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商务印书馆 李剑农 新华书店 物流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商务印书馆 李剑农 新华书店 物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剑农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近现代史
  • 政治史
  • 学术著作
  • 名著
  • 李剑农
  • 商务印书馆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
  • 新华书店
  • 历史
  • 百年政治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太仓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4437
商品编码:2817443732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定价:49.00元

售价:39.2元,便宜9.8元,折扣80

作者:李剑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00084437

字数

页码:6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太仓新华书店正版现货书籍

内容提要

  本书所述,起自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一个段落为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此书可谓为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目录

太仓新华书店正版现货书籍

作者介绍

  李剑农(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1950年7月任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后回武汉大学执教。1954年任*guo政协委员,同年双目失明。1963年12月14日病逝武汉。从1925年起致力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1930年写成《*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后由作者删去导论和*后一章,改名《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均受到中外学者好评。李剑农的另一部著作《政治学概论》,对西方政治学作了综合的介绍。抗战时期,他写成《中国经济史稿》,后经过补充,分成《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三册出版,这是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专著。


文摘

太仓新华书店正版现货书籍

序言

太仓新华书店正版现货书籍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部梳理现代中国政治脉络的深度力作 作者:李剑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发行:新华书店 内容概述: 李剑农先生所著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一部极具分量的学术巨著,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深刻的理论洞察,系统地梳理了从晚清时期至今,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复杂历程。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贯穿其中的政治思潮、权力结构、社会变迁以及各种力量的博弈,为读者构建了一幅关于现代中国政治演变的完整图景。 第一部分:晚清的变革与动荡(约1840s - 1911) 本书开篇,便将读者带回风雨飘摇的晚清。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如何被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李剑农的笔下,不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政治变革尝试与失败。 西方冲击下的中国: 作者着重探讨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后,对中国传统政治秩序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从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传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租界的设立,更是直接暴露了清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上的无力。 求变图强的探索: 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变革声音。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试图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模式。作者对洋务运动的成败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分析了其局限性,同时也肯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先行作用。 维新与革命的浪潮: 戊戌变法是晚清政治改革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它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李剑农先生详细解读了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以及他们与守旧派之间的尖锐斗争,最终揭示了变法失败的深层原因。紧随其后,革命思潮逐渐兴起,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纪元。作者对辛亥革命的酝酿、爆发、过程以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也不回避其革命的不彻底性及其带来的后续问题。 清末的政治体制改革: 即使在统治风雨飘摇之际,清政府也并非全无 Reform 的举动。作者对清末预备立宪的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析了其在政治改革上的犹豫与妥协,以及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未能挽救其统治的命运。 第二部分:民国初年的共和尝试与动荡(约1912 - 1927) 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没有立即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稳定。民国初年的中国,政治舞台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曲折道路。 共和的困境: 建立民国后,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共和体制。袁世凯的崛起与称帝野心,直接挑战了共和原则。作者对袁世凯的政治手腕、其与革命党人之间的博弈,以及其最终的垮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割据的时代。本书细致地描绘了各路军阀之间的混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武力维护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的权威荡然无存,中国的政治分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在政治动荡的同时,中国的思想界也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传统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作者将政治的动荡与思想的解放联系起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初步的政党政治探索: 在军阀混战的缝隙中,中国也出现了初步的政党政治尝试。国民党和共产党等政治力量开始登台亮相,并逐渐展开各自的政治活动。作者对这一时期的政党格局、各政党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第三部分:国民政府的统治与挑战(约1927 - 1949) 国民党上台执政,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国,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巩固: 本书将详细阐述国民党如何通过北伐战争,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作者分析了国民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以及其在巩固统治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 国共合作与分裂: 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线之一。本书将深入探讨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以及最终破裂的缘由。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格局的走向。 抗日战争的考验: 全民族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斗争。作者将详细描写抗日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以及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国内政治格局的未来走向埋下了伏笔。 国共内战的爆发与结局: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爆发了全面的内战。本书将客观地分析内战爆发的根源,以及国共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较量。