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室内设计师应用标准手册 全球业界人手一本!畅销10年经典必备 室內設計師應用標準手冊

【中商原版】室内设计师应用标准手册 全球业界人手一本!畅销10年经典必备 室內設計師應用標準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里斯格姆雷 著
图书标签:
  • 室内设计
  • 设计标准
  • 应用手册
  • 室內設計師
  • 设计工具
  • 行业必备
  • 畅销经典
  • 中商原版
  • 设计参考
  • 专业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麥浩斯
ISBN:9789864082834
商品编码:28515427766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室內設計師應用標準手冊 全球業界人手一本!
开本:16开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室內設計師應用標準手冊 全球業界人手一本!暢銷10年經典必備 》

作者: 克里斯 格姆雷 , 米米 勒弗   原文作者: Chris Grimley , Mimi Love

譯者: 黃慶輝 , 謝淳鈺                   出版社: 麥浩斯

出版日期:2017/08/1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082834                 叢書系列: Designer Class

規格:平裝/ 288頁/ 26 x 19 x 1.89 cm / 普通級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 藝術設計 > 室內設計 > 空間設計/佈置




內容簡介

一本統合理論與基礎實務室內設計師入門與執業重要教材

◎學術價值!囊括室內設計各項基礎知識與概念,聘用室設老師翻譯審訂。

◎實用價值!搜羅全球設計師從初出茅蘆到領域的實戰經驗菁華,邀集多位知名設計師親身訪談分享。

◎廣泛價值!內容由淺入深、從基礎,設計師、設計工作室皆須擁有的常備手冊。

出了校門之後,你所學的真的能符合實際執業需要嗎?

本書特別為所有室內設計學系學生、室內設計師量身打造,一舉搜刮室內設計領域中經典而基礎的知識,以及實際執業需面對的各種實務運作及技巧,儘管時代在變,室內設計潮流觀感、技術與素質日新月異,但根本而須要懂的室內設計知識精要萬變不離其宗,本書由美國教育界、業界相關室內設計、空間、建築人士組成的寫作團隊,根據其教學、執業經驗提供室內設計師執業所需的一切知識資源,包含了組織管理、繪圖和陳述技巧、空間設計組織、色彩的特性、材料、圖案和質地、自然光和照明、建築系統、無障礙設施和可持續標準等。同時在每個主題中,穿插室內設計師的訪談,用以說明這些主題在實踐中是如何被創造性地加以表現。

此書以適於翻閱的規格、簡潔明清楚的架構與脈絡呈現給所有讀者,可謂現代室內設計相關人士備懶人包,不論目前正在執業,或是相關學習者甚至教學都應常備在身邊,隨時翻閱速查所有知識。

作者介紹

克里斯 格姆雷Chris Grimley

美國over,under設計公司的合夥人,進行各種跨領域的設計工作,領域包括建築設計、都市設計、展示設計、圖形識別設計以及出版刊物設計等。公司的一些設計案例、研究成果以及各類型展覽都有廣泛地出版。

米米 勒弗Mimi Love

米米 勒弗(Mimi Love),在紐約先後任職於Perkins & Will建築師事務所,以及Kohn, Pedersen & Fox建築師事務所,從事建築物設計,包含新建工程到更新設計專案等。之後並投入Machado & Silvetti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擔任加州J. Paul Getty古物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 of Antiquities)更新設計案的設計師。她也曾經擔任鮑登大學藝術博物館(Bowdoin College Museum of Art)更新與擴建案的專案協調人。米米勒弗目前是Utile設計公司的負責人,致力於室內空間更新設計案。

譯者簡介

黃慶輝

國立交通大學工學博士(土木工程研究所建築組)

倫敦大學建築碩士(MSc in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國雪菲爾德大學建築碩士(Diploma in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現任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助教。

相關編譯及著作:《住宅室內設計:空間規劃概論》、《松下問高人-創意人物專訪》、《空間型態大數據:Space Syntax應用教科書》

相關著作:《空間型態大數據:Space Syntax應用教科書》

謝淳鈺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博士(建築與電腦輔助設計組)

