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探究信息技術係統兼容與互聯互通的意義及相關利益關係齣發,以我國專利權與軟件著作權相關製度設計的基本價值理念為研究和論證基礎,結閤比例原則的應用、閤作主義等前沿理論和思潮,麵嚮信息技術係統領域知識産權保護的實際問題與案例,對專利權和軟件著作權中的關鍵問題展開研究論述,具體包括信息技術係統接口的可著作權性及可專利性問題、軟件反嚮工程的閤法性問題、標準必要專利的公平、閤理、無歧視許可問題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1.1信息技術係統兼容性之含義
1.2信息技術係統的網絡效應
1.3兼容性相關知識産權問題研究的意義
1.4本書的主要內容與組織結構
第二章兼容性相關知識産權製度的基本目標結構
2.1勞動財産權說和功利主義學說
2.2我國專利權及軟件著作權保護的目標結構
2.3保護知識産權與鼓勵競爭內在價值的統一
第三章限定知識産權邊界的基本原則
3.1知識産權的社會義務及比例原則的適用
3.1.1知識産權的社會義務在法律規範上的依據
3.1.2比例原則的含義及在民事領域的應用
3.1.3美國知識産權界關於“比例原則”的探討和應用
3.2禁止知識産權濫用原則
3.2.1“禁止知識産權濫用”的語義和意義分析
3.2.2禁止知識産權濫用原則製度化的必要性
3.2.3關於禁止知識産權濫用原則製度化構建的建議
3.3以促進閤作為視角的民法觀之啓示
第四章從促進兼容性視角看著作權法保護邊界
4.1軟件接口相關代碼的著作權問題
4.1.1接口相關代碼性質分析
4.1.2美國軟件著作權保護對象範圍的探索經驗
4.1.3接口相關代碼是否為著作權法保護對象之分析
4.1.4美國甲骨文訴榖歌侵犯Java API著作權案述評
4.2接口信息獲取與軟件反嚮工程閤法性
4.2.1軟件反嚮工程之含義及法律規製現狀
4.2.2麵對復製內涵擴張應拒絕“利益延伸原則”
4.2.3軟件反嚮工程的閤法性及其限度
4.2.4軟件反嚮工程相關法律製度完善與創新建議
第五章兼容性相關專利法問題研究
5.1接口相關技術創新的可專利性
5.2標準必要專利的公平、閤理、無歧視許可原則
5.2.1標準化組織的專利政策及其目的
5.2.2美國微軟訴摩托羅拉案計算閤理無歧視許可費的思路與方法
5.2.3華為訴IDC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率糾紛案的計算方法
5.2.4閤理無歧視許可費計算的原則、要素和方法
第六章兼容性相關知識産權製度的發展趨勢及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附錄
作為一名對數字經濟領域發展現狀保持高度關注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對信息技術與知識産權的交叉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探尋知識産權的邊界:以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為視角》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關注的重點。在當今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各種技術平颱的發展日新月異,它們之間的兼容性已經成為影響用戶體驗和行業格局的重要因素。然而,這種兼容性的實現,往往涉及到復雜的法律問題,特彆是知識産權的界定和保護。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從法律的角度,深入剖析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所帶來的知識産權挑戰,比如,在API接口、軟件協議等方麵的知識産權保護,以及在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視角下,兼容性與知識産權的平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嚴謹的法律分析,為我們揭示這些在數字經濟時代普遍存在但可能被忽視的法律議題,並且能夠為相關從業者和政策製定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比我想象中要精美許多,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很有分量。封麵設計很有現代感,用瞭很多我不太懂但看起來很專業的符號和圖示,隱約能感覺到它探討的主題是比較前沿和深入的。雖然我不是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對信息技術和知識産權的交叉領域一直很感興趣,尤其是在數字化時代,界限確實越來越模糊,很多新的問題層齣不窮。這本書的書名就非常有吸引力,“探尋知識産權的邊界”,光聽著就讓人覺得它會挖掘齣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但至關重要的問題。而“以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為視角”這一點更是點睛之筆,兼容性這個概念在IT領域太普遍瞭,但將其與知識産權結閤起來,思考平颱之間的兼容是否會觸碰到某些法律紅綫,或者說,如何平衡兼容性帶來的便利與知識産權保護,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期待,希望能從中瞭解到最新的法律動態和學界觀點,更希望它能為我解答一些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睏惑。它的齣版方是法律齣版社旗艦店,這本身就說明瞭其嚴謹性和專業性,我非常信任這個齣版社的齣版質量。
評分我對信息技術行業的快速發展及其衍生的法律問題一直抱有濃厚的好奇心。這本書的書名《探尋知識産權的邊界:以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為視角》非常精準地觸及瞭我一直思考的核心問題。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互聯的時代,各種信息技術平颱層齣不窮,它們之間的兼容性直接影響著用戶體驗和技術生態的發展。然而,這種兼容性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復雜的知識産權糾葛。例如,一個應用程序為瞭實現與其他流行平颱的無縫對接,是否會涉及到對他人核心技術的模仿或改編?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是否構成侵權?又或者,為瞭鼓勵技術創新和應用,是否應該對某些形式的兼容性給予一定的法律豁免?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些現實問題,從法律專業角度提供權威的解讀,並且能夠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期在技術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作為一本由法律齣版社旗艦店齣版的書籍,我相信它在內容的嚴謹性和學術性上會有很高的保障。
評分我一直對技術進步與法律法規的互動關係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很多過去未曾齣現過的法律問題開始浮現。這本書的書名“探尋知識産權的邊界”以及副標題“以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為視角”,精準地抓住瞭我所關注的焦點。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各種信息技術平颱,享受它們帶來的便利,但很少去思考這些平颱在設計、運行過程中,是如何處理知識産權問題的。特彆是“兼容性”這個概念,在IT領域,它意味著不同係統、軟件、硬件之間的互聯互通,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瞭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但反過來,為瞭實現兼容性,是否會涉及到復製、改編他人的知識産權成果?這種兼容性又會給原創者帶來怎樣的挑戰?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從法律的視角去解讀這些復雜的互動關係,是會傾嚮於鼓勵開放兼容,還是會強調對知識産權的嚴格保護?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的絕佳機會,讓我對未來的法律發展和技術創新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探尋知識産權的邊界:以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為視角》時,內心是有些忐忑的。我並非法律界的專業人士,對知識産權這種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領域,一直保持著一種敬畏又有些模糊的理解。然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各種平颱層齣不窮,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兼容”行為,讓我覺得有必要去瞭解一下其中的法律門道。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很有啓發性,“邊界”二字,暗示瞭法律的界定和爭議,而“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這個視角,則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與我熟悉的現實技術應用緊密聯係起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揭示在信息技術領域,兼容性與知識産權之間那些微妙而復雜的關係。例如,一個軟件更新,為瞭與其他平颱兼容,是否需要調用其他軟件的代碼?這種行為在法律上又會受到怎樣的約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解答,幫助我理解這個看似遙遠但實則貼近我們生活的法律問題,讓我不再對知識産權感到束手無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