最终,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内战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部分: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949年至今,部分内容会简略提及) 本书虽然聚焦于“近百年”,但其研究的终点通常会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政治体制建立。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构建: 作者会简要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如何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政治体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简要提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恢复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政治决策和实践。 学术价值与特色: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之所以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与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的特色密不可分: 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作者在把握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整体脉络的同时,又不乏对具体事件、人物、政策的精细入微的分析,使得论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史料扎实,论证严谨: 李剑农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广泛搜集和梳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回忆录等,为他的论述提供了坚实的史学基础。 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作者能够穿透历史的表象,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政治逻辑和发展规律,对中国政治的转型和演变有着深刻的见解。 客观中立的学术态度: 在纷繁复杂的政治事件面前,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审慎的学术态度,不偏不倚,力求真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 启发性与启迪性: 本书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一部能够启发读者思考的著作。它通过对历史的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经验教训。 阅读价值: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读者而言,《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读物。它能够帮助读者: 构建清晰的历史脉络: 彻底厘清中国近百年政治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转折。 理解政治变迁的深层原因: 探究不同时期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的互动。 认识中国政治发展的复杂性: 摆脱简单化的历史叙事,认识到中国政治发展的曲折与多元。 获得深刻的历史启示: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当下的中国。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以其博大精深的学术内涵,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政治画卷,是每一位对中国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都应当认真研读的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最初翻开这本书时,我对近百年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那种相对扁平化的理解上,总觉得事件的发生似乎是水到渠成的,缺乏必要的张力。然而,李剑农先生的这部巨著,彻底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他对于每一次关键转折点的细节描摹,都充满了令人窒息的紧张感。你会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并非是舞台上被安排好的木偶,而是在巨大的时代洪流和错综复杂的利益网中挣扎求存的个体。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时期地方军阀与中央权力机构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的描述,那种你来我往、暗潮汹涌的较量,读起来比任何悬疑小说都要精彩。它展现了政治权力运作的残酷本质——它不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的蓝图之上,而是建立在资源分配、军事实力和精英联盟的现实考量之上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历史的必然性”还原成了无数个“偶然性”堆砌的结果,让人对历史的理解变得更加立体和审慎。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商务印书馆的出品果然名不虚传。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米黄色的纸张带着淡淡的油墨香,一下子就把你拉回到那个需要敬畏知识的年代。封面设计上,那种传统的字体和简约的布局,透露出一种内敛而深沉的力量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非同一般的学术分量。每次从书架上把它抽出来,指尖触碰到封皮的纹理,都能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尊重。翻开扉页,那种精心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即便是这样厚重的历史论著,阅读体验也丝毫不打折扣。物流方面也值得称赞,新华书店的配送速度和包装都非常到位,书本完好无损地送达,连书脊都没有丝毫弯折,对于爱书之人来说,收到一本完美无瑕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小小的仪式感和满足。总而言之,从物理形态上讲,这绝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阅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出版者的匠心独运,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也更容易沉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之中。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对“百年”这一时间跨度的把控。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切片,而是真正展现了从清末到近代政治形态演变的一个有机整体。读完之后,你对“中国近百年政治”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个连贯的、充满因果逻辑的长链条。你会清晰地看到,某个早期政策的失败,是如何为后来的重大变革埋下了伏笔;某种思想的兴起,是如何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了权力格局。它提供了一种宏大叙事下的微观观察,既有对时代主题的把握,又不失对具体人物决策细节的关注。这种多层次的叙事结构,使得整部著作的视野极其开阔,仿佛站在高处俯瞰,既能看清河流的走向,也能分辨出水面上的每一朵涟漪是如何形成的。它留给读者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一套分析工具,指导我们如何更深刻地去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绝非一般爱好者能够轻易消化的。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有好几处涉及专业术语和对早期政治理论的引用,需要我频繁地查阅工具书,甚至需要回头对照前文的铺垫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这绝不是抱怨,而恰恰是赞叹它作为“学术名著”的基石所在——它拒绝迎合轻松阅读的潮流,坚持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和无可辩驳的史料来构建其论点。这对于那些希望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对政治学、社会学有较高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让读者能够以一种更加结构化和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过去发生的一切。这种需要投入心力去“啃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术上的锻炼和精神上的洗礼,它让你感到,每理解一个复杂的段落,都仿佛自己在这个知识的迷宫中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细致的考古发掘,你以为自己已经摸到了历史的脉络,可深入下去,才发现每一块看似坚实的砖石背后,都埋藏着无数尚未解开的谜团和矛盾的叙事。作者的笔触极其克制,他没有采用那种煽情或过度简化的叙事手法,而是像一位冷静的记录者,将那个时代政治博弈的复杂性赤裸裸地摊开在你面前。尤其是在分析不同派系间的权力更迭时,那种如抽丝剥茧般的论证过程,极具说服力。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制度变迁背后深层社会动力的挖掘,它不满足于仅仅罗列事件的发生时间,而是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这种变迁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哪些不可逆转的影响?”这种追问使得整本书的厚度远超出了普通通史的范畴,它强迫读者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去理解历史的“灰度地带”,这对于建立成熟的政治史观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