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交际篇)在姊妹篇《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基础篇)的基础上,设计了20个生活场景,基本囊括衣食住行工作交友等生活各方面,并针对每个场景提炼出*例句约30个,为初学者进行类似场景会话提供方便,做足准备。每课分为单词学习和句子学习两大块,针对性非常强。
范俊军 2006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五岭汉语土话、少数民族语言、现代语言技术。主持过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译文30余篇。编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编纂《桂阳方言词典》。与有关专家合作,开发了田野之声有声语料采集软件(FieldSound)。
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也相当有见地。对于初学者来说,语法往往是最让人头疼的部分,因为粤语和普通话在语序和某些助词的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本书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表格化的语法讲解,而是巧妙地将语法点融入到句型练习中。它会先给出一个常用的句子结构,然后通过大量的替换练习,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个结构的使用规律。比如,关于疑问句的构建,它不是先讲一堆规则,而是通过一系列“是不是这样?”、“你要不要去?”这样的例子,让我们先建立起一种“语感”。等到我们对这些常用句式滚瓜烂熟之后,再回头看作者的总结性讲解,就会觉得豁然开朗。这种“先模仿,后理解”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让我觉得掌握粤语的表达逻辑并非遥不可及。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听力与模仿”环节的设计,这对我这种主要靠“听”来学习语言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教材只提供文字,但粤语的发音和语调是其灵魂所在,没有听力材料辅助,光看文字根本抓不住精髓。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预设了学习者需要大量的听力输入,所以配套的音频(虽然我这里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清晰。我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朗读课文,而是设计了一些“情景对话练习”,模拟了不同速度和语气的真实交流场景。有时候,我甚至会把音频调慢,仔细分辨那些细微的声调变化,然后跟着模仿。最绝妙的是,它在讲解一些连读或者弱读现象时,会特别指出在听力材料中应该注意什么。这种将“听”与“学”紧密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模仿准确性,感觉我的耳朵和嘴巴都在同步训练,而不是孤立地进行。
评分这本书的练习册部分,可以说是我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佳平台。我发现,很多教材的练习题总是千篇一律,无非就是填空或选择,做完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学会“运用”。但这本的练习册设计得非常活泼多样。除了基础的词汇配对和句子重组,它还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情景写作”或“口语表达设计”。比如,要求我们根据一个给定的场景(比如在茶楼遇到老朋友),设计一段简短的对话。这种练习极大地考验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文化小贴士”,穿插在练习之间,让我了解到语言背后的风俗习惯,这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和有趣。完成这些练习后,我感觉自己对粤语的信心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为它不再是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可以用于实际交流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真的做到了循序渐进,这一点我非常欣赏。我之前尝试过几本所谓的“入门”教材,结果要么是上来就堆砌大量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把我看得一头雾水;要么就是内容过于碎片化,学完一个单元后,感觉知识点是孤立的,很难形成体系。而这本则不同,它的每一课都像是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场景,从最基础的问候、自我介绍开始,慢慢过渡到点餐、问路这些实际应用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日常口语表达的侧重,它并没有过分纠结于那些书面上看起来很“标准”的说法,而是非常注重“地道性”。比如,关于“打招呼”的不同方式,书里就列举了好几种,并且标注了在什么场合用哪种更合适,这对于想要真正融入当地语言环境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实用了。这种注重实用性的编排,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很有成就感,因为我能很快地把学到的知识用在模拟对话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有意思,那种带着点复古又有点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广东话充满好奇,总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光是听着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开篇部分,讲了一些关于学习粤语的动机和背景,挺有代入感的。作者似乎很了解初学者的困惑,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气引导我们进入学习的旅程。比如,他们对“声调”这个难点的处理,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讲解,而是结合了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我觉得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我记得有一段专门讲了“入声”的运用,真的是把一个看起来很玄乎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让我这个完全的零基础小白也能大概抓住那个感觉。而且,书里的一些小插图也设计得非常巧妙,既能帮助理解,又不会显得幼稚。总的来说,初次翻阅的体验非常棒,它成功地激发了我继续深入学习下去的兴趣,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而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