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全四冊)
定價:170.00元
作者:汪敏虞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0101042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2.384kg
編輯推薦
本書考察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深化和新式産業的初步發展,分三篇依次敘述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勢力擴張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危害,分析瞭中國傳統封建經濟主體地位的延續和推移,提示瞭資本主義在工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和金融業等部門中的發展狀況。
內容提要
本書考察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深化和新式産業的初步發展,分三篇依次敘述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勢力擴張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危害,分析瞭中國傳統封建經濟主體地位的延續和推移,提示瞭資本主義在工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和金融業等部門中的發展狀況。該書的*特點是以“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作為中心綫索,將諸多問題的討論提升到理論高度。《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由人民齣版社2012年*齣版。
目錄
導言 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中國近代經濟史的中心綫索
一、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環境
二、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條件
三、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實質的全麵評估
篇 帝國主義在中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和對中國經濟領域的滲透
章 外國對華貿易與中國國際收支
第二章 外國在華金融活動
第三章 列強政治挾製下的中國外債
第四章 外國在華工礦交通業投資
第二篇 中國傳統封建經濟主體地位的延續和推移
上 農業中封建經濟的基本維持和部分變化
第五章 地權分配和租佃關係
第六章 農産品商品化和商業性農業的發展
第七章 雇傭勞動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
第八章 資本主義性的農業經營
第九章 農業生産、農業改革和農業的興衰格局
下 國傢傳統經濟政策的承襲和更張
第十章 財政稅收與內國公債
第十一章 經濟政策和措施
第三篇 中國資本主義在各産業部門中的發展狀況
第十二章 工礦企業
第十三章 手工業
第十四章 交通運輸業
第十五章 商業
第十六章 金融業
主要徵引文獻目錄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特彆贊賞這本書在理論框架構建上的嚴謹性。它並沒有簡單地將中國近代經濟史劃分為“衰落”與“復興”的二元對立,而是呈現瞭一個充滿內在矛盾和多重驅動力的復雜係統。作者似乎在力求打破既有的刻闆印象,深入剖析瞭傳統經濟結構嚮現代轉型的陣痛與不平衡性。每當涉及到一個關鍵的曆史轉摺點,作者都會提供多種可能的解釋路徑,並用紮實的論據來支持自己的傾嚮性判斷,但又不會完全堵死其他可能性,這種開放式的研究態度讓人非常受啓發。它迫使我不斷地審視自己過去對那個時代經濟運行邏輯的固有認知,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提升。
評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對於史料的搜集和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受到那些塵封已久的檔案、報告和私人信件是如何被巧妙地編織進宏大的敘事框架中的。很多細節的描述,比如某次重要的經濟會議的幕後博弈,或是某個行業在特定政策下的微妙變化,都因為引用的第一手資料而顯得無比真實可信。這使得整個曆史圖景不再是乾巴巴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讀到那些關於早期民族資本傢睏境的描述時,那種無力感和掙紮,仿佛能夠穿透時空,直擊人心。這本書真正做到瞭“以史為鑒”,因為它提供的細節支撐瞭所有宏觀論斷。
評分從敘事節奏上來說,作者的筆觸是極其老練和剋製的。他並沒有試圖用過於煽情的語言去描繪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而是保持瞭一種冷靜的、近乎新聞報道般的客觀性。然而,正是這種剋製,反而帶齣瞭一種更深層次的張力。比如在描述兩次大戰之間,中國經濟在內憂外患中艱難前行的階段,你會發現那些看似平鋪直敘的數據和事件描述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曆史推力。敘事綫索的穿插處理得非常巧妙,時而聚焦於某個特定區域的工業發展,時而又拉高視角審視國際市場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這種宏觀與微觀的快速切換,極大地豐富瞭讀者的理解層次,避免瞭任何一處細節的拖遝。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拿到手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內頁的排版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服。特彆是對於這種學術性較強的著作,良好的閱讀體驗是保持閱讀興趣的關鍵。初翻閱時,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這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書脊的燙金工藝在燈光下泛著低調的光澤,書殼的觸感也很有分量,讓人聯想到曆史的厚重感。雖然內容是嚴肅的曆史研究,但外在的精美包裝使得它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讓人忍不住想時常摩挲把玩,每次拿起都像是重新開始一段與曆史的對話。
評分對於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研究者或者僅僅是對近代史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的索引和注釋係統是極其友好的。雖然內容深度足夠支撐專業研究,但作者在關鍵概念的解釋和人名、地名的標注上都做得非常到位。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熟悉的術語或典故,翻到書末或腳注,總能得到清晰的指引,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確保瞭閱讀的流暢性。這種對讀者體驗的關懷,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學術成果,變得觸手可及,可以說是連接專業與大眾之間的一座優秀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