英國倫敦建築學院聯盟(AA)建築藝術碩士現任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助教。

書籍目錄

1 設計原理

1章 啟動室內設計專案 10

2章 專案管理 18

3章 繪圖原理 24

4章 表現與溝通 58

設計原理的觀點: Deborah Berke專訪 70

2 空間組構

5章 空間比例 78

6章 空間組織 84

7章 空間類型 92

8章 法令與可及性 112

空間組構的觀點:Michael Gabellini專訪

3 表面材質

9章 色彩 136

10章 材料 154

11章 質感 190

12章 紋理 200

表面材質的觀點:Annabelle Selldorf專訪

4 環境控制

13章 自然光線 214

14章 人工照明 218

15章 環控系統 224

環境控制的觀點:Yabu Pushelberg 專訪

5 設計元素

16章 細部設計 238

17章 家具 250

18章 室內陳設 256

設計元素的觀點:Calvin Tsao專訪

6 設計資源

19章 永續設計 268

20章 參考文獻 271

21章 網路資訊 274

設計資源的觀點:Shashi Cann專訪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中商原版】室内设计师应用标准手册 全球业界人手一本!畅销10年经典必备 室內設計師應用標準手冊”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具体信息,力求详细且专业。 --- 《建筑空间规划与功能设计:现代室内环境的系统性构建指南》 书籍核心定位: 本书旨在为新兴和资深的设计师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跨越传统界限的空间规划与功能整合理论框架。它聚焦于如何从宏观的用户体验视角出发,深入解析室内环境的物理、心理与文化层面的要求,从而指导设计实践的每一个决策点。我们不关注某一特定风格或材料的堆砌,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变化、强调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的室内设计方法论。 第一部分:空间哲学的重构与用户中心的理论基础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空间作为一种载体所承载的社会、心理和功能意涵。设计不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而是对特定人类活动模式的预设与引导。 第一章:空间认知与感知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这一章详细阐述了人与环境交互的基本原理。它涵盖了视觉错觉、光影对情绪的影响、颜色心理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以及声音环境对空间体验的塑造。重点讨论了“可达性”(Affordance)理论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指导设计师如何通过空间布局自然地暗示和引导使用者的行为路径。 第二章:功能矩阵的构建与需求层次分析 传统的功能划分往往过于僵化。本章引入了“功能矩阵”的概念,指导设计师如何对复杂的使用需求进行多维度拆解和重组。我们探讨了如何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于室内设计领域,区分出基础安全需求(如消防、结构安全)与高级自我实现需求(如审美愉悦、个性化表达)的优先级,并建立一套灵活的需求评估模型,以应对多功能复合空间的挑战。 第三章:人体工程学在非标准空间中的延展 在标准化的度量衡之外,理解人体活动范围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本章超越了基础的座椅高度和台面深度,深入研究了动态操作区域、无障碍设计的高级应用,以及如何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特殊教育需求者)进行定制化的空间尺度调整。尤其关注了如何在非常规空间(如弧形墙体、坡道区域)中保持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第二部分:环境要素的系统集成与技术前沿 本部分将理论框架落地到具体的工程与环境控制层面,强调集成化设计思维在现代建筑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章:气候适应性设计与微气候调控 聚焦于如何在室内环境中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舒适度控制。内容包括自然通风策略的数值模拟、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在不同纬度下的适用性分析,以及先进的遮阳系统与热桥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新一代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网络的布局原则,以及如何将环境控制系统无缝融入空间美学。 第五章:材料性能的深度剖析与生命周期评估(LCA) 本书对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我们不满足于防火等级和耐磨指数,而是探讨了材料的来源、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回收性。重点解析了复合材料、新型环保涂料的结构特性,并提供了详尽的材料性能对比矩阵,以便设计师在“美学表达”与“环境责任”之间做出最优平衡。 第六章:声学环境的声场设计与噪音控制策略 成功的室内设计必须是“安静”的。本章详细拆解了声音在不同材料表面上的反射、吸收与扩散特性。内容包括专业混响时间(RT60)的计算方法、如何利用几何造型进行声音扩散(而非简单的吸收),以及在开放办公空间和高端住宅中实施主动降噪技术的实践指南。 第三部分:设计流程的优化与项目管理的前沿实践 本部分关注设计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管理,强调设计协同和交付标准的建立。 第七章:信息模型驱动的设计流程(BIM与参数化) 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设计协同的中心枢纽。本章详细介绍了参数化设计工具在复杂曲面生成、快速方案迭代以及冲突检测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如何将空间需求、结构限制和MEP系统要求在早期阶段整合到一个动态模型中,减少后期返工。 第八章:定制化家具系统的集成设计与模块化建造 现代室内设计越来越依赖于高度定制化的固定装置。本章提供了模块化家具系统的设计规范,包括节点连接的强度要求、集成照明和电源系统的预留标准。指导设计师如何撰写清晰的家具设计图纸集,确保制造商能够准确、高效地实现设计意图。 第九章:设计交付标准与跨学科沟通协议 本章是实践指导的核心。它提供了详尽的设计文件清单(从初步概念图到最终竣工图的全套要求),并建立了不同专业团队(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室内设计师)之间必须遵守的沟通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强调了现场质量控制(QC)的关键检查点与验收标准,确保设计意图在施工环节得到精准复现。 总结: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超越风格指南的、严谨的、以性能和功能为驱动的室内设计系统论。它要求设计者不仅是美学家,更是空间工程师、环境科学家和社会洞察者。通过对这些系统性要素的全面掌握,设计师将能够构建出既美观、高效、又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室内空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喜欢它在“灰色地带”的处理方式。在设计行业,很少有事情是非黑即白的结果,更多的是在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权衡与取舍。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只是教你“标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标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例如,在处理空间流线和动线设计时,它会列出几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并分析每种模型在不同功能空间(如医院、零售店、住宅)下的适用性优缺点,而不是强行推广某一种“最佳”方案。这种辩证性的思维引导,极大地培养了读者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它让你明白,设计规范不是束缚创意的枷锁,而是实现高质量、安全且人性化设计的框架。拥有这样一本扎实的参考书,能让你在面对客户的任何质疑或业主的突发奇想时,都能用专业、有据可查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的设计决策,这份底气是任何在线搜索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我刚开始接触室内设计的时候,买了很多市面上号称“权威”的参考书,但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更新速度慢,内容很快就被新技术和新材料淘汰了。然而,这本书(根据其畅销了这么多年依然保持热度来看)显然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维护和更新机制。虽然我手头的版本是较新的,但翻阅其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部分,你会发现其核心逻辑是稳固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结构力学的基础、光线的传播规律等。而在新材料和环保标准方面,它又能迅速吸收最新的行业动态。这使得它既能作为新人的基石,也能成为资深人士的校验工具。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知识汇编,而是一个可以陪伴设计师职业生涯成长的长期伙伴。每次项目启动前,我都会习惯性地翻阅一遍与项目类型相关的章节,总能发现一些自己先前忽略的关键点,这是一种持续学习的过程。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种“应用标准手册”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毕竟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解规则和参数。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许多行业内潜规则和经验之谈,这才是它真正的高价值所在。比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梁需要多粗”,而是会结合不同地域的建筑规范、防火等级,甚至客户的预算范围,来提供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区间。我记得有一次在做一个高端会所项目,关于灯光的色温和显色指数(CRI)的选择上,团队内部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查阅了手册中关于不同材质反射率和人眼舒适度曲线的那一部分内容,才最终敲定了一个既符合美学要求又兼顾使用体验的方案。这种超越了基础教科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在实操层面显得无可替代。它更像是一位资深导师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那些只有在项目里摸爬滚打多年才能悟出的“门道”。

