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華現代學術名著3: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定價:49.00元
售價:39.2元,便宜9.8元,摺扣80
作者:李劍農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00084437
字數:
頁碼:68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763kg
太倉新華書店正版現貨書籍
本書所述,起自戰爭,止於北伐戰爭,將這近百年來中國的政治變化分為三個段落:*一個段落為戰爭到甲午戰爭,這是列強入侵、新思想醞釀的時代;第二個段落為戊戌維新到辛亥革命,這是革命勢力不斷發展、滿清王朝*終覆滅的時代;第三個段落為民國成立到北伐戰爭,這是革命勢力與清殘餘的軍閥勢力鬥爭的時代。此書可謂為一部中國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詳細闡述瞭各個段落中國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史料之豐富,論述之詳盡,實為其他同類書所不及。
太倉新華書店正版現貨書籍
李劍農(1880~1963),中國曆史學傢。1950年7月任湖南軍政委員會顧問,後迴武漢大學執教。1954年任*guo政協委員,同年雙目失明。1963年12月14日病逝武漢。從1925年起緻力於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1930年寫成《*近三十年中國政治史》(後由作者刪去導論和*後一章,改名《戊戌以後三十年中國政治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均受到中外學者好評。李劍農的另一部著作《政治學概論》,對西方政治學作瞭綜閤的介紹。抗戰時期,他寫成《中國經濟史稿》,後經過補充,分成《先秦兩漢經濟史稿》、《魏晉南北朝隋唐經濟史稿》、《宋元明經濟史稿》三冊齣版,這是部係統研究中國經濟史的專著。
太倉新華書店正版現貨書籍
太倉新華書店正版現貨書籍
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就像經曆瞭一場漫長而細緻的考古發掘,你以為自己已經摸到瞭曆史的脈絡,可深入下去,纔發現每一塊看似堅實的磚石背後,都埋藏著無數尚未解開的謎團和矛盾的敘事。作者的筆觸極其剋製,他沒有采用那種煽情或過度簡化的敘事手法,而是像一位冷靜的記錄者,將那個時代政治博弈的復雜性赤裸裸地攤開在你麵前。尤其是在分析不同派係間的權力更迭時,那種如抽絲剝繭般的論證過程,極具說服力。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製度變遷背後深層社會動力的挖掘,它不滿足於僅僅羅列事件的發生時間,而是追問“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以及“這種變遷對社會結構産生瞭哪些不可逆轉的影響?”這種追問使得整本書的厚度遠超齣瞭普通通史的範疇,它強迫讀者跳齣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去理解曆史的“灰度地帶”,這對於建立成熟的政治史觀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商務印書館的齣品果然名不虛傳。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米黃色的紙張帶著淡淡的油墨香,一下子就把你拉迴到那個需要敬畏知識的年代。封麵設計上,那種傳統的字體和簡約的布局,透露齣一種內斂而深沉的力量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非同一般的學術分量。每次從書架上把它抽齣來,指尖觸碰到封皮的紋理,都能感受到一種對曆史的尊重。翻開扉頁,那種精心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即便是這樣厚重的曆史論著,閱讀體驗也絲毫不打摺扣。物流方麵也值得稱贊,新華書店的配送速度和包裝都非常到位,書本完好無損地送達,連書脊都沒有絲毫彎摺,對於愛書之人來說,收到一本完美無瑕的書,本身就是一種小小的儀式感和滿足。總而言之,從物理形態上講,這絕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的“快餐讀物”,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一處細節都體現瞭齣版者的匠心獨運,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也更容易沉浸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敘事之中。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深度,絕非一般愛好者能夠輕易消化的。我不得不承認,在閱讀過程中,有好幾處涉及專業術語和對早期政治理論的引用,需要我頻繁地查閱工具書,甚至需要迴頭對照前文的鋪墊纔能理解其深層含義。這絕不是抱怨,而恰恰是贊嘆它作為“學術名著”的基石所在——它拒絕迎閤輕鬆閱讀的潮流,堅持用嚴謹的學術語言和無可辯駁的史料來構建其論點。這對於那些希望進行深入研究,或者對政治學、社會學有較高興趣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讓讀者能夠以一種更加結構化和批判性的視角去審視過去發生的一切。這種需要投入心力去“啃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術上的鍛煉和精神上的洗禮,它讓你感到,每理解一個復雜的段落,都仿佛自己在這個知識的迷宮中找到瞭一條新的路徑。
評分坦白講,最初翻開這本書時,我對近百年曆史的認知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那種相對扁平化的理解上,總覺得事件的發生似乎是水到渠成的,缺乏必要的張力。然而,李劍農先生的這部巨著,徹底顛覆瞭這種刻闆印象。他對於每一次關鍵轉摺點的細節描摹,都充滿瞭令人窒息的緊張感。你會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曆史人物並非是舞颱上被安排好的木偶,而是在巨大的時代洪流和錯綜復雜的利益網中掙紮求存的個體。比如,書中對某一特定時期地方軍閥與中央權力機構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的描述,那種你來我往、暗潮洶湧的較量,讀起來比任何懸疑小說都要精彩。它展現瞭政治權力運作的殘酷本質——它不是建立在理想主義的藍圖之上,而是建立在資源分配、軍事實力和精英聯盟的現實考量之上的。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曆史的必然性”還原成瞭無數個“偶然性”堆砌的結果,讓人對曆史的理解變得更加立體和審慎。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妙的地方,在於它對“百年”這一時間跨度的把控。它不是一個孤立的曆史切片,而是真正展現瞭從清末到近代政治形態演變的一個有機整體。讀完之後,你對“中國近百年政治”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個連貫的、充滿因果邏輯的長鏈條。你會清晰地看到,某個早期政策的失敗,是如何為後來的重大變革埋下瞭伏筆;某種思想的興起,是如何與特定的經濟基礎相互作用並最終影響瞭權力格局。它提供瞭一種宏大敘事下的微觀觀察,既有對時代主題的把握,又不失對具體人物決策細節的關注。這種多層次的敘事結構,使得整部著作的視野極其開闊,仿佛站在高處俯瞰,既能看清河流的走嚮,也能分辨齣水麵上的每一朵漣漪是如何形成的。它留給讀者的,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一套分析工具,指導我們如何更深刻地去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政治事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