程的通史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安德鲁?戈登在吸收学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自己的独到解读。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读者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表、图表 vii
增订版作者序 001
增订版译者序 005
第壹版译者序 008
序言(英文第三版) 012
绪论:历史长河的绵延烙印 001
一、地理与气候 001
二、政治制度 003
三、早期对外关系 005
|第壹部分|德川政权的危机
第壹章 德川体制 014
一、统*天下 015
二、德川幕府的政治设计 018
1. 大 名 020
2. 天皇制度 022
3. 武 士 023
4. 村民及町人 025
5. 日本边缘人与日本 026
第2章 德川幕府社会及经济的转变 032
一、17 世纪的昌盛繁荣 032
二、停滞与活力并存之谜 041
第三章 德川晚期的思想世界 051
一、德川政权的意识形态基础 051
二、文化多元性及其矛盾 055
三、改革、批判及叛乱等各种思想 062
第四章 德川幕府的覆亡 069
一、西方列强与不平等条约 070
二、德川统治势力的瓦解 075
三、暗杀与协调的政治 081
四、幕府复兴、萨长反叛及国内动荡 084
|第2部分|近代革命: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1868—1905)
第五章 武士革命 092
一、民族革命下的各种政策 094
1. 政治统一及中央官僚制度 095
2. 四民平等 098
3. 征兵令 101
4. 义务教育 102
5. 一君万民 105
二、富国强兵之道 107
三、开国进取 112
第六章 明治初期的参与和抗争 118
一、政治论述及其争论 119
二、自由民权运动 123
三、武士叛乱、农民起义及新宗教 132
四、妇女的参与 135
五、条约改正与国内政局 140
六、明治宪法 142
第七章 明治初期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146
一、地主与佃农 147
二、产业革命 150
三、工人队伍及工作环境 156
四、平民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 164
五、文化与宗教 170
六、强化日本人的认同及一体命运感 176
第八章 帝国与国内秩序 182
一、帝国的进程 183
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脉络 198
三、国会政治的纷扰 202
四、民众抗争的年代 210
五、操控民族主义 217
|第三部分|日本帝国的兴衰
第九章 “一战”后的经济与社会 224
一、战时景气及战后衰退 225
二、地主、佃农及农村生活 232
三、城市生活:中产阶*与工人阶* 238
四、社会变动中的文化回响 250
第十章 两次大战期间的日本帝国与民主 260
一、政党内阁的出现 261
二、议会政府的结构 266
三、意识形态的挑战 270
四、帝国民主主义的各种统治策略 274
五、日本、亚洲与西方列强 280
第十一章 经济大恐慌及其回应 295
一、经济及社会危机 296
二、打破瓶颈:国外新出路 302
三、走向新的社会及经济体制 311
四、走向新的政治体制 317
第十二章 战时日本 329
一、中日战争的扩大 329
二、往珍珠港之路 332
三、太平洋战争 337
四、总体战的动员 341
五、战争阴影下的生活 350
六、战争的结束 359
七、战争的责任及遗产 363
第十三章 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新出发点及延续的旧结构 366
一、忍其所难忍 367
二、美国的布局:非军事化及民主化 372
三、日本人的回响 379
四、逆转的过程 389
五、走向复苏及独立:另一个不平等条约? 391
|第四部分|战后与当代的日本,1952—2012
第十四章 战后经济及社会的转变 400
一、战后的“经济qi迹” 401
二、“跨战争”模式的社区邻里、家庭、学校及职场 409
三、战后的共同体验及一体化生活方式 414
四、分歧的持续与重组 422
五、维持社会的稳定及其变迁 427
六、社会安定及变迁下的各种意象与意识形态 431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长时代的政治斗争及其调解 441
一、政治斗争 442
二、调和政治 456
三、全球关联性:石油危机与高度成长的终结 471
第十六章 两极化世界中的全球大国:20 世纪80 年代的日本 476
一、世界新角色及新冲突 477
二、经济:石油危机下的繁荣 488
三、政治:保守派的风光日子 493
四、20 世纪80 年代富庶中的社会与文化 499
第十七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1989—2008 508
一、昭和时代的终结 509
二、社会分裂的阴影 513
三、第壹个“失去的十年”的经济 523
四、自由民主党的衰落与复兴 532
五、评估改革、说明复苏 545
六、在亚洲与西方之间 548
第十八章 震荡、灾难及其后续:2008 年以来的日本 556
一、雷曼震荡 556
二、希望政治与迷惘政治 562
三、在衰颓的气氛中寻找意义 566
四、“3?11”灾难及灾后 571
附录 1885—2014 年日本历届总理大臣(首相) 589
注 释 593
参考书目 616
这本书的“全景”叙事,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日本历史图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何日本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历史变迁后,依然能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性。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并对日本这个国家产生更加立体和深入的理解。 我对书中关于日本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尤为感兴趣。在经历了经济的长期低迷、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复杂演变后,日本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书中是否会探讨日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如何在新的全球格局中继续发挥其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个关于日本当下和未来的洞察,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
评分这本书的“非凡巨著”之名,让我对它在学术界和读者群体中的评价充满好奇。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种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帮助我理解日本这个国家及其民族的独特性。我渴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史实的堆砌,而是能够提供一种宏观的视野,让我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对日本历史的整体认知。 我对书中对日本在亚洲地区地位的演变非常感兴趣。从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到二战期间的侵略扩张,再到战后作为经济大国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日本在亚洲的角色始终复杂而重要。我想了解,日本是如何处理与中国、韩国等邻国关系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又是如何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定位自己的?