评分

这本手册的排版和装帧质量绝对是顶级水准,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了血本的。纸张厚实有韧性,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在工地现场对照,也不容易出现撕裂或磨损。更重要的是,它的索引系统做得极其人性化。要知道,在快节奏的设计工作中,你没有时间去逐页翻找一个特定的防火等级代码或者某个标准门洞的最小尺寸。这本书的交叉引用做得非常好,当你查阅“厨房操作台高度”时,它会同步提示你参考“人体工程学基础”和“无障碍设计规范”的相应页码。这种快速定位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甚至发现,很多国际设计公司的内部培训资料中,都会引用这本书里的某个数据点作为基准,这从侧面证明了其内容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对于追求效率和准确性的专业人士而言,这种细节上的打磨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略带复古的米白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沉甸甸、有分量的专业书籍。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厚度和重量镇住了,这绝对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看完的“轻量级”读物。光是翻开目录,我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里面的章节划分极其细致,从材料的物理特性到人体工程学的精确数据,再到不同风格空间的设计规范,几乎是把室内设计领域的知识点拆解得明明白白。我尤其欣赏它在图表和案例分析上的投入,很多看起来很抽象的设计标准,通过图示一下子就变得可视化、易于理解了。对于我们这些刚入行,或者说经验尚浅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简直就像是一个随身的“标准规范数据库”,遇到拿不准的设计尺寸或材料兼容性问题时,翻开它总能找到权威的参考依据。它不像有些理论书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注重“应用”二字,所有的知识点都紧密围绕着落地实施,让人感觉踏实可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