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导 言 戴荆冠的耶稣画像
011 **章 遗 弃
027 第二章 尝试逃避
043 第三章 暴力和尊贵
061 第四章 地下人
075 第五章 无限戏仿
097 第六章 异质学
119 第七章 粪便哲学家
129 第八章 民主共产圈
155 第九章 危 机
175 第十章 反 攻
191 第十一章 阿塞法勒
207 第十二章 社会学学院
225 第十三章 战 争
237 第十四章 诗歌
261 第十五章 在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之间
279 第十六章 大 全
301 第十七章 未尽之作
322 部分参考书目
326 致 谢
327 图片使用致谢
书名:巴塔耶
作者:(美)斯图尔特·肯德尔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3
版次:1
印刷时间:
印次: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页数:325
ISBN:9787301289624
定价:54.00
“关键人物”丛书所关注的是来自艺术、文学、哲学、建筑等领域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各自的专业领域,堪称现代文化,成为人类精神史的重要环节。
巴塔耶的创作和思想先锋、犀利,是二十世纪法国思想界的旗帜人物。巴塔耶的人生串起二十世纪灿若星辰的法国思想文化界知识分子,颇多可观之处。
巴塔耶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与马松、拉康、佩尼奥等人情真意切,却与布勒东、萨特长期不和。他积极投身公共生活,却是一个尼采式的离群索居者。巴塔耶与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风潮激烈对抗,同时对这些思想的要义加以扬弃和改造。在艺术、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神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他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对二十世纪哲学和文学领域的后结构主义革命的推动更是无人能及。
肯德尔将巴塔耶的生平和作品凝炼成一本简明却翔实的评传,展现了这位争议不断的作家同他的时代之间的张力,引人入胜。
斯图尔特·肯德尔(Stuart Kendal),肯德尔现任教于东肯塔基大学。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二十世纪中叶现代主义的文章,并且编译了两本巴塔耶文集:《知识的未完成系统》(The Unfinished System of Nonknowledge,2001)和《人性的摇篮》(The Cradle of Humanity,2005)。
译者姚峰,江苏仪征人,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外国文学与西方思想史。
读《巴塔耶》这本书,真的像是在参与一场智力冒险,你永远猜不到下一页会抛出什么新奇的观念。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对“禁忌”的探索,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猎奇,而是深入到禁忌背后的社会、心理根源。作者像是位解剖学家,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甚至是回避的领域,一丝不苟地展开,让我们看到其下涌动的复杂情感和权力运作。我尤其记得书中对“牺牲”的论述,它不是简单地描述行为,而是追溯其象征意义,以及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语境下的演变。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观念,是否也受到过类似“禁忌”的塑造。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真的非常过瘾。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独特,有时像是严谨的学术研究,引用大量的史料和哲学理论;有时又充满了诗意和隐喻,让人沉醉其中。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促使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建构理解。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作者一起,走过了一条崎岖但充满发现的道路,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拨开一层迷雾,看见更广阔的景象。
评分我得说,《巴塔耶》这本书,真的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作者用他那充满力量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境地。我被书中对“消费”的另类解读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一种生命的耗费和能量的释放,这种观点彻底颠覆了我对日常行为的看法。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习惯,思考它们背后的真正意义。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不会强迫你接受某种观点,而是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让你在其中自由驰骋。我喜欢它那种既冷峻又充满激情的写作风格,仿佛作者一边冷静地分析着事物的本质,一边又在为之燃烧着炽热的情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书中描绘的某些体验,就是我内心深处一直以来想要表达却又无从说起的。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许多角落,让我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巴塔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全新体悟。我被书中对“狂喜”和“绝望”之间微妙界限的描绘所深深打动,它揭示了人类情感最极端的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所能达到的意识高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随着作者一起,攀登到精神的巅峰,然后又跌入深渊,但每一次体验都让我更加了解人类存在的复杂性。这本书的语言充满了哲学的深度和艺术的美感,它不仅仅是在陈述观点,更是在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引人入胜的体验。我喜欢它那种不落俗套的叙述方式,它常常会采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比喻和象征,让我的想象力得到极大的释放。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而作者就是那个指引者,他并不直接告诉你出口在哪里,而是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本书让我对“存在”本身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体验,无论它是多么的短暂或平凡。
评分《巴塔耶》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哲学辩论,只不过辩论的双方,一个是作者,另一个则是我自己。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提炼出新的观点,然后与书中提出的论调进行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僭越”和“僭越者”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将这些人定义为反叛者,而是深入分析了他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以及这种行为对既有秩序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读到这里,我常常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对他们的动机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有意思,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有些跳跃,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暗藏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作者并不害怕承认自身的矛盾和局限,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增强了我对他的信任。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位考古学家,在层层叠叠的文字中挖掘出隐藏的宝藏,每一次发现都让我惊喜不已。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复杂、更 nuanced 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不再轻易地对事物进行非黑即白的判断。
评分第一次接触《巴塔耶》,我几乎是被一种压迫感所笼罩,它提出的那些极端、甚至是令人不适的概念,就像是一股洪流,裹挟着我冲刷着我原有的认知。我必须承认,有些部分我需要反复阅读,甚至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但正是这种挑战,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张力。它不迎合读者,也不试图讨好,而是以一种近乎赤裸的方式,展现人类经验中最隐秘、最难以言说的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瓦解”和“失去”的描写,它打破了我们对秩序和控制的迷恋,揭示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混乱和失序。我感觉这本书像是对我价值观的一次大扫除,那些曾经坚固的堡垒,在作者的笔下,开始摇摇欲坠。然而,在瓦解之后,我并没有感到绝望,反而有一种莫名的解放感。它告诉我,在那些我们试图避免的“不完美”中,或许才隐藏着真正的自由和生命力。这本书的语言本身就极具力量,它的断裂、它的重复,都像是作者在努力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无法用常规语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