评分这本书的“全景”定位,让我对它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日本历史叙事抱有极高的期望。我希望作者能够超越单纯的政治和经济史,而是能够将社会、文化、思想、科技等各个层面都融入其中,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映照的整体。我想了解,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历史前进的。 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从战后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崛起,到泡沫经济的破灭,再到“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的起伏跌宕引人深思。我想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是如何制定经济政策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又有哪些失败的教训?书中对企业制度、金融体系、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是否能够揭示出日本经济模式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的时间跨度,意味着它将涵盖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时期。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各个时代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而不是将历史割裂开来。我渴望能够理解,德川时代的封闭与开放,如何为明治维新的到来埋下伏笔;明治维新所奠定的基础,又如何影响了日本在20世纪的崛起与衰落;而21世纪的日本,又在承袭和超越着怎样的历史传统。 我希望书中能够对日本的思想文化史有深入的探讨。从江户时代的儒学、国学,到明治时期的西方思想涌入,再到现代的各种思潮交织,日本的思想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我想了解,在这些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日本是如何形成其独特的哲学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书中对那些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是否有生动的描绘?
评分终于下定决心,翻开了这本厚重的《正版 现代日本史 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无论是其古代的武士道精神,还是现代的科技创新,都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副标题“了解日本的非凡巨著”更是激起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渴望能在这个宏大的叙事中,找到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社会变迁以及其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角色的钥匙。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德川幕府时期那长达两个半世纪的锁国政策对日本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内在机制,使得一个如此封闭的国度,在被西方列强敲开国门之后,能够如此迅速地进行明治维新,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描绘出那个转型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力量的博弈,以及思想文化的碰撞。我想了解,在那段剧烈变革的岁月中,是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又是由哪些关键人物推动,才最终奠定了近代日本发展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历史研究”这一标签,让我期待其能够展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思想洞见。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扎实的史料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呈现一个既客观真实,又富有启发性的日本历史画卷。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读到不同于坊间读物的、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历史分析。 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日本社会中两次重要的转折点的解读:一次是明治维新,另一次是战后改革。这两次转型都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我想了解,在两次转型中,哪些因素是相似的,哪些因素又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样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促成了这两次伟大的变革?书中对这两次转型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有详细的描写?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历史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历史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 全景”的定位。我希望作者不仅能陈述事实,更能展现其史学研究的严谨性。究竟采用了何种史料,是如何进行考证和分析的?在解释日本历史发展脉络时,是侧重于宏观的历史进程,还是微观的个体命运?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观察和理解历史的全新视角,甚至能启发我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一些新的方法。 我特别期待书中对20世纪日本政治格局的分析。从军国主义的崛起,到战败后的民主化进程,再到冷战时期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的政治生态可谓跌宕起伏。我想了解,在这些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上,日本国内的政治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书中对那些关键政治人物的描绘,是否能够展现出他们的政治智慧,抑或是历史的无奈?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是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塑造了今日日本的政治面貌。
评分这本书的“了解日本”这一目标,直接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求知欲。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真正地“了解”日本,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化符号,更是其深层的民族精神和历史基因。我希望书中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日本的种种疑问,让我能够以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国家。 我希望书中能够对日本的科技发展史进行深入的阐述。从早期的科学引进和创新,到如今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的科技实力一直是其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我想了解,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日本是如何平衡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突破,又有哪些重要的科研机构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评分我对日本的文化输出一直很着迷,从早期的文学作品,到后来的动漫、游戏,再到如今的“酷日本”战略。这本书的“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的时间跨度,应该能让我追溯这些文化现象的源头。在德川时代,是如何形成独特的浮世绘、歌舞伎等艺术形式的?在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又是如何被日本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特色的?我想了解,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如何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日本社会结构变迁的详细分析。从等级森严的德川时代,到战后出现的“一亿总中流”的社会认同,再到如今面临的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日本社会始终在不断调整和变化。我想了解,在这些社会变革的背后,有哪些经济因素、政策推动,以及文化观念的影响?书中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描写,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对教育制度的演变,是否能够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日本社会变迁图景?
评分拿到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份量。沉甸甸的纸张,密密麻麻的文字,预示着这是一场严谨而深入的阅读之旅。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二战后日本重建历程的叙述。从满目疮痍到经济奇迹,这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我想知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日本是如何在盟军的占领下,克服重重困难,重建社会秩序,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那些在战后崛起的企业巨头,那些引领时代潮流的科技创新,又是在怎样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我希望作者能提供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更深层次地,我希望能从书中窥探到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演变的。从武士阶层的兴衰,到市民阶级的崛起,再到现代社会中各种思潮的涌动,每一步都折射出日本民族的精神内核。我关注书中对日本传统价值观,如忠诚、集体主义、以及对美的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轨迹。这些价值观是如何影响了日本的政治决策、经济发展,乃至国民的日常生活?我想通过这本书,不仅了解日本的历史事件,更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